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川端康成作品中深刻的“禅宗”思想
2017-04-12高翔
高翔
摘要:作为日本同时期最伟大的作家,川端康成一直试图在文学创作中用“禅宗”的思想来向读者展示世界的本质,例如在作品中通过对“虚无”的阐述,让读者感觉虽然生命都只是一场徒劳,但每个人都必须在徒劳中努力活着,这样才能通过永恒的死亡,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中。在川端康成的许多作品中都富含深刻的“禅宗”思想,禅意的无偿观、自然观、虚无和轮回等禅宗思想都在其众多作品中有着明显体现,而本文将以其代表作--《雪国》为例,就《雪国》中表达的“禅宗”思想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禅宗”思想;川端康成;《雪国》
I313.074
自从司汤达在十九世纪后期创造了意识流写作手法以来,世界各国文人们围绕死亡、宗教、废墟、梦、生命等进行了大量抽象创作,而自幼生长在“禅宗”文化浓厚之地--日本的川端康成,他一直试图在文学创作中融合其领悟到的“禅宗”思想。正是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才使《雪国》通篇都有着“虚无”之美和人生“徒劳”的感悟,引领着作者跟随他的文字完成了一场人生的探索。
一、《雪国》中人物命运所体现的“涅槃、莲性、镜像”
川端康成曾称《雪国》是带有宗教主题的小说,小说中的灵魂人物--叶子、驹子和岛村的命运都带有极强的“禅宗”思想,具体如表1所示。
二、《雪国》中自然景色所体现的“天人合一”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有关自然景色的描写,被处理成了超越现实美的意境,例如夕阳暮景中描写到:“黄昏的景色在镜后动着,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这样的夕阳景色给人一种永恒的、幻美且超现实的世界。文中关于银河的描写也是如此:“茫茫的银河悬在眼前......像粒粒银砂子,明澈极了。”作为永恒宇宙的写照,银河在文中更是对人类永恒精神的象征,此段描写让作者感受到岛村的心融入到这浩瀚宇宙中,超越死亡达到永生,使心灵得到净化后与宇宙融为一体。
在《雪国》的结尾处,一场本该十分可怕的火灾景象却透露出脱离世俗的美,地上是冰冻的雪,冲天的火光以及天上的银河,都隐隐的映衬着,叶子从二楼跌落下来......在这样的情景下,白雪、银河、火光与叶子构成了一幅极具有冲击力的画面,而生死仿佛在这一瞬间被定格了。在这样漫天的火光中,叶子似乎已经被燃尽,又仿佛是要将整个雪国燃尽,人物人物与景色相互衬托,互相依存,达到了天人合一。
在《雪国》众多的自然景色描写中,这种“天人合一”的“禅宗”思想比比皆是,它意味着人通过与自然的融合而升华到超自然的精神层面。
三、《雪国》中非现实世界所体现的“虚无”和“徒劳”
1.《雪国》中非现实世界所体现的“虚无”
“虚无”的“禅宗”思想穿插在《雪国》整部作品中,无论是爱情、景物还是人物刻画,都体现出“虚无”,具体如表2所示。
2.《雪国》中非现实世界所体现的“徒劳”
《雪国》这部作品中始终萦绕着一种“徒劳”的气息,驹子对岛村的爱是徒劳的,在岛村看来她对生活的努力也是徒劳的,而岛村对叶子的爱也是徒劳的。以行男的死亡为例,行男去世后,驹子仍然以艺妓为生来为行男还债,叶子坚持天天去墓地为他哀悼。行男的死预示了驹子追求的破灭,也暗示了叶子未来的渺茫。行男的逝去,象征了人生的徒劳。
最后在火中毁掉的蚕室也向读者传达了特殊的意义。岛村进入到土间后的阁楼,观察驹子的房间后想:“驹子大概也像蚕蛹那样,让透明的身躯栖居在这里吧”。最后,岛村与驹子分别时知道蚕室失火,赶到现场时,火光在两人的脸上摇曳,面对叶子的死,驹子似乎是静止的而又等着情绪爆发一样,抱着叶子的驹子“仿佛抱着自己的牺牲和罪孽一样”,这把驹子的悲剧性发挥到了极点,为美好生活而做的努力都化为乌有了,在岛村心中驹子成了徒劳的代表者。
《雪国》中人物“徒劳”似的抗争,看似毫无意义,却又透露出另外一层美好的意义,驹子对“生”的徒劳和岛村的不断探索,正如川端康成一生的努力(川端康成本身“禪悟”的过程就充满了矛盾的意味,他曾经表达“死亡绝不是最好的开解方法”,却又在几年后,在樱花盛开的季节用极其惨烈的方法告别人世),驹子就像川端康成曾经的感情一样,他是如此热爱着这样的世界,因此他使用文字来捕捉万事万物的不同之处。
《雪国》虽然表面上看来只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是在细读之后,我们都能体会川端康成在作品中极力展示的那种人类对美、对爱、对生命的追求。虽然这追求在虚无的雪国中显得不过是“徒劳”,但是其中迸发的热情仍然让人感动,并带有深深的哀伤美。
四、结语
从全文的分析可知,在“禅宗”文化浓厚之地--日本成长起来的川端康成,在其文学创作中一直试图阐述自身所领悟的“禅宗”思想,而其代表作《雪国》,无论是在自然景色描写、人物刻画、人物命运安排还是爱情故事阐述都透出浓厚的宗教性之美。
参考文献:
[1]游溪,王单单,陈付红.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禅宗美学思想[J].东京文学,2014(03).
[2]符夏鹭,陈思龙.《雪国》中的人物命运与“禅”[J].魅力中国,2014(11).
[3]郭李飞.由《雪国》看川端康成的禅宗思想[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05).
[4]杨青,都俊竹.守望一片看不到颗粒的精神田野--解读《雪国》的虚无美学思想[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5]鲁静.川端康成与陶渊明的自然观与虚无观--以《雪国》和《桃花源记》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4(05).
[6]潘静惠.试论川端康成笔下女性的生存徒劳--以《伊豆舞女》的阿薰和《雪国》的驹子和叶子为中心[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