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技艺风格论述
——以《集王圣教序》为例
2017-04-12陈学敏
陈学敏
(昭通学院人文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 艺术研究
王羲之书法技艺风格论述
——以《集王圣教序》为例
陈学敏
(昭通学院人文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以《集王圣教序》为例,对王羲之书法的点画形态、结字造型、单字空间布白、笔法及结字空间造型等书法技艺风格进行简要分析,从而总结出王体“中和之美、自然之道”的书法风格。
王羲之;书法技艺;风格
《集王圣教序》是集书圣王羲之书法艺术作品之大成的书法集本,是后人学习研究王羲之书法技艺风格特点的主要参考和重要范本,笔者以此为例,竭尽所学所能对王羲之书法技艺风格进行审美分析,以期能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以便吸引更多的书法爱好者和有志者一起深入研究,共同开掘王羲之书法智慧宝藏。
一、“点画”风格:因“势”制宜,动态平衡
点是书法作品的最基本元素,其形态和笔法都是其它笔画产生的根源,是决定书法结构、章法的基础所在。点如文章之文眼、字眼和人之双目,最能体现用笔精神和风格特点,王羲之历来十分重视点的写法和变化,其书法字体的点画因“势”制宜,“笔势”和“体势”的态势特点异常突出。从笔势来看,如“道”、“前”两字,其上面的两点前后相连,左右牵带,连绵起伏,牵丝使两点呈现不同的形状态势。从体势来看,有时为了达到“顾盼呼应”之效,就需要改变字体自身的造型,如“之”字第一笔点的势为向左倾,与第二笔相连,从而与最后一笔右下之势产生明显的比对,避免了呆板固化的弊端,使其更有动感。从《集王圣教序》中点的造型来看,因为用笔及组合的变化,就会出现多种造型,点的运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横竖变点,字中带框,而框中有横、竖等笔画的,一般写成点,如“百”、“者”两字框内的短横、大部分“而”字的两竖,均处理成点画,生动活泼,避免了此字体的呆板;二是变捺为点,如“波”、繁体之“东”等诸字,最后一捺均变化为点,体态生动活泼而又不失照应平衡;三是避繁就简,若是多个点则依靠毫端连带成线。如“露”字中雨字头的四个点、繁体“无”字的四个点都变为了线,保证了该字空间结构疏密得当;而“墨”字四点底为一条波动的线条,从而使得此字具有动态之美;四是参差变化的独点,如“之”字首点变化多端、姿态各异,“排空室”之“空”字的首点与下面横钩之间的距离大,依靠笔势映带连贯,颇有高空坠石之气势。当然,不管点画如何变化,都是按照“因势造型”的原则处理的,故而《集王圣教序》中王羲之的字体呈现出动态平衡之美。
二、结字造型:避让穿插,对立统一
结体位于点画与章法间,是点画与空间布白的组合,《集王圣教序》中的字无不体现王羲之书法结体造型之美。
(一)避让穿插,运用自如
相向的字,注意避让,如“知”、“如”,谦让有礼,互不妨碍。为了避免笔画雷同,一般可以采用借代变形方法,有效避让,如“非”字中的两竖线,左边竖线左倾,右边则取右倾势造型。穿插主要是用纵横笔画来穿行,如果其居中,则两边对称,如果穿插在左,则字形偏左,如果穿插在右,则偏右,如“水”字,采取的是“左收右放”结法,以此调节空间余白的疏密变化。把穿插避让发挥到极致的是“倒”字,宽泛地说,该字有四个竖,四竖四个样,尤其是“刂”之短竖,置于“厶”与“土”之间,变为短挑点,既注意避让穿插,又不失“短竖变小点”的风范。
(二)相背朝揖,灵犀相通
相背之字,背而不离,“心”必在一起(重心在一条线上),如“靡”之中的 “非”字,书写时形似“兆”字,虽相背,但互联为一整体,共同托起上面的“麻”字。对于左右或左中右结构的字,或左向右倾,斜靠右方;或右向左倾,欹靠左方;或左右相拱,成“/”形朝揖。凡此种种,均表示左顾右盼,亲密无间,以“心”相交。
(三)垂曳虚实, 把握有度
王羲之通过垂法与曳法打破束缚,有一笔定乾坤之效。他用垂法使其字在竖画方面挺拔突出,笔势向下垂而发挥牵引的功效,如《集王圣教序》中的“中”、“华”两字等采用的就是垂法,而“天”、“超”等字则采用曳法,右曳则左边稍为短缩。对于全包围或半包围结构的字,既不留较多空白,也不填饱涨满,“潜虚半腹”就是最恰当不过的处理,如“夙”、“固”两字,有吃饭七分饱之妙,分寸拿捏有度。
(四)上下左右,前瞻后顾
对于上下结构的字,如“掣、奖”等字。因为此类字的上下宽窄简繁具有较大反差,故而一般采用覆盖或顶戴的方式,让上下两部分错落排列,使得整个字活泼生动。如“掣”字下部分的“手”穿到“制”的右部分空白的地方,可谓是错落有致,正欹相生。还有类就是角度错位,使上下的重心角度不同,使字的姿态更加富于变化,这是其书法艺术的独特之处。如“墨”字,上面角度靠左,下面部分则靠右,特别是“土”的竖线在右起笔后则呈向右发展的势态,可谓是险中取势,似偏非偏,化险为夷。同样是上下结构,如“露”字,笔法不均,可以增添或减除,把“足”旁的“口”简并成线;又如“异”字下部分太疏,则添加一点补空[1]。如“翻”、“德”、“以”等点比较多的左右结构的字,为避免散漫臃塞,利用连绵笔势聚点成线、短线成点、时断时连,相互呼应。如此种种,都从整字着眼,局部着笔,协调一致,合理美观。
三、空间布白:余白完整,流动求变
书法是一门空间的艺术,书法笔墨线条所呈现的就是空间布白的艺术之美。王羲之特别注重空间布白的形式之美,这一点远超当时的其他书法家。
(一)注重留白的完整性和流动性
王羲之在书法单字空间布白中求新求变求完整,体现了他超强的创造意识。从《集王圣教序》的单字空间布白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类(援引于邱振中先生《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一类是各单元空间大小相近。二类是面积悬殊的单元空间。三类是孤立的大面积留白。历代书家一般只继承发扬《集王圣教序》中布白匀称的传统风格,而对单字空间悬殊大、对比强烈的情况都弱化了。在《集王圣教序》中,单字内部空间多以完整的余白为主,而琐碎过多的空间很少。同时,注重字体内外空间相连,保证了余白的贯通和流通,这是魏晋时代特有的空间美。如“谢”字中的“身”,里面两个小短横并未与两竖线相连,而与两竖线断开,变为半截撇并与“身”字第二撇连为一个完整的撇,减少了笔画对空间的分割,使之内外余白大体连成一片,有效确保了空间余白更加完整,且具有流动性,此类字在《集王圣教序》种比比皆是,这种独树一帜的留白艺术,成了我国书法史上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二)注重抓空间留白之“眼”
棋有眼则活,诗有眼则灵,字有眼则有神。书法中的这个眼就是空间留白。注重书法字体的空间之眼,是魏晋人特有的空间审美特点。如“超”字中“走”字旁右侧除“召”占一部分空间外仍有较大空间,十分显眼,从而呈现出中疏外紧的特点。《集王圣教序》中带“辶”的字,如“遗”、“远”、“途”、“道”等,“辶”有一定倾斜度,加上字体中较大面积的不规则的留白,从而使得此类字动感十足,蕴含丰富,留白但非空洞无物,这在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比较多,值得后人认真学习、揣摩和品味。
(三)注重极其夸张的大空间
在《集王圣教序》中,还有类比较特殊的字,留白空间很大,如“波”字,中空留白很大却又疏密适度,又如“夫桂生高岭”之“高”字,从上到下,留出的大片空间可极度夸张,显示天高云散、清新疏朗之意。这些留白形成了强烈的空间对比和节奏变化。王羲之这种独特的留白技艺风格,造就了他书圣的显赫地位[2]。
四、笔法结字:行笔过程,富于变化
《集王圣教序》从单字到全篇,不论是点画、结体还是空间布白,都是通过笔法来表现的,如何变换衔接,都是通过用笔法来表现的。不同的笔法,所产生的造型不同,其审美效果也就不同。故此,笔法是书法艺术中的根本所在,如果没有笔法,就没有书法艺术。
每个笔画的书写都完整地包含了起笔、行笔和收笔这个过程,《集王圣教序》中露锋起笔之字不是少数,其露锋起笔承上启下,在开启下一笔时,有一个较大的转向,可以以势造型,强化笔与笔之间的呼应连带,呈现出运动态势,同时可以提振神气,起笔笔锋越尖锐,视觉效果也就越强烈。另外,《集王圣教序》中的字还大量使用藏锋起笔,这种起笔方式是让笔锋在裹束中运行,这又表现为两种方式:一为圆笔,逆锋、反向折笔铺毫,从而留下圆润的笔锋,表现出圆润含蓄饱满的效果;二为方笔,垂直落笔切入纸面,横画直入,竖画横入,起笔呈现出方笔,棱角分明,显示出峻利豪爽之气。
王羲之如锥画沙的中锋行笔使其字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并融入深厚的篆隶笔法,他在中锋行笔中避免锋颖偃卧,而是提着笔,让笔尖行走,用笔尖写,使笔锋保持挺拔,随时可以弹起、使转、翻仰,即使是轻细的点画也必须圆厚,劲健、秀逸。另外还大量使用侧锋行笔,在运笔中不断转换笔锋,也就是绞转,在确保点画厚重的基础上富于变化,正因为王羲之注重这些笔法技艺,才使得其书法字体变化多样,艺术效果好,美不胜收。
收笔与起笔类似,都是点画运动,王羲之的收笔一般有倾斜、垂直和逆向等动作,使得《集王圣教序》点画各异,字体造型丰富,从而形成丰富的造型和取势,收放开合自如,视觉效果良好。
五、结语
王羲之将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原理运用于书法中。注重通过圆笔筋力,在急速笔势下则缓行,既筋骨内含又虚逸外显,他的书法作品正是魏晋时期崇尚的“不激不励,而风规自远”“中和”之美的真实体现。王羲之注重将书法与人格修养结合起来,将中和美学运用到用笔、布局之上。在用笔上,注重处理好轻重缓急、明快挺拔。在结构布局上,既注重处理好偃仰、向背、虚实、疏密等的搭配,又调和好笔画长短、粗细、轻重、疏密、肉骨、浓淡等矛盾的关系。王羲之书法艺术风格丰富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体现,反映出了中国人海纳百川、和谐美好的理念。
魏晋时期士人们追求自由和人生理想,喜欢虚静的人生,讲求精神自由升华的释放,渴望放飞心灵自由翱翔于自然天地间,追求“天乐”。王羲之书法中展现出的洒脱、淡然和妍美,颇具晋代风韵。他以白鹅为伴,用心灵去体验和感悟山水的自然之美[3]。
总之,王羲之书法技艺博大精深,风格独特,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是书法史上一座高峰。
[1]吕佳佳. 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研究[D]. 河北大学,2008.
[2]邢近近. 王羲之与欧阳询书法表现性比较[D]. 南昌大学,2015.
[3]朱飞军. 王羲之书法的“肥”与“瘦”[N]. 杭州日报,2015-05-21(B06).
On Wang Xizhi's Calligraphy Style——Take Collection of Wangs Scripts on Preface of Holy Doctrine as an example
CHEN Xue-min
(School of Humanities, Zhaotong University, Zhaotong 657000 China)
Taking Collection of Wang's Scripts on Preface of Holy Doctrin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alligraphy skills and s tyle of Wang Xizhi by analyzing the stipple shape, the structure of characters, the blank area of individual character, the space design of brushwork , which is summarized as “beauty of harmony, and way of naturalness” .
Wang Xizhi; calligraphy skill; style
J292.1
A
2095-7408(2017)02-0055-03
2017-03-14
陈学敏(1974— ),男,云南镇雄人,讲师,主要从事高校书法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