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平等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作用探析

2017-04-11马俊锋

社科纵横 2017年4期
关键词:建构建设发展

马俊锋

(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铜仁 554300)

·理论探索与创新·

习近平平等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作用探析

马俊锋

(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铜仁 554300)

平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创立和完善,为有效提升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事业的整体开展水平,优化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整体性质量效能状态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针对习近平同志的平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问题,选取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习近平同志 平等思想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推进作用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进三十余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事业实现了稳定有序繁荣发展的状态目标,在社会主义中国国民经济年均总量规模持续健康快速增长的历史背景下,我国实际获取的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总量规模已经持续多年稳定占据全球第二的重要地位,间接上导致我国基层民众群体的基本文化观念生活体验呈现了日渐丰富的发展变革特征,在人均国民收入获取规模不断扩展的历史背景之下,我国普通民众的基本物质生活条件逐步得到了程度显著的改善优化,当代中国的建设发展事业进程,已经逐步走上以富裕安康为基本属性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新道路[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全面分析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事业开展现状,规划我国未来建设发展事业基本蓝图过程中,逐步提升了对现实存在的,且表征显著的社会平等性问题的充分关注,全面阐释和分析了不平等问题对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经济社会建设事业的综合发展路径所造成的深刻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构包含社会主义平等观组成要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体系,为有效解决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综合建设事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事业历史推进过程中,真实面对的一系列不平等问题,创造和提供了稳定坚实的思想观念指导规范体系。在上述工作进程的具体开展过程中,习近平同志围绕社会主义平等价值观这一重要的理论课题,接连发表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要讲话,建构了体制完备的平等思想理论体系[2]。

一、具备实质性意义的社会经济地位平等

从早期化的社会思想启蒙运动开展至今,对“平等”的追求始终是现代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理想价值追求,同时也是独立化的人类个体应当获取和拥有的基础性政治权利要素。在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背景下,统治者和政治资源控制者仅在形式层面和原则性思想观念认知层面承认了一切独立人类个体对平等权利的获取,同时却在实际开展的社会政治治理实践过程中,充分强调和确保一切形式的封建性历史特权和政治垄断权在具体的政治统治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绝对控制地位,在独立社会民众的平等性政治权利遭遇边缘化和碾压的实践背景下,直接导致现实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发展环境中出现表现特征显著的不平等格局,间接上诱导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中的独立劳动者群体,逐步转化并最终进入具备“异化”特征或者是“边缘化”特征的生存境地之中[3]。在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建构的基本理论表达体系中,经济基础状态分析是开展政治不平等问题研究分析过程中的基本切入角度[4]。

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在影响深远且持续时间接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事业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共产党各级地方性委员会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协力奋斗下,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性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指标均实现了程度显著的发展提升[5]。中国人民的基本性物质生活条件水平,逐步从贫困型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温饱型历史法阶段,并逐步从温饱型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总体小康型历史发展阶段,在我国基层民众群体的技术性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良优化的历史背景下,为有效建构和发展形成基础性的社会平等性发展格局,建构和提供了相对坚实物质性和经济性支持条件[6]。

真实生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时代历史环境背景之下的当代中国人民,应当全面享有宪法和一系列普通型专门法律所赋予和规定的平等化政治活动参与权利,同时还应当切实平等性地获取和享受社会主义中国经济社会建设事业具体推进过程中,所赋予我国基层民众群体的各项社会福利,其中包含了接受免费性基础义务教育,接受全民性社会化医疗保障支持服务、获取基础性社会养老保险,获取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等基本社会福利项目。与此同时,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依然没有变,在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格局依然处于不发达状态条件下,我国社会平等建设事业在具体推进的历史过程中,依然真切面对着一系列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我国城市和乡村之间在区域经济发展状态,以及普通民众的收入分配格局建构状态层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在基础教育保障、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城乡职工基本就业权利保障、安全生产技术控制与支持保障、执法司法活动的的平等科学性状态保障等攸关基层民众群体基本福祉的社会建设事业领域的不平等问题和不平等社会现象依然表现明显,部分党员干部群体中的“四风”问题依然表现严峻,给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设发展背景下的平等性建设事业目标的顺利实现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能切实解决好我国亿万基层普通群众密切关注的社会建设不平等问题,不能给广泛数量性存在意义的基层普通民众带来真实可感的切身利益,则我国正在开展的一系列表现形式多样的改革工作,势必会丧失其本该获取的一系列实践体验价值。切实增进和优化最广泛数量意义的基层社会民众的经济福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事业在具体开展和实际推进过程中的基本出发点和基本落脚点,在全面深化改革事业的实践力度过程中,必须重点致力于追求和建设具备更加充分的公平正义属性特征的社会实践环境,不断克服和消除现实社会环境在具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社会不平等现象,确保改革事业开展过程中的各类福祉,能够广泛覆盖真实存在的全体中国人民[8]。

真正学理分析意义阐发视角之下的社会平等理念,本身同时涉及了现实社会环境生活实践过程中多个具体领域,其中包含了政治建设领域、经济建设领域、文化建设领域、社会建设领域,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等多个具体化的表现领域,并且在每一个具体的表现领域都真实性地面对着具备多个层次特征以及多个种类特征的具体诉求,给我国实际开展的社会平等建设事业的顺畅有序推进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实践性困难。与此同时,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建设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一系列真实存在的主客观影响要素,直接导致现阶段我国依然存在着经济社会总体性建设发展状态缺乏平衡性、现实产业结构的设置和表现状态不合理、基础农业支持保障应用设施的建设支持状态相对薄弱,现实存在的社会公共管理性体制机制要素的建构表现状态不健全问题,间接上诱导了不同城乡区域之间、不同地域区位之间,以及不同行业之间在发展格局,以及经济利益获取状态层面存在着表征显著的相互差异特征,给实际开展的社会平等建设事业的顺利推进,造成了极其显著的不良影响[9]。

经济性权利视角的社会平等建设工程实现水平,对于我国社会平等化建设事业最终获取的建设事业目标状态具备深刻的影响,以及制约作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和支持我国最广泛数量意义的基层民众的经济权利,对于确保我国社会平等建设事业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具备基础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

二、发展性权利及其义务层面的平等性建构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主席习近平同志,对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平等价值观的基础理解是:所谓平等,是扎实建构在经济社会发展事业路径基础之上,具备差异性发展特征的平等。这一深刻全面的对“平等”思想理念的理解和表达,全面突破了传统资产阶级利益认知集团片面追逐权利获取状态的狭隘眼界,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和具备了共产主义思想理论背景之下的“实质性平等”的理想化观念认知境界。在资产阶级人士的观念认知结构体系中,“平等”是与生俱来的具备“天赋性”表现特征的自然权利。其基本内涵,在于每一个独立存在的人类个体,在其自身的生命存续期间,到应当具备某种生来而有的“理性”、“同情心”,以及在参与具象化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逐利性”倾向,独立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在初始化的人性和人权格局层面本身具备朴素化的平等性。遵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资产阶级人士在主观意识认知格局中声称的平等,事实上仅仅存在于资本主义世界的法律形式和政治宣言中,在真实运作的资本主义世界民众的日常化生产生活实践环境性,是无法存在和生存的。在完全剔除一切形式的真实存在的社会化内容要素条件下,仅仅基于人性要素的抽象理论认知角度定义“平等性”政治要素的基本概念内涵,无疑需要忽视或者是否认一切现实存在的经验多样性,以及个体能动的创造性要素。而真正满足最佳社会伦理秩序格局的平等,应当是建构在广泛性社会参与基础上的机会平等、以及具备与时俱进表现特征的的发展平等[10]。

在社会主义制度形态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开展社会平等建设事业的具体实践,其本质在于促进所有的“人”的要素,实现各尽所能和全面发展的平等化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参与状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阐述,未来一段历史发展时期之内,我们发展前进工作的基本目标,在于切实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在不断解放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解放与增强社会主义社会综合活力、促进所有人的全面发展等实践衡量性指标方面,能够比同期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形态具备更高水平的效率指标表现状态,从而能够在更高水平之上,有效调动和激发我国全体人民的参与积极性、观念主动性,以及实践创造性。在社会平等建设事业的具体开展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具备着一系列表征鲜明的优越性,能够切实以有效增进最广泛数量意义的普通民众的切身利益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继而切实将社会平等建设事业的基本欲求,设定为“全体中国人民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各得其所,且能扎实实现和谐相处表征状态的实践活动局面”[11]。

人,其基础本质,在于其是具备“文化”属性特征的人,而不是具备“物化”属性特征的人,从这一理论阐释角度展开具体分析,则人类群体要素本身应当具备表征鲜明且充分的能动性和全面性,而非僵化性和“单向度”性。物质性基础生活实践环境条件的日渐充盈化发展,尽管是每一个独立个人均期望与获取和建构的实践生活格局状态,但是物质财富要素的不断积累和丰厚绝对无法占据和构成独立人类个体在基础性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的唯一实践目标,在充分满足了物质生活环境条件的追求和丰厚基础上,具备理性思想特质的独立个人,通常还要付诸于一定程度的主观性努力实践,切实建构形成和谐稳定的外在人际关系格局、充实丰厚的精神生活体验状态,并在此基础深度追问和探寻生命的基本意义,实现自身的全面综合有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的建设形成事业,不仅仅致力于满足每一个独立中国公民的基础性物质需求,其更为重要的任务需求和实践动机,在于切实为每一个独立的中国公民能够顺利实现自身的成长发展梦想构筑和提供基础性的支持,以及保障条件,从而促进全体中国公民良好有序的成长发展,促进我国社会平等建设事业预期实践目标的快速稳定有序实现[12]。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释,全体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社会各界群众,要切实充分展现自身拥有的知识和智慧,通过辛勤参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劳动,积极主动地在我国当代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事业的具体推进过程中,充当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一切国家行政权利机关的在职干部群体,要牢固树立和秉持克己奉公和廉政勤政自我行为管理控制准则,充分关心基层人民群众的自身疾苦,扎实致力于为广泛数量意义的人民群众办实事和好事,坚决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以及奢靡之风,同一切形式的现实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和思想行为倾向积极作斗争,时时刻刻与最广泛数量意义的基层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百折不挠地为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发展事业而矢志奋斗。

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以及公安民警,要严格遵照听党指挥、能打胜仗和作风优良的基本思想指引,不断切实提升自身履行和完成任务使命的实践能力,坚决捍卫和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全面保障最广泛数量意义的人民群众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状态。

一切非公有制经济体制领域的一线从业人员和其他新的社会阶层组成人员,要扎实充分发挥自身的劳动创造精神和创业精神,做合格优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践者和拥护者。

三、结语

针对习近平同志的平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问题,本文具体选取具备实质性意义的社会经济地位平等,以及发展性权利及其义务层面的平等性建构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的论述分析,切实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建构发展过程中的平等性格局构建工作,对于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事业的顺畅有序发展,以及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事业各项建设发展事业目标的顺利实现,具备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1]吴晓云.习近平同志的平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01).

[2]刘卓红,潘宁.研究历史唯物主义,努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刘卓红教授访谈[J].社会科学家,2016(03).

[3]陈蕙,韦日平.以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04).

[4]申淑华.浅谈习近平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特点[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5]杨瑞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题——学习习近平同志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论述的几点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6]王立胜,王清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新确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2).

[7]李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基本构成[J].中国法学,2015(05).

[8]王思怀.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综述[J].商洛学院学报,2009(01).

[9]杨瑞森.两大理论成果关系的哲学揭示与阐发——兼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教学与研究,2013(11).

[10]刘明福,王忠远.习近平民族复兴大战略——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的体会[J].决策与信息,2014(Z1).

[11]杨瑞森,本刊记者.认识两大理论成果关系的新视野和新举措——访本刊顾问、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杨瑞森教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2).

[12]刘红.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J].理论与改革,2016(06).

D61

A

1007-9106(2017)04-0001-04

马俊锋(1982—),男,铜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猜你喜欢

建构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建构游戏玩不够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