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及调控对策

2017-04-12

中国国情国力 2017年4期
关键词:期货市场储备波动

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及调控对策

◎林学贵

通过深入分析我国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呈聚集性、非对称性以及溢出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今后农产品价格调控的思路应当是完善农产品国家收储制度,健全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市场机制,强化农产品进出口风险管理。根据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构建差异化的价格调控政策,对于稳定我国农产品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及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农产品;价格波动;调控

近年来,我国许多农产品价格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农产品既是农民的生活和重要收入来源,也是工业品的重要原料和城镇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农产品价格作为百价之基,其大幅波动不仅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以及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对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品价格、居民消费水平特别是低收入人群的福利以及国家宏观经济稳定也会带来严重影响。保证农产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一直是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价格波动特征

农产品价格波动是指一定时期内农产品价格偏离其均衡值的变化。农产品价格分析中通常用农产品价格水平、价格收益的方差或标准差来衡量价格波动的大小。由于大多数农产品兼具基础商品属性和金融资产属性,当农产品受到自身市场供需条件的变化或来自外部经济金融和政策因素的影响时,农产品价格往往出现大幅波动并表现出不同的波动特征。从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情况看,其显著特征可归纳为四个方面:

1.波动的聚集性

传统农业经济学理论认为,农产品价格时间序列的方差是恒定的。自从恩格尔提出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模型)和博勒斯莱文提出广义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GARCH模型)并经各种扩展后,国外一些学者将这些模型应用到农产品价格分析之中,发现农产品价格时间序列的条件方差不是恒定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即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时变性和自相关性,也就是说比较大幅度的波动紧接着较大的波动,较小幅度的波动伴随着较小的波动,即波动呈现聚集性(也称为ARCH效应)。进入21世纪,我国学者相继研究发现,我国许多农产品,如大豆、小麦、玉米、棉花、食糖和生猪均存在显著的波动聚集性。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集聚性是由外部冲击对价格波动的持续影响所致,正确认识它对于预测农产品价格波动、进行价格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波动的非对称性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是指价格波动对相同大小的价格上涨信息或价格下跌信息产生大小不同的反应。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对称的表现形式因产品特性不同而异。罗孝玲等对大豆、小麦期货合约的价格波动分析认为,价格下跌信息引发的价格波动比价格上涨信息引发的价格波动幅度大[1],表现出类似金融产品波动的杠杆效应。冯云研究发现,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表现为价格上涨引发的价格波动比价格下跌引发的价格波动幅度大[2]。笔者认为,我国玉米和棉花价格的波动具有非对称性,玉米价格波动表现为杠杆效应,棉花价格波动为反向杠杆效应[3]。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非对称性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产品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另外,金融资产的风险溢价效应理论也可以部分解释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杠杆效应。由于农产品具有金融资产属性,当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加大时,投资者便要求较大的风险溢价进行补偿,市场期望收益率将相应提高,这就要求当前价格下跌,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存在集聚性,农产品价格下跌后将伴随价格高波动的风险,使得价格波动呈现杠杆效应。

3.价格波动的溢出效应

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溢出效应是指农产品价格波动在同一产品的不同市场之间或在不同产品之间的传递现象。由于农产品在同一产业链上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在消费上的替代性或互补性,农产品价格波动往往受一些共同因素,如石油价格、汇率、农业生产和贸易政策等影响,从而导致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发生。

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三:其一,国内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刘庆富等研究发现,大豆和小麦两个品种的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均存在双向波动溢出关系,但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明显大于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4]。杨晨辉等认为,玉米和白糖的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存在相互波动溢出效应,并且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大于现货市场对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5]。其二,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华仁海等研究表明,对于大豆和豆粕期货市场来说,国际期货市场对国内期货市场的影响力明显大于国内期货市场对国际期货市场的影响力;对小麦市场而言,仅存在国内期货市场对国际期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6]。笔者认为,棉花的国内现货市场与国际期货市场之间以及国内期货市场与国际期货市场之间均存在双向价格波动溢出效应[7]。其三,不同产品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吴海霞等认为,在双轨制条件下,粮食市场间存在小麦市场与玉米市场间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和小麦市场到大豆市场、玉米市场到大豆市场的单项波动溢出效应;在市场化条件下,粮食市场间存在玉米市场与大豆市场间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和小麦市场到玉米市场、大豆市场到小麦市场的单项波动溢出效应[8]。

4.短期价格波动的异常性

由于农产品市场供需失衡或受外部金融经济因素的影响,农产品价格会出现波动。正常的价格波动一般是由市场供需基本面因素决定的农产品价格对其长期均衡价值的偏离;但当农产品市场出现突发性的外部冲击时,农产品价格往往会大幅度偏离其长期均衡价值,出现短期的异常波动。农产品价格的短期异常波动在衍生品市场(如期货市场)比较常见,这主要是由市场上正反馈交易者“追涨杀跌”的非理性行为所致。另外,在农产品现货市场上,由于农产品短期供需弹性较小,一旦出现市场库存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农产品价格也容易出现异常波动。笔者利用1997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玉米月度集贸市场价格数据和200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的棉花月度集贸市场价格数据,分别建立成分广义自回归异方差(CGARCH)和非对称成分广义自回归异方差(ICGARCH)模型,将价格波动分解为长期波动和短期异常波动,结果表明,玉米价格在1998年和2000年出现过两次较大短期异常波动,其中1998年10月短期波动幅度最大,为7%,2000年2月短期波动为1.7%;棉花价格在样本期间出现过3次较大的异常波动,其中,2010年11月波动最大为8.1%,2002年4月为4.5%,2003年11月为2.5%[9]。

调控政策建议

我国自2004年开始进行农产品市场化改革至今,逐步实施了对稻谷、小麦等粮食品种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玉米、大豆、油菜籽、棉花和食糖等实施临时收储政策以及在新疆和东北分别对棉花、大豆实施目标价格改革试点。随着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深化,市场在农产品价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将日益增强。这就要求我们应当转变传统的农产品价格调控理念,更加重视发挥市场机制和利用市场工具进行价格调控的作用。

农夫乘时 陈宝林/摄

1.完善农产品国家收储制度

农产品国家储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稳定国内农产品市场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或者国际市场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时,农产品国家储备是调节国内农产品市场供求、维护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益、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的重要战略保障。我国已经建立起包括国家储备(包括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商业储备和农户储备的粮食储备体系。但不同储备主体的功能定位、监管方式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存在中央储备数量不断增长,但地方储备不足、农户储备减少的现象,主产区储备规模过大、主销区储备规模不足等问题[10]。大量的国家储备既受国家财政资金和仓库库容的约束,也容易导致效率低下。今后应当在鼓励商业储备和农户储备的同时,科学合理地确定国家储备、商业储备和农户储备之间的配置比例,优化重要农产品储备的地区布局和品种结构,协调产区和销区的储备比例。国家储备的功能应当重点放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逐步减少国家储备对市场价格的平抑功能。政府应当通过改善仓储设施、加大储备补贴力度等方式,合理引导农户增加储备,通过市场措施并辅以必要的行政措施规范商业储备和农户储备的运作,打击招致短期价格异常波动的投机行为。

2.健全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的市场机制

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注重发挥市场形成价格作用”。因此,减少政府对农产品市场和价格的直接干预,有效利用各种市场调节手段引导农产品市场参与者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应当成为今后我国农产品价格调控的核心。我国加入WTO后,一方面,农产品市场更加开放,可以利用的市场工具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必须履行WTO成员的义务,一些市场工具受规则约束不能使用或只能有限使用。因此,发达国家一些行之有效且不受WTO规则约束的价格调控工具,如农产品期货和期权市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价格保险、农产品营销贷款等应当受到重视,今后我们应当充分发挥这些市场工具在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方面的作用。由于许多重要农副产品,如玉米、棉花、大豆和食糖等在国内现货市场、国内期货市场以及国际期货市场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波动溢出效应,这为农产品生产者和贸易商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提供了客观基础。但期货市场在提供套期保值功能的同时,也吸引了大量投机者的参与,期货市场监管部门和期货交易所应当在规范期货市场运作、抑制过度投机的前提下,不断完善农产品期货合约设计,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农业分散经营和贸易特点的期货交易品种创新和交易模式创新。目前我国实行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减轻农业受灾损失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后政府应当积极推动农产品价格保险的发展,鼓励企业探索农产品价格保险与利用期货市场相结合的方式,积极规避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3.构建差异化的价格调控政策

由于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具有集聚性、非对称性、溢出效应和短期异常波动等特征,因此,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应当充分考虑农产品价格波动特性而采取相应的调控政策。如政府可以利用价格波动的集聚性进行价格波动预警,企业可以通过波动预测进行有效的套期保值。针对大豆、小麦和玉米等农产品价格波动具有杠杆效应的特点,政府价格政策调控的重点应当放在生产环节,防止价格下跌带来的更大风险。特别是我国取消玉米临储收购政策后,玉米生产者抵御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防范能力变弱,这就要求政府完善农业收入支持政策和健全产后营销服务体系,帮助玉米生产者规避价格下跌带来的风险。对于那些价格波动表现为反向杠杆效应的产品,政府应当更多地关注价格上升可能造成的下游加工和消费行业的风险增大,并出台相应的价格稳定政策。另外,应当根据农产品价格的长期和短期波动特性,有针对性地构建长期和短期价格稳定政策。对于价格波动以长期为主的产品,价格调控政策应当立足长远,重点加强市场供需平衡管理,完善市场制度建设,积极稳妥推进收储制度改革,使价格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对于受短期价格波动影响较大的棉花,价格调控的重点应当加强对市场投机行为的管理,完善市场信息形成、传递和发布制度,减少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抑制价格异常波动。

[1]罗孝玲,李一智,杨怀东. 中国期货市场价格波动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6):771-775.

[2]冯云. 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 价格月刊,2008,(2):41-44.

[3][9]林学贵. 农产品价格的长期和短期波动——以玉米、棉花、生猪为例. 农业展望,2016,(9).

[4]刘庆富,王海民. 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研究——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经验. 财经问题研究,2006,(4):44-53.

[5]杨晨辉,刘新梅,魏振祥. 我国农产品期货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传递效应. 系统工程,2011,29(4):10-15.

[6]华仁海,刘庆富. 国内外期货市场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世界经济,2007,(6):64-74.

[7]林学贵. 棉花价格波动溢出效应. 第十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2016.

[8]吴海霞,王静. 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波动溢出效应研究. 农业技术经济,2012,(10):14-21.

[10]贾晋. 我国粮食储备的合理规模、布局与宏观调控. 重庆社会科学,2012,(2):82-94.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我国重要农产品价格波动与调控政策研究》(编号:13BJY14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编辑:田佳奇

F304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4.004

猜你喜欢

期货市场储备波动
纸浆期货市场相关数据
休闲假期
外汇储备去哪儿了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展研究
沿边金融改革试验区破解期货市场发展困境的思考
期货市场投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