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

2017-04-13

昭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解释性儿童心理效应

刘 娟

(昭通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

刘 娟

(昭通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研究采用解释性心理理论任务、白谎任务和失言任务考察了民族杂居区7至12岁小学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结果发现:(1)解释性心理理论在整个小学期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性别差异不显著,9岁和10岁存在显著的民族差异,汉族儿童优于少数民族儿童。(2)白谎理解能力儿童到11、12岁时才有显著提高,汉族儿童比少数民族儿童进步大,女生成绩优于男生。(3)失言理解整个小学期发展缓慢,直到12岁才有一定提高,汉族儿童比少数民族儿童进步大,女生和男生间没表现出显著差异。

解释性心理理论;白谎;失言;小学儿童;民族杂居区

一、问题提出

心理理论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愿望、意图、信念、情绪等)的认识,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解释和预测[1]。以往研究重点探讨了幼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而小学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没有受到重视[2]。整理分析散见于各相关文献中对小学儿童心理理论的研究,发现小学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解释性心理理论的发展。解释性心理理论即儿童认识到人的认知活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即使所获知觉信息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也可能因为不同的建构和解释从而拥有不同的信念[3]。研究表明,儿童进入小学后才能获得解释性心理理论,6岁至8岁是解释心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8岁后儿童的解释性心理理论仍有发展,能够更稳定地在不同情境中理解心理的主观建构性和解释性[4]。男生和女生在解释性心理理论的发展上不存在显著差异[5]。

其次,白谎理解的发展。白谎即善意的谎言,是一种特殊的亲社会性的谎言。白谎情境中的说谎者作出违背事实的虚假陈述是为了避免对方感情受到伤害,是友善的、关爱的。识别和理解白谎就须要儿童能够透过白谎欺骗性的外在表现看到说谎者善意的动机,还能理解白谎情境中人际互动双方的情绪,涉及到较为复杂的心理理论能力[6]。研究表明,在小学二年级到四年级之间儿童理解白谎的能力有较大的发展,而女生白谎理解能力优于男生[7]。

再次,失言理解的发展。失言是指说话者的言语内容可能是听话者不想听到的,并且产生了说话者不希望得到的消极后果。要完成对失言行为的识别与理解,需要儿童综合考虑情境中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信念、意图以及情绪,并能移情,涉及到更为复杂的心理理论能力[8]。儿童失言理解能力发展相对较晚,四年级至六年级间有一定的进步,但直到六年级仍有部分儿童不能很好地理解失言,女生的失言理解能力高于男生[7]。

民族杂居区多种民族文化交织,其经济和教育发展也较为落后,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9]。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有何特点?本研究从解释性心理理论、白谎理解和失言识别三个方面考察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为促进民族杂居区儿童社会性的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被试来自云南省昭通市一所普通小学,共149名儿童,其中7岁组30人(女生14名,男生16名;汉族21名,少数民族9名),8岁组25人(女生13名,男生12名;汉族19名,少数民族6名),9岁组31人(女生19名,男生12名;汉族23名,少数民族8名),10岁组20人(女生8名,男生12名;汉族15名,少数民族5名),11岁组24人(女生14名,男生10名;汉族18名,少数民族6名),12岁组19人(女生7名,男生12名;汉族12名,少数民族7名)。

2、研究任务

采用前人研究中常用的解释性心理理论任务、白谎任务以及失言任务。解释性心理理论任务例如,给儿童呈现一幅完整图片,问儿童图片里是什么。该问题仅用来确认儿童已经理解图片里的内容,不计分。然后用一张剪好的白纸遮住图片的大部分内容,只留下一个模棱两可的内容。问题一为:“现在有个小朋友过来,他以前没看过这副画,我们只给他看这个地方(即遮挡后的图形),那么他会认为这个图是什么?”问题二为:“现在又有另一个小朋友过来,他以前也没见过这副画,我们也只给他看这个地方(即遮挡后的图形),那么他会认为这个图片是什么?”在以下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儿童被视为获得解释性心理理论:(1)儿童的答案避免了现实性错误,并且是合理的错误信念;(2)对问题一和问题二的答案是不同的。获得解释性心理理论记1分,否则记0分。共两个解释性心理理论任务,总分在0~2之间。

白谎任务例如,配合图片向儿童讲述情景:一位阿姨来小明家玩,小明喜欢这位阿姨,但是不喜欢她头上戴的那顶帽子,他觉得那顶帽子不好看。阿姨问他:“你觉得我的帽子好看吗?”小明却回答:“好看。”问题:为什么小明要说“好看”?如果儿童回答不知道或者答案与故事内容没有关系,记0分;如果儿童回答因为小方喜欢阿姨等与故事内容有关,但又没涉及到故事心理状态,记1分;如果儿童的回答正确指出了故事主人公善意的意图,记2分。共两个白谎故事,总分在0~4之间。

失言任务例如,配合图片向儿童讲述情景:文文和方方是好朋友。方方过生日时,文文买了一个很漂亮的水晶球送给方方作生日礼物。方方生日那天收到很多礼物,后来她记不得水晶球是谁送的了。过了很多天以后,文文到方方家玩,不小心摔坏了水晶球。文文对方方说:“对不起,我把水晶球摔坏了。”方方说:“没关系,反正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水晶球。”问题一:有没有人说了不应该说的话?问题二:谁说了不应该说的话?问题三:为什么她不应该这么说?问题四:为什么她会这么说?如果被试不能正确回答问题一和问题二,则不再问问题三和问题四。四个问题得分范围是0~4分。两个失言任务总得分范围为0~8分。

三、结果与分析

1、解释性心理理论的发展

对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的解释性心理理论任务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年龄主效应显著F(5,125)=3.18,p<0.05。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125)=0.02,p>0.05。民族主效应不显著F(1,125)=1.69,p>0.05。年龄与性别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5,125)=1.74,p>0.05。年龄与民族的交互效应显著F(5,125)=2.38,p<0.05。性别与民族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5,125)=0.10,p>0.05。年龄、性别和民族三者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5,125)=0.74,p>0.05。

对年龄与民族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可知,民族因素在9岁、10岁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5.12,7.36,p<0.05),在7岁、8岁、11岁和12岁上的简单效应不显著(F=3.21,0.02,2.06,1.96,p>0.05)。年龄因素在汉族小学生和少数民族小学生上的简单效应均显著(F=4.25,2.89,p<0.05)。进一步事后检验显示(Bonferroni),7岁与10岁、7岁与11岁、7岁与12岁、8岁与12岁、9岁与12岁、10岁与12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年龄组两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白谎理解的发展

对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的白谎任务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年龄主效应显著F(5,125)=3.44,p<0.05。性别主效应显著F(1,125)=7.55,p<0.05。民族主效应接近显著F(1,125)=3.71,p=0.06。年龄与性别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5,125)=0.93,p>0.05。年龄与民族的交互效应显著F(5,125)=4.56,p<0.05。性别与民族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5,125)=0.02,p>0.05。年龄、性别和民族三者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5,125)=1.40,p>0.05。

对年龄与民族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可知,民族因素在9岁、10岁、11岁和12岁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5.19,9.00,15.85,4.12,p<0.05),在7岁和8岁的简单效应不显著(F=0.77,0.02,p>0.05)。年龄因素在汉族小学生上简单效应显著(F=10.01,p<0.05),在少数民族小学生上简单效应不显著(F=1.10,p>0.05)。进一步事后检验显示(Bonferroni),7岁与11岁、7岁与12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年龄组两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3、失言理解的发展

对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的失言任务的成绩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年龄主效应显著F(5,125)=3.34,p<0.05。性别主效应不显著F(1,125)=0.71,p>0.05。民族主效应显著F(1,125)=3.27,p<0.05。年龄与性别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5,125)=1.03,p>0.05。年龄与民族的交互效应显著F(5,125)=2.63,p<0.05。性别与民族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5,125)=0.29,p>0.05。年龄、性别和民族三者之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5,125)=1.58,p>0.05。

对年龄与民族的交互作用进行简单效应分析可知,民族因素在10岁、11岁和12岁上的简单效应显著(F=5.96,9.93,6.13,p<0.05),在7岁、8岁和9岁的简单效应不显著(F=0.43,0.13,0.42,p>0.05)。年龄因素在汉族小学生上简单效应显著(F=7.88,p<0.05),在少数民族小学生上简单效应不显著(F=1.76,p>0.05)。进一步事后检验显示(Bonferroni),7岁与12岁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年龄组两两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四、讨论

研究采用前人常用研究范式对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的解释性心理理论、白谎理解、失言理解的发展进行了抽样调查。本研究结果表明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解释性心理理论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7岁到10岁有显著提高,10岁后到12岁仍有发展。在解释性心理理论的发展中并未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7岁、8岁、11岁和12岁的汉族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的解释性心理理论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9岁、10岁时汉族儿童的解释性心理理论成绩显著好于少数民族儿童。

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对白谎的理解能力发展较为缓慢,直到11岁、12岁才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汉族小学生进步程度大于少数民族小学生,9岁、10岁、11岁和12岁的汉族儿童的白谎理解任务成绩均显著高于少数民族儿童。此外,白谎言理解存在性别差异,从7岁到12岁女生理解白谎的能力均显著高于男生。

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失言理解能力发展缓慢,直到12岁才有一定的提高。性别主效应不显著,民族主效应差异显著,具体而言,7岁、8岁、9岁的汉族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的失言理解成绩没有显著差异,10岁、11岁和12岁的汉族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的失言理解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与之前研究相比,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失言理解能力和白谎理解能力。以往也有研究发现云南民族杂居区儿童通过标准错误信念任务的年龄滞后的现象[10]。虽然有学者指出心理理论的发展年龄晚并不一定意味着发展质量不好,在考察儿童心理理论发展时,不能仅看儿童在实验任务上的成绩,还应该考虑到不同文化或亚文化对儿童发展的要求可能有所不同[11]。但是,民族杂居区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应引起重视,在将来的研究中应重点思考如何促进民族杂居区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

在民族杂居区内部,汉族儿童和少数民族儿童心理理论发展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各心理理论任务上的发展模式基本一致,但汉族儿童在白谎理解和失言理解上的发展速度高于少数民族儿童。这在前人的研究中也有类似的发现[1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方面,在华夏文明的大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不断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许多少数民族在家庭教养、人际交流、风俗习惯等方面仍然保留着自己文化的独特性。这使得少数民族儿童与汉族儿童心理理论发展上既有一定的共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

在解释性心理理论、白谎理解、失言理解三种任务上,仅在白谎理解任务上发现了性别差异。高秀苹(2008)的研究发现,小学儿童在白谎理解和失言理解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7],可能的原因是,解释性心理理论仅涉及到信念理解,而白谎理解和失言理解还涉及到情绪系统尤其是移情能力,女生移情能力好于男生。在本研究中,涉及情绪系统的失言理解上,儿童并没有显示出性别差异,可能是因为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在失言理解上总体较差,出现了地板效应,难以体现出性别效应。

[1]Wellman H M, Cross D, Watson J. Meta-analysis of theory-of-mind development: The truth about false belief[J].

Child Development, 2001,72 (3):1-5.

[2]席局哲,桑标,左志宏. 心理理论研究的毕生取向[J]. 心理科学进展,2003,11(2):177-183.

[3]徐伟,韩仁生. 5-7岁儿童解释性心理理论的发展[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2):207-210.

[4]王彦,苏彦捷. 5至8岁儿童心理理论各成分的发展及其关系[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4):639-646.

[5]平措卓嘎. 7-13岁汉藏儿童解释性心理理论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0.

[6]孙圣涛,周雨馨,李燕. 中度智力障碍学生对白谎的理解[J]. 中国特殊教育,2014,(11):22-26.

[7]高秀苹. 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点研究[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2):7-9.

[8]刘希平,安晓娟. 研究心理理论的新方法——失言识别任务[J].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3):450-455.

[9]商冲晨,莫书亮. 家庭微系统对幼儿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过程和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6):914-923.

[10]刘娟. 特质标签对儿童错误信念理解的影响[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4(2):13-17.

[11]刘娟,闵玉立,钟建勋. 跨文化视角下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J]. 昭通学院,2014,36(2):97-101.

[12]董泽松,傅金芝. 不同民族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昆明师范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07,(3):83-86.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 in Multi-ethnic Areas

LIU Ju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Zhaotong University, Zhaotong 657000, China)

The present study uses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 Task, the White Lie Task and the Faux Pas Task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aged 7 to 12 years children’s theory of mind in multi-ethnic areas. The study finds that: (1) The 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 in the primary school period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hildren’s age gradually, no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s, age 9 and 10 years significant ethnic differences, the han nationality childre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minority children. (2) White lies to understand children until the age of 11 and 12 hav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han nationality children than minority children progress, girl’s performance is better than boys. (3) Faux pas understand the primary school stage develops slowly, until the age of 12 must be improved, the han nationality children progress, didn’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irls and boys.

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 White Lie; Faux Pas;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Multi-ethnic Areas

B844.1

A

2095-7408(2017)01-0043-04

2016-12-07

2016年昭通学院科学研究课题一般项目“民族杂居区小学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研究”(2016xj02)。

刘娟(1982— ),女,云南永善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研究。

猜你喜欢

解释性儿童心理效应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论行政自由裁量的“解释性控权”
懒马效应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英汉互译中的认知隐喻翻译探究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融媒体时代解释性报道的发展之路
非解释性宪法适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