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财富的真实性研究

2017-04-11吴茜茜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真实性财富实体

吴茜茜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虚拟财富的真实性研究

吴茜茜

(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虚拟财富的真实性问题引起众多学者关注。虚拟财富是虚拟经济的一部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联系。通过深入分析虚拟财富真实性的研究现状,基于财富的内涵、虚拟财富与虚拟经济关系,可以较准确把握虚拟财富的真实性。虚拟财富是否是真实财富,需要根据具体的财富获取状况来决定,需要从其为人类带来的财富结果这一角度分析,在不同的标准下,虚拟财富向真实财富的转化结果是不同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虚拟财富;真实性;虚拟经济

一、引言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虚拟资产交易额在社会总交易额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远大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虚拟经济中产生的财富是否是真实财富,一直是学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学界认识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虚拟财富是真实财富。例如,王璐(2003)认为,机器、设备、厂房是工业社会财富的基本形式,以货币符号或各种证券化的“剩余索取权的纸质副本”所代表的虚拟财富是虚拟经济社会的财富;[1]刘骏民等(2014)认为,单纯以价值形式存在的财富更能体现财富的本质属性,货币多寡直接影响虚拟经济创造GDP的方式。[2]另一种观点认为虚拟财富不是真实财富。例如,高峰(2003)认为,纸币、股票、债券和其他各种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不承担社会物质财富,只是一种价值“凭证”;[3]张仁德等(2004)认为,虚拟财富与真实财富是间接联系的,这种联系的中介是货币;[4]成思危(2009)说,虚拟资本不能直接创造社会财富;[5]孔波涛等(2012)也认为,虚拟财富的增加并不意味着现实的财富被创造出来;[6]范宝舟(2010)认为,人们对财富的理解是一种目的性幻象,虚拟财富是一种手段的财富,而人们却将它作为目的性财富去追求。[7]

虚拟财富是真实财富吗?学界众说纷纭。现有学者大多从马克思提出的财富二重性即物质性和社会性出发,阐释自己的观点。学界对虚拟财富真实性的分析角度较单一,主要从虚拟财富的现实存在性出发。但是研究虚拟财富是否是真实财富,需要从其为人类带来的财富结果这一角度分析。在不同标准下,虚拟财富向真实财富的转化结果是不同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于此,本文通过解读财富的内涵以及虚拟财富与虚拟经济的关系,探讨虚拟财富向真实财富的转化标准,进而洞悉虚拟财富的真实性。在虚拟经济逐渐脱离实体经济的形势下,深入研究虚拟财富的真实性,有助于发挥虚拟财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有助于把握虚拟经济的发展方向。

二、财富的内涵

对于财富的内涵,尚未有统一的看法。早在17世纪,重农主义者和重商主义者就对财富有不同认识。重农主义者认为,只有农业中的土地产品才是财富的源泉,农业总产品扣除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费用后的剩余部分才是增加的财富。重商主义者则认为,财富等同于货币和金银,贵金属货币才代表真正的财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真实财富具有二重性。一方面,真实财富具有物质性,物质财富既来源于人类的物质生产过程,又来源于自然界。“不管一种产品是不是作为商品生产的,它总是财富的物质形式。”[8]另一方面,真实财富具有社会性,“财富不过表现为人的活动。凡不是人的活动的结果,不是劳动结果的东西,都是自然,而作为自然,就不是社会财富。”[8]真实财富的物质性和社会性之间既相互对立又密切联系。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财富的认识不断丰富。如林左鸣基于广义虚拟经济理论指出,财富的内涵已经扩张,财富的标志已经泛化,财富表现为物化的和非物化的形式。[9]物质性并不是财富的绝对属性,需要革新对财富的外延和内涵的认识。旨在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财富在实体经济中通过交换获得货币,实现价值。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一种特殊的物品。货币和一般物质产品都是财富的表现形式,货币衡量财富的价值,一般物质产品体现财富的使用价值。[10]

三、虚拟财富与虚拟经济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渐采用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由于国家削弱经济干预,放松经济管理,金融自由化得到迅速发展。为躲避金融监管而发展起来的金融创新在8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在这一时期,新的金融工具不断出现,虚拟资本的虚拟性被推向一个新高度。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金融系统的运行,依赖于虚拟资本的运动。同时,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资产迅速膨胀,到20世纪90年代已经是实际GDP的数倍。金融业与房地产业、收藏业和博采业等一起构成了虚拟经济。虚拟财富以虚拟资本为依托,从虚拟经济中产生。

根据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看出虚拟资本具有虚拟性的特点。距离实体经济越远,其虚拟性越大。根据距离实体经济的远近,可以将虚拟资本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公司股票、公司债券和与实际资产联系密切的其他有价证券。它们代表的实际资本不消失,价值增值除了与利息率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相关外,更与所代表的实际资本的增值运动息息相关。第二类是政府债券和其他以非生产需要为目的而发行的证券。这些证券在代表的资产被消耗掉之后仍然存在。第三类是组合证券。这种证券在多个证券组合之后发行,使低信用证券的信用增级,是虚拟资本的虚拟形式。第四类是金融衍生品。包括期货、期权、指数期货、指数期权,与实际资产的相关性更弱。虚拟资本脱离实体经济运动,这是虚拟经济虚拟性的体现。当虚拟资本的运行扩展到整个经济系统时就会出现虚拟经济,虚拟经济包括虚拟资本,是一种有规模的系统性经济的体现。[11]与GDP相比,虚拟资本总量更大,社会重要性不容忽视。虚拟财富的依托是虚拟资本,拥有虚拟资本数量多少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象征拥有虚拟财富的多少。以公司股票为例,投资者拥有一定量的公司股票,在公司年末分红时能够凭借持股量享有一定比例的股利,股利的数额与持股量成正比。

四、虚拟财富的真实性

从上文分析可知,虚拟财富和真实财富的主要区别在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上。马克思所说的财富即真实财富,其物质性和社会性离不开实体经济的运行,真实财富从实体经济中被创造出来,又在实体经济中通过等价交换实现价值。虚拟财富从虚拟经济中产生,不同种类的虚拟财富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虚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虚拟财富的依托是虚拟资本,当虚拟资本占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时,容易削弱实体经济的作用。所以虚拟经济发展到极端状态时,会出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对立的情况。对虚拟经济真实性的正确认识有益于指导人类和谐地发展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

虚拟财富一方面是“虚拟”、“幻象”,另一方面又是一种权利证书,和货币一样履行中介的功能。不能将虚拟财富看做是绝对的真实财富,但是也不能否认虚拟财富的真实性。虚拟财富可以看做“潜在的财富”,马克思曾说过“财富不过表现为人的活动。凡不是人的活动的结果,不是劳动的结果的东西,都是自然,而作为自然,就不是社会财富。”[8]根据马克思的理解,未经开采的石油、矿物质等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不是真实财富,只有通过劳动被人们开采出来,进入生产领域或被人类消费才具有社会价值。那么可以以此推论,人们刚取得虚拟财富时,它就和自然物质相似,可以将其看做存在于社会中的“潜在的财富”。这种“潜在的财富”究竟能否转化为真实财富需要经过时间验证。

对于如何判定虚拟财富的真实性,应有一个合理标准。若有客观证据表明,投资者手中的某种虚拟财富有将近百分之一百的可能性转化为货币形式或其他有形的物质财富,就可以将其划分为真实财富;若有客观事实表明,某种虚拟财富已是一文不值,不再是获得财富的权利证书,其就不是财富,更不是真实财富。例如,在金融市场中,就公司股票而言,若企业效益良好,则年终时企业分红会增加,投资者预测企业会持续经营,预期近期会获得一笔股票分红,则这一“潜在资产”此时就可以转化为真实财富,它就是真实财富的象征;若企业濒临破产,投资者预测持有的股票毫无价值,则此时持有的这种“潜在资产”就是无意义的。从虚拟财富给人类带来的收入增加这一结果来看,不管增加的收入由实体经济创造,还是由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和投机活动等带来,它都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物质财富,增加个人效用,使虚拟财富转化为真实财富。

五、结论

当今世界,虚拟经济迅速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借助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虚拟财富的掠夺。[13]发展中国家如果不能正视虚拟财富,将资金过多投入虚拟经济中而忽视实体经济的发展,会造成国家经济倒退。[14]虚拟财富的价值具有不稳定性,其是否能够转化为真实财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正确认识虚拟财富的真实性对发展中国家虚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本文先对财富的内涵和虚拟财富与虚拟经济进行理论分析,再在此基础上从虚拟经济带来财富的结果角度出发,对虚拟财富的真实性进行探讨,得出结论:虚拟财富是否能够转化为真实财富需要根据具体的财富获取状况决定。不仅要从财富的存在形式上分析虚拟财富的真实性,更要从其为人类带来财富的结果来分析。

[1] 王璐. 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兼论虚拟经济的起源与本质[J]. 南京社会科学,2003(09).

[2] 刘骏民,王兴. 货币政策冲击的非对称影响—虚拟经济直接创造GDP的验证[J]. 经济学动态,2014(09).

[3] 高峰. 论财富[J]. 政治经济学评论,2003(02).

[4] 张仁德. 虚拟财富与真实财富—与刘骏民教授商榷[J]. 天津社会科学,2004(02).

[5] 成思危. 虚拟经济的基本理论及研究方法[J]. 管理评论,2009(01).

[6] 孔波涛,张小武,邹瑶. 虚拟财富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分析[J]. 管理纵横,2012(14).

[7] 范宝舟. 财富幻象:马克思的历史哲学解读[J]. 哲学研究,2010(10).

[8]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53.

[9] 刘晓欣,贾庆,程英远. 虚拟经济的良性循环—中国与世界—第八届全国虚拟经济研讨会观点综述[J]. 经济学动态,2015(01).

[10] 谢永侠,王卫东. 财富、经济财富与价值[J]. 现代经济,2007(07).

[11] 董必荣. 财富: 社会存在本体论追问—全国财富哲学高级研讨会述评[J]. 哲学研究,2011(01).

[12] 刘骏民. 财富本质属性与虚拟经济[J]. 南开经济研究,2002(05).

[13] 叶祥松,晏宗新. 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J]. 中国社会科学,2012(09).

[14] 傅程远. 应密切关注并努力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膨胀[J]. 经济纵横,2013(07).

编辑:李学迎

F069.9

A

2095-7238(2017)04-0090-03

10.3969/J.ISSN.2095-7238.2017.04.017

2016-10-18

猜你喜欢

真实性财富实体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好奇心是一生的财富
广告的真实性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如何应对第三轮财富洗牌?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火红财富”的拥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