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探析

2017-04-11伏漫戈

社科纵横 2017年4期
关键词:诗人

伏漫戈

(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文学与艺术·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探析

伏漫戈

(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特点显著,题画诗描绘汉、唐时期的人物、景观;咏史诗评点和凭吊汉、唐史实及遗迹;山水诗偏好描写骊山,通过今昔对比,抒发物是人非、陵谷沧桑的惆怅;感时诗如实描写百姓的悲惨命运、统治者的残忍冷酷、诗人在战乱中的痛苦与绝望。由于受宗唐得古风气的影响,其题画诗、山水诗具有浓郁的历史情结,咏史怀古诗则尤重唐朝的人与事。

元代 少数民族诗人 咏陕诗 题材 特点

咏陕诗这一概念出自霍松林《唐人咏陕诗简论——<陕西省志·诗歌志〉唐代部分前言》,特指历代歌咏陕西人、事、物的诗歌。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移剌霖、李庭、耶律铸、孛术鲁翀、雅琥、泰不华、马祖常、萨都剌、廉普逵、达实帖木儿、脱脱木儿的咏陕诗成就突出,在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将其咏陕诗分为四类加以论述。

一、题画诗

马祖常、萨都剌善长题画诗,马祖常有八十余首题画诗,其题画诗眼光独到、形式完备、成就显著。萨都剌《雁门集》中收录三十六首题画诗,这些诗意蕴深厚、风格独特。雅琥、耶律铸的题画诗也各有千秋。他们的题画诗专注于历史,或反思历史事件,或评价历史人物,或感慨美景不再。这些诗人尤其喜爱歌咏李、杨故事,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唐代曾经国力强盛、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经济发达,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以天下为己任的士人欲借此探寻导致盛衰的原因。其二,李、杨爱情及其悲剧,令多情的文人产生怜悯恻隐之心。其三,中国古代文人秉承了以史为鉴的传统,自觉地借古喻今,以警示当世。

他们的题画诗,形式有题人物画、题宫室画、题山水画,其中题人物画数量最多。

(一)题人物画

题画诗中的人物有四皓、唐明皇、杨贵妃、钟馗、宫女。

四皓是秦末入陕西商山隐居的四位老者。历史上对商山四皓出山为刘盈效力之举,多予肯定,赞美他们品格高尚、顾全大局。元代题画诗常借四皓表达对隐逸的向往,但是马祖常却讥讽四皓欺世盗名,谴责他们是惨无人道的帮凶。马祖常并非刻意标新立异,而是旨在借古讽今,因为,元代皇位更迭频繁,争夺皇权的斗争极其激烈,由此引发的惨剧不断。诗人借题发挥,对元朝统治者争权夺利的野蛮行径予以谴责。如《题四皓图》二首:

不听高皇召,还来太子宫。阿彌女人彘祸,吾恨紫芝翁。

鸿鹄歌虽壮,长门事可忧。间名紫芝客,终不似巢由。

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批评四皓沽名钓誉,先拒绝刘邦的征召,后入宫辅佐太子,结果导致戚夫人被吕后残害的悲剧。在第二首中,讽刺四皓身在山林,心在魏阙,徒有隐士的名声,却没有高尚的情操。这两首诗笔墨辛辣,烛幽洞微,见解独到,发人深省。

唐明皇是一位功过突出的皇帝,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成为文学作品经久不衰的主题。元代少数民族诗人对唐明皇的评价各有侧重:耶律铸、萨都剌批判他骄奢淫逸,马祖常歌颂他力挽狂澜,雅琥称赞他的功劳而淡化其过错。

耶律铸《题明皇思曲江图》:

偃月堂成已乱基,徒令千古罪环儿。中原战血生荆棘,可怜三郎见事迟。

诗中描写李林甫专权毁坏了大唐基业,但是后人总是谴责杨玉环,安史之乱爆发,生灵涂炭,是唐玄宗的昏庸无能所致。诗人批评唐玄宗不理朝政,任用奸臣,不满杨贵妃背负骂名,摒弃了红颜祸水的陈腐之见。此诗题旨显豁,措辞婉转。

萨都剌《明皇击梧图》:

华清池头凉思动,绿桐击去朝阳凤。阿环起学飞燕轻,笑唤三郎作供奉。羯腔打彻《西凉州》,锦茵蹴踏双鸳钩。彩鸾吟细朱樱破,一叶忽飘天下秋。愁声换出铎铃语,三十六宫散秋雨。曲江宫晓清露寒,零乱瑶阶逐风舞。

这首诗先写唐玄宗与杨贵妃柔情蜜意,在宫中纵情享乐,再写安史之乱中唐玄宗与杨贵妃死别,最后写唐玄宗孤独寂寞晚景凄凉。诗人揭示了乐极生悲的原因。此诗以乐衬哀,意境凄美,情绪伤感,意味深永。

马祖常《题明皇端箭图》:

宁王玉笛吹凤凰,桐花秋露宫昼长。开元天子忽思武,手中金箭照眼光。何物群婢出后房,羽林孤儿射杀将,坐中凛凛无渔阳。

诗中描写宁王喜好声色,常通宵达旦寻欢作乐。唐隆元年,李隆基发动政变,策反羽林军,韦后、上官婉儿等被杀,李隆基被立为太子。诗人赞颂李隆基励精图治,再创伟业。此诗史实高度概括,描写形神毕肖,对比映衬恰到好处,节奏张弛有度,结尾富有深意。

雅琥《题周昉明皇水中射鹿图》:

开元天子奋神武,一矢成功定寰宇。飞骑营中堕牝鸡,妖星散落纷如雨。迩来校猎渭城东,姚崇发踪指顾中。马前十论效驱策,君王已贺获隽功。波涛澒洞真龙立,应见波间老蛟泣。画师盘礡笔有神,千载英姿如昨日。君不见天宝年来事事非,宫中行乐昼游稀。可怜野鹿衔花去,犹向樽前按舞衣。

这首描写唐玄宗英武盖世,果断出兵诛灭韦氏及其党羽,从此天下安定。他倚重贤臣,择善如流。诗人着重赞扬唐玄宗早期奋发有为开创盛世,以天宝年间日渐衰败的景象暗示他晚年的昏庸。诗人以高度概括的手法展现了一代英主的风采,反映了一个朝代的兴衰,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此诗叙事简洁,刻画生动,意象奇特,笔墨酣畅。

杨贵妃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耶律铸同情她的悲剧,萨都剌谴责她是祸水。

耶律铸《题杨贵妃遗事》:

玉笛声沈玉漏长,玉环心事夜来香。如何更入金诃子,却比无言睡海棠。双凤扶云留翠辇,九龙伏雨去莲汤。千秋万古嵬坡梦,应绕新台怨寿王。

诗中描写了杨玉环对爱情的渴望,同情她无力主宰自己的命运,责怪寿王作为丈夫无法保护自己的妻子,惋惜杨玉环魂断马嵬的悲剧。此诗善用隐喻,意境朦胧,情辞哀婉,格调高雅。

萨都剌《鹦鹉曲》:

水晶帘垂宫昼长,猩色屏风围绣床。美人春睡苦不足,梦随飞燕游昭阳。觉来粉汗湿香脸,一线柔红枕痕浅。三十六宫在眼前,五色香云随指转。牙床端坐杨太真,云冠霞佩绛色裙。双成小玉各宫样,绣衣乌帽高将军。雕笼七宝挂高树,玉案金盘看鹦鹉。可怜鹦鹉解人言,不说渔阳动鼙鼓。乃知禽语能戏人,不知人语能杀身。亡家败国污天地,天生尤物天亦嗔。一朝艳质化尘土,可恨可怜千万古。香魂不逐马尘飞,犹托深闺绣房女。想当盘礴欲绣时,停针想象心如丝。绣成特自比容貌,伏枕自喜还自悲。郎君有此从何得,怪底梅花心铁石。偶然持赠百拙人,眉眶眼精生丑色。少年阅此恼断肠,锦屏绣褥兰麝香。夜深酒醒换银烛,时见杨妃在耳傍。君不闻张丽华堕宫井,铜雀章台烟烬冷。繁华一梦人不知,万事邯郸吕公枕。

这首诗描写绣在枕头上的图画。诗人先写杨贵妃初醒时的娇慵神态以及逗弄鹦鹉的情形,再写杨贵妃以色惑君并谴责唐玄宗因宠溺杨贵妃而招祸误国,最后诗人从历代兴亡之中,感悟出骄奢淫逸败国的至理。诗人把女性的命运与政治、国运密切联系,鼓吹女人祸水、女色亡国的陈腐论调。此诗想象出奇,形象传神,辞藻华丽,韵律流转如珠,结语余味深长。

在《华清曲题杨妃病齿》中,萨都剌先以夸张的笔墨描写杨贵妃的牙痛,再写她骄奢的生活,最后写安史之乱中的李杨悲剧。这首诗表面写杨贵妃患牙疾,实际上揭示安史之乱的原因。诗人批评唐明皇爱美人不爱江山,告诫今人勿蹈其覆辙。此诗描写细腻,语言华美,以小见大,讽喻深刻,跌宕有致。

萨都剌《终南进士行和李五峰题马麟画钟馗图》把钟馗刻画得形神毕肖:

老日无光霹雳死,玉殿咻咻叫阴鬼。赤脚行天踏龙尾,偷得红莲出秋水。终南进士发指冠,绿袍束带乌靴宽。赤口淋漓吞鬼肝,铜声剥剥秋风酸。大鬼跳梁小鬼哭,猪龙饥嚼黄金屋。至今怒气犹未消,髯戟参差努双目。

据记载钟馗为陕西周至终南镇人。诗人把阴间的恐怖气氛、钟馗的奇特相貌、痛快淋漓的捉鬼场面,描绘得栩栩如生,赞美钟馗驱逐邪恶保佑苍生,具有刚正无私的品格,同情他怀才不遇的悲剧。此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意境险怪,语言奇崛,意蕴丰富。

雅琥《和韵王继学题周冰壶四美人图》之《唐宫题叶》以宫女的生活为题材:

彩毫将恨付霜红,恨自绵绵水自东。金屋有关严虎豹,玉书无路托鳞鸿。秋期暗度惊催织,春信潜通误守宫。莫道银河消息杳,明年锦树又西风。

这首诗描写唐代的一位宫女,她被遗忘在金屋,与世隔绝,生活空虚,内心痛苦。宫女心中憧憬着自由和幸福。诗人对被幽禁在深宫的失意宫女充满同情,善于通过细节捕捉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此诗辞采华美,意境绮丽,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二)题宫室画

马祖常的两首题宫室画的诗,其体裁在元代题画诗中极为少见,因此在题画诗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九成宫图》:

泉溅溅而响谷,风瑟瑟以动林。夹两山以为趾,络下堑与上岑。宫纤丽以媚女,观骞翥以凌尘。矢池鱼而泳泳,饲囿麟而驯驯。帝奈何兮不乐?将弭节乎江津。

九成宫是唐朝第一离宫,位于今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诗人先描写环境:泉水清澈,山谷幽静,微风徐徐,林木茂盛;再描写九成宫的建筑:宫殿宏伟,布局巧妙;最后写宫中的景致:有池鱼可供观赏,有走兽可供射猎,帝王嫔妃行乐其中。这首诗展现了唐朝的强盛景象。此诗铺叙有致,辞藻明丽,意象博大。

《华清宫图》:

帝出车以鸣鸾,俨六龙之骧首。循长陆而东骛,谓泉源之在右。穹阊阖之天门,封百二而为垣。朋猘羯而不丑,嗟神尧之文孙。

这首诗先描写皇帝出行时场面壮观,气势威严,再描写华清宫依山傍水,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最后颂扬皇帝气度非凡,英名盖世。诗中流露出对大唐盛世的赞颂。此诗工于炼字,意境雄奇,格调高古。

(三)题山水画

陕西山河壮丽,名山大川众多,画家绘以丹青,诗人吟咏题赞,如虞集《题商德符华山图》、刘因《华山图》、郯韶《郑蒙泉炼师子午谷图》、袁桷《辋川图》、王冕《曲江春望图》,这些诗着眼于对画境的摹写,赞美自然美景,抒发对隐逸的向往或对盛世的憧憬。然而少数民族诗人咏陕诗中题山水的诗较少,马祖常《王维辋川别业诗图》堪称佳作:

野水已不流,野田已无塍。日夕华子冈,狐狸上丘陵。高人兹为土,画墨飞尘凝。空余古韵语,仿佛金石兴。

诗人欣赏“辋川别业诗图”时,痛惜王维描绘的美景已经无迹可寻。诗人对王维及其诗歌给予高度赞扬。这首诗没有描写王维辋川别业诗图中的秀丽景色,而是描写诗人眼中荒凉、破败的辋川。此诗构思新颖,意境悲凉,情辞哀婉。

马祖常笔下的辋川与李谊描绘的辋川迥然不同。元末李谊隐居于辋川,他的《春日游城南二首》这样描写:“辋川风柳绿于萝,小院山家傍涧阿。伫看王维高隐处,夕阳西下水禽多。”[1](P218)由此可见,辋川的美固然在于田园山水,更在于王维的妙笔生花。在王维笔下辋川充满诗情画意,王维描绘的辋川虚构的成分多于写实,辋川是王维幻想出来的精神家园。后代诗人往往对现实中的辋川充满失望,遗憾它不再美丽,或许唐代以后的辋川有所变化,但更主要的是他们看到的辋川不是王维笔下的辋川,更不是他们想象中的辋川。

二、咏史诗

汉族诗人面对历史事件、人物、遗迹,往往情不自禁地抒发亡国之痛、黍离之悲。少数民族诗人能够比较冷静地反映历史事件,比较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面对历史时,他们更多地着眼于现实和自身,不是一味地沉湎于过去。他们的咏陕诗中所写的人物、事件、古迹范围比较狭窄,诸如唐太宗、鸿门宴、乾陵、秦始皇陵等都未涉及。

马祖常创作了三十余首咏史怀古诗,他继承了前人的传统,感时讽今,寄托怀抱。萨都剌、李庭、孛术鲁翀的咏史怀古诗也各有特色。从诗人的创作动机看,这些诗大体可以分为七类:

(一)借古讽今

延祐以后,朝廷卖官鬻爵,官吏横征暴敛,灾荒连年不断,皇位频繁更迭,社会日益凋敝,马祖常在诗中常针砭时弊。如《拟古》:

长安青云士,任侠日娱游。千金为人寿,万金买名讴。小舅拜郎官,女婿恩泽侯。出入意气盛,欢乐不知忧。银柈荐海品,羊酪乞苍头。生逢承平世,死葬昆仑丘。

此诗描写长安城的豪强依仗权势封官受爵,他们生活奢华糜烂,不惜千金为人祝寿,挥霍万金讨好歌妓。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欲为神仙。诗人借古讽今,揭露了元代权贵的腐朽奢华生活。此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意在言外。

元代统治者内部的斗争非常残酷,萨都剌在其诗中真实反映了统治者的权力斗争,并明确表达自己的爱憎,令人称道。如《汉宫早春曲》:

女夷鼓吹招摇东,羲和驭日骑苍龙。金环宝胜晓翠浓,梅花飞入寿阳宫。寿阳宫中锁香雾,满面春风吹不去。鞭却灵鳌驾五山,芙蓉夜暖光阑干。鸡人一唱晓星起,四埜天开春万里。

这首诗借汉喻元,旨在“讽劝文宗皇后早定立帝之议”[2](P185)。此诗构思奇异,境界开阔,意象跳跃,既有李贺诗诡奇的特点,又有李商隐诗扑朔迷离之美。全诗妙用比兴,语婉旨深。

(二)感慨兴亡

马祖常在凭吊古迹时,感叹沧海桑田,世事多变,如《杨妃墓》:

汉庙衣冠照碧磷,唐陵翁仲作黄尘。马嵬坡上棠梨树,犹占秦原几日春。

诗人凭吊杨贵妃墓,由此联想到汉代的宗庙和唐朝的陵墓,昔日不可一世的帝王,已化成荧荧鬼火和飞扬的尘土,只有马嵬坡上的棠梨树年年开花,装点着关中平原的春天。诗人感慨人生无常。此诗意境凄清,语言含蓄,富有哲理。

马祖常的《华清宫故基》也表现了同样的主题,这首五律描写开元年间的风云人物已不见踪迹,华清宫金碧辉煌的宫殿早已灰飞烟灭,只剩下长满青苔的断碑。然而温泉依然流淌,树木照旧开花。诗人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怅惘。此诗对比今昔,语言朴素,意味隽永。

(三)总结教训

李庭《咸阳怀古》以史为鉴:

连鸡势尽霸图新,兀兀宫墙压渭滨。指鹿只能欺二世,沐猴那解定三秦?倚天楼观余焦土,落日河山几战尘。今古悠悠同一辙,不须作赋吊前人。

诗中描写秦灭六国建立霸业,赵高指鹿为马,秦仅二世而亡,项羽沽名钓誉、目光短浅,以失败告终。壮观的宫殿成为焦土,夕阳下的这片土地,经历过无数次战火。诗人担忧历史的悲剧一再重演。此诗以古喻今,意境雄浑,笔墨含蓄。

廉普逵《华清》由古及今:

华清宫里温泉清,诗人闻此来濯缨。缨尘濯去总飒爽,但觉两腋清风生。振衣飞上骊山顶,感慨兴亡忽耿耿。山上烽火欲一笑,山下凿池事游奔。火燃水沸不可收,干戈动地血漂流。至今此池洗二妇,温泉不洗当时羞。[3](P229)

诗人慕名来到华清池,在温泉洗去尘垢,顿觉神清气爽,登上骊山之巅,激发了兴亡感慨。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华清池纵情游乐,致使安史之乱摧毁盛唐、涂炭生灵。诗人认为周幽王与褒姒的骄纵荒唐、唐玄宗与杨玉环的骄奢淫逸祸国殃民,历史的悲剧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此诗用典精当,语言质朴,风格刚健。

(四)缅怀古人

泰不华《卫将军玉印歌》对英雄充满敬仰之情:

武皇雄略吞八荒,将军分道出朔方。甘泉论功谁第一,将军金印照白日。尚方宝玉将作匠,别刻姓命示殊赏。蟠螭交纽古篆文,太常钏鼎旌奇勋。君不见祁连山下战骨深,中原父老泪满襟。卫后废殂太子死,茂陵落日秋风起。天荒地老故物存,摩挲断文吊英魂。

诗人瞻仰遗物,凭吊英灵。他歌颂卫青平定匈奴功勋盖世,赞美汉武帝经天纬地的雄才大略,但谴责他穷兵黩武,制造巫蛊之祸。诗中西风萧瑟、落日黯淡的景象,使命运无常、荣辱难料的主题尤为强烈。此诗夹叙夹议,见解深刻,意境壮阔,笔力雄健。

吴郡陆友仁获得一方白玉印,上刻“卫青”,被鉴定为汉印,这方印在元代极为著名,诗人纷纷赋诗咏赞,如虞集《玉印歌,并序》、揭傒斯《题姑苏陆友仁所藏卫青印》、王沂《玉印歌》、张雨《卫青玉印》等。

达实帖木儿《五丈秋风》惋惜诸葛亮壮志未酬:

八阵图荒认旧痕,当年蜀将驻三军。出师不遂中原志,老树寒烟锁暮云。

这首诗为凭吊诸葛武侯之作。五丈原上景象凄凉,诸葛亮曾经在此地屯兵。孔明带领蜀军六出祁山,志在兴复汉室统一天下,但最终未能如愿,诗人对此深感惋惜。此诗语言朴素,情感悲凉,格调沉郁。

(五)借古颂今

孛术鲁翀《阅故唐宫》把元代君主比作李世民,歌颂其开创盛世:

锦帆走灭淮海波,虬髯起操汤武戈。荡民疮痏六朝下,天开百二秦山河。我来徘徊旧宫土,细麦繁花忽谁主!终南王气三百年,仙李春风一千古。春风吹梦天茫茫,玉楼金殿春云香。开元舞马散冥寞,纥干冻雀含悲凉。世态苍黄几烟雾,秦汉英灵不知处。昆仑河脉自西来,湘浦雁行今北去。

诗人来到唐宫遗址,曾经富丽堂皇的宫殿不见踪迹,田野上弥漫着小麦和野花的芬芳。诗人追溯唐朝建国的历史,赞美李世民效仿商汤、武王,起兵推翻隋朝,结束了动乱,救民于水火。慨叹开元盛世一去不复返。最后诗人由历史回到现实,赞美元朝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此诗纵横古今,气势恢宏,风格豪迈,意境雄奇。

(六)借古抒怀

萨都刺《梦登高山得诗》自比杜牧,展现抱负,倾诉苦闷:

杖藜踏破碧崔嵬,梦里清游乐未回。万壑泉声松外去,数行秋色雁边来。文章小杜今何在?风雨重阳菊自开。山路云深行客倦,竹鸡飞上独春台。

诗人梦中登上高山,流连忘返。松涛阵阵回荡在山谷中,大雁南飞增添了几分秋意。杜牧的踪影难觅,菊花在重阳的风雨中独自摇曳,白云深处的山路上,行人沉重的脚步惊起竹鸡飞上树梢。诗人以杜牧自比,抒发了仕途多舛的悲凉和前路茫茫的忧伤。此诗虚实结合,浑然无际,画面清幽,意境深远。

马祖常的《拟唐宫词》描写了宫女的孤独寂寞、辛苦劳作、争宠斗妍、失意幽怨、百无聊赖,诗人对宫女的遭遇充满同情并以宫女的命运自喻。这组诗情景交融,描写细腻,格调清新,语言精练。

(七)批判古人

移剌霖《华清》无情地讽刺杨玉环骄奢淫逸:

已压开元万翠眉,莲汤不必浸凝脂。好将素手来吞洗,曾把宁王玉笛吹。[4](P11)

这首诗描写杨贵妃后宫争宠,以色惑主,行为放荡。诗人对杨贵妃的嫉妒、轻浮予以冷嘲热讽。此诗构思出人意料,讽刺入木三分,笔墨含蓄蕴藉。

三、山水诗

陕西的名山大川有华山、终南山、太白山、秦岭、黄河、渭河、汉江等,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中除描写骊山外,没有涉及其它。在《壮游八十韵》中马祖常自述到过华山,耶律铸在宪宗八年(1258)扈从宪宗征蜀,途经今陕西陇县、宝鸡、大散关、汉中等地。脱脱木儿曾为奉元路总管,他的诗中提到过慈恩寺、曲江、终南山,但没有专咏这些名胜的诗篇。移剌霖曾任陕西路按察使,李庭作为陕西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乡,他们都有机会游览陕西的名胜,可惜未见他们与之相关的诗作。同时期汉族诗人的作品中描写的陕西山水较多,如杨维桢《华山高》、汪元量《秦岭》及《终南山馆》、王冕《渭河道中》等。

元代少数民族诗人咏陕诗中的山水之作,善于将景物描写与咏史怀古融为一体,不是单纯地模山范水,而是在欣赏山水时,反思历史,感叹兴亡。

马祖常的咏陕山水诗或抒发闲情逸致,或感慨历史兴亡、思考人生哲理。如《郦山》:

绣岭春来绿树圆,东风吹影入温泉。华清梦断飞尘起,玉雁衔香堕野田。

玉女泉边翠藻多,石池涵影媚宫娥,可怜绣岭啼春鸟,犹是梨园弟子歌。

第一首诗描写骊山的秀美景色映入水中,渔阳鼙鼓惊醒了李杨的美梦,杨玉环在马嵬坡香消玉殒。诗人对李杨荒淫误国的行为不无讥讽。第二首诗描写宫娥临水照影的温泉已经废弃,山上的鸟儿在春风里鸣叫,仿佛梨园弟子在歌唱。诗人触景生情,含蓄地批评李杨的骄奢淫逸。

这两首七绝,由眼前的景物联想到历史的悲剧,抒发了时过境迁、沧桑巨变的无奈和感伤。两首诗纵横古今,构思巧妙,意境凄清,笔墨含蓄,引人遐想。

华阴道士长松下,留我煎茶看古碑。衣上征尘都莫洗,天风一夜为君吹。

这首诗描写诗人行经华阴,受到道士的热情款待,品茗小憩,欣赏古碑,闲话清谈,其乐融融。此诗笔墨淡雅,意境清奇,格调高古,妙趣横生。

移剌霖也是描写山水的高手,《移剌相公骊山有感诗跋》评价他:“尝有《题华清宫三绝句》,远近传诵,不啻脍炙,方以不多见为恨。”[5](P4092)如《骊山》:

苍苔径滑明珠殿,落叶林荒羯鼓楼。渭水都应细如线,若为流得许多愁。

诗人登上骊山,看到当年的歌坛舞场早已破败不堪。从骊山俯瞰渭河如同一条细线,悠悠的河水诉说着无限哀思。在古今对比中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此诗比拟生动,意境苍凉,情辞哀婉。

山下惊飞烈火灰,山头犹弄紫金杯。梦回未奏梨园曲,卧听吟风阿滥堆。

诗中描写安禄山造反,长安告急,唐玄宗仍与杨贵妃饮酒作乐。乱后重回骊山,唐玄宗不忍再听《霓裳羽衣曲》而以《阿滥堆》排遣愁绪。诗人在欣赏山水时,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杨贵妃因荒淫无度、醉生梦死而导致悲剧。在前后对照中,隐含了对唐明皇咎由自取的批评。此诗善于烘托气氛,工于锤炼字句,构思巧妙新颖。

四、感时诗

元代后期,各种自然灾害不断,诗人反映了灾害导致的民生疾苦,再现了卖儿鬻女、流离失所、哀鸿遍野的惨痛景象,揭露了权豪势要作威作福、巧取豪夺的罪恶行径。元末,战乱频繁,诗人如实记录了战争的阴霾。表达了关心民瘼、拯救时弊、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这类诗内容深刻,艺术水平较高,可惜数量较少,其中萨都剌、脱脱木儿的诗作具有典型意义。

萨都剌在《鬻女谣》中描写了陕西旱灾的悲惨景象。天历二年(1329),陕西旱灾严重,饥民达一百二十三万余人,卖儿鬻女屡见不鲜,甚至发生人吃人的惨剧。张养浩在《哀流民操》、《长安孝子贾海诗》中生动描述了灾难景象。诗人由眼前所见以及传闻,勾勒了东南、关陕等地饿殍遍野、万户萧疏的惨状,满怀悲愤描写了一位被卖女子的不幸遭遇。诗人同情百姓的苦难,斥责县令、太守等官吏无视百姓的死活,并且把后妃的享乐与贫女的悲惨加以对照,尽情揭露了现实的残酷和不公。此诗描写细腻,对比鲜明,情绪悲愤,感人至深。

脱脱木儿《帅正堂漫成》感时伤世:

日影才移戒石亭,午衙无讼怡心宁。西风吹动阶前叶,铿若琅玕不少停。

慈恩寺里曲江头,欲往题诗不自由。知我终南山上月,清光直照读书楼。

走马长安八月时,一冬未到鬓如丝。赵张已去三王远,羞把樗材作吏师。

檐间野萑乱生成,阶下辰牌聒耳鸣。却忆内园春昼永,柳荫池畔坐闻莺。

长安西望旧咸阳,禾黍秋来一半荒。见说军储催似火,不能为主漫伤情。

心在朝廷迹在秦,干戈犹自触边尘。云间黄鹄高如鹤,那得乘风过析津。

秦川高处望燕台,朔漠云深一雁来。垂暮异乡访祭子,眉头忧国几时开。

关河日日卷风沙,十月羁人不到家。北望交游零落尽,倚窗独嗅腊梅花。

典却春衣意自融,小儓何事愧龙钟。床头一瓮黄齑菜,未必膏粱似得侬。

严寒侵透黑貂裘,浊酒沽来日唱酬。莫回东阑叹霜雪,春光不到树枝头。

这组诗写于至正十七年,当时陕西陷入战乱,局势已无法挽回。诗人通过暮秋的景色、紧迫的公务、焦虑的心境、难抑的乡情,渲染出局势危急,表达了为国是担心、为朝廷分忧的忠诚,也流露出看不到希望的惶惑。杨镰评价这组诗“是一部首尾完整的‘咏史’”[6](P519)。这组诗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生动逼真,情感收放自如,格调典雅庄重。从刘尚质《吉州诗》并序中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战乱中百姓的遭遇:“渭南渭北之民,老幼襁抱。富者贫者号哭之声震天地,迤逦奔逃于延安诸山。又红贼一二马邀数千人,驱而前,劫夺戮辱,不胜其苦。”[6](P513)至正十六年,刘尚质主持陕西行省的乡试,目睹了发生在潼关、华阴、韩城等地的动乱。诗人忠实记录了当时的见闻,描写了身处动乱的真切感受,对在战乱中遭受涂炭的百姓充满同情。

综上所述,移剌霖、李庭、耶律铸等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特点鲜明,其题画诗、山水诗,体现出浓厚的历史意识,咏史怀古诗偏爱唐朝的事件、人物、遗迹。究其原因有三方面:其一,元人写诗主张宗唐得古,元代诗人模仿唐诗的创作成为一代风尚。欧阳玄说:“我元延祐以来,弥文日盛。京师诸名公咸宗魏、晋、唐,一去金、宋季世之弊,而趋于雅正,诗丕变而近于古。”[7](P160)当时的名家无不学习唐人,“张翥、傅若金以李白、杜甫为楷模,虞集、倪瓒则以韦应物为榜样,姚燧、吴莱以学韩愈出名,朱德润、廼贤又以学白居易新乐府见长。至于学李贺之风,北方刘因开其端,南方的吾邱衍也有这种倾向。”[8](P370)由此可见,少数民族诗人的咏陕诗取材于汉唐、继承唐诗的传统是风气使然。其二,元朝与唐朝在崇尚武力、文化多元、风气开放等方面极为相似,因此唐朝由盛而衰极容易引起思考治乱原因、憧憬盛世的元代诗人的共鸣。其三,陕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遗迹众多,当诗人置身陕西时,处处能感受到汉风唐韵,于是情不自禁地抒发思古幽情。

[1]霍松林主编.历代咏陕诗词曲集成(第二册)[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

[2]邓绍基,史铁良编著.元诗精华二百首[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3]王叔磐,孙玉溱等选注.元代少数民族诗选[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1.

[4]薛瑞兆.《元诗选》癸集中的金诗[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2(3).

[5]阎凤梧主编.全辽金文[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

[6]杨镰.元代文学编年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7]欧阳玄著,汤锐校点整理.欧阳玄全集(上册)[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

[8]邓绍基主编.元代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I207.22

A

1007-9106(2017)04-0109-07

伏漫戈(1966—),女,西安文理学院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诗人
新锐诗人
新锐诗人
新锐诗人
新锐诗人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晒娃还要看诗人
愤怒
诗人猫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