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启发式教学方法
2017-04-12方小雯
方小雯
G633.2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理论性强。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是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阶段,自我意识和独立性正逐步增强。他们的身心迅速发展,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机会增多,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不成熟、不稳定也是他们这一时期的特点,对事物和人都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将会使学生产生彷徨、迷惑的想法,进而影响其身心的健康生长和发育。怎样才能克服这个不利教学的局面?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把先进的、有生命力的、开放的、动态的现代教育理念引到政治课中,从而改变思想品德课教学这一不容乐观的现状。
针对这些现状,我认真思考,不断观察,通过课堂教学的反馈、与学生的交谈、和同仁的探讨及学习,我摸索出了一些关于思想品德课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生动、直观、现代化的多种教学手段,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真正理解知识、明辨是非,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原则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实施启发式教学模式应遵循如下原则:首先,教师作为主导,应树立新的教学思维;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次,要设计多种能启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教学方案并实施到教学实践中去。最后,要从课堂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反馈中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的方法
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实现,可以由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生动、直观地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因素,能推动学生去探求知识
并掌握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这种情绪体验的深化,会进一步产生学习需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对学习内容是否感兴趣,直接影响着思维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反应,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才能启发学生思维。
为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系统,以生动、直观地形式引入课程。比如:图片(视觉)、音乐(听觉)、录像(视觉、听觉)。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或收集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图片——卡通图片、动画、流行元素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音乐可以是流行的、来自于卡通动画片或能震憾心灵的素材,以抓住学生的听觉系统,进一步集中其听力注意力。而录像则是更全面的感官体验,从视、听两方面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录像素材的选取一定要切合课程内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达到学习的目的。
2.以亲身体验的形式启发学习
“亲身下河知深浅。”如果教学一味的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讲授,而学生没有真实的实践体验,往往很难有切身的体会,所以学的知识也容易流于表面,显得泛泛而不真实。所以设计一些亲身体验的活动,让学生从切身体验中去领悟教材的内容更易让学生记住。
我们可以设计的亲身体验形式如:小品、相声、游戏、参与实际生活等。
小品、相声等都需要提前设计和选好人选,经多次练习、调整才会在课堂上展现,所以需要学生课前做准备,而学生对于参与这样的活动往往很喜欢,所以能很好的激发其参与的积极性,既然参与了就会希望有好的表现,所以会很投入,这样一来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动作用,会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参与到其中,也就激发了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兴趣也就随之而来,启发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游戏更是学生所喜欢的形式之一,能在游戏中学习,我相信是最好的学习形式,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上关于
“合作”的内容时,举办的是“三人两足”游戏,这个游戏需要三人通力配合才能完成,而要想取胜,更要协调合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这样让学生从游戏中去体会合作的作用,会比口头的说教更有体会,也更能深入人心。
“實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去体会,这是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它科目的特点之一。比如在上“感恩父母”一课时,我让孩子们回去为父母做一件事,可以是做一次晚餐,或是洗一次衣服,从实践中去体会父母平时为我们做得这些我们以为“理所当然”的事,体会这些事做起来是否真那么容易。“给父母洗一次脚或手”从洗得过程中去抚摸父母的脚或手,与自己的手脚进行比较,你会有什么发现?这也是父母从小为你做过来的事,让你去做你会愿意吗?当孩子们回来向我讲述他们做这些事时的发现和感受时,我想我不用讲更多,他们已经很好的体会了父母给予的爱,教师只要稍加引导,他们就会懂得要如何去回报父母、感恩父母。
启发式教学,不是以传统的方式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而是以更加生动、直观、活泼甚至是更现实的方式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中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它的科目,他是以引导学生认识人生,学会做人为目的,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心理健康和道德素养的培养,所以传统的说教只会激发其逆反心理。而启发式教学则是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协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学生是主角,让他们自己通过各种形式或途径去体会、去感受、去思考,从而完成由儿童向青少年的过渡,成为一个合格的、身心健康的中学生。
关于启发式教学,还有许多等待我们去研究和发现的,特别是从实践活动中去引导学生学习的模式,这需要更多的人予以配合。总之,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状态,启发式教学可以通过更多更有效的灵活多变的形式渗透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去,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