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雾都孤儿》中人物的神话-原型解读

2017-04-13罗宇婷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约伯亚伯雾都孤儿

罗宇婷

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合肥,230000



《雾都孤儿》中人物的神话-原型解读

罗宇婷

安徽大学外国语学院,合肥,230000

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分析《雾都孤儿》中的人物刻画,包括主人公奥利弗、温柔善良的露丝小姐和恶贯满盈的蒙克斯等。通过对主要人物与其相应的原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作者在刻画人物时深受圣经的影响:约伯式的奥利弗,天使般的露丝以及该隐似的蒙克斯都是作者笔下圣经人物的变体。可见,狄更斯在鞭笞恶人及讽刺社会现实的同时,将大量神话元素植入作品,寄托了他对人类真善美的渴望,极大地深化了小说的意蕴。

《雾都孤儿》;神话-原型批评;意蕴

1 问题的提出

查尔斯·狄更斯作为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集大成者,对英国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作品在鞭笞社会现实的同时又给予读者一种孩童般的温暖情怀,因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青睐。小说《雾都孤儿》是狄更斯早期的一部重要作品,标志着狄更斯文学生涯的开端。该小说主要反映新济贫法下英国社会最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通过描述小孤儿奥利弗辗转曲折的童年来揭露当时社会的善与恶。

作者在小说中既无情地鞭笞了资本主义的黑暗和虚伪,又高歌了人间的真善美,因此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眼球。有的对《雾都孤儿》中大量的哥特式因子进行分析,认为哥特式的“黑色”性更突显了现实的荒诞和复杂[1]。有的则揭露了书中的反犹主义,斥责狄更斯深受欧洲基督教影响,对犹太人带有不可避免的种族歧视[2]。有的通过对南希形象的剖析,鞭笞了当时英国社会的阴暗和腐朽[3]。此外,因为该小说是现实主义经典之作,所以大部分学者都从批判现实主义角度出发去分析其中的现实主义特征[4]。他们绝大部分的研究都专注于现实主义的剖析、童话色彩的解读、反犹主义的探讨以及人物形象分析等,然而,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去分析其中人物特征的研究却是凤毛麟角。

细读狄更斯的众多作品,尤其是《雾都孤儿》,读者可明显发现小说大量的人物刻画或文学元素都可以在神话中找到其相对应的原型模式。狄更斯在作品中对神话元素的青睐恐怕很难说是巧合,因为神话故事或人类早期的心理情感早已通过集体无意识以及文化传承深深地影响着文学创作。本文将通过文本分析,探讨《雾都孤儿》中几个关键角色的神话原型,从而使读者能够更多维地去理解狄更斯的创作意图。

2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的解读

我国神学研究者叶舒宪在其经典著作《神话-原型批评》中对“神话”和“原型”这两个关键词进行了阐释,他说:“所谓神话-原型批评在国外文论界并没有一个众所公认的统一名称。最初,流行的称谓是‘神话批评’(myth criticism),泛指那种从早期的宗教现象(包括仪式、神话、图腾崇拜等)入手探索和解释文学现象,特别是文学起源和发展的批评、研究倾向。1957年,加拿大学者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中系统阐发了该学派的批评理论,正式确立了以原型概念为核心的‘原型批评’(archetypal criticism)观。此后,神话批评和原型批评成了两个并行不悖的同义词。”[5]

神话-原型批评对文学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继20世纪60年代达到高潮之后,近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又尝试从新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和重构,而且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显然,在各类文学研究中,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依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 《雾都孤儿》中各人物的神话-原型分析

根据神话-原型批判理论,每一部文学作品都不能称其为独创的作品。从表面上看,每一位作家的人生经历、文学想象、创作素材以及表现手法都是不同的,因此他们的文学作品也是不同的。然而,从文学的起源神话以及宗教仪式来看,每一部文学作品都能在神话以及宗教仪式中找到相对应的原型模式。

3.1 奥利弗的神话-原型分析

从《雾都孤儿》主人公奥利弗起起落落的人生轨迹来看,尽管他一出生就沦为孤儿,过着毫无童年可言的生活,但他骨子里的单纯善良让他得到了像布朗先生、梅莱太太等好心人的眷顾,最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见,狄更斯在《雾都孤儿》这部作品中将主人公刻画成了与《圣经》中约伯神似的人物形象。

约伯敬爱神,不沾是非,清心寡欲,是上帝眼中的完美之才。他虽然有许多的财产却没有为富不仁,常常周济贫穷、供养孤儿寡妇,在当时当地被许多人称慕,约伯自己也庆幸因相信有神,行事为人总凭良心、按善意,尽量不亏欠人,故而蒙神护佑赐福。不料有一天,上帝听信了撒旦的话,对约伯进行试炼,让约伯的生活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家产散尽、众叛亲离、孤苦无依,然而,在这样的逆境和苦难中,他虽然表示了自己的悲恸伤心,却依然祝福、信仰上帝。他的虔诚上帝看在眼里,并深受感动,约伯最终找回了他失去的一切,获得的财富比以前更多,一世蒙神护佑赐福。

为什么说雾都孤儿奥利弗是约伯式的人物?虽然约伯出生富贵,而奥利弗生来就是个可怜的孤儿,但他们的人生轨迹却如出一辙。小说开头说道,“他打从一出世唯一掩身蔽体的东西就是裹在他身上的那条毯子,你说他是贵家公子也行,是乞丐的贫儿亦可”[6]3,暗示着在那个人情冷漠、麻木不仁的世界里,奥利弗的人生必然要独自承受苦难的侵蚀。他先是遭遇济贫院里忍饥挨饿的日子,继而又受尽棺材铺众人的恶言诽谤和残酷毒打,在一次次挨打、一次次受辱中,奥利弗弱小的心灵并没有被击垮,他与生俱来的反抗精神促使他绝不向恶人低头,最终他脱离魔爪,独自逃到了伦敦。然而,就如约伯的命运起伏、连连遭遇不幸一样,命运似乎也向奥利弗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在伦敦他竟掉入了贼窝,被训练成扒手还浑然不知。不过,邪恶与污秽是难以战胜正义与善良的,奥利弗恰恰是以他善良的本性抵制了恶势力,巧遇了绅士布朗洛先生、梅里太太和罗丝等好心人,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步步为营,摧毁了贼首费金和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蒙克斯的诡计。他最终得知自己的身世,并继承了他父亲留下的一大笔财产,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宁的生活。

对比奥利弗与约伯,虽然他们不管在社会环境或者在所遭受的磨砺来说都不是完全一致,但他们的人生历程都是按照“磨难-忍受-幸福”的模式走的。然而,仔细分析,奥利弗的幸福结局不免显得有些离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多少孤儿沦为乞丐或小偷,但像奥利弗那样幸运的屈指可数。因此,狄更斯刻画奥利弗这个人物的目的显而易见,在奥利弗身上寄托了作者对现实的讽刺,但更多的是对美好世界的向往。他坚信到达幸福的终点须途经重重苦难,就像《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圣地亚哥,他深知金字塔在,点金石也有,关键在于能不能隐忍磨难。心存美好而不怨不弃者必将拥有美好的人生,行善者终有善报,这点作者在奥列佛身上深深印刻着约伯的影子,说明《雾都孤儿》的创作是作家主观意识与神话-原型客观理论的共同产物。

3.2 露丝小姐的神话-原型分析

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简言之便是好人与坏人。整部小说显然是围绕着这两大阵营的对抗来展开的。天真无邪的奥利弗就像神话中的正面人物一样总是面临灾难降临和恶人相对,另一方面,作者更是成功地塑造了一批善良的好人形象:宽厚仁慈的布朗洛先生、和蔼可亲的梅莱太太、善解人意的露丝小姐等,这些人仿佛天使般一个个落到小奥列佛的身边,助他跳出危险的泥淖,以正义之举彰显了他们的高尚品格。

天使与恶魔之间的较量乃神话中永恒的主题, 狄更斯在这部小说中同样也寄托了自己对善恶的看法,他借助天使与恶魔这两类个性分明的人物导演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作为善良女性的代表,与奥利弗相认的姨妈露丝小姐是作者刻画的极为美丽动人的典型。“她不到十七岁,可以说天生丽质,模样娴静文雅,纯洁妩媚,尘世似乎本不是她的栖身之地,几间的俗物也不是她的同类……然而,那仪态万方的温柔贤淑,那照亮整个面庞,没有留下丝毫阴影的千道光辉,特别是她的微笑,那种欢乐幸福的微笑——这一切都是为了营造家庭、炉边的安谧和幸福。”[6]176在狄更斯的笔下,露丝小姐宛如一位天使,她心地纯洁又乐善好施,为濒临绝境的奥利弗带去了生的希望,将他从恶人的魔爪中解救出来;也正如作者所说的“尘世似乎本不是她的栖身之地”[6]181,因为她高洁的品质已经超脱世俗,唯有天使神圣的光环才足以彰显她一切的美。

在神学的定义中,天使是指上帝旨意的传达者、为上帝服役的灵、受上帝差遣保护信众不被恶魔侵扰的保护神,他们代表善良、高洁,天使出现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应赋予所有人无差别的爱。当受伤的奥利弗被发现晕倒在梅莱太太房子门前的时候,露丝小姐看奥利弗就像看自己的孩子一样,“带着女性般的细致与热心帮着把他抬上楼去”[6]175。露丝看着躺在病床的奥利弗,俯下身去,几颗泪珠滴落在他的额头上。露丝从不知道原来奥利弗就是她的侄子,她依然自始至终用自己无私的爱去关怀那个可怜的孩子,她觉得自己跟他有着同样的悲惨命运,因此她懂得奥利弗需要的温暖,在作者的眼中她正是降临于世的天使,给痛苦中的人们带来了爱的希望。

3.3 蒙克斯的神话-原型分析

然而,谈及恶贯满盈的蒙克斯,令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对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所怀的嫉妒和仇恨的变态心理。为了能独吞父亲的全部遗产,蒙克斯想方设法迫害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弟弟,一开始就与贼首费金同流合污,设下陷阱,一步步让奥利弗深陷其中,希望置之死地而后快。小说的尾声,蒙克斯终于浮出水面,被迫坦白自己所有的罪行,然而他的言语始终嫉恶如仇、咄咄逼人:“我向他发誓,只要一碰上小家伙,我就要穷追到底,让他一刻也不得安宁,一定要狠狠地收拾他,决不手软,我要把满腹的仇恨发泄在他头上,如果办得到的话,我要一直把他拖到绞刑架下,往那份侮辱人的遗嘱上吐唾沫……”[6]330事实上,作者笔下的蒙克斯被披上了《圣经》中“该隐弑弟”的外衣。

《圣经》中另一则著名的故事即《该隐与亚伯》。故事中,该隐和亚伯是兄弟俩,同为亚当和夏娃所生,可品性却截然不同。长大后兄长该隐成了农夫,弟弟亚伯成了牧人。该隐向耶和华奉上了自己地里的产物,而亚伯献上了自己的羊,悲剧的根源便始于此,上帝更心仪弟弟亚伯的供品而拒绝了该隐的产物,于是该隐便心生嫉妒,认为若不是弟弟亚伯,他肯定会被上帝接受。在痛恨的驱使下,他残忍地将自己的弟弟杀害了,成为史上第一个杀人犯。更为可耻的是,在上帝盘问他亚伯在哪儿的时候,他仍不知悔改,说自己不知道,试图潜藏自己的罪恶。结果上帝指出了该隐的罪孽,撒谎比犯罪更罪不可恕,并让他成为一个流离失所的逃亡者,他将带着记号痛苦地生活。

该隐弑杀自己的亲兄弟何尝不也是因为嫉妒之心作祟,他眼红上帝对弟弟的青睐,最终恼羞成怒杀了自己的弟弟。显而易见,狄更斯深受圣经故事的影响,在刻画奥利弗和蒙克斯的剧情中加入了“该隐与亚伯”的矛盾情节。蒙克斯死性不改,在最后坦白的时刻,“这恶棍紧抱双臂,怀着无处发泄的怨恨,嘟嘟哝哝地咒骂自己无能”[6]176。作者在这里对蒙克斯凶狠之态的描写跟该隐最后毫不悔改的性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蒙克斯最终未能得逞,但是他的嫉妒之心、仇恨心理以及种种可恨的行为跟该隐也是如出一辙,两者最终的结局都应验了那句“恶人有恶报”,落了个悲惨的下场。

4 结 语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对《雾都孤儿》中主角奥利弗、露丝小姐和蒙克斯进行了相对应的神话——原型分析,善良的奥利弗和真诚的露丝就如约伯和天使一样,结果都得到了幸福的庇护;而满腹仇恨的蒙克斯仿佛就是圣经中该隐的化身,最终要为自己的恶行买单。神话本就是人类文明创造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是社会现实的写照。一位伟大的作家通常都具有不凡的想象力以及借助原始意向来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可见,作者狄更斯在鞭笞恶人及讽刺社会现实的同时,将大量神话精神植入作品,寄托了他对人类真善美的渴望,极大地深化了文本的意蕴。

[1]许辉.从《雾都孤儿》看狄更斯小说中的哥特因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12):152-153

[2]黄艳丽.浅析《雾都孤儿》中狄更斯的反犹主义[J].青年文学家,2009(3):127-128

[3]王晓燕.读《雾都孤儿》解析南希形象特征[J].语文建设,2013(23):40-41

[4]齐宪雨,王月宜,夏雪.论《雾都孤儿》的批判现实主义[J].考试周刊,2015(52):13

[5]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2

[6]狄更斯.雾都孤儿[M].何文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4.019

2017-01-23

罗宇婷(1991-),女,广东梅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I106.4

A

1673-2006(2017)04-0067-03

猜你喜欢

约伯亚伯雾都孤儿
GLOBAL WEAK SOLUTIONS TO THE α-MODEL REGULARIZATION FOR 3D COMPRESSIBLE EULER-POISSON EQUATIONS∗
《雾都孤儿》:绽放于陈旧中的光辉
电影《雾都孤儿》与文学原著的对比研究
无辜受难
——论《约伯记》的“苦难”主题
恐怖分子的自杀谜案
论幽默艺术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复调理论视角下的《圣经·约伯记》中约伯信仰构建
论约伯性格的双重性
曹亚伯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