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汉时期农业政策探析
——以帝王诏令为中心的考察

2017-04-12赵延旭

史志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诏令西汉帝王

赵延旭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河北邯郸056038)

西汉时期农业政策探析
——以帝王诏令为中心的考察

赵延旭

(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河北邯郸056038)

西汉建立之初,经济衰颓,农业萎缩,帝王颁布一系列农业诏令,涵盖了教化、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推崇农本、亲耕藉田、优宠力田等教化措施,为天下树立了勤劳农事的形象和榜样;改革租赋制度,减免田租、口赋,减轻农民负担,开放禁苑和假民公田,解决失地问题,经济措施起到了稳定小农经济的作用;免奴婢、放宫人、赦刑徒,增加农业劳动力,严格限制商业、采矿业过度繁荣,并且广征谏言、亲祠后土,政治措施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重农诏令的颁行,对于此时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西汉 农业 政策 帝王 诏令

农业是古代社会最为重要的生产部门,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社会的稳定与政权的存亡。西汉文帝首次以诏令的形式肯定了“农,天下之本”[1]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P125)的重要地位,并多次颁发诏令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此后,即位诸帝继承这一传统,农业诏令的颁发日益常态化和制度化,重视农业成为此时一项基本国策,对西汉时期的经济、政治以及社会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期以来,关于汉代农业的研究多侧重于租税考量、农商关系、生产技术等方面,而针对农业政策的研究成果稍显单薄。笔者在此仅以帝王诏令为研究对象,将相关的农业诏令予以分类梳理,从教化、经济、政治等方面对其进行探讨,以期对西汉时期农业政策的考察有所裨益。

《汉书·食货志上》载:“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1](P1127)可见经历秦末动乱后汉初经济的衰颓之景。为扭转经济颓势,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初建政权,汉代帝王颁发了一系列经济诏令,农业无疑成为最主要的内容。概括而言,此时帝王诏令力图从教化、经济、政治等方面推动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一、教化诏令

“将教化手段应用于劝农政策中是汉代重农政策的一大特色。”[2]李学娟.汉代教化与劝农政策略论[J].管子学刊,2009,(2).西汉初期,“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1](P1127),因此,帝王多次颁发推崇农本、亲耕藉田、优宠力田等诏令,力图通过这些诏令,彰显农业的重要地位,树立勤劳农事的形象和榜样,以此潜移默化助成社会重农习俗。

推崇农本是西汉时期农业诏令的首要之义。西汉文帝三年春正月,诏曰“夫农,天下之本也”[1]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P117),首次以帝王诏令的形式肯定了农业的重要地位。同年九月又诏“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1](P118),进一步指出了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文帝十三年六月诏“农,天下之本也,务莫大焉”[1](P125)。再次将农业发展视为当务之急。此后,景帝、武帝、昭帝、宣帝等继承了农为天下之本的治国理念,景帝后三年正月,诏“农,天下之本也”[1](P152),武帝元鼎六年诏“农,天下之本也”[1](P1685),昭帝元平元年二月诏“天下以农桑为本”[1](P232),宣帝亦诏“农者兴德之本也”[1](P245),西汉帝王多次发布诏令反复强调务本重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的在于改变战国以来背本趋末的社会风潮,强化时人的农本意识,使崇本抑末的观念日趋根深蒂固,并在此基础上推行鼓励生产、发展农业的政策。

亲耕藉田是西汉时期重农教化的主要方式。《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反执爵于大寝。《礼记·祭义》亦载:“天子为藉千亩,冕而朱纮,躬秉耒。诸侯为藉百亩,冕而青纮,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可见藉田仪式由来已久,周时已形成完备的亲耕仪制。然而,藉田传统的延续并不稳定,“宣王即位,不籍千亩”。此后,直至西汉文帝时期,藉田制度才再度恢复。文帝三年春正月丁亥,诏曰:“其开藉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1](P117)并于十三年春二月甲寅,诏“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1](P125)命令制定藉田与亲桑的相关礼仪制度。帝王亲耕直接目的在于收获谷物以供祭祀,其中却蕴含了“亲率天下农”和“为天下先”的寓意,正如景帝后二年夏四月诏“朕亲耕,后亲桑,以奉宗庙粢盛祭服,为天下先……欲天下务农桑,素有蓄积,以备灾害”[1](P151),此后,武帝亦诏“朕亲耕藉田以为农先”[1](P2507)。这一时期,帝王多次颁发藉田诏令,宣传身先百姓的亲耕之举,树立勤劳农事的形象,鼓励百姓专心务农,这些藉田诏令实为西汉帝王“先农力田、重农劝耕的教化”[2]陈二峰.论汉代的籍田礼[J].南都学坛,2009,(3).。

优宠力田也是西汉时期重农教化途径之一。《吕氏春秋·上农》载:“若民不力田,墨乃家畜,国家难治,三疑乃极,是谓背本反则,失毁其国。”可知力田本意为努力耕田。西汉时期,自惠帝始,诏令选拔力田,“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1](P90),蠲免力田的各类徭役,高后六年春二月,诏“初置孝悌力田二千石者一人”[1](P96),给予其优厚待遇,文帝十三年三月,诏“以户口率置三老、孝悌、力田常员”[1](P124),依据在籍人口数量选拔力田成为定制。力田的主要职责是“各率其意以道民焉”[1](P124),即力田以自身力农的实际行动,引导乡里百姓积极农桑耕稼。西汉时期,帝王频繁赏赐力田以钱帛和爵级,仅宣、元、成三帝就达十二次之多,如宣帝神爵四年四月,诏赐“及颍川吏民有行义者爵,人二级,力田一级”[1](P264),元帝初元元年四月,诏赐“三老、孝者帛五匹,弟者、力田三匹”[1](P279),成帝建始元年二月,诏赐“三老、孝弟力田、鳏寡孤独钱帛,各有差”[1](P303)。力田逐渐成为“汉廷以教化方式劝民农耕的政策导向下出现的,具有特定教化功能的新兴社会群体”[3]李学娟.汉代教化与劝农政策略论[J].管子学刊,2009,(2).,帝王诏令选拔、赏赐力田,目的是“欲以劝厉天下,各敦行务本”[1](P96),对于风化乡里百姓、形成农为民本社会风气的作用不可小觑。

以上就是西汉帝王为推动农业发展所颁发推崇农本、亲耕藉田和优宠力田的诏令。“汉代帝王亲耕,地方官吏劝勉农桑,乡里社会选拔力田,助成重农风气,从中央到地方的劝农政策,都闪烁着教化的光彩。”[3]对于此时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诏令

西汉时期,重农政策的经济表现主要为租赋制度的改革与农民失地问题的解决,即帝王通过颁布诏令减免田租、口赋、口赋临时征收谷物以及开放禁苑与假民公田等,减轻农民负担,解决失地问题,以此保护和稳定小农经济。

1.改革租赋制度。

改革租赋制度是西汉重农政策最主要的经济措施,主要包括减免田租、口赋以及口赋征收以谷物取代钱币,这些措施稳定了小农经济,“对当时占主要地位的自耕农来说,既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其农业生产的积极性”[1]符奎.西汉农业诏书探析[J].古今农业,2014,(1).。

首先是减免田租。“汉代轻田租,这是重农政策的具体贯彻。”[2]黄今言.秦汉赋役制度研究[M].江西教育出版社,1988.(P199)高祖立国,战乱迭起,未遑治农,迨及惠帝即位,诏“减田租,复十五税一”[3]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P85),较秦“收泰半之赋”[3](P1126)可谓极轻,文景时期,务在养民,田租继续降低,文帝分别于三年、十二年、十三年,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3](P118),即当年田租三十税一,并于十三年六月,诏“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廑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谓本末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3](P125)全面蠲免田租,成为文帝劝农、重农的主要方式,臧知非先生认为:“汉文帝确实免除了从十三年到后元七年总计十二年的农民的田税。”[4]臧知非.文帝十三年免除田税新证[J].中国农史,2011,(2).直至景帝二年五月,诏“令田半租”[3](P140),至此,三十税一的低田租税率确立下来,并为此后西汉帝王所沿袭。

其次是减免口赋。《汉书·昭帝纪》引《汉仪注》载:“民年七岁至十四出口赋钱,人二十三。二十钱以食天子,其三钱者,武帝加口钱以补车骑马。”[3](P230)可知田租之外,口赋也是此时农民的负担之一,因此,昭帝元平元年春二月,诏“天下以农桑为本。日者省用,罢不急官,减外繇,耕桑者益众,而姓未能家给,朕甚愍焉。其减口赋钱”[3](P232)。对于受灾严重地区,往往诏令田租、口赋一起减免,宣帝本始四年四月,诏“被地震坏败甚者,勿收租赋”[3](P245)。元帝初元元年四月,诏“关东今年谷不登,民多困乏。其令郡国被灾害甚者毋出租赋”[3](P275)。除此之外,由于口赋征钱,农民需要出售谷物换取钱币,为避免谷贱伤农,西汉帝王诏令口赋征收临时以谷物取代钱币。如昭帝元凤六年夏,诏“今三辅、太常谷减贱,其令以叔粟当今年赋”[3](P232)。减免田租、口赋以及口赋征收谷物,是西汉重农背景下租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客观上也起到了重农安民的作用。

2.罢禁苑、假公田。

开放皇家禁苑与假民公田也是西汉重农政策在经济层面的表现。早在高祖二年十月,时为汉王的刘邦即诏“故秦苑囿园池,令民得田之”[3](P33)。开放秦时皇家禁苑,以供百姓农作耕种。文帝后元六年四月,诏“诸侯无入贡,弛山泽”[3](P131)。进一步松弛国家对山林川泽的控制,允许百姓进入从事生产活动,其中就不乏皇室禁苑和公田。大规模开放皇家禁苑和假民公田的诏令主要集中于西汉中后期,经过早期帝王的努力,此时经济逐步恢复,农业生产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土地兼并加剧,即所谓“诸侯王、列侯、公主、吏二千石及豪富民多畜奴婢,田宅亡限,与民争利,百姓失职,重困不足”[3](P336),加之人口增殖,此时平民无地、失地的现象极为严重,因此,武帝之后帝王多有开放禁苑的诏令颁发。如武帝建元元年七月,诏“罢苑马,以赐贫民”[1]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P157),允许百姓进入马苑内刍牧采樵,昭帝元凤三年春正月,诏“罢中牟苑赋贫民”[1](P229),荥阳地区的禁苑随即罢免,赐予贫民耕种。

迨及宣、元时期,为奖励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农民破产流亡问题,罢禁苑、假公田诏令的颁发更为频繁。宣帝地节元年三月,诏“假郡国贫民田”[1](P246),将所有权属于郡国的可耕地授予贫民,地节三年十月,诏“池籞未御幸者,假与贫民……流民还归者,假公田”[1](P249),凡未御幸的陂池园林授予贫民,返回故土的流民也被授予公田。元帝初元元年正月,诏“以三辅、太常、郡国公田及苑可省者振业贫民”[1](P279),四月,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1](P279),初元二年三月,诏“罢黄门乘舆狗马,水衡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假与贫民”[1](P281)。这一时期,“把大量的国有土地——园池苑囿、陂湖池泽地以及郡国公田,用计口授田的形式颁授给贫苦农民耕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赈灾济贫措施”[2]高敏.论汉代假民公田制的两种类型[J].求索,1985,(1).,同时更具有缓和社会矛盾、保护自耕农、发展小农经济的效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汉时期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政治诏令

增加劳动人口是西汉农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一时期,帝王通过颁发免奴婢、放宫人、赦刑徒等诏令,努力扩大自耕农群体,保证农业生产人口。如高祖六年五月,诏“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1](P54)。文帝后元四年五月,亦诏“免官奴婢为庶人”[1](P130)。除奴婢外,西汉时期还放归大批非生产性的服务人员,如宣帝本始四年正月,诏“太官损膳省宰,乐府减乐人,使归就农业”[1](P245),据《汉书·宣帝纪》引《汉仪注》载:“太宰令屠者七十二人,宰二百人”[1](P245),可知此类非生产人员数量庞大,元帝时诏“省建章、甘泉宫卫卒,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1](P3079),再次放归部分宫廷卫卒。与此同时,赦免羁押刑徒也是解决劳动力短缺的主要途径。西汉时期,帝王大赦天下的诏令屡见不鲜,其动机之一即增加劳动人手,正如元帝永光元年三月所诏“其赦天下,令厉精自新,各务农亩。无田者皆假之,贷种、食如贫民”[1](P287)。赦免在押的刑徒,鼓励其从事农业生产,并提供各项物资支持。这些帝王诏令,“既可增加生产劳力,又可达抚民之目的”[3]周峰,彭世文.对汉代奴婢放良及相关问题的考察[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是此时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严格控制商业是西汉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因。西汉初年,“民心动摇,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1](P1176),商业的过度繁荣,争夺农业的劳动力、土地、财富资源,严重制约其发展,因此,这一时期对商业实行严格控制,除征收商人高额税收外,对其政治和社会地位也进行压制。高祖九年三月,诏“贾人毋得衣锦绣、绮縠絺纻罽,操兵,乘骑马”[1](P65)。文帝时期“贾人、赘婿及吏坐臧者皆禁锢不得为吏”[1](P3077),将商人排除于官僚群体之外,哀帝绥和二年六月,诏“贾人皆不得名田、为吏,犯者以律论”[1](P336),否则依据律法予以严惩。与此同时,对于其他妨碍农业发展的行为也同样打击,由于“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耒耨,冶熔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1](P1155),景帝后元三年正月,诏“吏发民若取庸采黄金珠玉者,坐臧为盗”[1](P140),禁止采矿业与农业争夺劳动人口,宣帝时“禁秣马酤酒贮积”[1](P3137),对于消耗谷物的饲马和酿酒亦严格禁止。元帝建昭五年三月,诏“方春农桑兴,百姓戮力自尽之时也,故是月劳农劝民,无使后时。今不良之吏,覆案小罪,征召证案,兴不急之事,以妨百姓,使失一时之作,亡终岁之功,公卿其明察申敕之。”[1]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1962.(P296)确保农民充足的劳动时间。

广征谏言是西汉农业发展不容忽视的推动因素。文帝后元年三月,诏“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以口量地,其于古犹有余,而食之甚不足者,其咎安在?无乃百姓之从事于末以害农者蕃,为酒醪以靡谷者多,六畜之食焉者众与?细大之义,吾未能得其中。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也。”[1](P128)对于耕地未减、人口未增的情况下,食物不足的原因作出推测,并诏令官吏进行讨论,提出利于农业生产的建议。除官吏外,帝王也经常派遣使者巡行天下,征求百姓谏言。如武帝元狩二年四月,诏“其遣谒者巡行天下,存问致赐。……有冤失职,使者以闻。”[1](P174)元狩六年,诏“遣博士褚大等六人持节巡行天下,存赐鳏寡,假与乏困,举遗逸独行君子诣行在所。郡国有以为便宜者,上丞相、御史以闻。”[1](P1409)这一时期,帝王广泛征求官吏与百姓的谏言,集思广益,去民所疾,为农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此之外,帝王诏令祠祀后土也是西汉重农的表现之一。武帝元鼎五年十一月,诏“朕以眇身托于王侯之上,德未能绥民,民或饥寒,故巡祭后土以祈丰年。”[1](P185)此后,帝王祠祀后土的记载屡见不鲜。宣帝神爵元年三月“行幸河东,祠后土”,神爵四年二月,诏“修兴泰一、五帝、后土之祠,祈为百姓蒙祉福。”后土地祇即土地之神,祠祀后土,向上天祈求风调雨顺,农业丰收,亦可见西汉帝王重视农业生产,将其视为天下之本。

综上所述,西汉建立之初,经济衰退,农业萎缩,为稳定秩序,发展生产,帝王实行重农政策,主要措施即颁发一系列农业诏令,推崇农本、亲耕藉田、优宠力田,同时改革赋税制度、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增加农业劳动力、严格限制商业发展,并且广征谏言、祠祀后土等,涵盖了教化、经济、政治等多个层面,这些诏令的颁发,体现了西汉时期的重农政策,对于此时农业发展和经济复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责编:樊誉)

An Analysisof Agricultural Policy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A Study Based on the Imperial Edict

Zhao Yanxu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Western Han Dynasty,the economy isdecadent and agriculture isdepressed,so the emperorsissued a seriesof agricultural edict,covering the education,economic,political and other levels.The measuresof advocating agriculture-based,cultivate the land personally and reward industriousfarmers,establish a hard-working farming image and example for the world.At the same time,reform the rent system to reduce the burden on farmers,open royal garden and lend the country land to the peasants,these economic measuresplayed a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small peasant economy.Forgive slavesand pardon offenderasa way to increase the agricultural labor force,restrictionson businessand mining industry over prosperity strictly,these political measures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edic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played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t he recovery an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thisperiod.

Western Han Dynasty Agriculture Policy Emperor Edict

赵延旭(1986—),女,河北沧州人,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河北工程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

本文接受河北工程大学校青年学术骨干基金(汉代帝王诏令中的农本思想16121002017)资助。

猜你喜欢

诏令西汉帝王
走,去抓帝王蟹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唐代初期的文学观念
东周列国志(5) 介子推功成身隐
西汉
她与帝王为邻
西汉玉器的鉴定
帝王蝶的疯狂迁徙
善而雅、辞气衰:论东汉诏令的风格特征
论大禹对中国古代诏令体式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