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取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
2017-04-14张庆
张庆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在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选取120例,根据患者所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以及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红花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足背血流量、踝肱指数对比情况。 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足背血流量以及踝肱指数方面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著性更好,改善情况更明显(P<0.05)。在疗效方面,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30例,总有效率达到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P<0.05)。 结论 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效果显著,对患者的足背血流量及踝肱指数的改善情况较好,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前列地尔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
[中图分类号] R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049-02
在临床上,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之一,而糖尿病患者很容易患发并发症,使其出现下肢血管病变,主要的发病原理为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壁不断增厚,于是产生的一系列狭窄、阻塞等情况,也就导致患者血流量的下降,肢端缺血。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会累及双膝以下的血管,尤其是足背更为明显,出现细菌感染或周边神经病变,严重的甚至需要进行截肢处理,因此必须高度关注糖尿病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当前,临床上对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采用具有降压、调脂、控制并降低血糖的方式进行治疗,在帮助患者疏通狭窄血管的基础上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患处血流量[1]。为了更好地探讨临床治疗方案的效果,该研究从该院一定时间段内接收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选取120例,比较分析患者的治疗方法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接收的12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在53~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2±3.4)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0±3.7)岁。120例患者均签署纳入该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糖尿病诊断均符合1999年WHI诊断标准,包括:①临床症状:下肢乏力且发凉,间歇性跛行,脚趾端和足背有疼痛感和麻木感,足背动脉或是胫后动脉波动明显减弱甚至消失;②患者患肢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收缩压以及肱动脉收缩压的ABI正常值>1;③采用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发现患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血管病变诊断方面均符合以下特征:患者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确定血管内膜增厚、粗糙,有血栓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流量明显减小[2]。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时均采用常规治疗,包括降压、调脂以及控制血糖。在此基础上,该院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红花注射液进行治疗,将1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为患者静脉滴注,同时将20 mL红花注射液混合250 mL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滴注,患者治疗1次/d。该院为观察组患者提供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采用1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与100 mL生理盐水混合后进行静脉滴注,再采用4 mL疏血通混合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治疗,患者治疗1次/d。两组患者均以3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医疗人员为在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记录患者的足背血流量及踝肱指数,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及两组治疗效果的统计学意义,同时以显效、有效、无效的标准计算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进行比较。
1.4 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经过治疗后,患者无痛行走距离增加>100 m,踝肱指数>0.2,下肢缺血情况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减轻。②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无痛行走距离增加在50~100 m之间,踝肱指数无明显变化,但下肢缺血情况有所缓解;③无效: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无变化[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方法
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以及足背血流量、踝肱指数变化量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n(%)]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足背血流量和踝肱指数
两组患者治疗前在足背血流量及踝肱指数方面数据较为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足背血流量和踝肱指数均有所增加,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具显著性(P<0.05)。见表1。
2.2 临床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出现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大多由于糖尿病并发症而导致,其数量远远比健康人员发生率更高,还有研究显示[4],糖尿病患者出现足坏疽的概率是健康人员的整整40倍,而截肢的患者当中,有超过一半的比例均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而来。在糖尿病患者中,一旦患者的大血管出现病变,那么就很容易使其下肢血管发生延续性病变,这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引发的原因较多,比如患者体内血糖过高使其体内多元醇代谢亢进,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大量增加,自由基也随之增加,于是患者体内一些细胞因素的数量大大增加,对应的血管内皮细胞受到较大损害。患者血管壁逐渐增厚,管腔中逐渐狭窄,血液动力学发生异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栓以及动脉硬化情况。在双侧膝以下的中小血管中,又以足背动脉病变更为明显[5]。患有下肢血管病变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肢缺血、静息痛以及间接性跛行等临床症状,当前对于这种并发症的治疗相对困难,非手术治疗方式中,有效的途径包括改善血流动力学、移植干细胞等等。前列地尔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治疗物质,属于血管活性药物的一种,基本结构为前列烷酸,其本身具备了改善血液粘稠度以及降低血小板粘附率的功效,与此同时,还能针对患者体内的中性粒细胞以及单核细胞的功能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实现抗炎的效果,有效增加红细胞数量,提高其变形能力。在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治疗中,有助于帮助患者体内释放FGE,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上,使其扩张,增加血流量,还能调节体内ATP酶及环磷腺苷水平,改善患者微循环,以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疏血通注射液则是另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成分包括水蛭与地龙,提取蚓激酶与水蛭素抑制患者体内血小板與凝血酶合成,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同时还能保护患者本身具有的缺血性损伤情况,同样具备改善微循环的目的。该研究中,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足背血流量及踝肱指数明显增加,而有24例患者治疗显效,30例有效,总有效率达到90%,高于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与红花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照组的70%(P<0.05)。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采用前列地尔与疏血通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桂珍.前列地尔联合银杏达莫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2(154):32-33.
[2] 李银娜,李振想.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2014,8(5):19.
[3] 谷超元.前列地尔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5,18(49):17-19.
[4] 钱华.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51):51-52.
[5] 聂玥.前列地尔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外医疗,2016,4(114):114-116.
(收稿日期:2016-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