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2017-04-13邵芹

当代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溶性注射用过敏性

邵芹

(江苏省泗洪县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江苏宿迁223900)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邵芹

(江苏省泗洪县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江苏宿迁223900)

目的探讨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导致过敏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安全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发生的1例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所致过敏反应患者的发生原因,并结合已有的类似报道对其机理进行综合探讨。结果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所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可能与药品成分中的维生素K1有关。结论医务人员应对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所致过敏反应给予足够重视,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过敏

1 临床资料

患儿,男,2岁4月,既往无食物及药品过敏史。2015年8月15日患儿因发热,口腔、喉咙、手足起泡到本县某院就诊。查体:体温(T)36.8℃,脉搏(P)110次/分,呼吸(R)25次/分;体质量12.5 k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智清楚;口唇红润,咽充血,咽峡部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周围有红晕,无破溃;双手部见红色斑丘疹,伴疱疹,疱疹疹液少,基底红,无破溃,颈软;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血常规: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41.7%,淋巴细胞41.0%。入院诊断为手足口病,予以抗感染、抗病毒、补液以及对症支持治疗:(1)注射用头孢西丁钠0.5 g+0.9%葡萄糖注射液50mL静脉滴注,2次/d;(21)利巴韦林注射液0.1 g+5%葡萄糖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次/d;(3)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1支+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患儿输完前2组输液后,于12:10开始静滴第3组输液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1支+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12:17突然出现口唇青紫,上唇浮肿,全身多发皮疹(包括面部、四肢、臀部等),伴有瘙痒感,听诊两肺可闻及少许痰鸣音,心率约98次/分。考虑与药物过敏有关,立即停止输液,换用生理盐水,且予以吸氧,抗过敏治疗(地塞米松3mg静注,异丙嗪10mg肌注),心脏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于半小时后症状好转。患儿从第2天至出院内的7天内未输第3组输液,前2组输液继续使用,未发生不适症状。

2 讨论

根据药品说明书来看,脂溶性维生素(I)注射液即儿童剂型,适用于11岁以下儿童及婴儿,每天1 mL/kg体质量,每天最大剂量10 mL,加入到100 mL(或100 mL以上)的0.9%氯化钠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输注,并在24 h内用完,亦可与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联合使用;不良反应为偶见体温上升和寒战,经6~8 w输注后,可能出现血清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和胆红素升高,减量或暂停药即可恢复正常。首先从使用方法和用量来看,本例患儿的用法用量均符合要求。其次该患儿在静滴第3组输液的7 min内即发生不良反应,且患儿从第2天至出院内的7 d内未输第三组输液,前两组输液继续使用,未发生不良反应。再次,从用药相关性分析,考虑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所致过敏反应,经抗过敏处理后,患儿症状能很快缓解亦支持此结论。综上,判断此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I)的使用有合理的时间关系和因果关系,且药品说明书未载明此种不良反应,故此判断为使用脂溶性维生素(I)发生的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此外脂溶性维生素致(I)严重过敏性休克反应多有报道[1-3]。

脂溶性维生素(I)注射液系脂溶性维生素复方制剂,含维生素A、维生素D2、维生素E、维生素K1等,为肠外营养不可缺少组成部分之一,用以满足儿童每日对脂溶性维生素的生理需要,对本品中任何一种成分过敏的患者对本品均可能发生过敏反应。维生素A的药品说明书中载明的药品不良反应有厌食、腹泻、感觉过敏、眼球突出、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及维生素C的代谢障碍,婴幼儿引起假脑瘤征、耳鸣、囟门膨出、脑脊液压增高、剥脱性皮炎、骨肥厚、干腄端杯形陷凹、反甲等,儿童、成人过多可引起皮肤、粘膜干燥及再生不良性贫血等,这些不良反应都为长期或大剂量用药,且未见有关过敏性休克报道的有关文献,故该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和维生素A这种成分关联性较小。维生素D2药品说明书载明的药品不良反应有高血钙、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甚至软组织异位元骨化、蛋白尿、肾功能减退等,均为长期或大剂量用药,且未见有关过敏性休克报道的有关文献,故该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和维生素D2这种成分关联性较小。维生素E具有抗凝活性,药品说明书中载明长期大剂量摄入可增加出血性卒中发生危险,而摄入大剂量时可能不再具有抗氧化活性,此时维生素E反而成了促氧化剂,摄入大剂量维生素E可妨碍其他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功能。维生素K1注射液药品说明书中载明的药品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静注过快,超过5 mg/分,可引起面部潮红、出汗、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低血压等。维生素K导致过敏反应也多有报道[4-6]。

绝大多数过敏性休克是典型的Ⅰ型变态反应在全身多处器官,尤其是循环系的表现。外界的抗原物性物质(某些药物是不全抗原,但进入人体后有与蛋白质结合成全抗原)进入体内能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其中IgE的产量,因体质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这些特异性IgE有较强的亲细胞性质,能与皮肤、支气管、血管壁等的“靶细胞”结合。以后当同一抗原再次与已致敏的个体接触时,就能激发引起广泛的第Ⅰ型变态反应,其过程中释放的各种组胺、血小板激活因子等是造成多器官水肿、渗出等临床表现的直接原因。在导致过敏性休克的维生素药物中,维生素K1、维生素B12、维生素B1分别居前3位,静脉用药所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最高(44.93%),并且有导致死亡病例的病例报到[7]。

2011年12月26日上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第43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表示2004年1月1日~2011年5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维生素K1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93例,其中过敏性休克328例(占36.7%),严重过敏反应是维生素K1最为突出的不良反应。数据深入分析显示,维生素K1注射液临床使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超适应症用药、超剂量用药、不适宜的给药途径等,维生素K1注射液存在严重过敏反应,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要关注过敏反应的风险。另外笔者对本县2015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进行检索,发现3例使用脂溶性维生素致过敏反应的,过敏性休克多出现在用药5 min内,提示临床应高度重视维生素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

脂溶性维生素(I)注射液作用广泛、价格低廉,应用范围日趋扩大,在医疗机构使用日趋普遍。但是脂溶性维生素也不能滥用,当患儿的营养状况对疾病的预后存在影响时考虑使用,此时应对患儿进行营养筛查。肠内营养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当患儿无法经肠道摄取营养或摄入不足时,应考虑通过完全或办法肠外营养供给热量、液体、营养等[8]。脂溶性维生素的2°C~10°C避光保存,不能暴露于阳光之下,因此医院药房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存储。在临床使用时,医生和护士一定要询问患者过敏史,有过敏反应史的要慎用;维生素K1可对抗香豆素类抗凝血剂作用,故不宜合用;用前1小时配制,24小时内用完;静脉注射宜缓慢,给药速度不应超过1 mg/分;在输液5分钟内一定要观察患者,一旦有过敏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正确有效的抢救措施。

[1]尹晓飞,张学强.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致过敏性休克[J].药物流行病志,2012,21(4):169.

[2]王姣峰,唐萍,陈晓丽,等.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致过敏性休克[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2):132-134.

[3]杨胜芬,高宝丽,徐艳春.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I)致过敏性休克[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5).

[4]任玉梅,焦伟杰,董志巧.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K1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635.

[5]张素雅,胡春梅,徐建华.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K1致过敏性休克1例报告[J].中国医疗前沿,2008,3(4):112-113.

[6]杨国辉,雷招宝.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K1致过敏性休克45例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09,2(18):47-48.

[7]夏海明.易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及其防治[J].中国医刊,2008, 43(8):70-72.

[8]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J].中华儿科杂志,2016,48 (6):436-44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9.029

猜你喜欢

溶性注射用过敏性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过敏性鼻炎别再吃冰了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脂溶性维生素:营养需求之外的功能
黔产丹参脂溶性成分的研究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