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对华教育侵略的行动脉络、扩张逻辑与奴化手段

2017-04-12广

关键词:殖民地殖民对华

李 广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日本对华教育侵略的行动脉络、扩张逻辑与奴化手段

李 广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教育侵略是日本对华全面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服务于对华政治统治、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也作为对华文化渗透、精神殖民、思想奴化的工具。教育侵略贯穿日本侵华始末,具有特定的行动脉络、隐匿的扩张逻辑和阶段性的手段差异。做此探讨,能够揭示教育在日本对华侵略中的性质、本质、功能与特点,从而深刻认知日本对华教育侵略的历史罪责。

日本侵华;教育侵略;行动脉络;扩张逻辑;奴化手段

自前近代到近现代以来,日本对华垂涎觊觎、图谋不轨,终以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来解脱其膨胀心理,并以失败了结其腐朽迷梦。这一侵略意图,萌发于丰臣秀吉,勾勒于佐藤信渊,渲染于吉田松阴,策划于福泽谕吉,膨胀于德富苏峰,爆发于昭和时代。从意图萌芽到迷梦破灭,时跨三个多世纪的日本帝国主义者最终以对华政治统治、军事占领、经济掠夺、民族压迫、精神殖民、文化同化而展开全面侵略。在这一过程中,教育侵略成为日本对华全面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更为狡猾、毒辣、隐蔽、持久的侵略方式[1]14-17。从教育的社会规定性和社会适应性来看,教育侵略既是日本侵华的内容与手段,也是对华开展精神侵略和文化侵略的有力工具,旨在解构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泯灭中国人民的家国观念、摧毁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瓦解中华民族的反抗意识,以达到思想灭华、文化灭华、精神灭华。从历时的视角来看,日本对华教育侵略的意图演化与行动方式有其特定的内在机制,已形成事实背后的行动脉络和扩张逻辑,并最终在对华人民“奴化”与“皇民化”的侵略行动中得以体现。

一、日本对华教育侵略的行动脉络

在日本对华展开全面侵略的历史过程中,教育发挥着关键的“催化”作用,既作为对华侵略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服务于对华侵略的扩张与统治。其间,教育在日本内部和殖民地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侵略功能。在日本,教育主要服务于对华侵略的内部巩固与侵略诱导;在殖民地,教育主要作用于对华侵略的人心奴化与精神摧残;二者“外征内治”,共同构成日本对华教育侵略截然不同又相互统一的行动脉络。

(一)日本本土的内部巩固与侵略诱导

日本对华萌发的一切侵略意图和发动的一切侵略行动均有悖国际社会的正义与和平,深受包括部分日本人在内的国际社会的指责与痛斥。日本妄图将侵略强加于中国人民,使中国人民彻底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附庸,从而在根本上统治中国来满足其极端膨胀的法西斯主义民族心理。其间,教育彻底异化为日本侵华的武器,首先变质为日本内部巩固与侵略诱导的工具。为实现迅速崛起,近代日本掀起“脱亚入欧”风潮,并作为近代以来的文明启蒙思想来推动其现代化进程。在“脱亚入欧”的起点与落点之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其观点上将中国视为力当排斥的邻邦,曰:“我国(日本)势必据此东方之恶邻于心念也。”*《事实新报》1885年(明治十八年)3月16日。在“脱亚入欧”的思想导向下,近代的日本颁布《教育敕语》,实施以“认知万邦无比的国体”、“崇拜万世一系的天皇”、“定位万众一心中的那个‘民族自我’”为主要内容的教育[2]52,旨在加深日本内部对侵华行为的社会心理强化和民族认同。

为了强化、巩固日本国内部的全民侵华意念和培植侵华工具,日本组织国内的学者与文人,大力宣扬“大日本膨胀论”、“西方列强分割论”、“支那必亡论”等思想,在日本本土大肆传播“日本拯救中国”的言论和主张,从而美化其对华侵略意图。更有甚者,在日本全面侵华前后,众多文坛名士、文人学者为拥护日本政府对华侵略政策而充当日本军国主义的“笔部队”。他们离经叛道,制造日本侵华殖民文学,鼓吹、渲染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并通过极度丑化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形象来引导日本内部对华形成错误认知。类似保守、顽固、愚昧、野蛮、肮脏、贪婪、好色、奢侈、懒惰、自大、虚伪、残忍等一切丑陋的东西都被运用于对中国人的描述[3]15,从而通过制造种种负面言论来诟病中华文明和中国人民的国民精神,以此来美化日本侵华的言行,使其对华侵略在日本的民意上具备合理性与合法性,最终来为日本侵华辩护。此外,学校的军国主义教育、教科书中的版图篡改、内容改编等也是日本进行侵华强化的重要举措。这些举措的设计与实施,有力地巩固了日本内部民众的侵华信念,强化了日本社会对华侵略的心理动机,对其侵华“政策”发挥了极度美化和遮掩作用,使对华侵略具备了虚假的“名义”。

(二)殖民地区的人心奴化与精神摧残

从古至今,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是在充分汲取中国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建立起的日本文化价值体系,其本身并未形成领先于世界的主流文化,反而自近代始,日本文化的发展转向到对西方文化的“摄取”和“变异”[4]84-88,并妄图将其“变异”的“二手文化”强加于中国,从而满足其对中国统治、扩张的需要。实然,这在日本人看来都是对中国文化的逆向发展[5]12。然而,为达到侵略和殖民目的,日本殖民统治者不得不将其通过教育的方式实现对殖民地的文化渗透,以达到“以天理给予外邦之教,赞皇国大道为治教”[6]187,从而同化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培养“亲日顺民”并达成文化殖民。在此侵略意图下,日本在对中国殖民地进行强权的政治统治、残暴的军事控制和疯狂的经济掠夺之余,全面、大力地推进“奴化”教育,并将“奴化”教育作为其侵略扩张和殖民统治的工具。“奴化”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加于殖民地人民的教育,既包括社会教育,也包括学校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服从、服务于日本对华侵略的“顺民”和“良民”,最终把中国人民转化成“皇民”。

侵略者试图通过日本文化的灌输,使中国人民遗忘自己的文化根基,拒斥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使中国人民丧失国家认同感、文化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国家责任感,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和国家观念,从而在殖民地建立殖民文化,实现对殖民地区的教育侵略、文化侵略和精神侵略。相对于在日本实行的文教政策,日本在殖民地区实行的“奴化”教育,其性质是文化教育的侵略,具有反动性、压迫性、腐蚀性、统治性等多重特征,旨在对中国人民“心”的奴化和精神摧残。其结果是在被殖民者心灵上烙印自卑与屈辱,使被殖民者陷入“集体记忆的重写”与“民族性丧失”的双重困境,既经受着殖民文化的洗礼和被整合到殖民文化的思维范式之中的悲痛,又造成他们在亡国的耻辱中追求与宗主国的“主体同质性”的扭曲[7]1430-1434。从而通过教育侵略达成对殖民地的文化征服,使中国人民忘记自我存在,摆脱反抗意识,沦为日本对华侵略随意摆布的人工机器。如此,日本在殖民地进行的“奴化”教育便会达成与本土教育“里应外合”的互补逻辑,共同服务于他们对华全面侵略的狼子野心。

(三)日本内外的“双边严控”与“自他同殖”

相对于政治统治、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日本对中国施行的教育侵略更具复杂性。一方面,侵略本身就是反人类社会共识的罪行,试图通过教育培植“工具人”来推进侵略扩张和殖民统治会招致来自不同方面的批判与反对;另一方面,以教育侵略实行文化渗透来改变日本内部和殖民地的文化形态会同时遭遇来自本国和殖民地两个方面文化传统的阻力与对抗。但在日本殖民统治者看来,教育对民心的感化极深,其结果关系到未来国运的消长利害[8]57。因此,无论遇到何种阻力,教育都必须服务于日本帝国主义日渐膨胀的侵华“国策”。随着日本对华侵略范围的扩张和侵略局势的升级,日本殖民统治者及其发起的侵略行动对教育殖民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在日本本土与殖民地面对的反抗力量也愈加强大。日本殖民统治者不得不改变起初“怀柔”态度而采取霸权严控的侵略方式对日本内部和殖民地区强行推进殖民教育,从而满足其殖民统治的需要。对此,日本反对教育殖民和文化侵略的学者指出,日本的文教同化是“皇室中心的民族主义,通过绝对主义的权利,过度实行,强制的统一,压制民族的自觉。”[9]408然而,这种理性的声音极不和谐,发声者也遂被传达禁令[2]208。

为了满足扩大战争的需要,日本政府通过强行改制教育、改编国民学校、加强学校管理、融入军事训练、培养学生尚武思想等方式严格控制国内的学校教育。同时,通过思想宣传粉饰侵略目的,强化“圣战”信念,并严控社会舆论,监管新闻媒体,利用社会教化来传播军国主义精神,整饬日本民众心理,从而培养投身侵略的杀人机器。如此,日本的教育彻底异化为殖民统治者对华侵略的工具,在企图对华进行“教育殖民”的同时率先演化成了日本内部的“殖民教育”。在殖民地,日本殖民统治者要求改建中小学校、改革课程教材、广设日语课程、开办日语学校、管理学校师资,并通过暴力手段、扫荡政策等排除反日言论、铲除 “异己”人士[10]158-169。种种表现暴露出日本殖民扩张过程的另一行动脉络,即:通过对日本和殖民地的严格控制来维系其对华教育侵略极度疯狂的心理和行动。反过来看,这种逻辑在侵略中国的同时也殖民了日本自身。

二、日本对华教育侵略的扩张逻辑

从侵华意图的萌芽到侵华迷梦的破灭,日本对华侵略经历了从思想到行动的历史转化过程,而教育侵略贯穿始末,发挥着铺垫、欺骗、强化、渗透等多重功能。从日本对华教育侵略的历程和日本实施教育侵略的行为来看,作为殖民和统治的工具,教育侵略的现实背后隐匿着一贯相承、逐步渗透的扩张逻辑,并形成了依附于侵略形势而变化的特点。

(一)“思想家”的“侵略设计”

自16世纪丰臣秀吉扬言“直捣大明国”始,日本民间便诞生出以布衣文人、作家为主要思想来源的侵华设计者,如:17世纪的松门左卫门、19世纪的佐藤信渊等。他们通过最初的“纸上谈兵”的方式提出各类侵华思想和主张,以笔代枪,在民间谋略侵华“国策”,为后来日本对华的侵略行为奠定了早期的思想基础。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对华侵略的意图逐渐从民间空谈转向政策设计,由思想主张融入军事侵略。其中,以福泽谕吉、德富苏峰等为主要代表的日本“思想家”们大肆吹捧日本文明,诟病中国社会,宣扬侵华言论,策划侵华方案,将日本对华侵略的思想与构想理论化、系统化,遂将侵华思想发展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华开展政治统治、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文化殖民的秘密武器。在日本国内,教育成为对华侵略设计者和“思想家”们发表言论、著述立说、传播观点、交换意见的有效方式,也成为对官方和民间传播、普及侵略思想的工具。至此,日本对华教育侵略已经形成了逻辑起点并具备了理论前提。

(二)“先遣者”的“伪善亲华”

随着“文明战胜野蛮”、“大日本膨胀论”、“支那分割论”等侵华想法的提出,日本思想家和统治者认识到“打开中国大门,登抵中国领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一方面羡慕、垂涎中国的物产丰富、地大物博,另一方面又怀揣觊觎之心,谋划侵略中国的先遣行动。此后,相继西渡涉足中国领土的日本人越来越多。这些日本人或成群结队,或只身闯荡,怀着各种目的,纷纷来到中国,其中多人成为日本对华侵略的先行者[3]48。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在华先后设立东亚会、同文会、同仁会及相应分会等组织结构,并通过开设学校、发行报纸、建设教堂等方式在华开展各类文化事业。此外,日本通过推进对华贸易往来,互派留学生等方式加强中日之间的亲善互动。然而,这一系列表面亲善互动的行为背后,却藏匿着一支日本对华侵略的“先遣部队”。他们以对华开展各项事业为名,在暗中对华展开了大范围、大规模的地下调查工作,试图全面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状况,为后期的全面侵华提供数据和情报。在这里,日本对华开展的文教事业已经具备了鲜明的侵略特征。

(三)“笔部队”的“宣传美化”

为推进对华全面侵略,美化战争性质、粉饰侵略目的、强化社会认同、捕获民意支持、开展社会教化,日本殖民统治者先后通过鼓励征集、政府派遣等方式组建起一批以笔为枪的“笔部队”。“笔部队”主要由文人、作家构成,负责对华侵略的“思想战”和“宣传战”,与“枪部队”相结合,在军事侵略的同时对华开展文化教育侵略。在侵华过程中,“笔部队”通过宣传日本文学、炮制侵华文学、开拓大陆文学等方式为对华侵略摇旗呐喊、推波助澜。相对于其他侵略方式,“笔部队”对中国的文教侵略更为荒诞,他们通过丑化中国人民、书写皇军形象、诟病中国社会、歪曲战争事实、制造亲善关系、美化残暴行径、推卸战争责任、宣扬圣战精神等方式煽动战争狂热、蒙蔽国民精神[11]62-63。企图通过社会教育来鼓动更多的日本人认同并参与对华侵略,并妄想奴化中国人民的精神认知、颠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从而使教育侵略和文化殖民更加深刻、绝对。种种行径,彻底暴露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教育侵略的罪行,是对华教育侵略极度膨化的表现。

(四)“统治者”的“极端奴化”

当日伪政权在东北殖民地渐趋稳固后,其吞噬中国的野心也随着对华军事战争的全面展开而走向极端化。“怀柔”的教育侵略方式已不足以满足日本殖民统治者对中国开展全面侵略的需要,随之形成的则是以“残暴”的教育侵略方式来维系其侵略扩张。无论是在台湾、东北还是华北等其他地区,随着对华侵略局势的升级,日本最终选择了极度疯狂的行径对中国展开全面、彻底、毁灭性的教育侵略以达成对中国人民的绝对奴化。在殖民地,日军对中国的教育传统、教育政策、教育机构、教育内容、教师队伍、教育经费、考试制度等均进行严格的控制,并采用武力镇压、强制取缔、毁灭破坏、暴力维持、逮捕囚禁等手段来维系教育秩序的稳定,强力推行奴化教育。对日本国内和殖民地区移民的子弟,日本统治者也相应地采取强制性措施来培养“忠君爱国”的侵略者,使他们绝对服从、服务于日本对华的侵略扩张。因此,战时的日本对华教育侵略已表现出疯狂、野蛮等多重性质和特征,对中国文教事业的破坏和对中国人民的奴化手段令人发指。殊不知,这种教育侵略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种“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逻辑。

三、日本对华教育侵略的奴化手段

在日本对华侵略过程中,教育始终随着政治统治、军事侵略等形势的变化而调整,从而使其符合侵略需要,达成奴化目的。从日本在台湾、东北、华北以及其他殖民地区教育侵略的整体来看,不乏共性的方式和特点,已形成对华教育侵略一以贯之的奴化手段。

(一)破坏文教传统,操控教育权利

任何一个国家的民族教育体系都是基于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所建立。这既是不争事实,也为日本殖民统治者所洞悉。因此,破坏文教传统、削弱对抗阻力则是日本对华推行奴化教育的首要前提。在这方面,日本在殖民地通过宣传“中日亲善”、“文化融合”等方式来割裂殖民地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企图让殖民地区的文化、教育失去根基,游离于民族文教传统,从而输入其殖民文化。同时,为实现殖民文化的顺利推行,日本殖民统治者依托军事侵略在殖民地区成立日伪政府,建立日伪政权,藉此严控文教事业大权,设立殖民教育行政机构,并通过制定一系列奴化教育法令、规章来保证教育殖民的有效实行。在这一过程中,破坏文教传统、操控教育权利成为日伪政府推行奴化教育、开展教育侵略的两项互补举措,前者能够颠覆殖民地区固有的长期稳定的文教事业,后者则通过教育权利的操控来强推殖民教育,从而在传统与现实上彻底为其教育侵略扫清障碍。

(二)更改教育体制,篡改教育内容

为了培养投身对华侵略的工具,使教育彻底服务于对华全面侵略,日本殖民统治者在殖民地采用更改教育体制的方式来培养“忠君爱国”的移民子弟和“忠良之国民”,从而使教育符合对华侵略的局势升级。日本殖民统治者通过“思想战”大力宣传军国主义教育,培养日本移民子弟和殖民地人民的“圣战”信念,并通过加强精神灌输、推行军事训练、倡导“勤劳奉仕”、强调实务教育、变更考试制度等方式[12]51-53,来实行有利于对华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教育体制。为配合新的教育体制的实行,日本殖民统治者采取设定统治方针、重置课程结构、改变教育内容、严审教材编写、强化“道德”教育等方式来强化对华侵略教育体制的落实,从而实现对殖民地区的精神控制,使殖民地彻底沦为日本侵华的试验场,使日本子弟投身侵华“圣战”,将殖民地区的中国人民“转化”成日本良民。

(三)严控教育机构,监管师资队伍

在台湾、东北、华北等殖民地区,日本所占之处必先以统治教育事业为侵略的首要任务。其中,严控教育机构,监管师资队伍成为开展殖民统治的重要举措。对此,日本殖民统治者大兴中小学校、社会教育机构的整治工作,通过接管、封闭、改建、改编、新建、重组、恢复等方式对殖民地区的中小学校、高等学校、社会文教组织进行强行管理,旨在通过对教育机构的管控来宣传“中日亲善”、渗透殖民文化、传播奴化思想,为其教育殖民和教育侵略开辟道路、奠定基础。同时,为强化殖民教育,日本殖民统治者严格监管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暴力镇压、特务暗查、扫荡政策、清剿行动等方式清除教师队伍中的民族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和抗日运动者,并在师范教育领域施行“愚民教育”方针,加强日语教育,藉此来建设服从、服务于对华侵略师资队伍,使教师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奴才”。此外,向殖民地区教育机构派遣大批日籍教师、提高日籍教师比重是日本殖民统治者“保护”其奴化教育方略的又一举措,其目的不言自明。

(四)推进日语普及,强化亲日意识

语言同化是日本对华进行文化同化、实施奴化教育的重要基础。正基于此,日本殖民统治者在殖民地区大力推进日语普及,并以推行日语教育作为克服语言障碍、传播日本文化、强化亲日意识、渗透文化殖民、奴化国民精神的重要手段。为实现这一目的,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中小学校、高等学校设置初级至高级的日语课程,专门编写日语教材,传授各类亲日歌曲,甚至用日语取代国语编纂教材、进行授课,将日语作为学校教育的公用语言。在社会教育领域,日本殖民统治者大规模开办日语学校,广设日语讲习班,通过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成的方式来推进日语普及,从而达到以殖民统治者的日语来代替殖民地区的汉语,进而更有利于日本对华的文化渗透和文化殖民。这一系列行为鲜明暴露出日本帝国主义对华进行教育侵略和文化殖民的意图,昭示出日本军国主义利用教育服务侵略、培植工具的险恶目的。日本殖民统治者妄图通过教育侵略来瓦解我民族精神、肢解我民族文化、奴化我民族气节,从而灭我中华、占我河山,但“遗憾”的是他们最终都没有领悟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原因所在。

[1] 齐红深.《日本侵华教育史》序论(上)[J].辽宁教育研究,2001(5).

[2] 杨晓,杨飏.矛与盾:近代日本民族教育之管窥[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3] 王向远.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学者文化人的侵华战争[M].北京:昆仑出版社,2015.

[4] 李应赋.吸收与变异—日本教育摄取性之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5(5).

[5] [日]内藤湖南.日本历史与日本文化[M].刘克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 [日]太保久勇士.勤王先哲的遗业日本教学的精神[M].东京:东京帝国教育新闻社,1939.

[7] 杨晓.后殖民主义视野中的近代日本殖民教育解析[M]//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教育史研究》编辑部.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2009.

[8] [日]台湾教育会编.台湾教育沿革志[M].青史社,1982.

[9] [日]矢内原忠雄.“管理下的日本”[M]//矢内原忠雄全集(第19卷).岩波书店,1948.

[10] 薛巧巧.教育在日本侵略战争和殖民地统治中的几个重要作用[M]//日本东亚教育文化学会,韩国东亚教育文化学会,中国殖民地研究中心.直面血与火——国际殖民主义教育文化论集.2003.

[11] 杜淑华.“笔部队”和侵华战争[J].前线,2001(4).

[12] 齐红深.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推行殖民教育的本质特征[J].教育评论,1996(01).

[责任编辑:何宏俭]

TheActionMechanism,ExpansionLogicandEnslavementMeasuresofJapan’sEducationalAggressionAgainstChina

LI Guang

(Faculty of Educatio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24,China)

Educational aggres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Japan’s comprehensive invasion against China which not only serves the political domination,military aggression and economic plunder,but also deteriorates into the tools for cultural infiltration,spiritual colonization and thought enslavement. Educational aggression runs through the Japan’s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 and shows out specific action context,hidden expansion logic and measures difference in each stage. This study can reveal the attributes,essence,func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ducation during Japan’s invasion against China so as to deeply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crimes of Japan.

Japan’s Invasion Against China;Educational Aggression;Action Mechanism;Expansion Logic;Enslavement Measures

10.16164/j.cnki.22-1062/c.2017.05.030

2017-07-20

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基金项目(15AJY007)。

李广(1968-),男,吉林永吉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G529

A

1001-6201(2017)05-0180-05

猜你喜欢

殖民地殖民对华
新加坡殖民地自由港政策的形成(1819—1867)
英属北美殖民地共同文化的形成
狗邪韩国是倭人之地——兼论任那非日本殖民地
美行业协会众声反对白宫新的对华关税威胁
殖民岂能有功
消失的殖民村庄和神秘字符
商务部:中方欢迎欧盟终止对华光伏双反措施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
十二、什么是“殖民地近代化”论
终极真人秀:疯狂的火星殖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