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视域下的教育改革及其反思
2017-04-12刘晔
刘 晔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自由主义视域下的教育改革及其反思
刘 晔
(新乡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美欧国家开展了一场以自由主义思想为主导的教育变革运动,在自由选择、教育市场化、标准化考试、教育公平的设想下,教育体系内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教育运动在推进中,使教育体系产生了活力,民众的教育自由得到了增强,但自由主义运动难言成功。笔者对此教育变革进行了反思,总结经验与不足,望能有所借鉴。
自由主义;教育市场化;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变革
教育变革,是教育系统应对外界环境变化时做出的一种主动适应性反应。由于教育与其所处的时代文化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不可避免地就会卷入文化精神嬗变的浪潮中。这个时代,出现了教育经济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全球化、教育市场化、教育人本化等各种思想的交相掺杂,对教育系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拟在论述自由主义教育理念及其教育改革实践的基础上,审视自由主义教育改革引起的社会问题,在全面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认识与深刻反思,以资借鉴。
一、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与教育“重建”运动
(一)自由主义的政治思想向教育领域的引入
自由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文化史上最重要的观念之一,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主张纯粹的市场经济原则,反对政府由于各种理由而对市场经济的过多调节和干预。古典自由主义认为,个人是首位的社会构成性要素,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互冲突以致需要权衡时,那么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应该坚守个人自由与个人利益,国家有维护与保障个人自由的义务与职责。也就是说,个人相对于社会具有理论与原则上的优先性和重要性。因而,古典自由主义强调个人自由、权利以及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表现在经济领域,自由主义认为,市场经济里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推动经济的发展。政府存在的意义在于保护个人自由不被侵犯以及保障经济的平稳运行,政府对经济的过多干预、调节,会阻碍经济自身的按照内在的规律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危机,自由主义再度复苏,成为欧美等发达国家政治、经济的主流价值体系,并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中。著名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美国目前运行的公共教育制度,缺少自由竞争的元素,本质上是一种行政主导的教育体制,政府垄断了教育,这种垄断直接导致学校缺乏竞争意识,造成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他认为,教育体制的集权,导致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学校缺乏竞争意识,学生学习的质量得不到改善与提升,严重阻碍了教育领域的发展。具体做法为,自由主义认为应该把市场经济领域的自由、竞争机制引入教育实践,依托市场的效率逻辑对教育进行结构上的重组。自由主义视教育为商品,学校应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家长与学生是消费者,这样,学校在外在强大的竞争与冲击下,必然为生存而改善自己的服务质量,以期得到更多家长与学生的青睐。也就是说,学校通过自由竞争来拓展办学理念,提高教育质量。与此同时,政府应该赋予家长自由的择校权,自由择校能够引导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和消费,将教育经费流向办学质量高的学校,也就实现了优胜劣汰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自由主义认为,教育领域充斥着太多的官僚化,太多的低效投入与浪费,源于教育的主导者——国家控制太严,对教育领域的开放程度不够。国家作为教育运行的包办者与责任者,导致了办学体制的僵化与局限,没有放开教育的举办权、监督权,没有合理利用社会各个主体的力量来发展教育。同时,国家作为一个相对于社会的独立实体,其发展教育的逻辑限制了效率原则的运用。推进个体利益的合理满足,是市场经济的发展逻辑,也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但是,家长和雇主的要求与期望无法在现行的国家主办的教育体制里得到满足。自由主义希望通过简政放权以及社会、家长的广泛参与来建立保障效率和质量的教育体制。
在自由主义的思想下,欧美各国对教育改革进行了有力的尝试,其在形式和内容都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有论者指出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教育重建运动。”[1]1这个教育重建运动指的正是自由主义理念下的教育改革。
(二)自由主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市场化、自由选择、标准与质量、公平
自由主义思潮下的教育运动,在初始之际,就是寄希望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改变目前教育中严重的官僚化倾向造成的教育质量低下的困境。 也就是说,在教育改革中,各国所要达到的目标是,改变教育体制中与自由主义不相符的内容。国家化、公立化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发展,造成教育部门的僵化,效率与质量低下。需要变革教育体制,革新教育理念,依托市场经济的自由原则来改造教育,具体说来即是:政府分权、学校自治、家长自由选择。实施这一系列变革能够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教育的市场化改革是教育体制的一次革新,从根本上改变了教育的面貌。教育市场化运动以引进市场经济的要素为根本出发点,建立私立化、竞争化的教育体制。在教育领域中实现了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学校运行方式、教育评价方式等的全方位改革。以市场为主导,关注的是消费者(学生、家长、社会组织)的权益与需求,关注的是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以自由、效率、选择权来撬动死气沉沉的教育现状,使教育充满生气,达成教育质量的提升。
1983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发表了报告:《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报告认为,美国教育处于重大危机中,形势严峻,现有的培养人才模式已经落后,教育体系已经不足以应付激烈的、变幻莫测的国际社会之间的竞争,为了能够较好地应对压力与挑战,我们必须进行教育领域的改革,提高教育的质量。美国政府为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将目光投向了自由主义。可以看出,自由主义教育改革的落脚点是教育的质量提升,达成较高的教育标准。主要措施是将竞争机制引入教育领域,通过教育分权、择校运动、公立学校私立化来进行教育体制的重建,以此来改变中小学教育质量低下的问题。1987年,英国教师和学者联合发表了《谁的学校》,就家长的教育权、自由选择权问题进行了论辩。他们认为应该给家长选择权、自由选择权来实现一定的教育主导权,家长的选择权能够增进教育质量的提升。当时在任的教育部长在1987年年底颁布的教育改革法案的听证会上指出,“这一法案将建立一种新体系,新体系将提高标准,扩大选择。建立一个教育水平更高的英国。”他解释道:“长达169页的法案可以概括为三个词,即标准、自由和选择。”[2]90这些政策都是从市场理论的角度来看待学校教育,通过把教育的选择权赋予个人,消除政府的过多干涉,实现教育系统的自由、高效发展,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公平的达成。
二、自由主义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在自由主义的理念下,教育领域的改革打破以往教育的封闭性特征,使教育向社会开放,使大众意识到,教育也应该是一个推行市场经济原则的地方,这样才能尊重个人的自由,实现社会的公正,促进教育的发展。
(一)推行教育市场化
1.确立教育市场化改革方向
自由主义思想认为,市场需要竞争,市场中的竞争可以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样,教育实践也应该引入市场机制,按照市场的逻辑对教育体系改革,改变教育由政府包办的情况,政府主导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实行教育市场化就是要视教育为商品,改变现有的教育模式,消除现有教育体系中缺乏活力、质量低下等弊端。约瑟·莫菲(Joseph Murphy)将教育市场化的发展目标分为三个方面:对科层官僚、独断性教育机构先天性功能缺陷的攻击;诉诸竞争的力量来改善教育;期望将数以亿计的教育财政部分从公共部门转移至私立部门,而将这些动力元素结合在一起的就是更高绩效的追求[3]9。可以看出,自由主义认为,教育市场化将会对教育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得到大的提升。
2.教育市场化的机制:放权、选择、竞争、高效
对于政府与学校的关系,实行放权政策,要求学校管理权下放,增加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实现校本管理,全员参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政府赋予家长自由选择的权利,家长能够自由择校,购买自己满意的教育服务,实行教育券制度。地域性和指令性的教育发展机制被自由选择所替代。新西兰政府于1988年发表的《明日之学校》特别强调引入家长择校计划,主张教育领域的人人自由,强调教育是个人发展的投资,公正的社会应赋予这一基本的自由权利。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通过教育券、赋权与择校制度而实现。
放权与择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竞争,实现优胜劣汰。市场经济即自由经济、私有经济,教育的市场化就是指教育的私有化,教育体系内的学校脱离了公共政策的保护,卸下了隐藏着的外衣,直接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市场和竞争是相伴相生的两个概念,市场中的消费者是平等的,需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和逻辑来购买教育服务,“理性人”模型认为,消费者肯定会购买效益较好,质量较高的教育服务。公立学校中引入的市场机制,改变公立学校由政府包办的情况,实现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相互竞争。
学校教育实现高效的运行是目的。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调节纵容了懒惰,是一种压迫与专制的制度。只有竞争,才会产生出高效的“生产率”。弗里德曼指出,“只有竞争,才能使公立学校按照顾客的意愿改革自身。”[4]9在各国的教育改革中,教育市场化显然已成为避免与消除“教育危机”的最好药方。自由主义理念下的教育改革就是通过引入效率型、竞争型的教育体系,以提高办学水平,实现教育系统的卓越性。也即是让学校在竞争压力下,为争夺消费者的信任而发展,通过学校之间的自由竞争、家长的自由竞争择校来引导教育资源的有效分配和消费。为此,教育必须私立化,私立化才能够凸显责任意识,显现个性,促进教育的质量。各国都认为,“市场化”是提高教育效率的一剂良药。
(二)推行标准化考试与绩效考核
国家在教育中的作用从教育资源的分配权、主导权变为管理权、指导权。国家行动建立在不侵犯个人自由的基础上。实行的是有限的“小政府”观,即对教育的管理主要是一种指导型、服务性的责任。一是确定国家课程与考试,确定核心学科的学习计划和成就目标。二是建立教育评价部门,对教育质量进行监督。三是通过督导机制加强对学校的控制,建立教师绩效考核制度。
(三)加强学校的竞争,提高教育质量
自由主义把国家向社会公共服务的支出视为经济增长的一个累赘,“力争上游”计划鼓励创办更多的特许学校,特许学校由家长与社会组织开办并管理,加速实现教育的私立化。同时,要求各州对公立学校中5%的效能低下的学校实行关停,学校可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组织与个人接管,实现转型运行。
为了实现竞争的长久与长效机制,配合制定了统一的国家课程与学业考试制度,家长可以以此来评价学校的教育质量,决定在哪购买教育服务。学校还被赋予更大的自治权,这样,学校服务提供者即教师与管理者,必然会想尽办法,搞出特色,提高办学质量,赢得生源,以便不在竞争中处于被动。那些在竞争中处于被动状态的学校即将被淘汰,这样就可以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到产生出良好效益的学校中去,实现良性发展。
三、自由主义教育改革的反思
事实证明,在自由主义的侵蚀下,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学校成了商店,一切唯利是从。公共教育生态逐渐恶化。顾客满意的话,则赚得钵满盆满,不受欢迎和不达标的学校则不可避免地面临被淘汰的命运。每个学校将全部精力用来迎合政策标准和市场需求,对于教育规律、教育价值问题压根不去考虑。通过对自由教育主义改革进行批判性的反思与剖析,笔者做出如下反思。
(一)教育市场化是否可行
人力资本论表明,国家投入基础教育能够获得大量的人力资本与经济效益。保障基础教育经费的投入与使用,是国家的重要职责与义务。基础教育本身是公益性的,基础教育的目的与意义在于提高国民素养和国家竞争力,是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的有力保证。各国在公立学校的投资与管理依靠国家的经费投入这一点上基本取得一致意见。将教育市场化引入基础教育学校中,资本的贪婪、逐利本性容易导致教育的扭曲与社会的畸变。自由主义的教育政策将教育看作了经济发展的附庸,贬低了教育的意义。把教育当作调节经济发展的策略,当整个社会的经济处于低迷状态时,需要用某种手段来刺激消费,要刺激民众的消费,就用提高学费的方式让民众扩大支出,让经济向上运行起来。
市场化不利于学校教育的稳定,容易造成急功近利的心态。学生、家长的偏好引导教育办学的走向,教师在学校中成了一个表演者,依靠其投家长所好进行表演,这些都破坏了教育的秩序。学校在产业化发展的方向上行驶,教育变成了一种消费和投资的商业消费行为:上学付费,购买知识,高付费对应的是优质的产品,低费用对应的是劣质的产品;学生来学校上学,是一种投资驱动的利益,教师认真教学,是一种招商引资的行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商家—顾客”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师生交往是教育的重要方面,一定程度上代表的就是学生接受的教育质量,“货币化”的师生关系对教育的毁灭可能是致命的。
自由主义市场化的教育改革以及特许学校政策的实行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水平?全国性的考试成绩评估显示,教师、家长、教育专业团体或其他非营利机构等私人经营公家负担经费的特许学校相比公立学校并没有显现出明显的优越性,甚至一些特许学校的表现反而更糟。
(二)标准化、单一化的教育质量指标是否真实有效
标准化考试是否可行?标准化考试通过一套普适性的核心课程标准和国家标准化考试项目,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于崇尚自由理念的欧美国家,国家课程标准和国家化考试,是对地方控制教育自主权的核心原则的侵犯,是对分权治理的一种否定,自由主义教育改革内含一定的矛盾性与实践张力,处理不当的话,会消解教育改革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更具相关的标准,语文、数学和科学无疑是最重要的,这一标准会将学生的学习课程窄化,为考试成绩而学。而艺术、体育、社会实践课程等不易考察的科目将被不断地边缘化。使学校和教师强迫学生把精力集中在两三个领域,从而造就标准化的学生,对教育质量的理解在标准化的框架里必然引起狭隘化的操作方式。
标准化彰显的是管理主义的特征,对学校的管理异化为教育活动本身。教育不是纯粹的管理行为,管理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用标准化评比与绩效考核会强化竞争,造成学校人际关系的紧张。研究表明绩效考核、标准驱动对学生发展起到的只是一个有限的评价作用,从根本上说来,提高教育质量的,不是管理制度,而是教育目的与学校所提供的教育课程。 单纯套用现代经济组织的管理模式,用升学率等结果性的绩效评价来评价学校和教师,会让学校成为机械的、狭窄的、异化的机构。用考试和分数来框定学生的发展方向,不可能成就丰满的、个性化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三)学校“淘汰制”是否违背教育公平
学校在教育改革过程中,由于学生成绩的考核和升学率不达标会遭到关闭,这一政策损害了教育公平。比方说,在改革过程中,芝加哥市改革力度强劲,将不达标的学校都关闭,部分转型为特许学校。这一政策符合国家标准,但是没有结合地区和社会的实际,没有考虑群众的意愿。面临很多问题:学校规划与布局问题?孩子就近入学问题?家庭承担的教育负担的增加的问题?可以说,附近学校的关闭将大大考验中下层父母的自主择校能力与实力,选择什么样的学校,能负担得起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成本?随着特许学校的增加和普通公立学校的关闭,由于关闭的都是“效能”低下的学校,而上这类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贫困家庭,穷人孩子的上学问题与家庭负担问题,有没有认真考虑,这种政策对于他们来说是公平的吗?
(四)阶层固化、种族不平等的情况是否改善
自由主义教育改革,忽视处于弱势地位群体的状况,在形式化公平的掩饰下,实则在延续或继续加剧业已存在的阶层不平等。由于文化背景以及可获得的发展资本的严重差异,这种由强势群体推行且主导的教育改革,必然会在相关的教育政策、教育课程、教育标准上保护既得利益阶层,使有利的状况继续延续。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这一教育改革通过学校教育继续进行着阶层不平等的再生产。阶层的分化与固化,是反教育功能的,自由主义教育的教育政策让上层家庭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具备优质教育资源的名校,这无疑为他们走向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贫困家庭的学生大多只能进入处于边缘化的命运未卜的学校。学生由于社会背景的不同,被再次分化,形成阶层固化的局面。总体来说,在学校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改革行动,教育价值混乱,社会不同阶层日益固化。
(五)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价值观如何平衡
自由主义倡导的自由,好比是“自由鸡舍里的自由狐狸”,追求绝对的个人利益与个人自由,但极端的追求往往是片面设置有害的。自由主义对自由选择权的偏爱容易导致对其他价值观的忽视。价值观是一个系统,需要学会在系统里进行价值观的调节。而自由主义价值观将自由无边际的绝对化了,没有意识到自由的边界以及适应性问题。比如说,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问题,自由主义改革建立在个人自由、个人利益至上的基础上,将公共利益的价值观放逐了。
四、结 语
自由主义教育改革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反思与理性的批判。自由主义主导下的教育改革对公共教育的基本使命和价值诉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自由主义理念下的教育改革是站在市场的立场,把公立学校视为私营部门来看,从个人利益与自由至上的角度出发的,易致使基础教育公益性、公平性的丧失。因而,有论者指出,自由主义的教育改革,没有给学生和教师以及教育质量带来多大的进步,反而加剧了教育不公,加深了国家、社会与学校教育多方面的裂痕。这值得我们深思。
如今,我国现有的教育评价体制让我们对教育市场化以及开放办学保持警惕。在目前我国教育背景下,公办学校由于国家的政策保护与教育引导,有可能从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走出来,一定程度上推行素质教育;而私立学校由于其生源的不稳定性与盈利性,往往急切需要证明,在现有中高考体制下,很大可能会一心一意抓“应试教育”,因为目前的体制里,教育部门以及民众只认升学率,升学率是学校办学水平高低的象征,是通行的教育质量高低的评价标准,是扩大生源和学校发展的根本保障。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升学率不是教育质量的凭证,反倒是我国教育发展异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实行市场化、私有化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的质量问题。如果不理性把握,甚至可能导致教育系统的混乱。
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存在很多问题,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如何理性、有效地实施教育改革,吸收别国经验,去粗存精,方可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自由主义教育改革中有很多可资借鉴的东西,同时也要对其弊端有着清晰的认识。
[1] 杰夫·惠迪.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M].马忠虎,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 斯蒂芬·J· 鲍尔. 教育改革——批判和后结构主义的视角[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Joseph Murphy,Philip Hallinger.Restructuring Schooling:Learning from Ongoing Efforts[M].London:Corwin press,1993.
[4] 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张瑞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责任编辑:何宏俭]
AStudyofEducationReformfromthePerspectiveofLiberalism
LIU Ye
(Xinxiang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0,China)
From 1980s,an education reform guided by liberalism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fields of option,marketing of education,standardization of examination and educational equality. In the education reform,the education system is endued with endless vitality,and the public’s rights of the freedom of education have been guaranteed;however,the liberal movement can hardly expect to succeed.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reflections on the education reform,and hop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 researchers.
Liberalism;Marketing of Education;Quality of Education;Educational Equality;Education Reform
10.16164/j.cnki.22-1062/c.2017.05.028
2016-11-18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CAA130119)。
刘晔(1969-),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副教授,博士。
G619.21
A
1001-6201(2017)05-01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