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爱萍将军军事实践思想研究

2017-04-13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张爱萍将军国防

雷 斌

一、张爱萍军事实践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一)张爱萍将军的军事生涯述略

张爱萍(1910-2003),四川达州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我们从张爱萍将军的一生的历程来看,参加了早期地下秘密工作、长征、组织敌后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敌后根据地、渡江战役、组建人民海军、国防现代化建设,可以说,张爱萍将军的一生都直接参与了我们党军事斗争的重大历史事件,他是我们党军事斗争卓越领导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实践者。根据其军事生涯和《张爱萍军事文选》的文本材料,我们认为,其军事实践思想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重要的时期:起步阶段(1928年—1937年)、成熟阶段(1938年—1949年)、新发展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

(二)张爱萍军事实践的起步阶段及其特征(1928—1937年)

这一时期的张爱萍主要从事党的地下秘密工作,参加中央苏区工作和红军长征。张爱萍参加了长征,经历了无数次战斗,逐渐积累起了一个职业军人特有的思想和素养,信念坚定,服从党的指挥,军事生涯的特点是“猛冲猛杀”、英勇顽强,具有实战经验的战术家。根据张爱萍将军晚年的谈话录,长征途中团长彭雪峰与张爱萍搭班子,张爱萍是政委,“长征时,一路走着,彭雪枫总说,要走到哪一天呢?我说,管他呢,天塌下来有长子顶着。有几次聊得彭老总火了”。[1]35长征是对红军意志的锻炼,很多人对这样的长途跋涉感到很迷茫,连彭雪枫这样的高级指挥员也不能例外,从张爱萍晚年的谈话录里面,可以看出青年张爱萍没有迷茫,长征锻炼了党的队伍,也锻炼张爱萍的意志。这时期的张爱萍虽然经历了中央红军长征的几次重大战役,如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遵义战役、强渡金沙江、青石嘴战役等,但基本上还处于勇猛刚烈、敢拼敢杀,拿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一个“拼命三郎”。关于这一点也可以用张爱萍将军这时期指挥失败的战例作为支撑说明,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之后,张爱萍被任命为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一团团长兼政治委员。这在当时就是一支装备精良的铁甲部队,完全可以算是红军的机械化部队了,张爱萍这时候担任这样一支部队的指挥官,分量应该是很重的,但在1936年2月,陕北青阳岔遭到了地方土匪势力的伏击,战马人员损失三分之一。之后,军委下令通报全军,对张爱萍的处分是撤职查办。这件事情之后,张爱萍得到通知,要求立即去见毛泽东主席。“他对毛泽东说:我的职务已经被撤掉了。这些年来,就是猛冲猛杀,有机会还是想好好学点东西。他很高兴,说红军大学要开学了,我就当你的介绍人吧!拿起毛笔,给罗瑞卿写了封信。”晚年张爱萍将军自己总结这一时期时,也不无感慨的说:“参加革命的头10年很幼稚,是磕磕碰碰、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走过来的。争强好胜、不甘服输,只知道拼命。”[1]13

(三)张爱萍军事生涯的转折点(1936年6月—1937年7月)

1936年6月至1937年7月左右,张爱萍进入延安红军大学学习。红军大学的学习经历是张爱萍军事生涯的转折点,在这里,他完成了一个军事战术家向军事战略家的转变。

第一,红军大学是当时红军的最高学府,是培养党的领导干部和军事人才的摇篮,主要针对师团以上的干部进行培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学校为共和国培养了2名元帅(林彪、罗荣桓),2名大将(罗瑞卿、谭政),9名上将(刘亚楼、张爱萍等),以及18名中将和少将。红军大学为抗日战争培养了10万余名干部,他们在中央或地方担任领导职务,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第二,毛泽东等党的主要领导人亲自给红军大学的学员上课。毛泽东讲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张闻天讲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和辩证唯物主义;凯丰和吴亮平讲授的政治经济学;秦邦宪讲授的哲学;杨尚昆讲各国论(主要是英、美、法、德、日、意);李维汉讲党的建设;李德(苏联顾问)讲授的兵团战术;校长林彪主要讲战役学;徐特立讲汉语拼音。时事和党的政策,临时由毛泽东或周恩来作报告。我们现在来看红军大学的课程安排,可以说是最具前瞻性,既有毛泽东关于中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国近现代历史问题,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别国史,党的建设,战役学以及时事政治,可以说课程涉及到了以后抗日战争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许多重大的问题,非常全面。

第三,红军大学的学习促成了张爱萍军事思想的飞跃发展。张爱萍对红军大学的学习记忆深刻,到了晚年,时隔半个世纪了,在与儿子的对话中还深情的说:“我留恋瓦窑堡的时光”。我们认为有三个重要的原因促使了张爱萍军事思想发展的飞跃,一是张爱萍在陕北青阳岔遭遇失败以后,人生处于低谷,强烈渴望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军事指挥水平。二是张爱萍已经有了丰富的军事实战的经验,急需要在理论上有大的提高。张爱萍在红军大学的学习是很努力的,下面这段话可以印证:“我搞共青团工作时曾系统地读过不少马列的经典著作,自认为对马列还是懂一些的,听了洛浦(张闻天)的课后,才感到自己知道得太少了。因为长期作战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就拼命地学,不仅自己用功,所有的人都很用功。学习分几个小组,一组组长刘亚楼,二组组长彭雪枫,三组杨勇,四组是我,我们组有王平、贺晋年、张达志、耿腌、肖永银、周骏屏。上课没有书,都是靠自己记。我记得最快,下了课都来抄我的。我们还组织小组辅导,经常搞到深夜。毛知道了这个情况,怕大家身体搞垮,要我们吃了饭先去散步,但没人去。后来罗瑞卿(教育长)就每个窑洞地赶,晚上还来检查熄灯没有。”[1]11这段话是当时红军大学学习情况的真实记录,我们从同一时期很多将帅的回忆录里可以得到证实。

第四,毛泽东对张爱萍的影响和张爱萍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掌握运用。毛泽东是红军的灵魂人物,张爱萍与毛泽东的真正接触还是在红军到达陕北以后,张爱萍在陕北青阳岔军事失利之后,面见了毛泽东,得到了毛泽东的批评和鼓励。根据张爱萍将军的回忆,他在红军大学学习期间,聆听了毛泽东的教诲,军事理论水平才得以真正飞跃,他在时间过去六十年多年的晚年,还能背诵毛泽东的讲课内容,特别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曾经告诫张爱萍说:“对一个指挥员来说,对一个从事实际工作的领导者来说,把握其特殊性规律才是最重要的。这就叫从实际出发。记住!”“一个优秀的指挥员,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被部下不负责任的意见和情绪所左右”。但是通过红军大学的学习,他可以说他全面掌握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策略和精髓:“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战争准备和战争战术策略,我们认为这是张爱萍以后军事生涯走向辉煌的最主要的理论基石。张爱萍将军自己也说:“使我系统地接受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道路、前途、战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1]46

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著作,也是毛泽东最具辩证思想的五篇哲学著作之一,这篇著作是毛泽东当年专门为红军大学的学员而写的讲义。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元撰文回忆说:“我父亲(陈云)也跟我说过,这篇文章是毛主席的文章中最哲学化的一篇,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分析战争问题、分析革命战争问题、分析中国革命战争问题最成功的一篇,其特点是既具有思想的高度概括性,又具有论点的鲜明性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篇文章论述的虽然是军事科学,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普遍意义。”[2]

张爱萍创建的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完全贯彻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军事战略思想。张爱萍创建的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属于战略要冲地带,但由于这块地方地形上看,属于浅丘陵地区,水网密布,不适合开展游击战争,因为是平原地区,面对敌人的进攻,平原游击战必须以山地为依托,而皖东北没有大山作为后退的屏障,无险可守,其战略价值没有得到当时很多党的领导人的认同。当时新四军发展战略是路西还是路东都有很大的争议。张爱萍创造性的运用了毛泽东关于战略全局与局部的战略思想,从当时战争的全局着眼,认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具体关键的战略地位,为此1940年刘少奇视察皖东北根据地之后,采纳了张爱萍的正确意见,强令黄克诚部东移到皖东北。此时的张爱萍已经成为具有成熟战略思想的党的高级指挥官了。张爱萍将军在晚年的谈话录中,对红军大学的学习期间,毛泽东对他的影响有深刻的说明:“在上红军大学之前,我最多只是个战术家,但从那以后,我应该是个战略家了。这不是自夸,毛泽东说,红军将领都要成为战略家,就是一个小小游击队长也是一个战略家。因为游击队是在一个独立的地区作战和发展的。作为一个游击队指挥员,胸中要有全局。正是红军大学,使我系统地接受了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的道路、前途、战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以后的战争中我再也没有失败过,条件再艰难我都有信心战胜。就是在瓦窑堡,就是从毛泽东那里,我懂得了这个道理”。[1]15

(四)张爱萍军事实践思想的成熟阶段(1938年—1949年)

张爱萍军事实践思想成熟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抗战初期的浙江实地考察经历,是张爱萍军事思想走向成熟的最有价值的一步,这是张爱萍从红军大学学习之后,被毛泽东派到上海,到沪杭宁地区独立考察抗日游击战争。这次经历使得张爱萍从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从目睹上海的‘八一三’保卫战,到唐生智的南京大溃败,再到参加李宗仁的台儿庄会战,以至这次到浙江,亲身感受了日军轻而易举的渡过钱塘江,占领萧山的情景。多次战场实地的考察,使父亲对这场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敌、我、友、顽,几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正规军、游击队、地方民团、社会组织,还有土匪武装、散兵游勇,形形色色的人物活跃在战争的舞台上。”[1]22他在1938年春天被周恩来派往浙江金华国民党部队去搞统战工作,根据实地考察撰写了《目前的浙江应该做些什么?》发表在汉口的《群众周刊》第二卷上,这篇重要的文献,我们认为可以看成张爱萍军事实践走向成熟的标志。在这篇调查报告中,既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浙江是处在敌人对华中与华南进攻的接合部,是处于敌人进攻武汉的外线和敌人进攻华南的后方。同时,敌人又企图以这种囊括政策,不经大的战争而占有浙江。因此,这就给我们控制浙江,坚持在浙江的抗战,开展浙江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最有利的条件。如果我们扼有浙江,坚持在浙江的游击战争,北进可以打击敌人进攻武汉的翼侧,动摇江南敌人的后方,而南进可以威胁进攻华南的敌人之后背,牵制敌人进攻华南的行动”,也有具体的战争准备,如关于怎么加强浙江前线作战军队的战斗力呢?怎样来动员、组织、武装浙江二千万民众,以反抗日寇的进攻呢?怎样来加强浙江沦陷区域的工作,把敌人的后方真正变成敌人的前线?同时指出了问题的关键点:“加强浙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这篇报告得到了周恩来的高度赞扬。

第二个阶段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这是张爱萍军事实践思想的真正成熟阶段。在1939年6月以后,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张爱萍创建了包括5县16区的皖东北抗日根据地。12月开辟苏皖边区敌后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1942年12月统一指挥盐阜地区的反“扫荡”斗争取得胜利,1949年4月张爱萍被任命为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不到两年时间,他就建起一支具有较强作战能力的海军部队。这一时期的张爱萍经过千百次的实战经验,已经成长为统帅千军万马的将帅之才了。

(五)张爱萍军事思想的新发展(1950年之后)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之后)的和平时期。这一时期,张爱萍在促进我国国防科学技术和国防工业现代化方面,功不可没,特别是他亲自领导和协调我国战略导弹武器的成功实验,促进我国军事现代化武器装备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这与前期的对敌斗争有了很大的不同,张爱萍发表了很多至关重要的意见建议:对国防现代化的技术革新、技术人才的爱护关怀、国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国防教育、国防高技术的发展以及国防科研的“三大战役”的顺利完成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认为张爱萍国防现代思想是其军事思想的新发展,是张爱萍军事生涯的新领域。

二、张爱萍军事思想的文本研究

(一)《张爱萍军事文选》的特点

《张爱萍军事文选》是我们研究张爱萍军事思想的主要文本,该文集汇集了张爱萍将军自红军时期担任团级主官之后(1933年3月)到1992年4月之间大部分文集,共110篇,由长征出版社1994年1月出版发行。该文集有几个重要的特点:一是该文集是在张爱萍将军生前编辑出版,得到了张爱萍将军的亲自审定,更正了不少字句上的错误,在文集最后附录了25处勘误,可以说这是张爱萍将军生前认可的军事思想文选。二是文集按照时间顺序,从1933年至1992年,依次选文,时间跨度大,而这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既是国家民族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也是张爱萍将军为党和国家浴血奋战、呕心沥血的六十年。三是文集里的文章或讲话,除了个别字句做了勘误之外,保持了历史的原貌。该文集既是现代中国军事斗争历史的缩影,更是张爱萍将军军事实践思想的真实记录。

(二)《张爱萍军事文选》的研究现状

《张爱萍军事文选》是张爱萍将军军事思想(军事教育、军事管理、战争的政策与策略、军队现代化建设、军事技术、国防现代化等)、政治思想、革命精神、文学艺术创作、道德境界等全面反映张爱萍将军思想风貌和伟大人格的文集汇编,既有宏观决策,又有微观举措;既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思想,又熔铸了将军本人的大智大勇,这是研究张爱萍将军军事生涯和军事思想的重要文本。但目前国内对《张爱萍军事文选》还缺少专门而系统而的研究,这与张爱萍将军的崇高的地位是不相称的。目前张爱萍研究主要集中在传记、回忆录和张爱萍诗词和书法研究,张爱萍的国防现代化思想等方面研究。

三、张爱萍军事实践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探究战争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张爱萍对这一思想的深刻把握,标志着张爱萍军事思想成熟。我们从张爱萍军事生涯及其特征的探讨可以得出结论,在1938年之前张爱萍还只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军事指挥员,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纯军事的观点看待战争。但经过红军大学的学习,特别系统学习并掌握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之后,张爱萍的军事思想成熟了。《张爱萍军事文选》中的《目前的浙江应该做些什么?》(1938年)、《巩固团结,坚持皖东北的游击战争》(1939年)、《平定洪泽湖战斗》(1941年)、《怎样坚持盐阜区斗争的讲话提纲》(1943年),这几篇军事文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探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特殊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皖东北,敌对势力复杂,《刘少奇自述》中就指出:“这是和华北不同的道路。我们不独是在同敌伪的不断战斗中,而且也是在同反共顽固派的不断自卫斗争中,即是说,是在三角斗争中来建立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4]皖东北抗日斗争的特点,是和敌(日军)、伪(汪伪汉奸)、顽(专门和我党搞摩擦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张爱萍依靠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关于小游击队宽大正面积极防御给柳夷同志的公开信》中,从实际出发,创造性的总结出游击队的五个重要战术和七种实际战法。

(二)创造战机,改造地形,敌进我进

从一切实际出发,张爱萍发展了改造地形,创造战机和敌进我进的军事战术思想。这在盐阜地区的反扫荡斗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被张爱萍的运用得炉火纯青。在《平定洪泽湖的战斗》一文中,就首先阐明了“洪泽湖在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所处之重要地位”、“战前洪泽湖敌伪顽我一般情况”、“战役计划”、“战前准备”、“湖上作战的几个战术问题”,张爱萍已经完全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创造了战机。洪泽湖的水上作战经验,为其日后组建人民海军,参与渡江或海上战役,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怎样坚持盐阜地区斗争的讲话提纲》记录了张爱萍改造地形,敌进我进的军事战术思想。在讲话中,他要求把民众组织起来,陷敌人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一是破路挖沟。苏北平原,一览无余。部队怎么机动?群众怎么转移?他下达指令,有路皆沟,沿路挖沟,沟要一人深,通向芦苇荡和青纱帐。敌人来了,就像《封神演义》里的土行孙一样,钻进去,土遁了。二是拆桥打坝。苏北河湖港汉多,鬼子汽艇一下子就能插到纵深。因此,要求在河里打上暗坝,距水面齐腰深,一是拦住汽艇。这个办法非常有效,经常是鬼子汽艇一头撞上去,人仰马翻,被我射杀。二是便于我部队转移。被鬼子追急了就从暗坝上趟过去,人一晃怎么就不见了?因为每条暗坝都是做了记号的。”他在报告里讲,战机不是等来的,是创造出来的。还创造性的改造了毛泽东讲的是“敌进我退”,推行他的独特战法:“敌进我进”。因为在敌后,往哪退?敌人进了根据地,我们没有地方退,只有进。这个进,不是硬碰硬,是进到敌伪区里,有利就抄他的老窝,不利就给我潜伏下来。当敌人撤回去,我们再打回去,端他的新窝。

(三)张爱萍的国防现代化思想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张爱萍将军主要从事国防科学方面的领导工作,所以他对新中国国防现代化问题思考得较多,《张爱萍军事文选》中,这部分的选文最多,分量也最重。张爱萍将军对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殚精竭虑,其国防现代化思想非常丰富,涉及很多实际的和重大的问题。张爱萍最早谈到国防现代化的问题是在1953年6月《在上海国防建筑工程指挥部第一次党委会议上的总结讲话》,这是建国初期针对美国可能的进犯,他担任总指挥,在华东地区重点设防工程的勘察设计、组织施工,加强新中国的海岸防御能力。我们把张爱萍将军国防现代化思想大致分为两个时期:“两弹一星”时期(1953年—1977年)、和平发展时期(1978年以后)。

1.“两弹一星”时期(1953年—1977年)

这一时期,张爱萍将军的国防现代化思想主要有国防防御工程建设、“民兵是重要的国防力量”、军备技术革新、爱护国防科学战线上的知识分子、军队组织和装备规划,搞好国防教育和国防科学技术宣传、提高国防教育教学思想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围绕“两弹一星”工程所提出来的两个重要的国防现代化思想:其一,自力更生、“自己研究设计创造”;其二,“只有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搞出现代武器,我军保卫社会主义、保卫世界和平才有保证。”独立自主自己研究创造,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拥有强大的现代化武器,我们认为,这是张爱萍国防现代化思想的核心。张爱萍说:“我们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不可能也不应该永远寄托在别人那里,长期按人家的东西仿制,依样画葫芦。……一定不要依靠别人,不能寄人篱下,依靠别人,是没有出息、没有志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有强大的现代化武器。”[4]260早在1961年张爱萍将军就在《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就对我国发展“两弹一星”国防现代化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提出了“集中力量、统一组织、相互协作、联合攻关”的发展战略思想。1965年张爱萍在全军装备技术革新交流会工作人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技术革新是国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就要搞物质装备,搞装备不外乎这几个方面:搞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国防工业,同时在使用方面搞技术革新,然后再把使用、研究、生产结合在一起,搞出新的武器、新的装备出来了,就现代化了。”[4]293“两弹一星”实验成功就是这一思想的直接成果。

2.和平时期(1978年以后)

1978年以后,随着国家现代化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张爱萍将军的国防现代化思想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内涵,主要有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和平时期不能忽视和放松国防现代化建设,国防建设要与我国的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他在中共十二大会上的书面发言《关于国防建设同国民经济建设的关系》,就明确提出要“居安思危”、“平时为战时着想”。张爱萍还特别指出:“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的同时,如何有组织地利用其成果去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同样,如何有组织地利用国防尖端科学技术成果去促进常规武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这是科学技术方面的组织工作问题,而不是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问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思想,军事科学技术服务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动一般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决定国防现代化的根据,首先是国家的经济力量,国家的经济力量达到什么程度,国防现代化才可能达到什么程度。这是国防现代化的基础”。[4]391

第二,突出重点,自主创新,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突破关键技术和装备。1982年张爱萍将军在国防科委计划会议和规划座谈会上的讲话《有关国防科技和与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了几个重要的国防现代化思想:一是国防工业,国防科研“要尽最大力量发挥优势,为国民经济服务”;二是要集中优势科研力量突破关键技术;三是要提高自信心,进行技术创新。他说:“在这方面,不要看不起自己,我们的武器,特别是战略武器,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搞出来的,不是依靠外国人搞出来的。”[4]401此外,在新时期,张爱萍将军对国防现代化的思考还有关于技术引进、国防体制改革、开展国防经济学研究、国防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努力发展国防高技术、国防工业发展战略转变、军事医学、军事历史研究、国防教育等等,涉及我国国防现代化的诸多领域。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张爱萍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说,张爱萍同志是一位战略家。张爱萍军事战略和国防现代化思想的内容非常丰富,博大精深,其重要的特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高瞻远瞩,而又脚踏实地,与时俱进,至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1]张 胜.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2]陈 元.从毛主席的五篇文章谈学哲学[J].世界社会主义,2016(2):41-44.

[3]刘少奇自述[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9:121.

[4]张爱萍军事文选[M].北京:长征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张爱萍将军国防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我家的“将军”
国防小课堂
“自我罚站”的将军
张爱萍的三句名言
将军
张爱萍:一身正气堪称楷模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将军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