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7-04-14马丽
马丽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针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加巴喷丁药物治疗和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48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遵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卡马西平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行加巴喷丁药物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睡眠干扰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加巴喷丁药物治疗,相较实施卡马西平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减缓患者的疼痛症状剧烈程度,降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关键词] 加巴喷丁;卡马西平;糖尿病;神经痛;临床疗效对比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2(b)-0035-02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代表性临床症状的人体代谢系统功能功能紊乱性慢性疾病,能够给人体健康水平造成表现显著的不良影响[1]。遵照世界卫生组织2012年发布的调查研究报告,全世界范围内的糖尿病临床报告发病率约为10.00%[2]。糖尿病型周围神经痛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临床并发症之一,其病理组织通常会波及患者的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且通常会引致患者发生疼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痛,研究显示[3-4],约占总数20.00%的糖尿病患者会并发周围性神经痛,且这一比例正呈现出幅度显著的逐渐提升趋势。药物治疗是临床中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痛的主要手段,切实不断找寻和应用更加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对于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5-6]。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针对收治的部分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了加巴喷丁药物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48例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美国糖尿病学会2012年发布的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且均已并发症状表现显著的神经痛。遵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介于40~73岁,平均年龄为(55.5±12.30)岁,研究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介于42~73岁,平均年龄为(55.1±11.2)岁,研究组患者和参照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治疗处置方法
参照组患者行卡马西平药物治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0638,药物含量100.00 mg/片),患者的初始给药剂量为100.00 mg/次,2次/d,且每间隔3 d为患者增加给药剂量100.00 mg,直至患者的疼痛症状显著缓解,但要确保患者的最大给药剂量严格控制在900.00 mg之内,在患者临床疼痛症状新猪缓解条件下,确保患者的用药剂量严格控制在400.00~600.00 mg/d,患者连续用药时间持续6周视为1个疗程。
研究组患者行加巴喷丁药物治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0271,藥物含量100.00 mg/片,患者的初始用药剂量为300.00 mg/d,并且在治疗第3天将患者的用药剂量增加到900.00 mg/d,之后每间隔1周为患者增加用药剂量900.00 mg/d,直至患者的疼痛症状显著缓解后维持用药剂量,并将患者的最大用药剂量严格控制在2 400.00 mg/d以内,患者连续用药时间持续6周视为1个疗程。
1.3 临床评价指标
该次研究过程中,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睡眠干扰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针对该次研究中涉及的数据选择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对计量资料选择(x±s)来进行表示,采用t检验;对计数资料选择[n(%)]来进行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发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慢性临床并发症,且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以及痛觉超敏等临床表现特征。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致的神经痛,通常与患者外周神经生理组织,以及中枢神经组织发生重塑性病理变化具备显著的彼此相关性,特别是患者相关神经生理组织发生的敏化现象,在患者疼痛症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备不容忽视的影响作用[7-8]。现阶段,临床医师在针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开展治疗处置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实施血糖生理指标水平控制、改善微循环以及神经生理组织营养支持条件以及抗氧化治疗处置等,加巴喷丁是γ-氨基丁酸的衍生物,能够针对人体中枢神经组织发挥良好镇痛作用,能够促进人体外周神经组织发生异位放电[9-10]。2015年1月—2016年6月,该院针对收治的部分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了加巴喷丁药物治疗,该次研究过程中获取的研究数据表明,针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加巴喷丁药物治疗,能够取得较好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4 结语
针对糖尿病合并神经痛患者实施加巴喷丁药物治疗,相较实施卡马西平药物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和睡眠干扰评分,减缓患者的疼痛症状剧烈程度,降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优化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加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刘敏洁.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对比分析[J].甘肃医药,2014,33(10):759-760.
[2] 袁敏,徐丽君,肖志龙,等.加巴喷丁对比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4,25(40):3795-3799.
[3] 曲丕盛,万海方,王振,等.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 16(27):2444-2446.
[4] 范泽兵,陈晓鹏,周小平.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1):103-104.
[5] 方兆东.对比加巴喷丁和卡马西平治疗糖尿病患者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糖尿病新世界,2016,1(17):21-22.
[6] 江天,陈赟,张虹.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糖尿病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对比[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3):23-25.
[7] 文奎.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对比[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4):160-161.
[8] 杨艳丽.加巴喷丁、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观察[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7):13-14,16.
[9] 左耀武.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对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62):114.
[10] 周建文,陈燕燕.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2):127-128.
(收稿日期:2016-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