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区位熵理论的贵州省旅游产业集聚度研究

2017-04-12何学海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市州区位象限

何学海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基于区位熵理论的贵州省旅游产业集聚度研究

何学海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遵义563006)

旅游产业集聚度是研究旅游业在地方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以贵州省各地州市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区位熵理论和竞争态势模型,对2005-2014年全省旅游产业集聚度及竞争态势进行了测算,以期推动贵州旅游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旅游产业;区位熵;竞争态势

1 引言

“产业集聚”概念自1990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被提出至今,已成为指导区域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产业集群理论产生于制造业范畴,起初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1]。自“产业集群”概念提出之始,我国相关学者就进行了跟踪研究,近年来研究队伍日益壮大,研究领域日益宽泛,研究层次日益深入。王缉慈2001年在波特的研究基础上提出,就产业集群而言,传统的高科技和低技术之分,制造业和服务业之分意义不大,并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酒产业为基础,提出“旅游集群”概念[2],至此,“旅游集群”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随后经济学、社会学、经济地理学、产业组织学等众多领域专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经济学和管理学专家对旅游产业中各组织机构竞合机制、形成因素、动力机制以及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3]-[5];经济地理学专家对集群形成的演化机制、空间结构以及增长极形成等问题进行了研究[6]-[9];社会学专家对旅游集群的企业资源共享、产业集群网络及社会网络结构进行了研讨[10]-[15]。

随着产业机构的不断调整、升级、优化,旅游业已成为贵州省支柱性产业,发展迅猛,旅游总收入已由2006年的387.05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3512.82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7.28%;年接待游客量也由2006年的4747.89万人次,增长至2015年的37600万人次,年增长率达25.85%;旅游收入占GDP比重由17.07%增长至33.45%,比重年增加两个百分点。全省旅游相关数据的增长,直观反应了贵州省旅游产业强劲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研究贵州旅游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有利于了解全省旅游产业集聚度现状,找出存在问题,并能在旅游发展政策、发展模式以及战略选择上提供参考。目前,研究贵州旅游产业集群相关研究较少,且角度单一,以理论探讨为主,对贵州省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构建提出构想[16]-[17],舒小林引入基尼系数法对贵州省几大(虚拟)旅游集群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其空间结构[18]-[19],但采用基尼系数法时,基尼系数大于零并不表明有集聚现象,它忽略了企业的规模差异,空间基尼系数没有考虑到具体的产业组织情况及区域差异,因此在表示产业集聚程度时会含有虚假成分。本文以区位熵理论为基础,测算贵州省旅游产业集聚度。区位熵法计算产业集聚度需掌握单个产业产值和全省当年GDP,数据易于获得,且可靠性较高,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出全省产业聚集度。

2 方法模型和数据

2.1 区位熵理论

所谓“熵”,就是比率的比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到区位分析中。“区位熵(Locationquotient)”又称专门化率,用来衡量某一区域要素分布的空间状况,反映某一产业或部门的专业化程度,或某部门、产业在更高层次地理区域中的地位或作用,及其集中度。区位熵理论在产业结构中通常用以分析区域主导产业化部门的状况,是较为普遍的集聚识别方法。

通过区位熵理论和公式,可以判定该产业在该区域是否占据优势地位,并通过熵值(LQ值)大小,判断该产业在该区域的集聚度。LQ值越大,说明该产业在该区域专业化生产水平越高,集聚效果越好,产业优势越明显,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该产业在该区域竞争力越弱。区位熵计算公式(1)如下所示:

式中LQ表示某地区i产业相对于高层次区域的区位熵。qi表示某地区i产业产值表示某地区所有产业产值;Qi表示高层次区域i产业产值;表示高层次区域所有产业产值;n表示产业数量。

本文研究贵州省旅游产业聚集度,选取各地市州旅游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全省旅游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为统计指标,各指标代入公式1中,得出公式(2):

2.2 产业集聚度增长指数(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之间相互依赖的定量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按照涉及变量的多少分为一元回归和多元回归分析。本文研究产业增长指(P值)以时间为维度的发展趋势,因此属于一元回归分析范畴。文中通过相关软件,利用线性、二次项等模型进行数据拟合,选出最优模型,并进行拟合。最终发展趋势则为产业增长指数。

2.3 竞争态势研究

竞争态势研究所有区域同一产业发展现状,将所有区域分为四类,包括发展现状和潜力俱佳的第一象限;发展现状不佳,但潜力巨大的第二象限;发展现状和潜力均不如人意的第三象限;发展现状较好,但潜力不足的第四象限。

竞争态势图(图1)以区位熵值(LQ值)为横坐标,以产业聚集度增长指数(Pa值)为纵坐标。其中,LQ=1作为产业聚集度的平均水平,而产业聚集度指数的正负则表示产业集聚度总体变化趋势的上升或下降,因此象限原点定为(1,0)。以十年来LQ值得平均值为横坐标数值,Pa值为纵坐标数值,确定区域发展现状。

图1 区域产业集聚度竞争态势模型

2.4 样本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贵州省旅游产业产业集聚度,因此以2005至2014年10年间,贵州全省和各地市州旅游产业产值以及国民经济总产值为研究数据,数据主要来自《贵州省统计年鉴》(2005-2014年),以及全省和各地市州2005至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由于各地市州统计部门和省级统计部门统计流程不同,相关数据略有差异,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省级统计部门统计数值为准)。数据整理如表1所示:

3 区位熵值及Pa值计算

根据公式(1)和公式(2)将表1数据进行测算,得出贵州省各地市州2005-2014年间各年度旅游产业集聚度LQ值,具体如表2所示:

将全省9个地市州2005年至2014年间旅游区位熵值录入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后得出以下结果,具体如表3所示:

4 贵州省旅游产业竞争态势分析

根据贵州省各地市州2005至2014年10年间旅游产业区位熵(LQ值)平均值和产业集聚度增长指数(Pa)值,构建贵州省旅游产业竞争态势图,如图2所示。

表1 贵州全省及各地市州2005-2014年国民生产总值和旅游产业总值表 单位:亿元

表2 贵州省各地市州2005-2014年旅游产业区位熵值

表3 基于时间维度的LQ值回归模型及检验

图2 贵州省旅游产业竞争态势图

根据图2,可对贵州省各地市州旅游产业集聚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贵州省旅游产业集聚度竞争态势分析表

可以看出目前贵州省各地市州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主要集中于第Ⅱ象限和第Ⅳ象限,即六盘水市、铜仁市、毕节市、黔西南州以及遵义市近年来旅游产业集聚度现状较差,但整体发展呈上升趋势,潜力较大;贵阳市、安顺市、黔东南州以及黔南州近年来旅游产业集聚度现状较好,但整体发展呈下降趋势,潜力较小。具体区域划分如图3所示:

图3 贵州省旅游产业集聚竞争态势空间分布图

4.1 现状差,潜力大区域

第Ⅱ象限表示该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目前发展现状较差,但发展趋势良好,潜力较大,具体有六盘水、铜仁、毕节、黔西南、遵义五个地市州。2005至2014年间,六盘水市旅游产业区位熵均值为0.15,且以年均11.33%的速度上升;黔西南州旅游产业区位熵均值为0.49,且以年均4.71%的速度上升;毕节市旅游产业区位熵均值为0.54,且以年均6.11%的速度上升;遵义市旅游产业区位熵均值为0.68,且以年均5.12%的速度上升;铜仁市旅游产业区位熵均值为0.79,且以年均5.57%的速度上升。

该类地区,旅游产业区位熵均值均小于1,表明其旅游产业集聚度不高,低于全省水平,但其旅游产业集聚度指数大于0,表明其呈上升趋势。针对此类区域,需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加重旅游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产值比重,旅游业将可以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4.2 现状好,潜力小区域

第Ⅳ象限表示该区域旅游产业聚集度目前发展较好,但发展趋势较差,潜力较小,具体有贵阳市、安顺市、黔东南州和黔南州。2005至2014年间,贵阳市旅游产业区位熵均值为1.26,以年均19.45%的速度降低;安顺市旅游产业区位熵均值为1.99,以年均10.63%的速度降低;黔东南州旅游产业区位熵均值为2.49,以年均34.89%的速度降低;黔南州旅游产业区位熵均值为1.69,以年均17.05%的速度降低。

该类地区,旅游产业区位熵均值均大于1,表明其旅游产业集聚度较高,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其旅游产业集聚度指数小于0,表明其呈下降趋势。针对此类区域,需在维持现有旅游产业市场占有率的同时,发挥其示范效应和创新效应,刺激旅游市场,重新唤醒旅游产业的活力。

5 结论

本文运用区位熵理论,结合回归分析法,对贵州省各地市州旅游产业集聚度和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①贵州省9个地市州中,旅游产业集聚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市州有4个,分别是贵阳市、安顺市、黔南州以及黔东南州;铜仁市、遵义市、六盘水市、毕节市以及黔西南州等旅游产业集聚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②贵州省9个地市州中,旅游产业集聚度增长指数高于0,即呈增长趋势的地市州有5个,分别是铜仁市、遵义市、六盘水市、毕节市以及黔西南州;贵阳市、安顺市、黔南州以及黔东南州等旅游产业集聚度指数小于0,即呈下降趋势。

③就竞争态势而言,铜仁市、遵义市、六盘水市、毕节市以及黔西南州位于第Ⅱ象限,即旅游产业集聚度现状较差,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增长趋势良好,该类区域需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旅游产业投入,加重旅游产业产值占国民经济产值比重,促使旅游业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④贵阳市、安顺市、黔东南州和黔南州旅游产业竞争态势位于第Ⅳ象限,即旅游产业集聚度现状较好,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增长趋势不尽人意,该类区域需加强政策推动和机制创新,以促进旅游产业持续高效的发展。

[1](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2]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李宗利,蔡建刚.旅游商品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形成因素与动力机制[J].湖南社会科学,2013,(4):179-182.

[4]尹浩然.河北省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与创业活动关联机制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14.

[5]丁同欣.旅游企业集群商业模式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

[6]冯卫红,苗长虹.旅游产业集群: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微观领域[J].人文地理,2008,(3):97-101.

[7]王利伟,徐红罡,张朝枝.武陵源遗产地旅游产业集群的特征和演变[J].经济地理,2009,29(6):1029-1035.

[8]刘中艳,李明生.旅游产业集群竞争力测度的GEMS模型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13,33(11):187-192.

[9]王兆峰.基于产业集群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传导机制与途径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32(169):105-109.

[10]田晓霞,肖婷婷,张金凤,等.喀什旅游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结构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7):197-202.

[11]王兆峰.旅游产业集群与其利益相关者政府博弈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4):93-99.

[12]周振.旅游产业集群网络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13]饶品样,李树民.旅游产业集群企业共享性资源及其动态演化机制分析[J].旅游科学,2009,23(3):11-16.

[14]冯卫红.旅游产业集群判定和识别探讨[J].经济问题,2008, (2):120-122.

[15]姚云浩.旅游产业集群网络及创新绩效研究—以剑门蜀道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为例[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5.

[16]周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经济圈的构建——以贵州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1,(2):111-112.

[17]冯静,邹显强.贵州旅游产业的集群发展组织模式研究[J].北方经贸,2009,(5):153-156.

[18]舒小林,王叶.贵州旅游产业集群的空间结构研究[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3):45-51.

[19]舒小林,柴用栋,高应蓓,等.旅游产业(虚拟)集群的空间结构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4,34(10): 185-192.

(责任编辑:魏登云)

On th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Degree in Guizhou Province——Based on the Location Quotient Theory

HE Xue-hai
(School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6,China)

Th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degre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ices reflecting the status of tourism industry in the local economy.Taking cities in Guizhou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subject,this paper measures the tourism industry cluster degree and industry competitions of the whole province from 2005 to 2014.With the Location Quotient Theory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the competition status model was used in it,aiming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of Guizhou Province.

tourism industry;location quotient theory;competition status

F592.7

A

1009-3583(2017)-0045-05

2016-10-10

2016年贵州省哲学社会规划课题青年项目资助(16GZQN07)

何学海,男,江苏泰兴人,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教师,硕士,主要从事旅游区域规划、旅游经济管理等研究。

猜你喜欢

市州区位象限
勘 误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袁奇峰:广州南CBD,优越区位截留全城商机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2017:市州报社长在谋划什么?
辩证看城市“区位条件”
区位分析专题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