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2017-04-13李伟弟
李伟弟 周 怡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2)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效性的路径探析
李伟弟 周 怡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2)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效性提出了新要求,这些要求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自身建设的内在特质,也体现了基层党组织随着时代发展与变革与时俱进的客观要求。为此,需要通过思想、制度、人才、作风等多种方式展开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效性的研究与探索,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与发展。
新形势;高校;基层党建;实效性;路径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从严治党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及相关论述,并对党组织进行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条并行线路的改革与建设。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更新、自我调整的内在驱动力,也是作为执政党适应国内国外新形势变化的一种深刻转型,更是增强执政能力与组织建设的现实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培养大学生党员的平台,发挥着维持高校党建乃至于党组织不断发展的重要作用——“凝聚人心,凝聚民心,推进国家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1]为此,通过多个路径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进行全面提升,适应新形势,谋求新发展,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现实要求。
一、路径核心:思想的科学性
(一)遵循端正的政治立场
“如果一个政党没有自己的一整套思想、理论、主张和政策,它就失去存在的基础和理由”,执政党通过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可以提升执政能力,相应的则会减弱。[2]因此,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坚持兼顾理论的科学性、革命性与实践性等基础上不断寻求新突破、新发展。
(二)坚持正确的学术导向
在高校范围内,加强理论研究需要把准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习总书记强调,“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要把一般的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也不要把政治问题当作一般的学术问题,既反对打着学术研究旗号从事违背学术道德、违反宪法法律的假学术行为,也反对把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混淆起来、用解决政治问题的办法对待学术问题的简单化做法。”[3]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理论研究必须在立足党中央重要论述的基础上,以高校人才资源为依托,以基层党支部为实践载体,加强理论研究与实践论证。其中,以辅导员、党支部书记、党总支书记、学院分党委书记等为代表的高校基层党建工作领导者、指导者与实施者,需要结合专长、分清层次、寻求亮点地开展党建工作理论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注重对当前所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特点开展研究与探索,注重对政治方向的把握与树立,注重对高校自身革命传统资源的挖掘。
(三)形成严谨的研究团队
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学科为基础,打造一批理论功底深厚,社会实践经验丰富,政治素质严谨,纪律意识浓厚的基层党组织政治理论队伍;以学生党员为基础,培养一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甘于奉献的学生干部队伍;形成一些形式活泼生动,内容积极向上,学术规范正确的基层党组织活动品牌,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论证理论,形成互动机制,共同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理论建设。
二、路径的保障:制度的创新性
(一)建立各类机制
高校基层党组织需要完善和落实发展党员的培养联系人制度、团组织推优、谈话制度、考察制度、民主测评制度、政治审查制度、公示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党员票决制度,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深化单个机制内涵
按照“权责明确、分工合理、和谐团结、运转高效”的目标,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通过联席会议,齐抓共管,共同决策,共同参与学院发展规划的具体执行,形成学院各项工作的发展共识;健全民主集中制,发挥学院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对于涉及院系改革、科学研究、师资引进等方面的问题时,学院党委需要参与顶层设计,配套监督管理制度,在充分尊重教师主体的基础上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建立完善群众联系制度,密切联系群众,畅通群众意愿表达渠道,设立党员示范岗,凭借学院学生会、团委、学生社团,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健全民主参与制度,学院党委积极组织生活,充分保障党员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保证学院党员对于学院事务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发挥民主评议与监督作用,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机制。
(三)协调各种机制配合
按照“统分结合、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简便易行”和“民主抉择、民主管理”的原则,明确党政职责权限,制定基层党组织工作规范,明确党支部的工作定位和权利界限。高校基层党组织与行政、党支部书记与各年级负责人,加强沟通理解,互相协调配合,共同承担责任;给予相关党员干部政治爱护、业务培训、工作支持、生活关心,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评选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支部”等活动,激励党内形成奋发向上、生动活泼的局面。
三、路径的支持:人才的创造性
(一)打造人才队伍
队伍建设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支持力量,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标准,积极选配政治素养高、党性修养强、群众威信高的教师党员选配到高校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来,与之对应选配符合组织程序的优秀学生党员担任支部书记,配强配好党组织的领导干部职位,形成高效科学的管理团队;搭建学院二级党校,分清层次,针对不同党支部,定期开展相关活动,不断提高学院党员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注重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接收、管理、发展、培养,制定详细的党员培养规划,形成科学的党员发展梯队;在发展学生党员方面,坚持“早发现、早教育、早培养”;坚持政治素质、身心能力、学习成绩、现实表现等方面综合考虑;坚持以党建带动团建,加强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学生会的作用;坚持严格标准、控制规模、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改善党员结构,注意性别、年级、民族等方面的差异性和代表性;在发展教师党员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将在青年教师、无党派教师中发展党员作为当前党委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及时对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掌握,有针对性地开展党性教育工作;积极帮助相关教师入党积极分子解决思想问题、生活问题、工作问题,指派专人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使广大教师增强对党的政治认同感。
(二)加强理论学习
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严把思想教育关,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基本理论开展党员教育,紧贴时代要求,围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主题教育开展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践行者,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注重党性教育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既通过集中学习、报告会、讲座、专题研讨、党课等静态学习培训方式,又要采取组织党员在革命基地开展实践活动,重温入党誓词等动态学习培训方式,同时建立网上党建论坛、报刊、网络德育论坛、网上党课等网络平台,从而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师生党员的政治教育与业务教育、时事教育与终身教育、自我教育与组织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从而确立起广大师生党员的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
(三)强化监督管理
注重提高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建设,进而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拒腐防变和党员管理的能力;将党员的年度考核与民主评议、考核评优结合起来,构建党员评价体系、劝诫警示机制,严肃处理不合格党员的违法违纪行为;严格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双重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注重内容的丰富性,纪律的严肃性,形式的创新性,保证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制度化、有效性;加强流动党员、毕业党员、新生党员的党籍转接、管理、审核,建立起党员联系制度,加强对“口袋党员”、“失联党员”的清查。
(四)路径导向:作风的优良性
1.推进作风建设
高校基层党组织需要立足自我完善、自我净化的原则,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断推进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反腐倡廉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持党组织与广大师生的血肉联系,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学生、教师集体,通过实地考察、取证分析、座谈了解等诸多形式关注解决高校师生的最关心最关注最主要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师生关系,推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把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加强个人自律
习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高校在基层党组织持续长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普及警示教育、法制教育、规则教育,教育广大师生讲规矩、讲道理、讲法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思想、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
3.强化外部管理
对学院内部人事财务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学院内领导干部廉政谈话、年终述职、离任审计等制度,加强经济审计、民主监督、群众监督,坚持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防止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蔓延。高校基层党组织加强学院内部反腐倡廉教育,集中加强党员干部对《党章》、《纪律处分条例》、《廉洁自律准则》等文件的学习,针对当前在学院党委、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各种错误行为展开自查,定期通过组织生活、自我反省、自我批评、民主评议等方式开展纠错活动,避免个人错误行为的扩大化、蔓延化。
上述要求深入到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需要高校基层党组织真正从各个层面分清形势、厘清思路、统一思想、严格落实,将党的建设理论与要求内化于心,外乎于行,牢固树立起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真正贯彻落实、发展、维护好高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与新要求。这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信念,也是党员对国家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1]王长江.当前推进基层党建理论与实践创新亟待探讨的几个问题[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1):37.
[2]张 骥,等.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1):47.
[3]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DB/OL].http:// 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2. html,2016.5.18.
责任编辑:郭丽娟
D262
A
1674-1676(2017)02-0097-03
2017年度西安市社科规划基金课题《基层党建视域下大学生政治认同感培养路径研究——以西安市高校为例》(17F70);2015年陕西省高教工委《辅导员职业能力素养“六维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2015FXM13)。
李伟弟(1988-),男,陕西商洛人,讲师,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研究。周 怡(1965- ),女,新疆乌鲁木齐人,副教授,民商法学院党委书记,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