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班级心理氛围构建研究
2017-04-11郭卿
郭卿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临汾 041000)
大学班级心理氛围构建研究
郭卿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山西临汾 041000)
大学班级心理氛围对于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对班级心理氛围的定义,将其划分为班级文化氛围、班级管理氛围、班级学习氛围、班级人际关系氛围和班级凝聚力氛围五个结构。并从五个方面来说明如何构建良好的大学班级心理氛围。
心理氛围 结构 策略
在当今的大学里有些班级往往呈现出一种分散、压抑、不和谐的氛围,学生们一盘散沙,人际关系冷漠、凝聚力不强,影响了教育的整体效果,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究其原因有多种,但很关键的一个原因是不良的集体心理氛围。心理氛围潜存于人的内心深处,指导着人的认识和行为,良好的集体心理氛围对优秀集体的形成至关重要。如果辅导员在带班的过程中,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挖掘大学生潜在的活力,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活泼、和谐融洽、团结协作的班级心理氛围,就能最大化地发挥教育合力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一、班级心理氛围的含义
对于“班级心理氛围”一词,人们往往用得多但界定的少,且专门研究“班级心理氛围”的学者并不多。
在《中国大教育词典》中,班级心理氛围是师生在班级中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在前苏联的心理学词典中,班级心理氛围是属于群体中和集体中心理现象的情绪评价与社会评价性质的心理学概念,是群体中和集体中占优势的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其中包括了人的心境、精神体验、情绪波动,人民彼此之间的关系、对工作的态度以及对周围事件的态度。根据Schneider和 Hall(1972)的观点[1],班级心理氛围是在个体微观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经历班级共同事件,将已有经验在心理层面抽象化而形成的宏观认知。赵鸣九[2]在《大学心理学》中将心理气氛定义为:“心理气氛是在集体中,全体成员所能感知到的,并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一般态度和感受,集体内成员的情绪会受其影响和支配,对于新进入该集体的成员,影响则更甚。”
综上所述,我们将班级心理氛围定义为:由教师、学生以及学习环境三者的相互作用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其组成因素是班级中多数学生所持有的共同态度、多数学生所认可的行为表现、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方式和占优势的情绪、情感状态,具体表现为全体学生和教师都能感知到的、对学生和教师的心理发展和身心成长有实际影响的群体心理状态和群体心理倾向。
二、大学班级心理氛围的结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据本文对班级心理氛围内涵的认识与界定,将班级心理氛围应划分为以下几个结构。
(一)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氛围是指大学班级学生在教师的教育、管理和教学活动中所建立起来的被多数班级学生所认可的奋斗目标、优良作风、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会对班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会让班级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学生对班级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它包括以下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是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如作业文化的展示、班会活动的召开、兴趣小组的建立等;二是班级的制度文化,如班规、班委选拔制度、班委工作制度、班费管理制度、班级成员奖惩制度等。
(二)班级管理氛围
班级管理氛围是指辅导员以及班干部在实现对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以其角色地位、人格品质、管理方式对班级其他成员产生影响的方方面面。辅导员是大学生中的灵魂人物,班干部是大学生中的精英人物,他们在班级中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一个良好班级心理氛围的形成有赖于一个管理有方、有威信、有凝聚力的领导队伍。不同的班级管理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同的。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一是辅导员以及班干部的管理方式,如民主型管理方式、放任型管理方式、权威型管理方式;二是辅导员以及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如处理班级事务效率高、有奉献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态度等。
(三)班级学习氛围
班级学习氛围是指班级学生的学习风气,具有良好学习风气的班集体,一定会是一个让教师眼前一亮的班集体。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体,其学生具有勇于进取的精神,能够在课堂中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良性竞争,赋予课堂以创新性和激情活力。每个学生努力通过学习展示自己的进步与才华,渴望得到班级成员的认可与肯定,并团结一心为班集体赢得更好、更高的荣誉。它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一是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如班级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目的等;二是班级学生学习的模式,如分组学习、团结合作学习、个人学习等;三是班级的学习舆论,如个人在班集体中的学习表率作用、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网上交流的监督作用等。
(四)班级人际关系氛围
大学班级人际关系氛围包括师生关系氛围和生生关系氛围。形成良好的大学班级人际关系氛围,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处理班级事务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作为大学班级的主导力量,应处理好与各班学生的关系,他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对学生的支持与鼓励、在学生生活与工作中所体现出的关怀与安慰,都将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作为大学班级的主体力量,应处理好与各科教师以及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对教师的尊重、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表现出的互帮互助,都将会对各自今后的生涯产生积极的影响。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一是教师的人际交往价值观,如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等;二是学生的人际交往价值观,如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学生交友的原则等。
(五)班级凝聚力氛围
班级凝聚力氛围是班级心理氛围中最为内隐的一个因素,它反映了一个班级的整体风貌和精神士气。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指出,“它是在班级共同的理想信念指引下,经过师生努力而一致形成的对一种班级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整体力量。”班级凝聚力氛围好的班级,其成员会积极参加班级事务与活动,并齐心协力为班级的荣誉而奋斗,有强烈的归属感、自豪感以及责任感,它的存在为班级的和谐发展提供了精神食粮。班级凝聚力弱,其辅导员及班干部的威信下降,其成员消极懈怠班级活动,经常找借口不参加活动,同学们之间也很陌生,没有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班级的各项考核会偏低,班级管理会变得异常艰难。要建设班级齐心协力的班级凝聚力,需要设定班徽、班歌、班级主题精神等,更重要的是需要辅导员、班干部、学生个体共同的努力。
大学班级心理氛围的构成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在不同的年级具有不同表现和特征。一般而言,我们应重视对新生班级心理氛围构建,加大对高年级班级心理氛围的管理力度和效度。
三、构建良好的大学班级心理氛围
大学班级心理氛围的构建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配合,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创设严谨活泼、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氛围
第一,要加强班级的活动建设。为了使全班同学都能自觉地投入到班级活动建设中去,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召开主题班会、主题运动会、主题交流会等,让每个班级成员都能亲自体验办活动的乐趣与辛劳,并让每个学生在活动的最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二,要加强班级的目标建设。班级目标对于班级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因此要格外注意班级目标的准确性。不同的阶段制定不同的班级目标以及学生的发展目标。辅导员与班干部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的制定符合本班的班级目标,切勿不切实际的幻想。
第三,要加强班级的制度建设。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制定使班级工作有迹可循,也便于领导进行检查与指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风。如建立班级工作日志,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建立班干部汇报制度,建立班级成员奖惩制度等等,使辅导员与班干部有秩序、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二)建立民主平等、团结友爱的班级管理氛围
第一,辅导员与班干部要有民主的管理方式。辅导员与班干部管理班级要采用民主的方式,不能独断专行,良好的民主作风是班级和谐的最佳领导方式。凡事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与班级成员商量、讨论,“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班级所有成员的智慧胜过辅导员以及班干部的智慧。与班级同学共同制定计划和作出决定,对班级同学的表现给予客观的表扬与批评,既能发掘班级潜在的力量与人员,也有利的班级活动方案的实施。
第二,辅导员与班干部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辅导员应从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班级事务的水平;辅导员要以严格的标准选拔班干部,将品学兼优、有能力、有才华、有威信的学生选拔进班干部队伍,并对班干部的班级工作进行定期的指导与培训;辅导员与班干部要灵活处理发生在班级中的突发事件;辅导员与班干部要有为班级成员无私奉献的精神等。
(三)建立良性竞争、激情创新的班级学习氛围
第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每个人上大学的原因是不同的,但既然学生们已迈进大学校门,辅导员就有义务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例如通过专门的主题学习讨论会或者谈心活动等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让他们正确理解学习与发展、生活的关系。
第二,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得法,事半功倍,方法不对,事倍功半,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大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特别是对大一的新生,应介绍学习成功的榜样、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介绍关于如何学习的书籍和文章等,尽力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第三,要创设健康的学习舆论与氛围。辅导员应让大学生树立“在大学的第一重任是学习”的重要理念,营造浓郁的学习气氛,建立学习兴趣小组、开展读书交流会等;并到课堂去观察学生的上课状况,勤与任课教师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学习困难。
(四)建立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班级人际关系氛围
第一,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亦师亦友。辅导员要具有正确的角色意识,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并与学生沟通思想,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素养,紧跟时代,了解90后学生的兴趣点与个性特征,掌握处理师生关系的技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关键事件和关键时刻,辅导员要以身作则,积极应对,平等相待,以诚相处,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第二,要积极关注学生、认识并处理生生关系。在构建良好的生生关系的过程中,辅导员应重点关注贫困学生群体、班干部群体、各宿舍的特点与关系。贫困生是一个比较敏感的群体,他们的人际交往状况往往令人担忧,辅导员应多关心他们,及时了解他们的现状,对他们笃之以信、励之以志、导之以行。对班干部来说,要积极发挥他们的榜样和带头作用,教导他们在与同学们相处时候真诚相待,换位思考,合作协助,友好竞争。宿舍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应注重宿舍的文化建设,发挥各宿舍长桥梁与建设作用,把宿舍长纳入班级管理中,定期召开宿舍长会,了解各宿舍的情况。
(五)建立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班级凝聚力氛围
第一,辅导员要具备较高在专业知识、专业素质、丰富的人生经验,公平公正地对待班里每个同学,同时要像朋友一样对待、关心学生,定期与学生聊天、召开班会,了解学生的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问题。辅导员只有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信服,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第二,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在工作中认真负责,配合默契,团结一起,发挥表率作用,做好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辅导员应通过班委会活动加强对班干部的培养、锻炼与引导,培养班干部必须具备的精神和素养。
第三,班级凝聚力的构建是每个学生的责任,每个学生的发展也离不开班级。作为集体中的一员,每个同学都应积极参加活动,热爱班集体,为自己的班级贡献一份力量。辅导员应在日常事务管理中加强学生个体的引导教育,增强班级心理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归属感、荣誉感的重要性,加强同学之间应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综上,良好的大学班级心理氛围是班级文化氛围、管理氛围、学习氛围、人际关系氛围、凝聚力氛围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班级心理氛围的形成,需要辅导员、班干部、学生个体从班级的管理理念、机制、方式等方面共同努力。这五种优势的心理氛围一旦形成,会稳定地、占优势地存在于整个班级中,对每一位大学生的知情意行、班级的形象和管理有积极的影响。一般而言,我们应重视对新生班级心理氛围的构建,加大对高年级班级心理氛围的管理力度。
[1]李向东.大学生班级心理氛围的评价与优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
[2]赵鸣九.大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彭娟.创设健康的班级文化中的心理氛围刍议[J].教育探索,2005(2):62-63.
[4]陈虹,余香莲.大学班级心理氛围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107-110.
[5]马云献.高校组织气氛及其与教师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5.
[6]孙迎晖,李红梅,王晓川.高校班级凝聚力现状及建设意见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
[7]韩志鹏.基于新媒体背景下高校班级凝聚力建设的研究[J].高教学刊,2015(10).
更正:本刊2017年第1期第154页《大学英语教育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研究》的作者简介中,作者姓名应为“刘全花”,因编校失误,错为“刘金花”,特此更正,并向作者及广大读者致歉。
G44
A
1007-9106(2017)04-0175-04
郭卿(1983—)女,助教,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