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税PKPK糖,笑到最后的是谁

2017-04-12蔡鹏飞

税收征纳 2017年11期
关键词:无糖含糖饮料

蔡鹏飞

税PKPK糖,笑到最后的是谁

蔡鹏飞

小时候家里穷,所有的东西都是奢侈品,都非常宝贵,哪怕屎尿都是宝啊,都得憋到自家地里,有诗为证:“肥水不流外人田”。白砂糖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相当于女包里的LV、香水里的香奈儿、手表里的百达翡丽,日常生活中难得一见。

名牌都有山寨品,白砂糖也有,我用过的有两种:一曰“糖精”,为化学物品,捏少少许放在水里,化开后就可以喝了,有甜的感觉,但味道单薄不正,不能放多,否则就会变苦;一曰“甜叶菊”,菊科植物,纯绿色产品,叶片泡水,便生甜味,味道亦感觉千奇百怪,非人间所宜有也!

但如今,白砂糖早就失去了其奢侈品的崇高地位,好比当年的铝制品,从贵族专用变成普通用具、再被弃之若敝履,悲哀啊!更不可思议的,是税竟然打上了糖家族的大门,要“寓禁于征”,不让人大吃特吃糖类食品了。

哎,运来铁成金,运去金似铁,就是糖这几十年来命运的写照吧!

“糖大侠”变成了“杀手糖”

在人类历史上,糖的作用巨大,屡屡解救人于饥荒。另一个跟它一样剑胆琴心的是脂肪。这两种充满正能量的物质,一个来自于植物,一个来自于动物,像熊猫大侠一样,在人类的进化史中飞檐走壁。

想当年,晋朝闹饥荒,老百姓饿死的很多。当朝皇帝晋惠帝就问左右:“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他知道肉糜里含脂肪高,却不懂脂肪和糖都是属熊猫大侠的,虽然很亲民,但侠就是侠,只有个别人才会见到,面对一大群老百姓,大侠是绝不会露面的。可见这个皇帝实在是个混蛋,太不懂事了。

无独有偶。18世纪的法国,有个王后名曰玛丽·安托瓦尼特,也责问挨饿的民众:“如果没有面包,何不吃蛋糕?”该王后是否被民众打死不知道,但她的混蛋程度,经鉴定和晋惠帝属同一级,如果两人能为夫妻,肯定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然而到了21世纪的现在,我们终于发现,这两位竟然是未卜先知的大预言家!

现在,绿色原料制成的健康食品比快餐类垃圾食品要贵,穷人们固然能吃几回,但一样是塞饱肚子,为什么要多花钱哪?难道穷人的钱很多?而且的而且,垃圾食品很好吃啊!于是,他们就“食肉糜”、“吃蛋糕”,选择快餐类垃圾食品,吃吃吃,一个个变成了大胖子。

当胖子很不美气,首先是拉低颜值。在这个流行“男神”、“女神”的时代,颜值就是第一生产力啊!这后果,细思极恐!当然,如果你本来就生得神光剑影,是专门从不可能角度出手塑形而成的高人,那就不要紧。但你无法逃脱第二大问题:肥胖会引发Ⅱ型糖尿病、心脏病、中风、高血压、癌症、高胆固醇、脂肪肝等等这些可怕的疾病。不错,你可能对自己人生很不满意,盼着老早见上帝回炉重造了,但你愿意让这些病做你上天的导游吗?

权威机构统计:2010年,肥胖让300万人丧命,而恐怖分子在全球只造成7697人死亡;2012年,全球死于糖尿病的有150万人。

糖,从侠客变成了杀手。其信条就是:让你胖!让你胖!让你胖!

所以,减肥,就成了21世纪的主旋律。

税收PK“杀手糖”

谁能够阻止“杀手糖”的肆虐?

让人们自己关注自己的健康?人要靠得住,母猪能上树。让食品企业自律?那更是与虎谋皮,异想天开。那么,让政府来帮忙吧!

政府的绝招只有一个:收税。

美国加州某议员提出议案:政府收取软饮附加费,“每罐加2分钱”。他的推论是,当你在零售店购买饮料喝时,“加2分”也许会令你做出不如饮没有附加费的矿泉水的决定。如果你觉得2美分的吓阻作用不大,那2角甚至2元呢。

就是说,你要爽之前,先用价格让你难受一下,期望你知难而退。

但这办法似乎税理不通:糖只是含糖食品的一部分原料,和其它原料一起,企业在购进时就已经课过税了,企业因糖获利,已体现在企业的利润中了。如今单独对糖再收,不成重复征税了?

不过,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对企业的惩罚性征税,有点像环境税,企业只要缴了税,就有权继续排放污染。但是,“糖税”是消费者缴的,食品价格增加了嘛。怪哉怪哉,本来要惩罚企业的,板子却打在消费者屁股上!这,合理吗?

在西方国家,问题更严重:“糖税”牵扯到政府干涉个人的选择自由!糖无毒也不上瘾,选择含糖量大的食品,最后就是吃得患了糖尿病,那也是公民选择的自由,政府凭什么干涉?

于是围绕着对高糖产品征税主题,政治人士和健康专家之间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但,自由诚可贵,健康价更高。最终收税派占了上风。

前几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报告,倡议各国采取财政措施减少带糖饮料消耗。该报告说,财政措施可至少将带糖饮料零售价格提升20%,从而导致相关消费下降。

有钱收,傻子才不干!于是,各国“闻过即改”,纷纷设立“糖税”新规。

2014年,墨西哥政府颁布“糖税”,对含糖饮料额外征税10%,对非必须高卡路里食物征税8%。

2016年12月,英国税务总署发布对含糖饮料征税的法律草案,确认将对每100毫升中含糖超过5公克及超过8公克的软饮料征收税金。

英国发布“糖税”草案的同时,澳大利亚糖尿病专家呼吁应仿效英国实施“糖税”,得到85%的支持。

而美国,已有33个州颁布了征收“糖税”的法律。

除上述国家外,征收“糖税”的国家还有法国、爱尔兰、匈牙利、比利时、巴西、斐济、挪威和南非等。这一名单还在不断延伸。

出乎意料的改变

糖税是政府以“为你好”的名目设置的税收,但对消费者来说,并不好,因为最终成本是由消费者承担的。我因为多吃了点糖就要比别人多缴税?这理儿那里说去?

而且,征收糖税,会产生很多负面效应。比如:它会转移人们的注意力,让我们忽略更加智慧地思考,如何让自己的原始渴望符合现代生活:吃得更少、吃得更好、多喝水、别在沙发里窝着。它会削弱人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觉得缴了糖税就可以大吃特吃食糖了等等。

但事实证明,这个不讲理的糖税却真正发挥了作用。在墨西哥,“糖税”政策实施一年,含糖饮料的总消费量就下降了12%,其中低收入家庭的消费下降了17%。

为什么这样?

过去,消费者对比含糖和无糖两种食品,口感含糖的好点,价格无糖的高点,选择哪个呢?含糖的。消费者不是不知道过量吃糖会损害健康,但这无法立即看出来呀!这就让消费者有机会抱持侥幸心理:没什么啦,就这一次!我的身体棒着呢,未必就能得上啥啥病!能省点钱为啥不省呢?我可是房奴孩奴哦!如此,人们、尤其是穷人,肯定甘愿冒这点健康之险,选吃价格低的。

而现在,“糖税”把含糖食品的价格拉高了,使含糖食品失去了价格优势。消费者比较二者,无糖食品的健康优势就显出来了。嗯,含糖食品好吃点,但后面会使人生大病,将来万一得上了,那就完了!不怕一万,只怕万一么!我又不是傻子,冒这险干啥?

从这里可以看出,穷人们吃垃圾食品,就是为了省钱,就是冲着那写得明明白白的价格差去的!

这,就是墨西哥征收“糖税”之后,低收入家庭对含糖饮料的消费大大低于平均消费量的原因。

糖税最“釜底抽薪”的作用是,让那些制造含糖量超高食品的企业改变思路,放弃生产这类食品。

要说食品企业不知道人体吸收过量的糖、脂肪、钠会引致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等,鬼都不信,但他们还是照加不误。因为大量的糖加入食品,既提升了口味,还降低了价格,更能诱引人们购买。从而使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但如今征收“糖税”,使含糖食品和无糖食品价格持平,人们的选择必然会倾向于更健康的那一个。这就会使高含糖食品的销售量急速下降,使该种食物创造的利润变少,无法达到预期,于是,以逐利为己任的企业肯定要放弃生产这种食品,改为生产更健康的食品了。企业不生产高含糖量的食品了,不就是对它们斩草除根了吗?到时候,有人就是想吃这种垃圾食品,也找不到了!

各国“糖税”的征收,使这一趋势越来越明显:可口可乐在英国推出无糖可乐,取代了零度可口可乐,取得了销售增长;它还在北美市场建立起非碳酸饮料产品线组合,卸载了很多装瓶业务;在中国也推出了低糖、无糖的雪碧零卡、怡泉果味气泡水等新品。百事公司则推出了“2025可持续发展日程”,计划在产品中减少糖的比例,同时还将降低主打产品的热量,转变产品组合,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到2025年,百事主要饮料产品中将有2/3达到每12盎司饮料含有不超过100卡路里的健康标准。

如此,我们可以说,在护卫人们健康方面,“糖税”功不可没。

“糖税”也许不够讲理,政府也许太见猎心喜。但,比起既“讲理”、又照顾民众心理的印花税,我觉得,还是“糖税”更好。

因为,人类社会发明出的任何物事,都应该为人服务。

税,尤其如此。

猜你喜欢

无糖含糖饮料
含糖饮料和果汁或都增加患癌率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饮料换装
含糖饮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肠癌风险
酸奶含糖太多怎么办?
无糖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喝“无糖饮料”也会胖
分发饮料
少喝饮料
哪罐可乐会漂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