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师生互动式教学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4-14虞罗钱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优化策略存在问题高中数学

虞罗钱

[摘 要] 互动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组成,本文从高中数学师生互动式教学的概念出发,分析了当前师生互動式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

[关键词] 高中数学;师生互动式教学;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充分的互动,那么高中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是怎样的?我们当前的互动式教学存在怎样的问题?如何对此进行优化?以下是笔者的思考.

[?] 高中数学师生互动式教学的概念

所谓“师生互动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师生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来实现认知的建构和能力的提升.该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由此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进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

高中数学有着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很多问题的处理不仅涉及数学知识的运用,还将涉及数学技巧和思维方法的运用. 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能仅仅只是被动地听讲,而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进课堂研讨,通过和老师、同学之间积极地互动来维持思维的活跃程度,从而掌握方法、习得知识.

[?] 高中数学师生互动式教学的存在问题

新课改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学的很多问题被暴露出来,其核心就在于如何有效地促进师生互动的进行,具体表现为互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被忽略、学生主体意识较为模糊、师生互动效果的评价机制缺失等问题.

1. 互动过程中学生的体验被忽略

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教师有效的引导,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肩负起自己的责任了呢?是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教学互动积极的参与者. 事实上,二者之间经常呈现为不对称的关系,具体的表现是教师受传统师生观念的束缚,经常自发地将自己定位为课堂的“主体”或者“主演”,他们很少关注“客体”的真实体验,甚至部分“客体”都无法找到自己课堂互动过程中的存在感.被忽略的“客体”也会逐步接受自己的身份定位,他们也将逐渐适应被忽略的情形,由此他们也将忽略教师的存在,最终的结果是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各自为政、互不打扰、相安无事,这样的课堂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互动教学.

2. 学生主体意识较为模糊

谁是数学课堂的主体?这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现实情况下,教师往往会将学生带进误区:即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 这种说法在一定层面上是正确的,但是如果用这一思维来进行灌输式教学,就可能割裂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主体意识,其结果是教师被动地教,学生被动地学. 而在倡导互动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和教师应该不断地在变换着主客体的角色. 例如,长期占据主体地位的教师应该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来参与教学,对于具体的数学问题,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观点,从而真正体现互动活动的双向性,进而提升互动的效率.

3. 师生互动效果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有效的课堂互动离不开正确的认识、准确的定位、科学的方法,也离不开合理的评价机制. 互动效果如何直接决定着数学课堂的发展方向. 这不仅需要定性的评价,也需要定量的评价,它需要进行细化和量化的分析. 例如,通过问卷调查或访谈,了解学生通过互动能否获得发展.而现在的情况是,教师定性判断互动效果的依据是课堂表面上的氛围,他们误解为课堂热闹、氛围活跃就是师生互动有效性的体现,定量评价的依据则是考试,考试成绩优秀就可据此评价互动效果较好,反之则互动效果较差. 这显然偏离了素质教育的主旨,应该在教学中予以纠正.

[?] 高中数学师生互动式教学的优化策略

分析当前数学课堂上师生互动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进我们的教学.

1. 设置任务,丰富学生的体验

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呢?笔者认为,我们的教学不应该是知识的灌输与填塞,而应该设置具体的任务,将知识学习碎片化、过程化.

如,分段函数的教学,可以设置如下几个任务.

任务1:已知函数y=x,y=,y=x2,请你以这三个函数为“原材料”构造分段函数.

任务2:已知函数y=x,y=,y=-,y=x2,请你以这四个函数为“原材料”构造出单调递增的分段函数.

任务3:已知函数y=x,y=-x,y=,y= -,y=x2,y=-x2,请你以这六个函数为“原材料”构造出具有奇偶性的分段函数.

设计意图与点评:在分段函数的教学上,笔者通过“构造”这一思维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呈现学生对分段函数的原有认知,增强学生的过程体验,同时这个过程又是有师生互动的参与的,从任务1到任务3,原材料不断增加继而不断地丰富分段函数的类型,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也有与他人的合作交流,最终能够归纳出分段函数的各种性质、特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知识,同时整个课堂呈现百家争鸣的学术研究味.

2. 开放设问,发散学生的思维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思维如何反映在对同一个问题的思考角度、广度上. 为此,笔者认为,设置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不仅仅可以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将学生的思考结果作为课堂教学的新的生长点,由此开启互动探究的新征程.

例如,设某二次曲线经过点A(1,2)和点B(0,3),请写出该曲线的函数方程.二次曲线涵盖圆、椭圆、抛物线和双曲线,而且只限定两个点,因此无论哪一类曲线都可能有无数组解,这大大提升了问题的灵活性,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给出很多答案,这样的问题不仅将促成学生对圆锥曲线的综合性理解,也将有效挖掘学生的互动潜力.

当然,发散与集中是相对的,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开放性设问可以集中对于同一个知识点进行,采用变式训练或进一步追问的方式,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又可以聚合学生对同一个知识、概念的深入理解.

例如,立体几何的学习过程中,有这样一道题.

如图1所示,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D⊥面ABCD,PD=DC=4,AD=2,E为PC中点,求证:AD⊥PC.

学生在这个问题解决后,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呢?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追问.

追问1:三棱锥P-ADE的体积是多少呢?

这个问题与前面的例题相比显然需要学生有更深入的思考,在追问1解决后,还可以视具体的学情,可以二次追问.

追问2:在线段AC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PA∥平面EDM,若存在,求出A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与追问1相比,追问2又一次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渐进式发展的过程,设置有梯度的提问是教师主导性作用发挥的表现,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这些困難又可以作为合作探究的重要资源,最终随着问题设置的深入,学生对知识、方法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深刻,思维也随着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走向深入.

3. 总结评价,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情感

互动式教学不仅仅只有教与学,还应该在恰当的时候有总结与评价.

(1)在学生获得阶段性研究成果时,要及时地予以鼓励,“很好!”“这个思路很正确!”“继续往下思考,你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等等.

(2)当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首先要肯定他的努力,帮助其发现出现困难的原因,及时帮助他总结经验和教训,引导其走上正确的探究方向.

(3)在知识点和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后,我们教师还要进一步总结提炼一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完整的认识.

教育的最终价值在于: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和创造感,正如雕塑艺术家罗丹告诉我们:“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只有有了独特的感受和发现,才可以算是真正把握了美. 我想这也正是对教学美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好诊释.引导学生充分地互动获得知识的过程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的过程,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自己去研究问题,获得对知识的再发现,这本身就是获取知识的心路历程,要让学生知晓探究知识的过程是艰辛的,而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的心路历程中,时不时地给予鼓励和帮助,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方向性,更能让其振奋而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优化策略存在问题高中数学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