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识别在侦查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7-04-11欧阳国亮李志芳
□欧阳国亮,李志芳
(1.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2.湖南省永兴县公安局,湖南 郴州 423300)
【刑事侦查与技术】
方言识别在侦查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欧阳国亮1,李志芳2
(1.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2.湖南省永兴县公安局,湖南 郴州 423300)
方言识别是一种常见的刑事技术手段,在刑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阶段刑侦工作中方言识别面临四大问题:方言识别途径了解不够、方言种属鉴别困难、方言特征识别难度大、方言识别经验不足。对此,建立异地会检机制、加强交流与培训、探索专家咨询制度、构建方言语音数据库是应对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同时主张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方言识别在刑侦中的应用与实践。
刑事侦查;方言识别;问题;对策
一、引言
2016年7月,山西L市发生一起电信诈骗案,作案人通过电话诈骗手段成功地从受害人处骗得现金6万余元。好在受害者当时做了电话诈骗录音,得知自己被骗后迅速报案并将录音提交给了警方。经专家分析,作案人口音具有典型的湘语特征,认定作案人应当是湖南省中部娄底、邵阳一带的人。随后结合其他线索进行了综合侦查,破案结果证实,作案人果然是娄底市(双峰县)人。方言识别在本案侦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方言识别,就是根据言语人的方言口音特征或书面语特征,来推断言语人地区或籍贯的一种刑事技术手段,属于地域性言语识别范畴[1]。在某些刑事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刑侦人员经常需要对那些涉案的方言语料进行识别,以推断嫌疑人的身份。最常见的涉案方言语料就是记录有嫌疑人口音的各种录音,如恐吓电话录音、监控设备录音、技术侦查所取得的录音、审讯时的录音等。此外,也有一些书面材料需要进行方言识别,如有些匿名信、恐吓信、反动网帖、大字报等材料可能含有方言字、方言词语、方音别字等,这些都具有推断作者地区或籍贯的价值。
近年来,有关公安机关根据方言来侦破案件的报道非常多,我们也利用方言识别技术为公检法部门某些案件的侦办工作解决了不少难题,这客观上反映了方言识别在案件侦查中的重要作用。但方言识别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阶段的刑事侦查工作在方言识别上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它们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某些案件侦查工作的进展。要破解这些难题,探索合适的解决策略势在必行。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对方言及方言识别途径了解不够,制约了方言识别作用的发挥
从事刑事侦查及刑事技术工作的人员,由于受教育背景和专业知识结构的限制,普遍对方言及方言识别的途径了解不够。据我们调查,作为公安人才主要培养阵地的公安院校,除极少数院校开设了“言语识别”“侦查语言学”之类的课程外,绝大多数公安院校都未开设此类课程[2]。非公安院校毕业从警人员,更不可能接受此类课程教育。这影响了公安队伍对方言识别途径和方法的了解,从而制约了对涉案方言材料的识别。一名来我院学习的江苏基层民警曾告诉笔者,有一年他们辖区内发生一起绑架案,办案人员从敲诈勒索信中发现了大量的错别字,比如将“坚持”写成“坚提”、“职位”写成“责位”,但没引起注意,只认为写信人可能是文化水平有问题才写错。直到案件侦破后才得知,里面的错别字都属于方音别字,反映出“持”“提”、“职”“责”在嫌疑人所说的方言中是同音的(闽语特征),根据这些字完全可以推断出写信人的地区籍贯。但由于缺乏对方音别字现象的认识,尤其是缺乏对方言识别途径的了解,在侦查中失去了一些重要线索,多走了一些弯路。实际上,识别方言口语的归属,可以通过方言语音、词汇、口语语法的鉴别来识别。识别书面材料,则可通过方言字、方音别字、方言词的鉴别来确定其地区归属。但受专业限制,人们对其了解不够。
(二)我国的汉语方言本身复杂多样,方言种属鉴别困难
汉语方言的地域差异十分明显,这种差异首先表现在语音方面。除官话区的语音一致性较强外,华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地区素有“十里不同音”之说,这些地区的方言如湘语、闽语、客家语、吴语、粤语的差异都十分大。复杂的方言,给刑事侦查中的方言识别带来两方面问题:第一,导致侦查人员听不懂嫌疑人所说的言语内容。从事方言识别工作,最起码的一个前提是能听懂对方在说什么,然后才能根据对方说出的字音来推断其地区籍贯。但复杂的方音,让听音辨音工作无法进行,从而影响方言的识别。第二,导致侦查人员无法明确判定嫌疑人所说方言的归属。即便嫌疑人的口音能被听懂,但由于我国方言分布太复杂,因此侦查人员也很难确定嫌疑人所说的方言究竟属于何地。如2011年,广东某市发生一起凶杀案,嫌疑人(女)被拘押后,警方对其进行了多次审讯,然而嫌疑人只会说方言而且不会写字,这让民警十分头痛。尽管后来找专业人士对其口音进行了听辨,但仍然无法确定其具体籍贯,这严重影响了办案的进展,直到几个月后才确定嫌疑人系广西某县人。
(三)地方普通话盛行,方言特征识别难度大
“地方普通话”是指具有明显方言特征的不标准的普通话。从言语构成的角度看,地方普通话既杂糅了方言的成分又糅合了普通话的成分,属于一种混合型方言[3]。这给方言识别工作带来了许多难题:
一是造成方言特征提取困难。以口音为例,地方普通话的口音有很大的混合性,某些声母、韵母及声调特征没有明显的方言指向。如闽粤地区的地方普通话,将“知道”读成“积道”,将“我们”读成“偶们”,这些特征杂糅了闽粤方言特征,其方言指向性不明显(即究竟属于闽语特征还是属于粤语特征难以判定),无法提取相应的特征。
二是造成语音特征雷同。有些地区的方言差异较大,但这里的人们说的地方普通话却很相近。如湖南、贵州、四川、湖北等地的人在说地方普通话时,普遍将普通话的翘舌声母读成平舌声母,将后鼻音韵母读成前鼻音韵母。如“文章”读成“文赃”,“香港”读成“先杆”。因此,地方普通话造成了某些语音特征在地域上分布过广,不利于方言识别。
三是个体差异造成种属辨别困难。地方普通话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特征,同一方言区的人,有的说出的地方普通话与标准普通话较接近,有的则相差较远;女性的普通话水平比男性普遍要高[4]。这些都说明,地方普通话因人而异,造成种属鉴别困难。
(四)牵涉方言的刑事案件具有或然性,致使累积的方言识别经验不够
刑事案件每天都有发生,但需要进行方言识别的刑事案件则具有很大的或然性,也就是说除了特定的一些案件如恐吓电话、诈骗电话常常涉及到方言识别外,其他案件很少牵涉到方言(比如很多刑事犯罪没有嫌疑人的口音录音、书面言语材料)。即便某些案件牵涉到方言,侦查人员一般也是从其他方面寻找侦破线索,从而无意之中忽略了方言识别的潜在价值。这一系列客观情况,导致公安机关累积的方言识别经验不够。然而近年来,牵涉方言识别的刑事案件较之以往数量有所上升,除了威胁电话、敲诈勒索电话、诈骗电话等传统上涉及方言识别的案件外,匿名信、反动信、绑架信等案件中的书面信函也常常涉及方言识别。因此,掌握方言识别的途径和方法十分必要,但却面临着相关经验不足这一障碍,阻碍了对某些案件侦查线索的提取。
除了某些问题,流动人口带来的方言无序扩散和方言融合[5],也给某些案件的方言识别工作也带来了诸多难题。例如流动人口同时掌握几种方言导致方言口音混杂,提取方音特征困难;不同方言区的流动人口杂居后出现方言词汇借用等情况,导致方言词汇鉴别出现偏差。这些问题都是刑事侦查中碰到的方言识别难题。
三、主要对策
上述四方面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方言识别应用价值的发挥,要解决这些难题,我们认为有如下几条对策:
(一)建立跨区域会检机制,实现材料异地会检
方言识别凭一己之力很难实现预期目标,很多时候需要多方协作。建立一个跨区域的方言会检机制,共同对涉案的方言材料进行识别,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子。从构建途径上看,建立跨区域会检机制,就是借用公安专网,将需要鉴别的方言材料放到一个“方言会检版块”上,然后通过发函的方式,邀请其他地方公安机关有方言识别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检材进行会检分析,从而弥补地方公安机关缺乏方言识别技术和经验的缺憾。因此,这种机制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检材共享平台。通过这个平台,不但实现了检材的异地会检,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而且方言识别的成功率也相对较高。
(二)加强业务交流与培训,掌握方言相关知识
打破现阶段刑侦人员和刑事技术人员对方言及方言识别途径不够了解的困局,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对这些人员的业务交流和业务培训。各地公安机关,可以定期地选派人员前往公安院校或研讨班参加培训,或邀请业内专家到单位定期讲学。通过这些渠道,了解一些与刑事侦查相关的方言学知识,如方言的种类及分布、代表性方言点的主要特点、方言特征的提取方法、方言识别的途径、方言识别的主要方法等等。只有坚持这种“走出去”“请进来”的人员交流方略,业务才能够得到拓展,水平才能够得到提高。当然,通过人员交流培训不一定就能在方言侦查中立刻发挥效用,但这却是一条“有备无患”的途径。
(三)与地方院校交流合作,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地方高校是地区方言研究力量的主要集中地,它们一般设有方言研究机构(多数高校都有中文系,是地区方言研究的中坚),融合了一批方言研究专家学者。要解决刑事侦查中方言识别的一些难题,与地方高校展开合作很有必要。一方面,可以直接借鉴地方高校有关方言的研究成果,比如借鉴他们建立的方言语音数据库、词汇数据库,编辑的方言字典、词典等;另一方面,对于侦查中碰到的一些方言难题,也可以直接向地方高校从事方言研究的专家学者直接请教,让他们帮忙分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探索建立专家咨询制度,聘请方言专家担任技术顾问和指导。如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北京市的公安机关邀请从事方言研究的邱大任先生担任顾问,许多涉及方言识别的案件都很快侦破。邱大任先生也成为我国刑侦战线举足轻重的言语识别专家之一。此外,山西省公安厅与山西省社科院、山西大学等单位就方言识别问题也建立了咨询关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构建方言字音词汇库,方便材料搜集整合
方言数据库是方言识别必备的一个工具型数据库。上世纪60年代开始,国内一些高校及研究机构开始自觉地建立方言字音库和词汇库,以方便语料检索。后来公安机关发现这些字音和词汇库对刑事侦查也有很大帮助,刑侦人员可以很方便地将嫌疑人的口语字音或词语从字音库、词汇库中找出来,从而锁定嫌疑人的地区籍贯。有些地方的公安部门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方言字音库,如湖南省公安厅编订了《湖南汉语方言字汇》。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公安机关依旧有必要建立自己所在方言区的方言字音、词汇数据库,并实现各地数据库的共享,这对嫌疑人方言口语语料的检索无疑是有用的。构建这样一个数据库,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德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致力于国内各地方言语料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并建立了计算机自动识别系统,将嫌疑人的方言口语音频输入系统中,能够很快地识别出嫌疑人系何地人。当然,我们汉语方言有自己的特点,建立一个大型语料库系统需要假以时日。但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不同部门的协作共建,这个语料库也是值得尝试的。
(五)有针对性地实地调查,仔细比对方言特征
由于汉语方言本身复杂,在侦查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嫌疑人的口音排查难度比较大、地区归属难判定的难题。这时很有必要有针对性地到嫌疑区域内实地调查了解方言:一是找当地人对需要鉴别的方言材料进行认证、确认。如果是录音材料,需要播放给当地人听辨,以确定嫌疑人的口音是否为本地口音;如果是书面言语材料,可以将文中出现的方言词语、句子或方言字找当地人核实,以确定这些言语是否在当地使用。二是要亲自调查当地的方言情况,比如了解语音特征等,以掌握第一手调查资料。例如我处曾接到辽宁某市送检的一段电话录音,要求鉴别说话男子的口音是否为沈阳市郊区某镇口音,进而推断该男子所在的地区。案件受理后,我们分析发现该男子的口音总体符合沈阳某镇方音特征,但个别特征不相符。为了明确结果,我们到该镇进行了实地考察,找当地人对录音进行了听辨,当地人表示录音中的男子不是本地人。随后我们也挑选了录音中的典型语音特征同当地人的口音进行了逐字分析比对,发现有一定的差异,最后认定嫌疑人不是本地人。
四、结语
总之,方言识别在刑事侦查过程中有着特殊的作用,要重视这种作用,当然也要正视现阶段刑事侦查工作中方言识别面临的问题,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本文中论述的这些问题和对策,仅供参考,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及民警来讨论这一话题,共同为刑事侦查及刑事技术工作服务。
[1]岳俊发.言语识别与鉴定[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35.
[2]欧阳国亮.言语识别教学中方言部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2(2):197-200.
[3]欧阳国亮.东北官话几类特殊的语音特征及其侦查学价值[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52-55.
[4]詹伯慧.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201.
[5]贾 娜.流动人口犯罪得重视了[N].检察日报,2012-03-07.
(责任编辑:王战军)
Problems in the Investigation Application of Dialect Recogni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UYANG Guo-liang1, LI Zhi-fang2
(1.ChinaCriminalPoliceUniversity,Shenyang110035,China;2.Hunan,YongxingCountyPublicSecurityBureau,Chenzhou423300,China)
Dialect recognition is a common criminal technical mean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In present criminal investigation, dialect recognition is facing 4 problems: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n dialect recognition ways, difficulty in dialect kind identification, hardness in dialect feature recognition and insufficient experience in dialect recognition. So these problems could be solved by building remote consulting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and training, exploring experts consulting system and constructing dialect voice database. In the meanwhile, permanent mechanism is proposed to be buil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dialect recognition i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criminal investigation; dialect recogni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2016-11-03
公安部科技强警基础工作专项(2016GABJC04);国家语委方言调查专项(YB1606A004)。
欧阳国亮(1986-),男,湖南郴州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讲师,硕士,从事言语识别及文件检验的教学研究工作;李志芳(1978-),女,湖南永兴人,永兴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副大队长。
DF793.2
A
1671-685X(2017)01-00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