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英国行会述略
2017-04-12李自更
李自更
(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中世纪英国行会述略
李自更
(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广东肇庆526061)
英国行会产生于中世纪城市兴起时期,由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组成的经济组织,经历了商人行会、手工业行会、公会三个发展阶段,对英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行会是英国经济发展史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研究中世纪英国行会及其作用有利于了解英国甚至西欧的社会状况。
中世纪英国 行会
行会是中世纪城市兴起的产物,是社会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代表这一时期城市经济的发展水平。英国行会产生于12世纪城市兴起时期,存在五百年之久,它经历商人行会、手工业行会和公会三个发展阶段。作为曾经控制英国经济生活的组织,行会在英国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英国行会,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其发展演变历程,掌握其发展规律,而且有助于我们深入认识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以及当时英国社会的发展状况。
一、中世纪英国行会的兴起
英国行会是以行业为组织的具有封闭性的一种封建经济组织,它把零散的同一性质的行业,如呢绒业、丝织业、皮革制造业等分别统一组织起来,由此形成。行会的规模较大,行会成员在困难面前互相扶持,在产品价格、生产规模、设备数量经营范围,甚至工作时间等方面都有着严格规定。行会成员间几乎不存在竞争的情况,经营秩序稳定,从而保护了行业生产经营者的利益,这是行会存在的目的[1]宝兴.中世纪欧洲的行会道德[J].道德与文明,1994,(4).(P36)。
英国行会是在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虽然史学家对行会的起源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即行会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如金志霖先生所说,行会的产生与英国经济脱不开关系,城市经济必须有一个领导者来管理,这个领导者就是行会,行会领导城市经济发展,进而巩固行会这一新事物[2]金志霖.试论英国行会的产生及其早期经济措施[J].求是学刊,1990,(2).(P77)。
英国行会出现于12世纪城市普遍兴起之时,它从无到有,在一个世纪内从个别现象发展为普遍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1.中世纪英国城市的兴起和市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斗争。5世纪初,罗马帝国的军队撤出不列颠,征服战争结束,不列颠统治者开始修复战争创伤。统治者鼓励人民进行农业生产,开垦荒地,并且免除新开垦荒地的租税,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者采用二圃制的方式,使用重犁和牛马牵引的方法耕种,提高了生产效率。经过几个世纪农民的辛勤劳作,荒芜的农业逐渐得到恢复发展。手工业也与农业一样逐渐发展起来。牧羊业、呢绒纺织业在所有行业中发展最快。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人们将多余产品拿到市场交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繁荣。10世纪中期,来伦敦经商的外国商人很多,其中以来自大陆的弗兰德商人为最多,他们带来的呢绒产品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在伦敦市场卖得很火热。英国商人大多在人流量大,方便人们出行的地方进行商品的售卖,一些有手艺的农民也离开原来的庄园到交通便利,人口聚集多的码头、寺院和城堡附近谋生,从而催生了城市的出现。城市的兴起过程并不容易,时常受到封建领主和教会的控制和盘剥。因此,城市市民为获取自由、自治,从11世纪起,与封建领主和教会展开了斗争,获得了人身自由和某些特权。例如,亨利二世授予林肯城特许状,给予林肯城市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的自由、习惯与法律,并享有土地保有权[1]郭守田.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中古部分)(第2版)[M].商务印书馆,1981.(P134)。城市的兴起和市民争取城市自由独立的斗争为行会的兴起提供了经济基础和创造了自由稳定的环境。
2.城市的手工业和商业没有完全分离。城市兴起的时候,英国还处于封建经济时代,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手工业者生产的产品主要是为了满足自身和封建领主的需要,商业活动十分低下,产品的生产和交换职能交织在一起,手工业者既是产品的生产者,又是产品的销售者,手工业者兼具商人的身份。但这种状况在后来发生了变化,手工业不仅从农业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而且新的行业不断涌现出来,例如,铁匠业、纺织业、建筑业、制革业,同时司职商品交换的商人也产生了。随着商品交换、商业活动频繁出现,商人的力量不断增强,为行会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3.市民阶级力量弱小。伴随城市兴起,市民阶级出现,新兴市民阶级尚处在襁褓之中,力量还很弱小,常受到封建主和教会的剥削与控制。在这样一个封建势力环视的环境下,市民的生产生活举步维艰。另外,他们的经济实力也比较弱。在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科尔切斯特的煤商、制革匠、手套匠、胡椒商的资产为8磅到14先令不等[2]Cunningham.The growth ofBritish business,ancient and medieval[M].University ofCambridge press,1905.(P229)。资金的不足使得他们无法扩大生产规模,更不可能开拓更大的市场,只能保证正常的生产开销。因此,为了扩大再生产,开拓市场规模,保证手工业生产部门的商业活动永久、稳定地持续下去,需要建立有权威性的组织机构来加强管理,这个机构便是商人行会。
此外,行会的产生还有外部原因。当时不仅封建领主对城市进行经济勒索,而且一些无地骑士也经常对城市进行劫掠,从而阻碍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为了保护弱小的城市经济和市民自身的利益,城市市民被迫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封建领主和骑士的掠夺,因此推动了行会的产生。
二、中世纪英国行会的发展和衰落
英国行会自12世纪商人行会出现以后,总体上呈现出发展、高潮、衰落的历史演变过程。13世纪下半叶手工业行会的出现是行会的发展阶段,14、15世纪手工业行会向公会的转变是行会发展的高潮阶段,到16、17世纪行会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渐衰落下去。
1.商人行会。商人行会是行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2—13世纪中叶),在这一时期手工业和商业没有完全分离,产品的生产者又是产品的销售者,手工业者兼具商人的身份。商人行会与英国中世纪的城市几乎是同时产生,最早提到商人行会的是伯弗特市的特许状,之后由于城市特许状增多,商人行会越来越多的被提及,许多城市也被允许建立商人行会。
一般一座城市只能建立一个商人行会。商人行会建立了一套内部管理机构,这个机构由会长、执事、理事会组成。会长享有最高权力,执事相当于秘书,负责会长的行政和文秘工作,理事会则管理行会的日常事务。这套管理体系有助于商人行会内部秩序的稳定和各项事务的顺利开展,直到手工业行会时期还继续沿用该管理体系。
商人行会对其所在城市的经济有管理和监督的职责。在商业活动上,商人行会享有垄断权,限制不是行会成员的人在该城市进行商业贸易。牛津城的特许状就对此做了规定。普雷斯顿城的特许状也明确规定只有商人行会的成员或经过该城市所有市民同意,外地商人才能在该市进行商品买卖。商人行会对商业活动的垄断主要集中在零售业,对批发贸易则实行有效控制,只有满足一定条件的外地商人才能在该市从事批发贸易,这就构成了英国早期的商业秩序。
此外,商人行会为使每个成员都有机会购买,实行分享权制度[1]金志霖.英国行会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P5)。林利吉斯商人行会的章程就规定了该行会的成员在购买商品时,遇到另一成员也想购买此商品,该商品如未成交,则另一成员也可购买此商品,与原购买人形成共同购买人的关系。除了分享权制度,某些城市的“共同交易”制度,也保障了行会成员公平竞争、平等购买的机会[1](P5)。切斯特菲尔德商人行会章程规定:商人行会进货出售给行会成员,任何成员都可以购买[2]Cunningham.Overview ofBritish industrial history[M].University ofCambridge press,1928.(P55)。
显而易见,商人行会是一种具有封建垄断和平均主义色彩的组织形态,其通过行会章程等形式规定了行会的运行和成员应遵守的条约,有利于商人行会对成员的有效管理和保证了行会内部良好的运行。
2.手工业行会。商人行会是在中世纪英国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出现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在13世纪中期,随着小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增多,手工业者越来越多的加入到生产商品的行列,手工业者的队伍逐渐扩大,力量增强,与商人行会争夺控制权,商人行会的势力削弱,最后名存实亡,手工业者则按行业组建起属于自己的行会。到13世纪下半叶,商人行会被淘汰,手工业行会取而代之,控制着城市的经济生活。
手工业行会具有由师傅、帮工、学徒组成的阶梯式的等级特征,这三个等级分别享有权利和承担应履行的义务。师傅和帮工、学徒之间从各自利益出发建立了契约关系。在等级制度下,师傅是第一等级,帮工是第二等级,学徒是第三等级。
师傅不得随意招收学徒,行会章程明确规定师傅应招收学徒的数量,学徒要在师傅家待满一定年限,并交纳学徒费用。师傅在期限内不仅让学徒学会技能,而且让学徒在师傅家吃和住,承担对学徒的教育工作。学徒则认真向师傅学习行业技能,不得忤逆师傅。若学徒对自己的师傅不满意,有权提出解除师徒关系,甚至可以控告师傅。这样,师傅和学徒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强,这也体现了行会组织的封建性[1]王琦.简述西欧行会产生发展及其衰亡[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2).(P96-97)。学徒学习期满,可以升为帮工。帮工不需向师傅交纳费用,相反,师傅需要支付一定报酬给帮工作为劳动费用。帮工如果想上升为师傅,就需向师傅提交优秀作品以证明自己有资格升为师傅。师傅作为行会的最高等级,有能力利用生产工具在作坊独立生产,且师傅与师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和谐,互相帮助的,一方有难,另一方会提供金钱的资助或给他工作做。因此,在行会中,各等级之间的关系不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而基本上是身份地位不同的劳动者之间的关系[2]张水修,吕娜.利普逊笔下的英国行会制度[J].史学月刊,1992,(1).(P83),等级的阶梯式关系表现为低等级可以转化为与之相邻的次高一级。
师傅、帮工、学徒是行会的主要成员,行会成员众多,需要制定制度统一管理,使行会内部有序进行。行会主要采取自治管理的方式,通过设立行会会长、行会大会和议事会等机构让行会成员自行制订章程,自行决策行会事务,使行会在这种运行机制下持续稳定的发展。
3.公会。手工业行会适应小商品经济下的简单再生产,符合当时封建经济发展状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在英国行会史上存在时间较长。14、15世纪,英国经济形式发生变化,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手工业行会的简单再生产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成为束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桎梏,手工业行会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手工业者寻求新的解决办法,他们通过行会间的合并与重组,将小行会、经营不善的行会合并到大的行会中去,从而组合为一个规模较大的行会,比如伦敦的胡椒商行会、香料商行会、帆布商行会在1345年合并为一个杂货商公会。人们将合并后的手工业行会称为公会[3]金志霖.中世纪英国行会与资本主义生产[J].世界历史,1989,(5).(P90)。公会的出现符合经济发展的潮流,在15世纪时取代手工业行会成为城市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
公会内部也由师傅、帮工、学徒三个等级组成,但等级间的转化相对于手工业行会时期来说显得比较困难,尤其是帮工难以转化为师傅。帮工获得师傅的资格需向行会交纳规定的金额,甚至有些还要举办宴会。帮工成为师傅的成本太高,一般的帮工长时间得不到晋升为师傅的机会,再加上师傅还经常让帮工加班和克扣他们的工资,帮工和师傅的矛盾激化,积累到一定程度,最终爆发,帮工联合起来组成了帮工行会,利用帮工行会来对抗师傅。
几个行会合并成一个公会,小行会依附势力大的行会才能生存,而某些势力大的行会则试图控制小行会为他们所用。虽然公会是从手工业行会转化过来的,他们有相似之处,但公会内部的生产活动与手工业行会有很大的不同。工匠的经济独立性被打破,公会内部的商人控制着原材料的供给和货物的销售,工匠要想生产得向商人索要原材料,且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得拿到市场上去卖,商人控制了生产、销售渠道,渐渐发展成为资本家,并且从中赚取利润,工匠实际上成了商人的“生产工具”,在经济上依附于商人。生产者变成商人、资本家和商人直接支配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重要表现,是公会内部生产关系进一步变革的结果,也是行会开始走向解体的标志[3](P97)。因此,公会虽然是行会发展的最高阶段,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革,在公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但正是因为这种变化,导致了行会的自我否定,并最终否定了自身,行会开始走向衰落和解体,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行会自身的缺陷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行会衰落的根本原因。然而,在行会后期,行会监管机制失效,其中包括行会和政府的监管,导致行会存在大量的违规行为,例如经营范围和地点的违规,这是行会衰落的直接原因。另外,行会内部的腐败也是行会衰落的重要原因。行会用政治垄断形式管理经济,权力与金钱结合造成腐败,腐败导致权力的权威性下降[1]赵文洪.论英国行会的衰落[J].世界历史,1997,(04).(P76)。在公会时期,师傅的子女可以通过购买或继承的方式成为师傅,破坏了行会制度。而且行会成员成为政府官员后,利用职权之便做出违反行会规则之事。
纵观英国行会发展的历程,行会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垄断性。行会初期是比较民主的,只要是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都可以加入行会,但发展到后期,由于部分成员贵族化,行会变成寡头组织。行会章程还规定了学徒人数、产品数量、劳动时间等内容,限制了经营范围和地点。二是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行会主要利用作坊进行生产,而作坊是作坊主的私有工具,作坊主对其享有所有权。三是行会经济已经脱离自然经济的轨道,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2]金志霖.论西欧行会的组织形式和本质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P75)。商人行会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在手工业和商业不能完全分离的状态下,手工业者既要购买原料、生产产品,又要将产品销售出去,这一过程离不开市场。虽然在公会时期商人控制了生产和销售的渠道,手工业者远离市场,但在商人带领下,产品销路更广。
三、中世纪英国行会的影响
英国行会虽然最终衰亡了,但是作为存在了五百年之久的经济组织还是对英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行会作为一种社会经济组织形式,曾一度控制英国的经济生活,它具有很大的灵活变动性,能根据经济形式的变化而变化。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它的每次转变虽有被动强迫的一面,但是它的每次蜕变也都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主动做出了应变,尤其是在英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行会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由手工业行会转化为公会,公会里的少部分有实力的商人和手工业者渐渐集聚财富,成为商业资本家和工场主,而多数丧失经济实力的人则沦为雇佣劳动者,他们受制于公会商人。公会商人直接控制了生产,不仅表明英国行会形式的变化,而且主要说明了英国经济性质发生变化,即由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转变,当然这种经济转变只是刚刚开始。之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英国得到快速发展,逐渐取代了旧的封建生产关系[3]姚爱爱.试论14、15世纪英国城市中手工业行会的变化和作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P57)。这与英国行会的存在和发展之功是分不开的。
2.具有社会救济的功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稳定。英国行会曾经建立460个慈善组织,这些慈善组织发挥重要的救济作用,每个行会章程都明确规定行会具有救济职能。例如,英国南安普顿商人行会章程规定要带面包、酒和食物去看望生病的行会成员。英国林城圣三一基尔特章程第16条规定,穷苦会员去世,若没钱埋葬时,长老和会员可以使用基尔特的财物或布施财物为他办丧事[4]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资料选集(中古部分)[M].商务印书馆,2006.(P146)。英国行会除了救济行会成员外,还帮助非行会成员,比如给穷人发粮食,让无家可归的人有房住等。英国行会救济贫穷落魄有困难的人的善举,不仅在社会上树立自身的权威,加强对行会成员的领导和管理,而且让每个受益者在心理上和事实上都能有一种安全感和稳定感[1]金艳曦.试论中世纪西欧行会的社会救济功能[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P60),防止市民因贫困而发生动乱,维护了社会稳定,具有社会意义;同时也对我们构建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3.有利于向近代转型的英国政治制度建设。英国行会不仅是一种经济组织,而且也是一种管理组织,具有行政事务管理职能。英国城市在取得自治权时,作为城市的重要组织行会也获得了对城市的管理权限。行会采取民主方式管理会中的经济和行政事务,重大事务均需要全体成员集体协商议决;同时行会还派代表参与城市的管理,出席议会商议国事。行会成员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行政事务管理经验。随着城市市民的壮大,他们在国王与贵族的斗争中往往成为双方争取的对象。他们利用自己积累的斗争经验,从容应对,总是能为本阶级争取到有力的地位和好处。这些不仅为其经济发展赢得了更大的空间,而且也为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积累了经验,为英国近代政治民主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总之,行会是中世纪英国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也随着经济发展而消亡。中世纪英国行会存在长达数个世纪,历经了商人行会、手工业行会和公会三个发展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发展,促使行会蜕变和消亡。行会的消亡并不是意味着英国经济发展的终结,而是其在自我否定的基础上促使英国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行会的存在不仅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而且也利于近代英国政治制度的建设。
(责编:张佳琪)
The BriefIntroduction on the Guild in Medieval England
Li Zigeng
The British guild originated in the medieval cityofflourishingperiod,is composed ofbusiness people engaged in economic organization,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of development,handicraft guild,guild Merchants Association,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Britain's economic development,social stability and political system.Guild is an organic part of the hist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England.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social situation ofEngland and even western europe.
Medieval England Guild Role
李自更(1965—),男,河南省商水县人,肇庆学院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国史和世界近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