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劳动实践过程本质的再认识

2017-04-13明,王

关键词:自然界本质马克思

兰 明,王 维

(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人的劳动实践过程本质的再认识

兰 明,王 维

(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劳动实践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而且是主观能动性的缘由。劳动实践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劳动实践既创造了人本身,又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以确证,从而使劳动实践成为人所独有的生存方式,使人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生成为人。

劳动实践;生成;人;生存方式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劳动过程,……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对自然物的占有,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1]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它是一切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2]在这里,无论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说明了人的存在与人的劳动实践之间的内在的相关性。劳动实践是人类赖以存在的永远不变的条件。劳动实践对于人的生成而言,不仅仅表现在人的起源上,而且表现在人的现实生成过程中。

一、劳动实践是人的生命之根和立命之本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唯物主义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之处,不在于对物质概念的全新理解,而在于实践概念和实践观点的建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可以把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主义称作“实践唯物主义”。在马克思看来,实践不仅仅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而且是主观能动性的缘由,是人的生命体现和本质特性。从古代类人猿演变成人,离不开社会劳动;即使是现代人,要想成为真正的人,同样离不开社会劳动,人们发现的“狼孩”和“猪孩”等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人的生命活动的形式,不同于动物的生命活动的形式。动物是属于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的,只能在自然选择中生存和发展。动物要依靠其自身先天的身体结构与外在的自然状态保持“和谐关系”。动物维持其生存,是在被动地与自然界相适应的过程中,依赖生命的本能而进行的。动物依靠外部环境,从中获取自然界中现成的物质和能量。而人则不同:人是通过社会劳动实践改变自然物质的存在形态,获取自身所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以满足自身的生存需要。人是在大脑的意识和思维的支配下、使用各种工具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

在世界万物的生存活动中,只有人才能够从事实践活动。人作为实践主体,是拥有社会属性而非纯粹自然属性的人。在劳动实践进程中,人得以产生与发展,人类独一无二的本质(类本质)得以形成。“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3]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而言,离开了自然界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况且纯粹的自在自然有许多地方达不到人类生活目的的需求。为此,人类要想满足自身生存与发展的欲求,就必须通过改造自然界的对象性活动,即劳动实践活动来达到目的。经过人类劳动实践活动改造后的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条件。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对象性劳动实践本身,构成了人类社会物质生活的主体。人类对自然界的改造,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进行的,也就是说要受到人类社会生产关系的牵制,正是因为如此,人类的改造性的劳动实践活动,必然包括对人类社会的改造,而不可能只是单纯地改造自然界。

在马克思看来,人们在创造世界历史的生产劳动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自身劳动对象在劳动过程结束时的基本状态,即在人们的头脑中有一个“蓝图”。这是人类劳动实践活动最显著的特点,是动物本能活动所不能企及的。国内有的学者把这种对事物未来状态的自觉意识称之为理想。人类现实生活中的世界,不是自在的世界,而是人类劳动实践活动的结果。这个世界到处都体现着人类劳动的痕迹。人类劳动实践,一方面是使自然界成为人化自然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人的本质对象化的过程。自然界的人化和人的对象化互为因果,密不可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自身,都是人类劳动实践所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人类所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要改造自然界,而且还要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这是现存世界发展的基础。

人以及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形成,离不开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实践活动这一人类最基础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孕育着人类社会在随后发展进程中绚丽的画卷。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就“在劳动的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钥匙。”[2]258也正因为如此,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提出的名言:“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

劳动实践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是人的本质活动。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使自身从动物界走出来,形成了人的本质特征。实践是人的生命体现和本质特性,而人类实践活动的两个主要内容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能够自由自觉地劳动——人的最高境界。在人的社会劳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创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产力;另一方面,创造了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此外,还形成了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科学、教育、文化等活动。人在劳动实践和思想观念上对于外部世界与内在自身的把握,创造出了人类社会的文明、文化,也使人自身的本质力量得以确证。

二、人在劳动实践中体现与确证自身的本质力量

今天人类生活的世界,既是“自然的世界”,更是“人为的世界”。在当今世界绝大部分区域内的面貌,都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

在人的劳动实践活动过程中,本来属于纯粹自在的自然界被一步步纳入人的社会生活当中。也正是因为如此,马克思批评了费尔巴哈的机械自然观。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并不是纯粹自在的客观存在物,而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改造对象和产物。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明确指出:“他没有看到,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4]76根据这一认识,马克思又进一步指出:“从理论领域说来”,自然界“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对象;“从实践领域说来”,自然界“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动的一部分”[5]——自然界又是人的劳动实践活动的产物。这样一来,马克思就完成了对费尔巴哈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改造。自然界被纳入人的劳动实践活动,人类社会也由此而成为“自然界的真正复活”[5]74。

马克思认为,劳动实践活动包括双重过程:不仅仅是人和自然界物质交换的过程,而且是人与人交换劳动的过程。在马克思看来,“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6]这样一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发现了把事物的客观物质性与能动创造性相统一的基础:人的劳动实践活动。在劳动实践过程中,人类的本质力量得以体现并且对象化为客观物质,即人化世界。

马克思在评价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时,曾经指出:“辩证法——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失去对象,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6]163。马克思之所以有这样的思想,是因为:“人在劳动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创造出一个外部对象世界,同时这就产生了人同自己的对象之间,即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立,产生了人对于这种对立的扬弃,占有对象,把自己外化了的本质重新占为己有,发展自己的主体本质。”[7]

马克思指出:“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6]168。这句话中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就是指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或者说是由于劳动实践活动而造就的客观物质世界,这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体现与积淀。“实践以其双重品格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特质。人的存在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得到规定,诸如语言、思维、制造工具、符号、理性、心理、情感等。但它们无法从整体上体现人的全部本质,相反,它们却都是有待于被进一步界定和说明的,因为这些特征都带有外在的和描述的性质。追溯它们更根本的前提,就无法回避实践范畴。”[8]

在马克思看来,“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身体。”[6]95列宁认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9]。劳动实践的普遍性可以理解为:实践主体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也可以通过事物的个性把握事物的共性,从而揭示出客观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或规律。实践的普遍性说明,大体相同类别的劳动实践拥有此类实践一般的、共性的特点,为此,条件相同的劳动实践,其结果也会相同。劳动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活动能够把人的头脑中的精神意识的东西转变为客观的实实在在的物质存在,从而引起客观物质世界的一定的变化,给实践主体提供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的东西。实践的主体、客体和手段等诸要素,都是客观实在的东西。把实践活动本身同人的主观认识活动相区别的,正是实践活动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实践活动的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彰显了人的类的普遍性,即在实践主体身上凝结的类本质。实践活动的这两个特征,既让实践主体在实践过程中积淀能力与力量,又使客观物质成为相对于人类主体的客体存在,并进一步不断主体化。实践的普遍性就在于人能够超越自身乃至整个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运用人类的内在尺度,使自然界发生符合人类生存与生产需求的变化,从而使人的本质与力量体现出来。这种本质与力量,在动物世界是无法想象的。人类的劳动实践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对象化的活动,绝不像动物世界那样只会被动地与自然界相适应,而是自觉、积极、主动地改造自然界,从而形成符合人们需求的生活、生产条件。为此,人们在劳动实践中,既要掌握事物的客观尺度(即真理尺度),又要把握自身的内在尺度(即价值尺度)。这也就是说,作为劳动实践的主体,人不仅仅要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进行了解与把握,而且还要使主体自身的目的与需求得以实现。在此进程中,人就会在自由自觉的创新性劳动实践中,感悟自身价值与力量得以实现和认可的欣慰。

由此可见,人类的本质力量只有在劳动实践的进程中才会得以彰显与证实。在马克思看来,“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已经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6]127生活在现实中的人们越来越感受到:离开了劳动实践,既不会收获劳动实践的成果,更不可能感受到自身的能力与力量。人类劳动实践,显示了人对物的超越关系,标志着人的特性的生成,并且是人的力量、能力与价值的最有力的证明,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只有人类才有的生存方式。

三、劳动实践是人独有的生存方式

马克思曾经明确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6]96这句话表明:一个生物物种的生存方式要根据这个物种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来判断,而这个形式非劳动实践莫属。不论是人的起源,还是人的生存与发展抑或是生产与生活,都离不开劳动实践,劳动实践也由此而成为人的最基本的生存方式。人类作为劳动实践的主体,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既把自然界变成自身的客体,即认识与改造的对象,又在此进程中孕育着各种社会需求,培养起多种多样的社会化活动,从而使人的社会性的本质属性得以彰显。如果离开了劳动实践活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产生就无从谈起,更谈不上社会关系的丰富与发展。总而言之,人之所以为人的所有基本特征都是劳动实践的产物。

人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自然界这一外界客观存在物成为人的劳动对象,这首先明确了人自身作为劳动实践主体的地位,其次确证了人自身之外的客观存在物是与主体相对应的客体。劳动实践活动也由此而具有双向性:既要认识与改造主体之外的客观世界,又要认识与改造主体自身的属性、地位以及作用。这就说明,主体与客体在劳动实践中是互动双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牵制过程。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无论是客体还是主体都发生了变化,都得到了改造。劳动实践既改造了客体,也改造了主体,既创造了客体价值,也提高了主体素质,促进了人的发展和完善。这也就是说,“人是通过实践活动在不断制造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中获得与自然的统一关系的,对自然客体的否定正是对主体自身的肯定。实践使人成为一种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存在物,并不断地改造、创造着现存世界。”[10]

由此可以看出,动物的生存方式就是其本能活动,这是由其生理结构决定的;人的生存方式是改造自然、社会的劳动实践,这种劳动实践不断创造着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条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劳动实践构成了人类的特殊生命形式,即构成人类的生存形式。动物只凭生理器官结构本能在适应外部自然界中得以维持生存,而人类不仅仅是适应自然,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组织起来改造自然,以满足人类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求。自然属性只是人存在的生理基础,而人之所以是地球上最智慧的生命体,最根本的还在于人的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在此过程中,按照人类的内在尺度对外在于人的客观存在物进行改造,同时也使自身得到改造,并使自身的本质力量体现出来,使小写的人成为大写的人。这就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指出的:“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4]67-68马克思的这一经典表述,非常形象而明确地说明:劳动实践不仅仅是人类的生命形式,而且是人类的生存方式。

在现实物质世界丰富多彩的生存方式中,只有人类以劳动实践作为自身的生存方式。人类的起源、生存、生产及其发展,都要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够进行。劳动实践使人成其为人,或者说是:人在劳动实践中生成为人。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3-374.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74.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1.

[7]张义生.马克思主义对旧哲学的突破首先是方法论的突破[J].南京社会科学,1994(11):35-38.

[8]顾海良,张雷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疑难问题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6.

[9]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10]杨耕.如何讲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四版)导论[J].教学与研究,1996(5):24-28.

Recognition of the Nature of Human beings’Labor Practice

Lan Ming,Wang Wei
(College ofMarxism,LiaoningNormal University,Dalian Liaoning116029)

The practice oflabor is the most basic practical activityofhuman being,and it is the essential activityof human being.Practical activityis not onlythe performance ofpeople’s initiative,but alsothe root ofhuman’s initiative. Labor practice is the performance and essential feature ofhuman life.Labor practice not onlycreates people themselves,but also makes the essential force of human being recognized by a certain creation,so that it makes the labor practice becominga unique wayofbeing.In the process oflabor practice,people become human beings.

labor practice;toproduce;human beings;mode ofexistence

B0-0

A

1674-5450(2017)04-0034-04

【责任编辑:张立新 责任校对:王凤娥】

2017-03-11

兰明,男,山西大同人,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自然界本质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自然界的一秒钟
回归本质
童年的本质
例说“自然界的水”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
自然界的奥运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