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赏析《落花生》两个英译本的“真”

2017-04-13姜曼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10213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落花生口语化译本

姜曼(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对比赏析《落花生》两个英译本的“真”

姜曼(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四川 成都 610213)

本文从散文三要义“真”“情”“美”中的“真”出发,对《落花生》这篇散文的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赏析。这篇散文通过借物抒情传达了作者的感情,主观感受流露于文字之中,托物言志,同时通过朴质平淡的语言体现其真实美。本文基于散文翻译的三要义中的“真”,对比赏析所选两个译本中词语意义、句子信息结构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散文 词语意义 句子结构 修辞

一、前言

(一)作者背景介绍

许地山先生,1893年2月出生于台湾,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先驱者之一。《落花生》是他1922年创作的一篇短小散文,曾收录于小学义务教育五年级语文教材,也是国内重要的启蒙读物。

(二)文章风格简介

该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托物言志。语言质朴真实,通俗易懂,清新平淡的语言溢出殷殷深情。作者用平和的语调记录了小时候一次“种花生”的家庭活动和得到的启发。文章中的父亲将花生与高挂枝头颜色鲜艳的“桃子、石榴、苹果”相比,揭示了花生的可贵品格:低调奉献、质朴无华,相对于华丽的外表更注重深刻的内涵。因此文中,作者将父亲对孩子的提点,自然贴切地移接到对人生社会的知识上,“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全篇行文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全文口语化词汇居多,没有华丽辞藻堆砌,朴素的思想中传递出真情。

二、译本及译者介绍

本文选取张培基(1999)和刘士聪(2002)的《落花生》英译本(以下简称“张译本”“刘译本”),原文一共二十四句话,张译合计二十七句,刘译合计二十六句。两个译本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文信息和结构,与原文整体结构、段落分布类似,力争达到最大程度传递原文信息

张培基1921年出生于福建福州,1980年起在北京对外贸易学院(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任教,1991年退休,中国当代著名翻译家。他的译文极具文采且自然流畅,给了后人很多启发和用以研究的蓝本。刘士聪1937年生于天津,南开大学英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翻译》编委,《英语世界》顾问。他长期从事翻译教学和研究工作,其译本值得研究和学习。

三、译本分析

“真”“情”“美”乃散文之本色 [1]。散文一向以精练短小富有寓意著称,它往往托物言志,以少胜多,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没有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没有演讲的激昂和大气,散文以清新、朴素、自然独具风格。看似平淡无奇,其实却暗含深意,不管是叙事、言物、议论,都寄托了作者的感情,让读者感受到这份真情之美,为之动容。

译本第一要义就要从“真”出发,最大限度传达作者的原意和情感,具体来讲,就是“要求译文在意义、形式、趣味、格调等方面力求与原文质量等量”[2]。张译本和刘译本作者功底深厚,作品流传已久,极有赏析和研习的必要。本文试从词语意义、句子信息结构、修辞手法三方面出发,赏析张译本和刘译本的“真”。

(一)从词语意义出发

译本要做到最大限度地跟原文等质等量,需要从原文使用的词语的意义,包括内涵、象征、比喻等意义,都做到某种程度的对等,传达作者的原意和情感,即达到原意和情感双重的“真”。原文中多出现日常对话,口语词汇的运用和表达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口语化, 是指作者用日常的语言写散文,见诸于文字则真实自然, 平易近人, 亲切如闲谈。

例如:母亲说,“让它荒芜着怪可惜,既然你们那么爱吃花生,就辟来做花生园罢。”

张译本:Mother said, “It”s a pity to let it lie waste. Since you all like to eat peanuts so much, why not have them planted here.

刘译本:Mother said, “Since you all enjoy eating peanuts, let us open it up and make it a peanut garden.”

原文中“……怪可惜,既然……,就……罢”非常日常的说法,听着就像生活中随口而出的语言,因此翻译为英文,也应该力求生活化、口语化,切忌生僻难懂的词汇。张译本和刘译本结构类似,都是按照中文结构翻译。张译本几乎是按照原文翻译,“让它荒芜着怪可惜”翻译为了“It’s a pity to let it lie waste”,译文也是口语化,且符合英语用语习惯,自然亲切,点出来“可惜”一词是“pity”。刘译本调整了翻译顺序,将“since you...”提到前面,虽然也符合英语用语习惯,但是未能将“怪可惜”这样的词语感情色彩翻译出来,此处笔者认为张译本更能真实传达原作的情感。

例如:姐姐说,“花生的味儿美。”

哥哥说:“花生可以榨油。”

我说:“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这就是它的好处。”

张译本:“Peanuts taste good,” said my elder sister.

“Peanuts produce edible oil,” said my elder brother.

“Peanuts are so cheap,” said I, “that anyone can afford to eat them. Peanuts are everyone’s favorite. That’s why we call peanuts good.”

刘译本:“It is very delicious to eat,” my sister took the lead.

“ It is good for making oil,” my brother followed.

“It is inexpensive,” I said with confidence.“Almost everyone can afford it and everyone enjoys eating it. I think this is what it is good for.”

从译文的对比可见,两个译本都是忠于原文结构,但是词语的用法上传达的感情色彩稍有不同。张译本更加直截了当,口语化词语使用更明显,比如“taste good”“produce oil”“so cheap”,符合小孩子的说话习惯,用词不会很复杂,显得生动形象,自带真实之感。此处“姐姐哥哥”和“我”说话都没有带感情色彩词汇,直译“说”为过去时“said”。刘译本则 有 些 不同,“took the lead”“followed”“said with confidence”这一系列带有感情色彩,几个词汇勾勒出孩子们争先恐后、自信满满希望在父亲面前表现自己的画面,虽然原作并未出现这样的感情词语,但是也不违和一副温情的家庭聚会的画面,使语言的画面感更富生动活泼。“便宜”的翻译,张译本是“cheap”,刘译本是“inexpensive”,查阅柯林斯英英词典,前者cheap有“低廉、质量不好”的意思,英英释义是“worth little or accorded little value”;后者则主要表示“价格不高”,英英释义是“not costing much money”,笔者认为后者“inexpensive”更能表达原作的意思,即“花生物美价廉”而不是质量不好。

(二)从句子信息结构出发

在英语中排比、平行这种结构出现的频率并不是特别高,但中文的文章更倾向于用排比或者平行的结构来达到工整、美观、有气势的效果。翻译时并不是所有的排比或平行结构都要一一平行地翻译过去,否则有时英语的译文会既达不到中文的结构工整的美感,又会显得句子结构冗杂,而且译文未免有机械翻译之嫌,反而失去了原作的“真”。

例如:我们几姐弟和几个小丫头都很喜欢——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过不了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张译本:That exhilarated us children and our servant girls as well, and we soon started buying seeds, ploughing the land and watering the plants. We gathered in a good harvest just after a couple of months!

刘译本:At that my brother, sister and I were all delighted and so were the young housemaids. And then some went to buy seeds, some began to dig the ground and others watered it and, in a couple of months, we had a harvest!

这一句话中的“买种的买种,动土的动土,灌园的灌园”是一个排比句,中文中排比句可以收到节奏条理分明,层次结构清晰的效果,如果直译过来“some of us bought seeds, some of us dug the ground, some of us watered the garden…”符合原文的结构,但是会犯了英语中重复冗杂的错误。在此如果一味讲求结构而不顾目标语用语习惯,反而机械失真。张译本是用一个动词“start”引领了三个动词-ing形式,“buying…ploughing…watering…”一系列动词勾勒出大家忙碌快乐的景象,且形式规整,结构分明,符合目的语用语习惯,略有些美中不足的是此处的种植先后顺序没有明确出来[3]。刘译本将这一句话处理为“some went to…some began to…and others…”也避免了单一按照原文结构翻译而出现冗杂的情况。

(三)从修辞手法出发

分析原文的修辞手法如下:

(1)比喻——“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张 译 本 :“ So you must take after peanuts…because they’re useful though not great and nice-looking.”

刘译本: “So you should try to be like the peanut…because it is useful, though not great or attractive.”

(2)对比,拟人——“这小小的豆不像那好看的苹果、桃子、石榴,把它们的果实悬在枝上,鲜红嫩绿的颜色,让人一望而发生羡慕的心。它只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

张译本:“Unlike nice-looking apples, peaches and pomegranates, which hang their fruit on branches and win people’s instant admiration with their brilliant colors, tiny little peanuts bury themselves underground and remain unearthed until they’re ripe.”

刘 译 本 : “ Unlike apples, peaches and pomegranates that display their fruits up in the air, attracting you with their beautiful colors, peanut buries its seeds in the earth. They do not show themselves until you dig them out when they are ripe…”

在汉语修辞手法中,比喻是对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让事物更加生动具体可感。(1)例中原文中父亲将“人”比喻成“落花生”,告诫孩子们不要华而不实,而是要通俗易懂,形容贴切。“take after”“like”都是“像”这个比喻词的翻译,两个译本基本遵照原文的词句和结构翻译,直抒胸臆,传达原文的含义和情感,是“真”的体现。(2)例中原文将“花生”与“苹果,桃子,石榴”做对比,将两者拟人化,本不具有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得有了动作感情;前者默默无闻奉献自己,后者外表风光炫耀自己,也影射了社会上不同的人不同的现象,通过这样的对比,更能体现出“落花生”难能可贵的品质,引出下文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张译本用的动词是“hang”“win”来修饰炫耀自己的“苹果,桃子,石榴”,用“bury”“remain”来修饰“tiny little peanuts”,栩栩如生,形象生动。但是这句英译文美中不足是使用了一个较长的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显得过于正式和书面化,这篇散文原意倾向于口语化,因此此处不符合原作的语境。刘译本用的“display”和“attract”动词修饰“苹果,桃子 , 石 榴 ” , 用 “ bury”和 “ not show themselves”修饰花生,也是传达了原文拟人的原意,词语的情感色彩也真实地传达出了修辞的目的。

四、结语

许地山的这篇散文语言返璞归真,结构行云流水,真实自然。张培基和刘士聪两位的译文也尽量还原其风格和结构,并未对原意做出大的改动,在细节上处理各有不同。在词语的选择,结构的排列以及修辞的运用上都遵循了保留原作风格,这样的译本就很大程度地保留了原作的“真”,是散文三要义中“真”的艺术体现,可见大师深厚的功底以及对两种语言的掌握,值得细细赏析研读。

【责任编辑:何东】

[1]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103.

[2]胡显耀,李立.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3]张培基.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4:14-15.

[4]隋荣谊,李锋平.从翻译美学视角探析《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A].外国语言文学(季刊),2008:146.

[5]刘士聪.汉英·英汉美文翻译与鉴赏[M].南京:译林出版,2002:137-139.

[6]邵晨曦,何大顺.散文翻译中的“真”“情”“美”——以《落花生》的两个英译本为例[J].金田,290.

[7]王丽华.空灵玄奥飘逸闲适——论许地山散文的艺术特色[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5).

[8]王天海.朴实无华言肠意深——试评许地山的散文《落花生》[J].贵州:贵州民族学院报,1991(1):46-47.

H31

A

1008-8784(2017)01-31-4

2016-7-2

姜曼(1990 —),硕士,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现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落花生口语化译本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各极其妙的《落花生》
——许地山、老舍同题散文《落花生》比较赏析
秋天,落花生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邢非的诗
落花生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