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模态元话语的像似性研究

2017-04-13钱秀娟

宿州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话语模态符号

钱秀娟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庆,246052



多模态元话语的像似性研究

钱秀娟

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公共基础部,安庆,246052

为了解多模态元话语的像似性,基于后现代哲学的人本观,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多模态元话语像似于发话人思维的起点、重点、模糊性以及中断并在思维作用下一定程度上像似于现实和文化,具有理据性和可论证性。从哲学高度把握多模态元话语的像似性本质,旨在为研究多模态元话语提供一个新视角,从而拓展语言像似性研究的内容。

认知语言学;多模态元话语;像似性

1 问题的提出与相关研究

后现代哲学人本观探讨人的生存、实践,其中心内容是研究“人”,认知语言学就是基于此理论应运而生。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像似性(iconicity)逐渐成为语言可论证性研究的核心议题。在像似性理论的启发下,学者们对语言的各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秦洪武探讨了句法的顺序像似性,认为顺序像似性主要体现在感知方式、行为的顺承性,动作性质和环境与动作的亲疏关系以及社会意向等[1]。陈道明研究了英汉文学文本中的一些英语字母和汉字像似性符号[2]。然而,对语言像似性的研究多关注能指和所指,如发音部位与语义之间存在着像似性关系[3],且主要集中于句法像似性,如距离像似性、顺序像似性与数量像似性[4]。其实,除此之外,现实与语言、文化与语言、思维与语言之间都具有像似性。多模态元话语是指作者/说话人通过语言、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来协商话语/语篇中互动意义,帮助作者/说话人表达观点以及引导受众理解话语的自我反省的表达方式[5]。多模态元话语具有怎样的像似性?本文基于后现代哲学人本观,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尝试探讨多模态元话语如何像似于认知、文化和现实。

2 认知语言学的像似性

语言符号像似性的哲学基础是语言世界观多元论中提出的现实、思维、文化、语言四要素之间融为一体,相互作用的观点[6]。现实决定思维和文化,思维和文化又决定语言;语言反映文化和思维,思维和文化又反映现实。四要素之间相互决定,相互依存。总而言之,现实、思维、文化与语言之间存在像似性。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原则为“现实—认知—语言”[7]3,三要素之间存在辩证关系:现实决定认知,认知决定语言;语言影响认知,认知影响现实。因此,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像似于认知,且在认知的作用下某种程度上像似于现实。这就是认知语言学所论及的“像似性”。对像似性的理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像似性仅指语言符号与客观现实之间存在映照性关系;广义像似性即语言符号像似于认知方式,且在认知的作用下某方面在某程度上像似于现实世界[8]。以往学者们多从狭义层面对语言的像似性进行研究,即研究“现实—语言”之间的关系,忽略了人的认知所起的作用。其实,语言对现实的反映不是镜子似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语言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体现这种人本精神并表明语言是人们在体验的基础上经过认知加工而形成的,王寅先生拟将原来的“象似性”更改为“像似性”,即加上一个“亻”旁,因为“像”与“不像”皆因人之所为,客观世界中本不存在[7]5。本文也取这一术语,从广义像似性方面尝试探讨多模态元话语在多大程度上像似于人的认知、文化和现实。

3 多模态元话语的像似性体现

多模态元话语通过多种符号形式帮助发话人表达对话语内容的见解、态度与评价,引导听话人感知话语内容。多模态元话语像似于认知、文化和现实。

3.1 多模态元话语像似于认知

认知包括思维、感觉、知觉、记忆和想象等。思维是认知的一部分。多模态元话语像似于思维,即像似于认知。

3.1.1 像似于思维的起点

思维有个起始点,句子就有个出发点[9]。其实,除少数多模态元话语,如言语符号模糊语中的“might、possible”等一般情况下不作句子(话语)出发点之外,大多数都可置于句子(话语)开头,像似于思维的起点,表达一定的语用意义。

例1 Hopefully, these new ventures in a market with tremendous potential will bring more profits to the group.[10]82

例2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

例1中“hopefully”属言语符号态度标记语,说话人意欲表达的首要观点是“有希望”,因此用元话语“hopefully”作为思维的起点,以引导听话人产生情感共鸣:我认为市场上有着巨大潜力的新企业将为集团带来更多的利润,我都这样认为了,相信我的观点就好,别怀疑了。例2中王熙凤的“笑声”属非言语符号态度标记语,“个个皆敛声屏气”而她却敢笑,说明在王熙凤的认知中自己的地位是特殊的,因而有恃无恐。两例中置于句子开头的元话语正是发话人思维起点的符号形式,说明元话语像似于发话人的认知。

3.1.2 像似于思维的重点

在思维过程中,发话人认为重要的信息会倾向于强调。增强语,如“it is clear that、in fact、definitely、的确、纸张质量、段落排版、颜色、点头、面部表情、摇头、拖音、重音、清嗓子、哭声”等就是思维重点的言语或非言语表达。

例3 病人:不对,不对,你骗我,这是假的,不是真的,我妹妹她没死,不是真的。

医生:我也希望这些都是假的,真的,我也希望(低沉肯定的语调)。(电视剧《急诊室的故事》)

例3中“低沉肯定的语调”增强了“我也希望”这一元话语的表达效果。病人不相信自己的妹妹已死,医生站在病人的立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尽管我是医生并不是你的家人,但是我也希望这不是真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现实!”这一非言语符号元话语是对言语符号元话语“我也希望”的辅助、补充和强化。例3、4中的增强语表明发话人意向在此处进行强调,传递出话语发出者坚决和不容置疑的态度,并引导听话人相信此话语。增强语像似于思维的重点。

3.1.3 像似于思维的模糊性

思维具有不确定性。多模态元话语中的模糊语,如“would、could、about、might、possible、perhaps、也许、大约、可能、省略号以及犹疑的眼神”等就是思维不确定性的符号形式,发话人对话语内容有所保留并开放话题。

例4 咨询师:她也很爱你吗?

求助者:……怎么说呢,虽然我们保持了两年的恋爱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像我理想中的那样好[11]91。

例4中的省略号像似于求助者模糊的思维:“我自己也不清楚她到底爱不爱我”。模模糊糊、非点非线的省略号反映了说话者的态度和认知。

3.1.4 像似于思维的中断

发话人在言语过程中,思维可能有中断。思维中断外在形式为话语的停顿。态度标记语,如“双引号、句号、问号、双括号、感叹号;点头、摇头、摆手、感叹、沉默、笑声、打哈欠、咳嗽、重音”等都可表明思维的停顿或中断。

例5 求助者:是。我能忍受这么长的时间一定有点不正常。(停顿了一下)你知道,我和这个男人生活了13年,而他从来没有把我当人看,他根本就不在乎我,他甚至都不了解我……尽管我很清楚他……(停顿了一下)我给他生的孩子已经12岁了,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你可曾听过这样的事情吗?(笑了一下)我不知道自己怎么能受得了。(停顿)是的,我忍了,为了我的母亲!为了家庭!我简直就像畜生一样地忍着。在很长时间里,我甚至宁愿去死也不愿意离婚[11]110。

例5中的句号、问号、感叹号表示着话语的结束,表示思维暂时的中断,以引导听话人或咨询师理解话语。例5中下划线所标示的“停顿”像似于求助者思维的中断,激烈宣泄的情绪之后,求助者身体和心理需稍作休息,以平复激动而气愤的心情。

3.2 多模态元话语像似于现实

事件的发展总要依据一定的顺序进行[12]。人类也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感知现实所发生的事件,体现在元话语方面主要是:运用过渡标记语、框架标记语等标明话语的阶段与顺序,言据标记语、回指标记语表明话语在现实中的来源。

3.2.1 框架标记语像似于现实

框架标记语标明话语的序列和阶段,像似于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的顺序,如“第一、接下来、then、at the same time、to summarize”等。

例6 Firstly,the importance of complete images in compression is described in section one. Secondly, predictors used for losses image coding are introduced.Thirdly, the results and analysis are used to show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compression.[6]47

例6中“Firstly、Secondly、Thirdly”表示话语的顺序,像似于现实中“图像压缩”的步骤。

3.2.2 过渡标记语像似于现实

过渡标记语表达句子之间的先后和层次关系,像似于现实中事件的先后。过渡标记语有“by the way、similarly、先、然后、/、&、and、 furthermore、moreover”等。

例7 The policeman held up his hand.So the car stopped.[13]

例8 西门庆下马进门,先到前边上观看了一遍,然后踅到潘金莲房中来。(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十九回)

例7中的“so”,例8中的“先”“然后”是过渡标记语,表达事件之间的先后因果关系。此类元话语连接事件,用于表达语言符号顺序与现实事件顺序相同,反映了人类客观地对世界进行认知。

3.2.3 回指标记语像似于现实

回指标记语表明语篇或话语中其他部分的信息,常见形式有“refer to the next section、see Figure 2、as noted above、面部表情、手势语”等。

例9 如前所述,中国现代型科学知识体系的建立,离不开由留学生们直接带来的西方理论,这就使中国现代型知识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伴随着西方科学理论本土化或曰“中国化”的问题[14]。

例9中的“如前所述”是回指标记语,引导受众参照有关内容,像似于现实中语篇其他部分所指信息。

3.2.4 言据标记语像似于现实

言据标记语借鉴其他语篇或发话人的观点,增强说话人话语的权威和可信任度,从而引导受众认可话语发出者的命题内容,如“according to X、Z states、面部表情、手势语”等。言据标记语像似于以往的研究结果、著名人物的论断和大型机构的话语。

例10 Other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the overall satisfaction of merchants with American Express improved dramatically in 1993.[6]78

例10中的“other research indicates”表明:1993年商人对美国运通的整体满意度戏剧性地提高了,这一现象不是发话人杜撰的,而是很多其他研究显示的,增强了命题的可信度,像似于研究结果所表明的事实。

3.3 多模态元话语像似于文化

张维鼎认为,“文化”是人类认知、改造自然和社会的一切活动、经验和成就;并将文化分为三个维度:表层文化,包括器物文化,如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字艺术等;中层文化,即制度文化,如经济制度、政治制度、行为规范、礼仪习俗等;深层文化即观念文化,如价值观、思想心态、思维习惯等[15]。文化和语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因而,多模态元话语在某种程度上必然像似于文化。

3.3.1 自我提及语像似于文化

自我提及语包括“I、we、my、me、our和指向自己的手势语”,自我提及语像似于文化,是表层文化和中层文化的表现形式。

例11 We have reviewed your background and qualifications and find that we do not have an appropriate position for you at this time.[16]62

例12 Doctor: I'm afraid you've got tuberculosis.

Patient: Oh, how terrible!

Doctor: We need to do some tests to decide whether it is TB or not. Let's not worry until we have to.[17]

例11中用复数自称语“we”,意欲说明的是:拒绝为求职者提供职位这一决定是集体作出的,不是发话人独自的主意,从而引导求职者接受决定,并对此深信不疑,也为发话人增加权威并推卸责任。复数代词能够代表群体力量(institutional authority)[16]62。例12中医生用“I”表示对病人作出“患有肺结核”这一初步诊断只是由自己一人作出的,病人大可不必担心,后面用“we”表示医院将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集全体医护人员的力量对病人进行详细的检查,并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让患者心满意足,拉近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

3.3.2 关系建立标记语像似于文化

关系建立标记语有“身体距离、接触、升调、降调、表情符号、哭声、笑声、间断”等。升降调像似于文化,如上级使用降调向下级传达工作指示,而下级向上级请示工作时需用升调。王寅认为,人只有脚踏实地才感到稳妥,而直立向上的状态是不稳当的,体现在语言的语音中为降调表示肯定,而升调表示疑惑[18]。

例13 Bill:All right. How to take this medicine?(升调)

Chemist:Take one tablet whenever you feel pain, but do not take more than three times a day.(降调)[19]

例13中病人使用升调的问句表明内心的疑惑与不踏实;药剂师用降调的陈述句表明肯定的态度与权威,从而让病人信赖并接受。此外,人们广泛接受并被心理学实验证实的一个事实是:人们在交谈时,关系越亲密,身体间的距离越小;关系越疏远,身体间距离越大[20]。 因此,在说话过程中,谈话人间的距离近,则关系较近;身体距离远,一般情况下则表明关系远。

3.3.3 模糊语像似于文化

英语中的言语符号模糊语,如“could、should、supposed、would、wouldn't”等,像似于文化。用表示意愿和精神状态的动词,反映的是讲话人探寻式的态度,而不是过去时间,此为“态度过去时”(attitudinal past)[21]。模糊语克制承诺并开放对话[6]49。

例14 The poor market performance could be due to customers switching to alternative on-line sources for their groceries.[6]48

例14中“could”表达说话人对“市场不景气是由于顾客转向网络购物”这一命题的猜测,发话人对此原因不做确定陈述,以便引导受众寻找更多可能的原因;同时,也表明自己谦虚谨慎的态度,是文化的语言符号表达。

4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后现代哲学人本观,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现实—认知—语言”这一原则研究多模态元话语的像似性,主要论述了模糊语、框架标记语、关系建立标记语、增强语、自我提及语、回指标记语等次类的像似性,结果表明:多模态元话语像似于人类思维的起点、重点、模糊性以及思维的中断并体现思维,是对文化和现实的反映。往后笔者还将对语码注释语、介入标记语等小类进行详细研究,对英汉多模态元话语的像似性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拓展多模态元话语像似性的研究内容。

[1]秦洪武.语言结构的顺序象似性[J].外语研究,2001 (1):39-42

[2]陈道明.英汉文学文本中的文字象似性符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6):49-52

[3]信传华.英汉[f]首辅音词发音部位象似性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31(3):104-105

[4]蒋澄生,廖定中.象似性在成语中的体现[J].外语教学,2009,30(6):14-23

[5]钱秀娟.多模态元话语视角下的英语教师课堂话语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4(9):118-120

[6]王寅.滤减象似性与语言符号象似性[J].外语学刊,1999 (2):14-19

[7]王寅.ECM 和时序像似性与翻译实践:认知翻译学探索之十一[J].山东外语教学,2016,37(3):3-11

[8]王寅.从后现代哲学的人本观看语言象似性[J].外语学刊,2009(6):32-37

[9]王寅.从话题象似性角度谈英汉句型对比[J].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88-90

[10]Hyland Ken. Metadiscourse[M].London:Continuu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1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12]赵亮.语言象似性的符号学分析[J].外语教学,2006,27(5):19-23

[13]李佐文.元话语:元认知的言语体现[J].外语研究,2003(1):27-30

[14]赖力行.潘光旦《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的文学批评学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34(2):81-85

[15]张维鼎.语言文化编码中的理据与任意[J].外语教学,2003,24(6):38-43

[16]王雅刚.称谓形式变化的象似性动因[J].现代语文,2011(3) :61-63

[17]王奕萍.临床医护英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7

[18]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336

[19]陈迎.医护英语[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88

[20]张凤.语用层面的距离象似性考察[J].外语研究,2003(4):21-24

[21]Quirk R,Sidney Greenbaum,Geoffrey Leech,et al.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M].London:Longma,1985:188

(责任编辑: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4.013

2017-02-21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多模态元话语视阈下高职高专医护生修辞意识及受众意识培养模式构建与研究”(SK2016A0570);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行动研究的贵州高职青年英语教师实践共同体研究”(2016C057)。

钱秀娟(1979-),女,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H030

A

1673-2006(2017)04-0046-04

猜你喜欢

话语模态符号
学符号,比多少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符号的由来
变符号
车辆CAE分析中自由模态和约束模态的应用与对比
国内多模态教学研究回顾与展望
图的有效符号边控制数
基于HHT和Prony算法的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模态识别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