APP下载

排球竞赛规则的历史分期与技术特征研究

2017-04-14魏巍黄昕

体育时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技术特征分期排球

魏巍 黄昕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2-021-02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排球竞赛规则的发展历史与各阶段呈现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排球竞赛规则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的四个阶段,即萌芽阶段、改革阶段、完善阶段及适应匹配阶段,从竞赛本质上看,规则修订的内容决定了其技术与项目的发展方向,主要表现为规则的修改促进了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赛事的竞争性与观赏性日渐增强,规则修改的合理性与适应性得到完善,项目发展的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

关键词 排球 规则 分期 技术特征

排球运动自1895年威廉·G·摩根发明以来,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成为奥运会主要球类比赛项目之一。排球运动的出现与发展决定了规则及其内容。规则的存在限定了比赛的性质和形式。为了更好是适应排球运动的发展需要,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势在必行,1947年国际排联正式成立,并制定了统一的规则起,近70来,国际排联根据排球运动的发展、对比赛规则进行了多次做出重大修改、使之日益完善。通过分析各阶段规则的主导思想变化、修改内容的目的与意义对推动排球运动进一步朝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研究技术特征的实时导向与评价项目的阶段性特征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排球竞赛规则的发展与分期

以发展形势为主要依据,结合排球运动项目特点,可将排球竞赛规则的发展与演变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第一阶段规则的萌芽与快速发展阶段,该时期是排球竞赛规则的初始阶段,时间跨度为1900年至1947年之间。其中1900年修改内容有,每局21分制;端边线视为球场的一部分;网升高至2.13米;1912年把球场面积扩大为10.6×18.2米;发球队员成功后继续发球,若失误则换发球;网升高至2.28米,网宽定为94厘米;1918年规定上场比赛人数为6人;网升高至2.43米;1921年设立中线;1922年规定球场面积长18.29米,宽9.14米;每方最多只能连续击球 3 次,并设立了后排进攻限制线;1923年球场缩小为9×18米;当比分14平时,以连胜2分者为胜;1938年允许在前排进行阻挡;1941年规定膝关节以上的身体任何部位都可以触球;在强劲的扣杀中持球不算为例。

第二阶段规则的统一与完善阶段,该阶段的形成是以限定比赛形式为主要标志的,时间跨度为1947年至1964年之间。其中1948年单人拦网中不能连续触球,否则视为连击;集体拦网中没有触球的队员可以再次击球;1954 年女子网高定为 2.24 米;1955 年取消标志线;规定正式隊员换下场后必须经过比赛过程方可再次替换上场;局间休息由一分钟改为两分钟;场地上空至少5米不得有障碍物;1956年场地上空由地面计算 7 米内不得有障碍物;规定每次换人时间为 1 分钟;对“持球”和“连击”作了清晰的解释和规定;1959年对拦网有了明确的界定, 1960年允许触及中线但不能越过;发球的本方队员不得挥臂、跳跃或密集站立造成“屏障”来掩护发球队员发球;在每局比赛中可以连续要求两次暂停,暂停后可以换人。换人后可以立即要求暂停。

第三阶段规则改革与深化阶段,时间跨度为1964年至1984年之间。其中以1980年为分水岭进入了完善体系,其中1965年拦网人双手可以过网;每队每局换人增加至 6 人次;拦网队员触球后可连续做第二次击球,但第二次击球时不得扣球和吊球;在对方队员扣球或吊球后,另一方拦网队员过网触球不算犯规;1968年球网两端增设标志杆;取消拦发球;1980年对球在同一次国际比赛中的圆周、重量、气压、注册商标牌号要保持一致,且必须是国际排联批准用球,气压定为 0.40-0.45 公斤/厘米,边线外至少5米、端线外至少8米、场地上空12.50米不得有障碍物;设立换人区,采用换人举牌制;发球击球时犯规与位置错误同时发生,按发球犯规在先处理;1984年接接发球乙方在第一次击球时,除利用手指动作进行上手传球以外,允许同一动作中的身体不同部位连续触球,并取消了接发球“连击”的规定。

第四阶段规则的职业化匹配阶段,时间跨度为1989-今,其中1989-1992年明确了“延误警告”和“延误判罚”的细则;各局之间的休息时间均为 3 分钟,取消了决胜局前休息5分钟的规定;1993-1996年增设准备活动区;取消决胜局最高限分;膝关节和膝关节以上身体部位都允许击球;明确触网为犯规,但在非试图击球时偶尔触网除外;1997-2000年规则正式执行了“技术暂停”;规定三局两胜每球得分制赛制;球从对方无障碍区和同侧过网区以外将球救回视为合理击球;设立了技术暂停;设立“自由防守队员”;发球队员必须在裁判鸣哨后8秒内将球发出;2001-2004年增加了对“自由防守队员”的规定;取消了发球犯规中“球触网”的规定。

二、从排球规则的演变看技术的发展特征

规则修改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排球技术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排球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从排球规则的演变分期上看,其各阶段呈现的特点与打法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萌芽阶段以注重单个进攻技术为主,以发球、扣球等个人技术为发展方向,先提倡进攻,后鼓励防守;对发球技术的进攻性、准确性要求逐步提高;后期从单一的个人技术向整体技术过渡,动作技术逐渐复杂化,且开始有了技术分工;

快速发展阶段体现在网上争夺的激烈性,拦网技术被受到普遍重视,且逐渐规范和完善;对单个技术动作的完成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开始与战术运用相结合;开始注重运动员运用技术和战术的能力,强调技术与身体素质相结合;

成熟阶段排球技术以鼓励防守为方向,对进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规则规定拦网后可再击球 3 次促进了拦网技术的发展,视为防守的拦网技术逐渐变为进攻技术。“平拉开快球”与“短平快”扣球技术出现;

规则与技术相匹配的适应阶段则更加强调防守技术,使其与进攻相互协调平衡,同时对进攻的攻击性、隐蔽性和稳定性要求更高。放宽对“持球”的判罚尺度,继续鼓励防守。每球得分制的实施均衡了发球效果;强调发球与战术结合;发球区扩大导致找人、找区、找点的战术发球,直接破坏对方的防守,技术分工更加明确,鼓励攻防技术全面发展。

三、小结

排球规则的演变与排球技术发展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规则的每一次修改必然伴随着相应得技术变革,现代排球规则的演变是排球运动攻守“平衡—不平衡—平衡”规律的内生变量与外部介入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排球规则演变的趋势以促进攻守平衡、增强观赏性为导向,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排球竞赛规则[M].1984-1988.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排球竞赛规则[M].1989-1992.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排球竞赛规则[M].1993-1996.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排球竞赛规则[M].1997-2000.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排球竞赛规则[M].2001-2004.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技术特征分期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金砖国家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技术特征及演化趋势预测
浅析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
骨病活动型脊柱结核合并截瘫的分期及临床意义
84例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气排球的大众文化属性探析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