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预后研究
2017-04-14刘胜男戴文俊孙晓珍侯煜
刘胜男+戴文俊+孙晓珍+侯煜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就诊该院并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09例,依据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冠脉造影特点,心绞痛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对于入选的10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糖尿病组冠状动脉病变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高,病变复杂,患者心衰,再次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结论 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弥漫,发生率高,心衰,再次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愈后差。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2型糖尿病;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096-0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斑块破裂并继发血小板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最终引起冠状动脉闭塞;严重的冠状动脉痉挛也可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1]。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 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其中一半以上死于AMI。近10年来,我国AMI的发病率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接近国际上的平均水平,AMI起病突然,急性期病死率约30%。糖尿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过高的血糖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因子的表达,促进单核细胞粘附于血管壁,并抑制内皮依赖的血管扩张及减少内皮源性一氧化氮的产生,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该研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两组间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同时比较两组间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就诊该院的首次确诊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09例,其中男性94例,占86.24%,女性15例,占13.76%,年龄为31~78岁,平均年龄为(57.1±9.8)岁。合并糖尿病27例,非糖尿病82例。糖尿病组男20例,吸烟18例(66.7%),高血脂14例(51.9%),对照组,男74例,吸烟63例(76.8%),高血脂39例(47.6%),收集患者一般臨床资料,年龄、性别、高血脂病史、吸烟史、住院天数、临床症状、心律失常、心功能分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再灌注治疗等情况,通过门诊随访、再次入院及电话随访等方式记录患者8个月~3年终点事件,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MACE主要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同时记录患者心衰、不稳定性心绞痛发生情况。
1.2 方法
使用Philips H3000血管造影机依据冠脉造影指南均采用Judkins法,进行选择性CAG结果判定:血管狭窄<50%为轻度狭窄,血管狭窄50%~70%为临界病变(中度狭窄),血管狭窄>70%为重度狭窄。局限性狭窄:长度<10 mm的狭窄;管状狭窄:长度10~20 mm;弥漫性狭窄:长度>20 mm的狭窄。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依据 2012 年“第三次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2]。糖尿病组的患者为既往曾诊断2型糖尿病的患者,及入院后经临床新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3]。
1.3 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临床特征比较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高血压18例(66.7%)高于对照组34例(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间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脉病变范围比较
糖尿病组三支病变发生率与弥漫性病变发病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2.3 两组间远期预后比较
心衰、再次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糖尿病组较对照组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糖尿病是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当发生糖尿病时[4]高血糖通过氧化应激、抑制内皮细胞增殖等方式引起内皮功能的紊乱,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渗入血管壁,血管内皮受损,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引起血小板的粘附聚集,从而导致血栓形成,诱导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迁移到内皮下,炎性细胞浸润,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继发纤溶系统的亢进,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该研究中,糖尿病组患者冠脉三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陈康寅等[5]指出冠心病患者合并糖尿病时, 其冠脉造影有左主干病变、小血管病变、弥漫性病变、远端血管病变、多支血管病变、侧支循环较差等特点。该研究中心衰、再次心肌梗死等心脏不良事件糖尿病组较非糖尿病组发生率高,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远期愈后差。另外该研究中糖尿病组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HDL-C降低、TG增高、高血压发病率增高,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易患有代谢综合征,目前认为代谢综合征的主要因素是胰岛素抵抗,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合并糖尿病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三支病变、弥漫性发生率高,常易合并高血压发生,易患代谢综合征,加重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患者远期预后差,心衰、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高,积极控制血糖,同时严格控制血压、血脂,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156.
[2] Thygesen K, Alpert JS, Jaffe AS, et al. Third universal defini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2012,126(16):2020-2035.
[3]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 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2,20(1):1-37.
[4] 刘婧.动脉粥样硬化与血糖控制水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5] 陈康寅,李广平.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运重建--CABG仍优于PCI--评CARDia 研究1年随访结果[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0,2(4):208-210.
(收稿日期:2016-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