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探析
——基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角
2017-04-13张筱荣郭超林家虎
张筱荣,郭超,林家虎
(1.安徽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3.皖南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4.安徽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探析
——基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视角
张筱荣1,郭超2,3,林家虎4
(1.安徽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3.皖南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4.安徽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当前要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现路径。一要注重思政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要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课程与教材体系,提高学生文化自觉;三要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四要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提高道德践行能力;五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提升师资队伍传统文化素养;六要开辟网上阵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化传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反映了中华民族性格、精神特质、审美情趣和生活习惯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体系、价值观念的总体表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长期遵循、相对稳定的根本价值准则,是一种在社会上层建筑领域发挥支配作用的价值观念。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所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基地,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其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从理论上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核心价值观不是从来就有的,它实际上是一个历史的沉淀过程。马克思曾指出,人们是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自己的历史的[1]。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Edward Shils)也指出,“那些对传统视而不见的人实际上正生活在传统的掌心中。”[2]传统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特定的思想体系、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使其形成共同的思想认同。这种思想认同对于社会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它可以把社会上的每个个体以比较稳固的方式“嵌入”到文化形态里面,从而使社会保持稳定,不断向前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一直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下积极探寻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毛泽东主张要对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定位,“要以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他主张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要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与“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区分开来[3]。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在回答人们关于如何看待古今中外“一切好的东西”的问题时,明确提出了继承传统文化“钻研、吸收、融化、发展”的8字原则[4]。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是一以贯之地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弘扬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注重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破解当代社会难题,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一直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实际上是一种一脉相承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思想文化的精华,并结合当代中国实际,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产生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滋养作用,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6]。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多年的迁徙、演化和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现代哲学家张岱年在与其学生程宜山合著的《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一书中曾用“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15个字作了精炼的概括。另外,还有许多学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做过概括。这些基本精神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内容,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文化共识,对新形势下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思想上的滋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上的进一步提升和凝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核心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儒家经典著作《大学》提出了“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主张,后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其整体意境实际上已经涵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代表了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代表了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则代表了国家层面的要求[7]。另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以其哲学性的思维方式探讨了天人之辩、名实之辩、知行之辩、善恶之辨、义利之辨等基本问题,这些内容都为当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方式上的启迪
中国古代的先贤们曾提出许多重要的教育方法。如老子倡导“行不言之教”,认为最高明的教育方法就是对人“行不言之教”。孔子则提出“身正令从”的教育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特别强调人的内心的道德修养。如孔子提出了“见贤思齐”的方法,子思强调“慎独”的方法。老子提出“致虚极,守静笃”,认为人应该节情守静,顺应自然。庄子则认为生德相依,主张以养生促育德。时至今日,这些方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启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面向大学生开展具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时,应该要以身作则,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意识,使他们获得一种内在的超越和精神的宁静,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此外,中国古代先贤们还提出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知行统一等教育方法,这些教育方法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也都有着重要的启迪。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承载的价值观念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价值上的借鉴
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从国家层面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国家一统”“富天下,强天下,安天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本”“天下文明”“礼尚往来”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目标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从社会层面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崇尚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不患寡而患不均”“天下为公”“公则明”“公则自廉”“隆礼重法”等理念蕴含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理想。从个人层面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夙夜在公”“鞠躬尽瘁”“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言而有信”“一诺千金”“仁者爱人”“厚德载物”等思想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目标。纵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其聚集着历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追求,其所表现的价值取向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启示意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实现路径
(一)注重思政课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长期以来,以专业导向为主的教育模式使得大多数学生片面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不够,传统文化素养较为欠缺,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教育者应从根本上改变专业至上的偏狭理念,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位,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注重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去。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时,可以增加一些专题,讲授古代儒家的“孝”文化、“和”文化以及法家的基本思想,等等;在进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时,可以开设爱国主义专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等专题,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有个清晰的理论认知。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充分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因材施教”思想的滋养,注意对学生开展分众化的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8]。另外,高校教师要注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渗透到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中去,如中医药类院校教师在讲授中医药学类专业课程的时候,教师可向学生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的生命观、阴阳互动的平衡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脏腑经络的整体观、三因制宜的辩证观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热爱。
(二)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课程与教材体系,提高学生文化自觉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可围绕这一重要任务,及时组织相关传统文化专家,启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课程标准制定与课程开发研究工作,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程。开设这类课程的目的旨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不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自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根据教育目的的需要,可以考虑从爱国、处世、修身三个层面来选取相关教学内容,向学生讲授爱国主义、处事方法、修身之道等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可以全面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处的历史方位,不断提高文化自觉。组织传统文化专家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教材,在教学目标、教材结构、选取内容、文献解释、问题设置等方面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9]新时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西方文化蜂拥而至,对中国人尤其是大学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部分学生对西方文化不加思考地照单全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缺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进而缺乏对这种文化的尊重,并最终导致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少思想上的认同。因此,当前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起应有的尊重意识,并不断提升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感。依笔者看来,经典诵读是当前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一种有效形式。教育者可在一些重要节日与名人生辰,如端午节、中秋节、世界读书日、老子诞辰等时间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名著,通过诵读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在搞好经典诵读活动的基础上,教育者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定期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文献并撰写读书笔记,可将其阅读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激励学生不断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
(四)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提高道德践行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视主体自觉、肯定人的价值的观点对现代主体性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现代主体性教育思想认为:教师与学生皆为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协同作用的过程。但在实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不少高校都存在着重视教师主体作用、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过去由于受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习惯于把学生看作是被动的教育管理对象,导致学生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主体性作用难以真正体现。因此,为了改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当前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培养其主体意识。应改变过去那种只让学生机械地接受教育的方式,重视道德践行能力的培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理念与学生的成长需求结合起来,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升华的目的。
(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训,提升师资队伍传统文化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离不开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师资队伍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保障。高校要注重开展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专题培训,提升他们的传统文化素养,以保证传统文化教学的水平。教师通过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调查研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为有效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奠定坚实能力基础。要鼓励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关心的文化“热点”和“难点”问题,不断化解学生的思想症结。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高校要特别注意建设一支既有深厚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又有丰富传统文化素养的辅导员队伍。因为从交往时间上来看,辅导员可以称得上是大学校园里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如果辅导员的传统文化知识欠缺,势必也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当前高校要加强对在职辅导员的传统文化知识培训,使其全面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掌握必备传播技能,成为信仰坚定、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传统文化教育者。此外,高校人事部门在组织辅导员招聘考试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知识内容的测试,确保能够招进具备一定传统文化素养、可以胜任传统文化教育的人员。
(六)开辟网上阵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化传播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了网络时代,这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部2014年3月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曾提出要建设不断适应时代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平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据此,高校可以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播内容,用互联网、微博、微信、微视频、移动客户端等传播手段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高校要建设一批适合大学校园特点、契合学生文化需求的高质量传统文化网站,形成一批具有体现中国风格、带有中国气派、蕴含中国精神的网络文化品牌,发挥其正面引导功能。要组织网络技术研发团队,把中华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戏曲、舞蹈等传统文化精粹制作成网络文化产品,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网上教育活动。另外,智能手机近年来已全面进入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它打破了传统计算机上网设备的限制,使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受各种网络信息。因此可以根据手机的这种特点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可以利用手机的彩信功能发布含有传统文化内容的手机报,将传统文化中的音乐、曲艺设置成手机彩铃,开发手机游戏,将传统文化资源植入游戏场景和人物形象、道具资源等,这些都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我们应注意从中借鉴有益的理念和元素,结合现代社会的教育资源和传播手段,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得到学生发自内心的认知、认同,进而得到认真的践行,最后达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的效果。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9.
[2]爱德华·希尔斯.论传统[M].傅铿,吕乐,译.北京:世纪出版社,2009:7.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8.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2.
[5]王习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语境、工作进路与拓展趋向[J].思想理论教育,2016(4):29-35.
[6]宋乃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N].光明日报,2014-10-07(6).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9.
[8]郭超.在分众化教育中落细落小落实核心价值观——基于《论语》重要思想的启示[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7.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ts Realization——A Stud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Zhang Xiaorong1,Guo Chao2,3,Lin Jiahu4
(1.Pharmaceutical School,Anhui UniversityofChinese Medicine,Hefei Anhui 230012;2.College ofMarxism,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Anhui 241000;3.College ofMarxism,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Anhui 241002;4.College ofMarxism,Anhui UniversityofChinese Medicine,Hefei Anhui 230012)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in the same vein.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provides the ideological nourishment,the method revelation and the value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At present,we must actively explore the path of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olead the construction of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college students.Firstly,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classroom teachingof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and target to carry ou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Secondly,we should develop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ompulsory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and improve students’cultural consciousness.Thirdly,we should carryout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lassic reading activities and enhance students’cultural self-confidence.Fourthly,we should play the main role of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moral practice.Last but not least,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trainingand enhance teachers’traditional cultural awareness.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 education;cultural awareness;cultural self-confidence
G 40-055
A
1674-5450(2017)04-0052-05
【责任编辑:王凤娥 责任校对:张立新】
2016-12-11
全国高校学生工作重点课题(LX2016Z006);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16JDSZ2004);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一般项目(gxyq2017021);安徽省弘扬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项目(Szzgjh1-2-2018-10);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Q2015D01);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安徽师范大学)重点项目(SK2017A0248)
张筱荣,男,安徽无为人,安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