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2017-04-26马誉宁

山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马誉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社会治理与控制】

新形势下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及对策

□马誉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当前,我国面临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主要形式为利用网络丑化国家领导人、批判中国当前的政治制度、借生态环境之名抹黑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为“三股势力”提供宣传载体、借群体性事件恶意炒作冲淡思想主旋律等。对此,政府主管部门必须要高度重视、时刻关注,掌握网络舆情的动向,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教育引导群众;网络安全部门要做好互联网监管工作,有的放矢,防患未然。

意识形态安全; 网络;问题;对策

意识形态安全是指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政治意识形态不受侵害,使其稳定存在和健康发展。[1]目前,中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总体上是稳定可控的,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西方国家民主输出,通过网络以及文化作品传播自己的价值观,非法宗教渗透等活动也给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微博、微信、微视频等的广泛便捷传播,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逐渐显现。对此,我们必须深入了解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的成因及其演进趋势,分析其表现形式和潜在危险,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维护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一、意识形态与网络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概述

意识形态又称社会意识形态、观念形态,是指系统地、自觉地反映某一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同时,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它有时会落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今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意识形态因素影响着国家政治和国际事务,不断影响着其他人的观念,对国家安全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当前,西方通过干预选举输出民主的机遇已不复存在,但是对待其他发展中国家,西方从未停止探索民主输出新形式的脚步。中国经过改革开放,摆脱了落后的局面,现已变身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的影响力逐渐增大。而西方国家尚处于对“东方崛起”有所忌惮的阶段,始终没有放松对中国的民主输出,它们宣扬 “宪政民主”、 “普世价值”、新自由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质疑中国的政治体制以及人权保障,以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消耗中国国力,并且在消耗中攫取中国的资源,保障自己霸主的地位。

(二)网络意识形态的产生背景

网络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不断革新,全球已被网络连接到了一起,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地球村。在传统媒体时代,我国的意识形态主要靠党和政府通过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自上而下地对大众进行中华传统道德、主流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教育和宣传。由于党和政府掌握主流媒体和舆论的信息传播权和控制权,因而相对易于传播自己的政治理念和价值信仰,从而使得整个社会达到思想一致和高度团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以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更新、普及,媒体格局与舆论生态随即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革——新媒体时代到来。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成为向民众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民众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宽、范围更广,而且信息摄取行为更加隐蔽化、个体化、开放化和全球化,任何个人都可以轻易地通过网络了解到发生在世界各国的事件。新媒体时代的主要特征就是个人媒体从边缘走向主流,普通民众获得了平等交流的机会和信息自由共享的平台。这些变化都导致意识形态的传播者与民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得到极大地改善,国家的概念在网络的发展下慢慢模糊起来,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带来了挑战和威胁。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如图1),全年共计新增网民3951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2014年底提升了2.4个百分点。随着中国网民的增加,互联网已经成为外国势力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攻击、渗透的平台,许多别有用心的人借助网络作为平台,利用网络审查困难以及隐蔽性强等优势,大肆传播与中国国情不符的信息,更有甚者,恶意诋毁我国的政治体制,意图改变民众的思维,达到和平演变的目的。

图1

(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网络空间中自然生成的各种意识形式及其所构成的观念体系,而是指现实社会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表现方式和传播形式;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集中体现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中的解释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其实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主导权。[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普及,世界各国都不可避免地面临诸多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

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表现形式

当今世界意识形态的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意识形态斗争与国际政治密切相连,二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目标和方式更加多元。

(一)利用网络丑化国家领导人

西方国家时常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媒介发布、推送各种文章,假借考证历史,实为杜撰故事,通过编造领导人一些莫须有的故事,来达到丑化党的领导人,进而丑化中国共产党的目的。这些文章流入读者的手里后,被阅读、分享,进而大肆流传。给民众造成了极大的误解和困惑,使民众不相信党、不相信国家,对国家的长治久安造成严重威胁。

(二)批判中国当前的政治制度

美国曾借中国《南方周末》“元旦献词”风波批判中国的民主政治体制。美国国务院2013年1月7日召开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维多利亚·努兰(Victoria Nuland)公开指责说中国的媒体审查“并不符合中国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经济与社会的理想”。

此外,西方媒体还肆意评点我国的反腐斗争,丝毫不提我们党的反腐决心和力度,而是借助虚构的信息来批判我国的政治体制,将腐败的原因全部归咎于体制问题。

(三)借生态环境之名干涉内政

自2013年以来,中国持续数天的雾霾天气引发全球关注。美国《纽约时报》在报道中将北京城描述成“机场里的吸烟区”;美国航天局频繁拍摄、公布中国雾霾天气卫星照片;美联社将这样的空气污染归咎为中国高速发展中的工业对非清洁能源的过度依赖,汽车保有量的爆炸性增长及环境保护法律缺乏严格地执行等,甚至有美国网民评论中国人应对雾霾现象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不是去抗议,而是戴上口罩,选择闭嘴”。

另外,早在2011年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美国曾要求中国承担强制减排责任,然而美国自身却一直逃避国际责任。众所周知,《京都议定书》于2005年2月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而美国却是目前唯一拒绝接受《议定书》的发达国家。

(四)为“三股势力”提供宣传载体

事实表明,互联网已成为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邪教组织进行相互勾结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的主要载体。电视节目成为“三股势力”的宣传载体,国外许多媒体、例如美国之音,VOA、CNN等西方电台都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宣传威胁我国国家安全的节目,这类节目通过互联网向中国境内传输,散布披着宗教外衣的资本主义思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煽动性。

(五)恶意炒作冲淡思想主旋律

在互联网上,一些违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甚至是淫秽污浊的传闻,经常被炒作成“头条新闻”,成功转移了网友对党和国家重大事件和重要精神的关注,妨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互联网同时也成为了各类违法犯罪分子及对社会不满人员发泄不满、恶意炒作、煽动造谣、攻击党和政府的重要场所。因互联网联通世界各个角落,操作简单,隐蔽性、伪装性极强,为操作人员提供了理想的“安全屏障”,其可以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为所欲为地活动,而管控和打处工作多数只能“望洋兴叹”、被动应付。

三、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国内外众多分裂势力的破坏,面对信息网络化的大背景,我们必须加强意识形态的正面传播,抵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威胁和挑战。

(一)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坚持做好网络舆情的把握,教育群众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我国的民族文化。因而,反对文化霸权成为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面临经济转型,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案件高发等问题。特别是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放缓,对现实持不满心态和仇富、仇官、仇警心态的人员明显呈上升趋势,加之部分群众缺乏辨别是非能力,极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或误导盲从而在网上发表偏激反动言论,以发泄不满情绪。因此,我们必须做好网络舆情的把握,切实提高网民素质,为虚拟社会的稳定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1.网管部门要保持高度警惕,建立案(事)件分析研判制度,认真分析、科学预测所发生的案(事)件是否会产生重大社会影响、是否会被境内外敌对分子操作利用、是否会引起公众或媒体关注、是否会引发舆论浪潮,对可能引发网上热评热炒的案(事)件提前协调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掌握舆情主动权。同时,密切防范敌对分子借机进行的舆论炒作等捣乱破坏活动,对查处的此类案件要严厉打击,决不姑息。

2.宣传部门做好互联网稳定和谐教育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公民稳定和谐意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定立场,及时揭穿敌对分子渗透颠覆、捣乱破坏、制造混乱、分裂祖国、分裂民族的本质及其险恶用心;用“颜色革命”后的格鲁吉亚、乌克兰、埃及等国家民众生活现状进行警醒教育,引导网民在网上不信谣、不传谣、不起哄,自觉抵制并同有损稳定和谐的言行作坚决斗争。

3.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工作。面对境内外恐怖势力和敌对分子在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中进行的各种恐怖袭击、颠覆渗透和破坏活动威胁,一要教育引导网民,认清恐怖分子和敌对分子色厉内荏的一贯表现,了解恐怖袭击、颠覆渗透破坏的种类和方式方法,识别其恐吓、威胁、造谣煽动的一贯伎俩,并教育引导网民沉着应对现实威胁与虚拟威胁,掌握正确自防、自救和避险常识。二要教育引导网民,牢固树立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意识,居安思危,警钟常鸣,时刻警惕境内外敌对分子的动向,让其无机可乘。

4.技术部门要充分掌握互联网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要着力打造一批忠诚可靠、业务精通、反应机敏、判断准确的高水平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立足信息科学技术最前沿,加强网络新媒体现代化建设,及时完善接触设施,充分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开发新技术,占据网络技术制高点。同时,制定系统的网络管理规划,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占领主阵地,掌握主动权,给民众确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此外,还要采取积极疏导和有效封堵相结合的方针,有效地传播健康信息,坚决清除有害信息,正确引导模糊信息。[3]

5.政府要加强对网络单位的引导,引导它们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我国的芯片长期依赖进口,核心技术攥在别人手中,隐患不绝,甚至危害国家利益,网络的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国家各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又要相互配合,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二)公安机关做好互联网监管工作,防患未然

针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等造成的威胁,公安机关尤其是网监部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1.建立健全分级分片包干负责的互联网监管新机制。全面清理采集各地网吧、网站、私人互联网的基础信息,严格执行上网实名登记制度,按照“分级、分片负责”原则,逐一落实监管责任到各级、各地公安网监部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最大限度地杜绝漏管失控。

2.建立健全网上24小时巡查新机制。各级、各地网监部门建立“网上值班”制度,负责对所属监管区域进行24小时巡查,加大网上巡查密度,确保第一时间发现有害信息,及时封堵、删除并及时报告预警,为决策提供依据,掌握工作主动权。

3.探索建立“网上有害信息处理信息化”新机制。建立健全各级、各地公安机关的网监信息通报制度,将处理网上有害信息纳入“信息化自动预警平台”范围,将各级、各地网监部门发现上报的网上有害信息,通过“信息化自动预警平台”及时传送,“信息化自动预警平台”通过自动梳理置顶各地通报的共性有害信息,各地网监部门针对这些信息及时侦查,加大力度严厉打击犯罪嫌疑人,避免造成工作被动。

4.建立专门网络舆论引导、反制队伍。网监部门要大力建设网上虚拟秘密力量,对“信息化自动预警平台”中自动梳理置顶的共性有害信息和热点敏感舆情动向,及时调动各方面力量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反制。

5.从源头上打击境外势力的反宣渗透活动。一是继续加强对境外反华组织的侦控,坚决将其活动阻止在境外 ,严防境内人员参加。二是进一步加强同西方国家驻华机构的专项工作,发现对其勾联、支持、资助境内人员进行网上反宣活动的,会同外事部门妥善应对、控制阻止。三是严密掌握境外驻华媒体动向,会同外事等相关部门加强约束管理,严防其在境内就相关敏感话题和事件进行拍摄采访,借机夸大影响。四是继续加强对境外非法出版物的封堵,会同“打黄扫非”等部门严密落实查缉封堵措施,严防非法敏感出版物流入境内。

6.建立责任倒查和奖惩制度。明确各级、各地网监部门领导和责任民警职责,落实监管责任到单位、到领导、到民警,及时高效处理网上有害信息,对该发现而未发现、该预警而未预警、该处理而未处理,造成工作被动和严重后果的,进行责任倒查追究;对有突出工作成效的,适时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网监部门和民警的积极性。

四、结语

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战场,虽没有硝烟却风起云涌,虽不见刀枪却危机四伏,它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着潜在的威胁。面对西方国家民主输出和网络意识形态的新问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们必须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加强网络舆情的把握,切实提高网民素质,同时公安机关加强互联网监管工作,完善相关机制,净化网络环境,以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

[1]刘跃进.国家安全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119.

[2]赵惜群,翟中杰,黄 蓉.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内涵解读[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40-42.

[3]张国祚. 怎样看待意识形态问题[J].红旗文稿,2015(8):4-8.

(责任编辑:王战军)

Issues of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Countermeasure in the New Situation

MA Yu-ning

(People’sPublicSecurity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038,China)

At present, the problems of network ideological security that China is facing with mainly include demonizing the state leaders by the network, criticizing Chinese current political system, defaming the law enforcement capability of Chinese government by the nam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viding propaganda carrier for the “three forces” and diluting thinking theme by speculating mass disturbance hostilely. So the responsible departments must emphasize and master the trend of public opinion in network, educate the masses with the role of mainstream media. The security department on network should do well in network supervision and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ideological security; network; issues; countermeasure

2016-11-18

马誉宁(1992-),女,山东潍坊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4级侦查学硕士研究生。

G206

A

1671-685X(2017)01-0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