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研究
2015-06-25高捷程燕袁绍婷
高捷 程燕 袁绍婷
摘要:以2011年上海世锦赛、2012年全国冠军赛、2013年全国冠军赛暨全运会预选赛、2013年全运会以及2014年全国冠军赛女子400m混合泳决赛成绩和技术数据分析结果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录像观察、图像采集及解析等研究方法,分析和阐释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的技术特征,试图为持续、稳步提高我国运动员的运动技术水平、再创佳绩提供参考。
关键词:女子400 m混合泳;高水平;技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G86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1-0085-08
Abstract:In 2010 Asian Games, Ye Shiwen won the first place in both women 200 m and 400 m individual medley when she was only 14. In 2011 Shanghai World Championships, she won the champion in women 200 m individual medley. In 2012 London Olympic Games, she broke both the record of women 200 m and 400 m individual medley, which shocked the whole world. From then on, China's women individual medley has become a dominant event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e achievement and analysis of technical data in 2011 Shanghai World Championships, 2012, 2013 & 2014 National Championships, 2013 National Games, this study analyzes and interprets th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women 400 m individual medley swimmers, attempting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level of the top level swimmers in China an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Chinese swimmers. Method of documentation, expert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 statistics analysis, video observation and image captures and analysis were used.
Key words: women 400 m individual medley; elite;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2010年年仅14岁的叶诗文首次参加亚运会就夺得了女子200 m、400 m混合泳冠军;2011年上海世锦赛获得女子200 m混合泳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叶诗文获得女子200 m、400 m混合泳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震惊世界泳坛;截至2013年全运会,叶诗文获得了所有国内外重大比赛的混合泳项目金牌,成为中国泳坛首个金满贯。李玄旭,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曾多次进入世界大赛该项目的决赛。这两位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的出色表现,使女子400 m混合泳这一项目成为我国竞技游泳在世界游泳赛场上的优势项目,也带动了国内这一项目整体运动水平的提高。2013年全运会我国女400 m混合泳运动员表现出了前未所有的优异成绩,冠军和前3名平均成绩均优于2011年世锦赛水平。然而随着全运会后一些高水平运动员的退役,近年女子400 m混合泳项目运动成绩出现逐渐下滑的趋势,在2014年全国游泳冠军赛中该项目前8名平均成绩陷入低谷,后备力量的匮乏与及时跟进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400 m混合泳是竞技游泳比赛中最为艰苦的比赛项目之一,这一项目不仅要求运动员具有充足的体能,更要求运动员掌握合理有效的专项技术。本研究试图通过对比2011年世锦赛、2012年、2013年和2014年全国冠军赛、2013年全运会女子400 m混合泳录像中采集的出发、途中游、转身、冲刺到边的技术数据,从运动学时间特征上研究包括叶诗文在内的前8名运动员在各技术环节的技术特征,发现优势,寻找问题,试图为进一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再创优异成绩提供有参考价值的信息。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的技术特征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体育学术期刊、杂志、有关训练理论专著、专业网站及培训、讲座、会议记录等形式,在充分利用电子信息及现代网络的基础上,系统检索、查阅、收集和整理有关国内外高水平游泳运动员技术方面的文献及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于2013年4月全国冠军赛暨全运会预选赛比赛期间对我国部分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发放50份,回收43份,回收率为84%;剔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42份,有效率为97%。
该问卷前后设置两道相同问题,重复问题统一率达90.2%,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本研究调查问卷的效度、信度均符合统计学要求。
1.2.3 专家访谈法
根据研究任务及内容要求,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教练员、游泳项目科研人员、专家学者进行调查,特别对世界冠军的教练员进行重点访谈,主要了解目前我国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技术特征以及技术发展趋势。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Microsoft Excel 、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检验,对问卷调查结果及专家访谈结果进行数理统计,为研究结果提供依据。
1.2.5 录像观察法
通过录像对参加2011年上海世锦赛、2012年全国冠军赛、2013年全国冠军赛、2013年全运会和2014年全国冠军赛运动员技术情况进行观察,重点针对我国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的出发、途中游、转身、冲刺到边技术进行技术观察、分析与数据统计。
1.2.6 图像采集及解析
使用游泳比赛技术录像采集及分析系统,通过摄像机进行比赛技术录像。摄像机共计6台,分别固定在看台顶层正对泳池5m(1号机)、10 m(2号机)、15 m(3号机)、25 m(4号机)处、40 m(5号机)、45 m(6号机),如图1所示。
1号机、6号机:采集冲刺到边5 m时间数据。
1号机和2号机、5号机和6号机:采集转身前5 m和转身后10 m时间数据。
3号机:用于采集出发15 m时间数据。
4号机:调试的时候必须能够拍摄全部泳池,通过后续技术分析软件处理得出划频、划幅数据。
1.2.7 个案研究法
对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有关技术特征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从而揭示其技术特征。
2 本研究相关概念诠释
2.1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
2012年、2013年、2014年冠军赛、2013年全运会女子400 m混合泳前8名运动员。
2.2 运动学特征
运动学特征包括运动学时间特征和技术特征。其中,运动学时间特征为运动员出发、途中游、转身和冲刺到边的成绩数据分析;技术特征为运动员出发、途中游、转身和冲刺到边技术表现分析,其中途中游技术特征分析又包括划频、划幅特征分析和自由泳技术中身体姿势、手臂技术、腿部技术、呼吸技术和完整配合技术特征分析。
2.3 运动学时间特征
对2011年世锦赛、2012年全国冠军赛、2013全国冠军赛暨全运会预选赛、2013年全运会、2014年全国冠军赛女子400 m混合泳出发、途中游、转身、冲刺到边成绩数据进行整理,本研究中涉及到的数据均来源于对现场比赛录像拍摄的后期技术解析。
2.4 技术特征
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录像观察、个案分析等对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出发技术、途中游技术、转身技术和冲刺到边技术等技术环节进行分析,其中途中游技术又包括身体姿势、手臂技术、腿部技术、呼吸技术和完整配合技术。
2.5 出发反应时
出发反应时是指运动员从出发信号发出后到蹬离出发台的时间。
2.6 出发15 m时间
出发15 m时间是指运动员从出发信号发出后到头部到达15m线的时间。
2.7 划频、划幅
划频是指运动员在游进过程中每分钟的划水次数,单位为x次/分;划幅是指运动员每一次划水前进的距离,单位为x米/划。这两个数据可以通过拍摄全场的4号机的录像首先数出运动员的划水次数,再计算划频、划幅。
2.8 转身时间
转身时间显示的是运动员从头部到达转身前5 m线到转身后10 m线的时间。
2.9 冲刺到边5 m时间
冲刺到边5 m时间显示的是运动员从头部到达最后5 m线到最终手触壁的时间。
3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成绩分析
叶诗文2011年世锦赛的成绩是4:35.15,在图2中的5次比赛中成绩均呈不断提高的态势,其中2013年全运会和2014年冠军赛成绩均优于2011年世锦赛冠军水平,可见竞技状态良好,有望再创佳绩。
我国前3名运动员在2013年全运会中平均成绩达到了最优,超过了2011年世锦赛前3名平均成绩,但2014年冠军赛出现大幅度滑落,这与全运会后一些高水平运动员的退役有关,导致前3名平均成绩出现整体下滑。
我国前8名运动员与2011年世锦赛前8名运动员平均成绩有很大差距。2012年冠军赛中创造了最好平均成绩,2013年全运会次之,但2014年冠军赛同样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这与大赛后调整、新老运动员交替等有关,因此发掘、补充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的后备力量是保证该项目持续稳步保持优势的关键。
4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出发技术分析
4.1 出发运动学时间特征
4.1.1 出发反应时
2011年世锦赛女子400 m混合泳前8名运动员出发反应时占总成绩的平均比重为0.276%,叶诗文和李玄旭的比重分别为0.277%和0.290%,均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照我国女子游泳运动员出发反应时等级评分[6]也能发现,两人的等级分别是中和及格。
2011年世锦赛国家队技术组给叶诗文的技术诊断提出她的出发反应时技术环节较差,做了针对性训练之后,近几年叶诗文的出发反应时提高幅度达到了0.13 s,出发反应时等级评分上升至良。
我国前3名和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出发反应时成绩在近几年同样呈不断提高的态势,与2011年世锦赛前3和前8名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4.1.2 出发15 m时间
2011年世锦赛女子400 m混合泳前8名运动员出发15 m时间占总成绩的平均比重为2.589%,叶诗文和李玄旭的比重分别为2.573%和2.640%,叶诗文略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1年世锦赛国家队技术组在给叶诗文做技术诊断时提出她出发环节的主要问题是出发15 m成绩一般,近几年利用先进水下拍摄设备和技术分析软件有针对性地改进出发15 m技术,叶诗文的成绩提高幅度达到0.62 s。
我国前3名运动员的平均出发15 m时间成绩在近几年同样呈不断提高的态势,从2012年平均7.15 s提高到2014年的6.83 s,其平均出发15 m时间已经超过2011年世锦赛前3名平均水平。
但我国前8名运动员平均出发15 m时间成绩在近年来的水平较为稳定,未出现明显提高,与2011年世锦赛前8名平均成绩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4.2 出发技术特征分析
2011年世锦赛女子400 m混合泳决赛8名运动员中,蹲踞式出发使用率达到100%。2012年和2013年全国冠军赛女子400 m混合泳决赛8名运动员中,均有6人采用蹲踞式出发,2人采用抓台式出发,蹲踞式出发使用率为75%,还落后于世界水平;到2013年全运会,蹲踞式出发使用率达到100%,已经与世界水平持平。由此可见,我国高水平女子400米混合泳运动员已经能够充分认识到蹲踞式出发的全面优势,蹲踞式出发也将在今后该项目的比赛中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
5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途中游技术分析
5.1 途中游运动学时间特征
第3个100 m一直是400 m项目中至关重要的100 m。2011年世锦赛,国家队技术组在给叶诗文做技术诊断时提出她途中游环节的主要问题是蛙泳成绩差,在决赛8名运动员中最慢,这就直接影响到叶诗文的最终成绩。通过表4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叶诗文的蝶泳、仰泳、自由泳成绩近几年来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但蛙泳成绩在2011年世锦赛找到问题后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达到6.49 s,经统计学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经统计学T检验,该项目分段成绩中我国前3名运动员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是仰泳成绩,弱势较为明显,成绩差最大达到了1.62 s。并且前3名运动员蛙泳成绩的标准差较大,说明前3名运动员之间在蛙泳成绩上有较大差距。
该项目中我国前8名运动员与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差距主要在仰泳和蛙泳上,成绩差分别达到了3.08 s和4.16 s,经统计学T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我国运动员在仰泳和蛙泳上的弱势十分明显。并且我国前8名运动员蛙泳成绩的标准差偏大,说明前8名运动员之间,在蛙泳成绩上就有很大差距。第3个100 m成绩在400 m项目中至关重要,因此改进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蛙泳技术,提高蛙泳成绩是创造佳绩的关键。
5.2 途中游划频、划幅特征研究
通过与2011年世锦赛其他运动员对比发现,叶诗文除自由泳外,其他3种泳姿途中游技术中均表现出平均划频较慢、平均划幅大的技术特征,而李玄旭在4种泳姿中表现出平均划频快、平均划幅小的技术特征。分析其中原因发现,李玄旭属于身材较为矮小的运动员,需要通过快频率来弥补身高上的不足;而叶诗文与李玄旭相比身材较大,臂展较长,因此在技术方面表现出划幅较长、划频较慢的技术特征。这也与很多国家队教练员在专家访谈时谈到的观点相符,目前技术发展中很大的一个特点即运动员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技术,进而形成自己的技术风格。
通过对5次大赛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划幅、划频数据统计看出,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除了蝶泳的平均划频、划幅与世界水平相当之外,仰泳、蛙泳、自由泳均表现出划频较慢的技术特征,蛙泳的差距最为明显,平均慢2.59次/分,这可能也是导致前一部分分析出的蛙泳分段成绩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5.3 途中游技术特征研究
5.3.1 身体姿势
400 m混合泳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较高,如何在游进过程中更加有效减小阻力和降低能耗已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关注的热点问题。调查问卷、个案研究和专家访谈研究表明:身体姿势是4种泳姿技术中变化最大,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由最初的大波浪到现在高水平运动员普遍采用的小波浪技术。在游进过程中身体起伏较小,呈小波浪游进,尽可能保持“平、直、尖、紧、高”的流线型身体姿势,保持较高的髋部位置是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身体姿势方面的特征。
技术录像分析结果显示,女子400 m蝶泳冠军叶诗文在4种泳姿中的身体姿势是制胜点。叶诗文在仰泳和自由泳中身体位置较高、较平,蝶泳和蛙泳身体起伏较小,始终能保持良好的流线型,最大地降低了阻力,降低能耗,是多次夺冠的制胜因素。
5.3.2 手臂技术
调查问卷结果可以很大程度地看出目前我国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对于4种泳姿手臂技术一些新的理解与运用。高肘抱水、加速划水、曲线、曲臂划水是一直以来所强调的手臂技术要点,突出了重视划水时效的技术理念;蝶泳中直肘贴近水面空中移臂和蛙泳中近几年出现的窄划臂技术均突出了减小阻力、降低消耗的技术理念。
叶诗文的教练在谈论其技术特点时谈到,叶诗文在游进过程中具有身体轻、位置高、每划效果好、冲刺能力强特点。运动员只有在游进过程中注意高肘抱水、加速划水等注意划水时效性的手臂技术动作才能实现每划效果好。
5.3.3 腿部技术
通过调查问卷与专家访谈研究发现,大部分教练员和专家学者认为,目前4种泳姿的腿部技术基本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演变和发展的。蝶泳、仰泳、自由泳的小波浪鞭状打腿技术、转身后的水下腿和反蝶泳腿,蛙泳的窄蹬腿技术都能够在减小阻力、保证推动力的同时,使运动员保持良好的身体姿势,进一步突出了减小阻力,降低能耗。
5.3.4 呼吸技术
研究表明,掌握合理的呼吸节奏、呼吸方式及呼吸时机是呼吸技术的关键,可以有效减小阻力,提高身体位置,获取升力推进力,利于肌肉发力。调查问卷与专家访谈结果显示,动作周期与呼吸的配合节奏,呼吸时机、呼吸方式等问题是反映运动员呼吸技术特征的关键问题。
叶诗文的教练在访谈中谈到,400 m混合泳项目是中长距离项目,呼吸节奏对于保持良好的动作节奏和体力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他认为与划频、划幅一样,每个人的呼吸节奏也具有差异性,需要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通过反复尝试来寻找最优呼吸节奏。
6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转身技术分析
6.1 转身运动学时间特征
从时间比重上看,2011年世锦赛女子400 m混合泳前8名运动员转身时间占总成绩的平均比重为25080%,叶诗文和李玄旭的比重均为24903%和24991%,均优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1年上海世锦赛国家队技术组给叶诗文做技术解析中提出她转身中主要问题是蝶转仰成绩不理想,有进一步提升空间。据此做了针对性训练后,其转身成绩始终呈不断提高的态势,提高幅度达到了238 s。
我国前3名运动员平均转身成绩在2013年冠军赛超越2011年世锦赛前3名平均水平后,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仍旧呈不断提高的态势,提高幅度达到了144 s。
而我国前8名平均转身成绩近几年进入“瓶颈期”,始终与2011年世锦赛前8名平均成绩存在1 s左右的差距。
6.2 转身技术特征分析
400 m混合泳的转身综合考察了运动员4种泳姿的转身技术水平,7次转身成绩在总成绩中占到比重仅次于途中游成绩。因此,掌握良好的4种转身技术是致胜的关键,任何1次转身失误都将影响到最终成绩。
2011年世锦赛,国家队技术组在给叶诗文做技术诊断时提出转身技术环节是她的优势环节,但是蝶泳转仰泳成绩一般,有进步的空间和潜力。在平时训练中加强了下肢屈曲力量和背肌力量训练,这样既加强巩固了4种泳姿的腿部技术,同时提高了蝶泳转仰泳转身后反蝶泳腿的技术水平,转身成绩和总成绩均得到了提升。从表10的数据中可以看出,近几年叶诗文400 m混合泳中7次转身成绩均有所提高,总的转身成绩提高幅度达到了1.66 s,在优势基础上的再次提高无疑是叶诗文在2014年冠军赛中再创最好成绩的关键。
从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包括叶诗文在内的我国高水平400 m混合泳运动员,尽管仰泳转身和仰转蛙成绩有所提高,但仍旧落后于2011年世锦赛水平。结合比赛录像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运动员仰泳转身后水下反蝶泳腿次数不够且不够迅速有力;仰转蛙动作不够迅速,且蛙泳长划臂效果不足,加强训练后转身成绩必定会再次实现突破。
7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运动员冲刺到边技术分析
7.1 冲刺到边运动学时间特征
从时间比重上看,2011年世锦赛女子400 m混合泳前八名运动员冲刺到边5 m时间占总成绩的平均比重为1.069%,叶诗文和李玄旭的比重分别为0.999%和1.030%,均优于世界平均水平。
叶诗文冲刺到边5 m成绩在近几年不断下滑,至2014年冠军赛,成绩下滑至与2011年世锦赛冠军水平持平。
同样,我国前3名运动员平均冲刺到边5 m成绩在近几年也不断下滑,从优于世锦赛前3名平均水平0.07 s下滑至落后0.23 s,该成绩甚至落后于国内前8名平均冲刺到边成绩。
我国前8名运动员在冲刺到边5 m成绩上波动较大,于2013年冠军赛出现与世界水平持平的最好成绩,但未能将优势保持住,至2014年冠军赛差距增大至0.10 s。
7.2 冲刺到边技术特征分析
在该部分我们将通过对比冲刺5 m速度和冲刺35 m速度进一步评价运动员的冲刺技术。两者差距越小,即最后冲刺5 m速度与冲刺35 m速度差距越小,说明运动员在最后5 m冲刺阶段还能保持较高速度,即后程冲刺能力较好。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第一,4年间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较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在最后35 m冲刺段的游速还存在小的差距,后程能力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第二,与冲刺5 m成绩相对应,4年间我国运动员在冲刺5 m与最后35 m速度差值上出现与世界水平持平甚至小于世界水平,但成绩反反复复,不稳定,说明冲刺技术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稳定。
8 结论
8.1 女子400 m混合泳项目是我国的优势项目,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叶诗文近几年成绩较为稳定,于2014年冠军赛创造了伦敦奥运会后的个人最好成绩,有望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再创佳绩。
8.2 根据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叶诗文比赛的各部分技术解析,叶诗文在近几年的出发反应时、出发15 m时间、转身时间3个技术环节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优势技术环节;冲刺到边5 m成绩出现下滑,优势不再明显;蛙泳成绩的大幅度提高是其最终创造佳绩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有望通过提高划频进一步提高蛙泳成绩。
8.3 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运动员于2013年全运会上表现出了我国在该项目前3名和前8名的最好平均成绩,但随全运会后一批高水平运动员退役在2014年冠军赛成绩出现大幅度滑落,由此可见,发展该项目后备力量迫在眉睫。
8.4 根据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前3名运动员比赛的各部分技术解析,我国前3名运动员在近几年的出发反应时、出发15 m时间、转身时间3个技术环节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为其优势技术环节;但在冲刺到边5 m技术环节中存在明显不足。
8.5 根据我国高水平女子400 m混合泳前8名运动员比赛的各部分技术解析,我国前8名运动员仅在出发反应时技术环节具有略微优势;而在出发15 m成绩、转身成绩、冲刺到边5 m成绩等技术环节中仍未改进,与该项目世界高水平运动员差距较为明显;除此之外,划频慢导致的仰泳和蛙泳分段成绩差是影响最终成绩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杨红春,陈谦,李旭鸿,王丽.第14届世界游泳锦标赛出发技术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48(1):112-115.
[2]张明飞,林洪,程燕,章一华.世界优秀女子100米蛙泳和[CM(27*2]200米自由泳运动员途中游速度、划幅、划频统计学分析[J].
中国体育科技,2009,45(1):88.
[3]林洪,阎超,何枫,王连泽,周晓东.游泳运动技术优化与创新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4):40-57.
[4]郑闽生,金炜,潘佳章,刘海涛.竞技游泳运动员技术诊断与优化应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9,45(6):56-61.
[5]丛宁丽.世界高水平游泳运动员技术特征分析[J].游泳运动,2007(4):3-5.
[6]林洪.对当今世界游泳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探讨[J].游泳,2004(46):16-17.
[7]欧内斯特 W.马格利索.游泳技术指南[M].迟爱光,译.广州:广州体育学院,2001:62-78.
[8]吴河海,等.游泳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6.
[9]程燕,袁绍婷,沈赢.中国游泳奥运冠军教练访谈录——徐国义教练访谈[J].游泳,2014(3).
[10]张波.2010-2012年中国游泳队参加国际大赛成绩分析与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
[11]李仲明,黄昆仑.中外优秀混合泳运动员参赛战术与分段成绩的比较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1).
[12]焦裕平.我国游泳运动的发展方向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4(2).
[13]邱珍艳,詹晓梅,赵娜.伦敦奥运会叶诗文400m混合泳得胜优势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2).
[14]洪俊雄.我国游泳优势项目竞争力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