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导致单纯抗病毒治疗研究

2017-04-13吴清华

当代医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酒精性乙肝脂肪肝

吴清华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河南商丘47600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导致单纯抗病毒治疗研究

吴清华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科,河南商丘476000)

目的探究单纯性抗病毒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8例慢性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以保肝治疗为基础,观察组加用抗病毒治疗法,48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和肝脏组织指标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和肝脏组织指标均呈现出改善趋势,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从改善程度上来讲,观察组明显较好,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慢性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来讲,在使用保肝治疗的同时,为其提供抗病毒治疗,除了能够全面提升HBV DNA和HBsAg转阴率的同时,还能够提升肝脏功能,全面改善患者NAFLD分级情况,更好的修复患者肝脏损伤程度,提升肝脏功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慢性乙肝;脂肪肝;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随着我国民众生活习惯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率也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也正因为如此[1],慢性乙肝合并脂肪肝的发病人数和前几年相比也有所上升。最近几年,抗病毒治疗法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该方式在治疗慢性乙肝方面,取得了不俗成绩。为了探究单纯性抗病毒法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108例慢性乙肝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部分患者使用了单纯抗病毒法进行治疗,得出心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108例慢性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为研究对象,经临床诊断和病理实验检查,患者确诊,符合卫生部最新颁发的关于该疾病林床诊疗标准。患者的NAFLD分数值为5~8分。患者经血常规检查后,结果正常,排除标准: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精神分裂症者,妊娠女性,糖尿病者以及其他不适合参与实验调查的人群。本实验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执行,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实验调查,在此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现依照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NAFLD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在患者入院后,实施基础化保肝治疗,具体药物为甘利欣(国药准字H10940191,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150 mg/次,3次/d。复合磷酸酯酶(国药准字H37023783,青岛汉河药业有限公司),100~200 mg/次,3次/ d。进行治疗,方式均为饭后使用。以此为基准,观察组患者使用恩替卡韦(国药准字H20100129,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治疗,0.5 mg/次,1次/d。整体疗程为48周。

1.3 观察标准(1)在治疗开始之前,抽取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生化分析设备,对血液成分进行全面观察。其中包含:TG.TC,AST和ALT。(2)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脏组织活检结果,分析患者肝脏细胞脂肪病理变化水平,炎症水平和气球样程度变化情况:5%以下肝脏细胞存在脂肪并变为S0[2],5%~33%肝脏细胞存在脂肪病变为S1。34%~66%肝脏脂肪细胞存在病变为S2。66%以上的肝脏脂肪细胞存在病变为S3。(3)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HBV DNA定量变化,和HBsAg变化情况,后者使用ELISA法进行全面检测,前者使用荧光定量PCR扩充法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本实验使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情况不存在统计学差异。经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均有所改善,但从治疗幅度上来讲,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LT指标(96.74±29.01)U/ L,AST指标(84.37±26.18)U/L明显好于对照组治疗后ALT指标(115.33±24.01)U/L,AST指标(132.07±35.49)U/L,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 患者治疗后病毒学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患者HB-sAg和HBV DNA指标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后HBsAg指标为(24.84±2.6),HBV DNA指标为(22.75±1.1),观察组两项指标分别为(18.35±3.3)与(17.04±2.6)。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患者治疗后肝脏组织指标变化情况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症评分,脂肪病变程度和气球样改变情况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肝脏组织变化情况更为明显,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指的是,在人体受到乙型肝炎感染之后[3],以肝细胞受损程度为主要病理学改变特征的慢性疾病。在机体免疫能力调节发生紊乱的时候,患者的肝脏细胞就会发生损害,进而造成肝脏功能异常和肝纤维化现象。NAFLD为遗传易感性和胰岛素抵抗因素所引致的肝脏细胞内脂肪含量过多而产生的肝实质受损类疾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虽说慢性乙型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两种独立性疾病[4],但两者经常以合并的形式出现,相互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导致肝纤维化,如病患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相关治疗,则会加快肝硬化转化过程,这对于临床治疗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困难。

在本次实验的相关研究结果中显示,对患者实施保肝治疗,观察组以此为基础,使用单纯抗病毒法进行相关治疗,结果证实,患者的AST,TG,TC和ALT等指标上改善程度更为显著。虽说基础化保肝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纤维化水平和气球样变化,但加用抗病毒法治疗后,其效果更为显著,在治疗后,患者的肝脏功能水平和HBV DNA的转阴率能够达到89%和100%[5]。

有文献指出,对于NAFLD评分不同的患者,使用抗病毒治疗手段,其效果也存在差异性。在此其中7分和8分组的生化指标和治疗前相比改善显著,而5-6分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则较为显著。这在根本上证实,脂肪肝疾病的严重程度与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存在关联性,NAFLD分数对慢性乙肝疾病的抗病毒治疗效果造成重大影响。建议对于该部分患者额,使用强化非酒精脂肪肝强化治疗,其中包含药物,运动等具体措施。

对于脂肪肝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来讲,实施抗病毒治疗能够全面改善患者的肝脏功能,由此能够证明,对于单纯保肝治疗术不佳者,联合使用抗病毒治疗的方式,可以促进疾病转归。

对于NAFLD评分在5~6分者,其肝功能ALT大于3NLN时,建议患者使用单纯性抗病毒法进行治疗。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肝脏负荷。

综上所述,对于慢性乙肝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来讲,在使用保肝治疗的同时,为其提供抗病毒治疗,除了能够全面提升HBV DNA和HBsAg转阴率的同时[6-8],还能够提升肝脏功能,全面改善患者NAFLD分级情况,更好的修复患者肝脏损伤程度,提升肝脏功能,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1]韩玉香,刘国旺,钱静,等.健肝降脂丸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J].天津医药,2014, 6(25):610-612.

[2]刘素芬,武博荣,刘振中,等.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8(13):1980-1982.

[3]沈伟,何笑莺.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观察[J].福建医药杂志,2012,1(27):104-106.

[4]徐晓兰,纪信寿,俞慧玲,等.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两种治疗方案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10,18(14):2446-2448.

[5]应若素,陈燕宇,卓丽,等.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探讨[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3, 8(2):603-606.

[6]王艳玲,张冰,李炳庆.脂肪肝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疗效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5,3(17):123-124.

[7]赵静.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病人对阿德福韦酯抗乙型肝炎病毒疗效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2,4(10):567-568.

[8]黄小忠,易芳.4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2(24):456-457.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9.024

猜你喜欢

酒精性乙肝脂肪肝
瘦人也会得脂肪肝
脂肪肝 不简单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王迎春:非肥胖脂肪肝
脂肪肝治疗误区须谨防
乙肝妈妈:我该如何孕育一个健康宝宝?
清肝二十七味丸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76例妊娠合并乙肝的护理分析
我哥这10年的悲欢离合乙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