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内涵及其海外传播路径探索
2017-04-11刘思彤
刘思彤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内涵及其海外传播路径探索
刘思彤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习近平“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引起了海内外高度关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具有重要思想内涵,促进“四个全面”的海外传播不仅是对习近平系列讲话精神进行贯彻落实的体现,促进中国话语权不断增强的要求,也是维护中国国家形象与丰富世界各国治理理念的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四个全面”海外传播路径,坚持习近平对外传播新闻观,深化传播“四个全面”内涵实质,积极搭建对外传播大平台,重视对外传播受众分析,加强公共外交传播路径,在多种路径共同作用下全面促进“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海外传播。
“四个全面”;内涵;海外传播;必要性;路径
2014年12月在江苏省调研期间,习近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与中国发展实际,提出了“四个全面”重要思想与战略布局。习近平“四个全面”中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不仅对中国有重大意义,也对世界有深远影响;在深受国内干群回应和认同的同时,也引发海外社会的高度关注。深刻领会习近平“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内涵,认识传播学与“四个全面”重要思想传播之间的关系,明确“四个全面”海外传播的必要性,对广泛宣传“四个全面”和充分发挥“四个全面”的作用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如何促进习近平“四个全面”的海外传播势必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
一、深刻认识“四个全面”的思想内涵与内在逻辑
(一)“四个全面”打造了习近平“理论标志”
海外各界对我国各任领导人载入中共史册的思想理念一直比较关注,习近平的思想理念自然也在他们关注之中。“四个全面”的提出,不仅对中共今后一个时期战略方面进行了设定,对中共今后重点领域进行了设定,还对中共今后的主攻目标进行了设定,同时对习近平执政期间的作为加以高度概括,这些都使其拥有了可以成为习近平“理论标志”的重要条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仅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还对当前挑战考验认真加以面对。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过程中,应对何种国家治理体系加以建立,应如何治理国家这些根本问题进行了集中回答。对小康社会进行全面建成,在根本上代表着发展问题,与“一个中心”相当;在改革上全面深化,在治国上全面依法,在治党上全面从严,可以看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三大战略举措,与“两个基本点”相当。一些海外网络评论甚至将其认为是“习近平时代的基本路线”,这些都标志着习近平在治国理政思想方面的完善与成熟。
(二)“四个全面”给中国梦提供了权威指导方针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当前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如何进一步推动我国发展。“四个全面”的提出,给我国未来发展提供了权威指导方针。该战略思想是立足我国发展实际而提出的,且与中华民族复兴目标及思路结合起来,对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来说,是具有针对性的行动指南。与此同时,对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四个全面”中也进行了解答。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看,其向世界表达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决心与举措;从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来看,其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在不断地加强国家发展和治理体系;从全面从严治党来看,其向世界表明了我国党纪作风建设的严谨与力度。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各个领域紧密联系,需要科学理论指导及实践指南,任务艰难且繁重。“四个全面”不但深刻揭示了中国梦实现的内在规律,提出了饱涵深义的战略思想,为其实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同时也对中国梦的实现规划了战略布局,为我国未来发展模式的转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科学的实践指南。
(三)“四个全面”是环环相扣、有机统一的整体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唯物史观在新的历史阶段下的中国样本。“四个全面”中的每一个全面都是一个战略重点,同时又是一个全面的系统体系;“四个全面”中的各个战略均蕴含着丰富的内在逻辑,不仅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而且体现着中国社会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属于战略目标,其他三个全面作为战略举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起,便将奋斗目标树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其他三个战略举措的提出均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为服务目标;但要推动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步入全面小康,对于人类历史来说是从未有过的伟大壮举,很难一蹴而就。只有全面深化改革,达到对利益藩篱的破除,实现全面小康才有动力;只有全面依法治国,规则秩序进行建立,公平正义进行推进,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障;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对领导核心进行锻造,提供强硬政治支撑,实现全面小康才有保证。因此,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来说,全面深化改革可为其实现提供根本动力;全面依法治国能够为其实现建设法治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则可为其树立坚定的领导核心;“四个全面”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是有机统一的整体。
二、探究“四个全面”重要思想与传播学的密切关系
(一)“议程设置”理论可为“四个全面”传播奠定牢固群众基础
麦克姆斯和肖曾于1968年针对总统大选展开调查,以明确媒介议程在公众议程方面产生的影响,并于1972年对议程设置理论加以提出。该理论认为,针对人们在某一事件或意见上的具体看法,大众传播往往无法起到决定作用,但其可通过对信息的提供与对相关议题的安排,实现对人们关注点的左右,影响人们对哪些事实和意见进行关注,以及影响人们谈论那些事实和意见的先后顺序。大众传播也许难以左右人们怎么想,但对于人们去想什么却具有很大影响。媒体通过对“四个全面”重要思想的传播,能够使民众在谈论“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时有更多话题,为“四个全面”的传播奠定牢固的群众基础。
(二)“二级传播”理论可促使“四个全面”被更多人接受
在传播学中,其“二级传播”理论认为,大部分的观点往往通过收音机和报刊先到达“舆论领袖”那里,然后从这个群体中传到其他受众中。该种“二级传播”本质上是一种人际传播,对于大众传播有很大的影响,是人们对传播过程进行认识、对传播规律进行探索的进步。从现实生活来看,“二级传播”几乎随处可见,相对于直接的大众传播效果来说,其往往表现得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且波及范围更加广泛。这主要因为“舆论领袖”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受传者往往更容易接受和相信。通过“二级传播”,可使“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在社会上焕发活力,让大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四个全面”重要思想,这对“四个全面”重要思想的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传播学“传承特性”可从根本上保障“四个全面”的有效传播
传播学领域的研究对象包含了人类社会中一切信息传播现象,决定了其可基于更高层次、更广视野对信息传播的本质和规律进行揭示。从“四个全面”重要思想传播过程来看,其不仅属于一种行为,还属于一种过程与一种系统。在社会系统中,“四个全面”重要思想的流动是一种信息的流动,是信息传播活动中的特殊现象,在兼具传播一般特点的同时,具备自己的特殊性,在传播“四个全面”重要思想过程中,“传承特性”发挥着关键作用。
三、开展“四个全面”海外传播的必要性分析
(一)“四个全面”海外传播有利于中国话语权不断增强
不管对于国家软实力还是国家形象来说,话语权都是重要的外在表达,其体现了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围绕话语权展开竞争,已成为当今国际政治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有人甚至提出,从当今国际政治本质来看,其正在向“话语权政治”演变。针对国际话语权建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给予高度重视,将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紧密结合起来。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了“三位一体”这一核心话语体系,在国际社会中把握了一定话语权,但与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处于弱势地位。习近平“四个全面”的提出,给我国对外传播提供了新契机,通过对“中国发展”表达权的运用,对“中国声音”定调权的运用,对“中国故事”书写权的运用,能够促进中国国际话语权的不断增强。而只有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才能从容地彰显于世界范围内,满足国人对中国道路、理论及制度的自信要求。
(二)“四个全面”海外传播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维护
在中国全面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些西方国家担心自身发展模式被超越,对中国发展道路和模式不断进行批评和质疑,对中国污名化。“四个全面”在海外的传播,能够帮助国际社会客观公正地认识中国发展,使之明白中国与国际各国之间彼此共享价值和相通实践。“四个全面”海外传播过程中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新发展和人民幸福道路的新阐释,是对中国人民主体力量、改革创新力量和国家法治力量以及核心领导力量的新彰显,能够使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发展目标和取向形成更系统和深刻的认识,使其对中国国家治理理念与战略理解更为透彻,对中国执行党建设方法与途径等感受更深入全面,明确这些均与世界潮流相符,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相符,从而对中国形成正确认知。因此,强化中国对“四个全面”的海外传播,积极传播中国正能量,是让海外读懂和理解中国的迫切任务,也是消除国际误会和诋毁,对国家形象进行维护的需要。
(三)“四个全面”海外传播有利于世界各国治国理念的丰富
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除了是中国人的中国外,同时还是世界的中国,一举一动对世界各国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是我国最新理论成果,其所蕴含的内涵、逻辑以及意蕴和影响,除了彰显了我国对治国理政的新视野、新思路与新战略,同时还体现了人类在社会发展规律上的认识正在日益深化。“四个全面”所体现的意义不止于战略意义,还在于世界性意义,促进“四个全面”的海外传播,能够进一步丰富世界各国治国理念,给各国治国理政提供更多参考范本;且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而在中国的助推下更快地实现世界进一步的发展和繁荣,对推进当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也显示出重要客观作用。
四、推进“四个全面”海外传播的路径探索
(一)坚持习近平对外传播新闻观
基于传播学视角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播进行审视可以发现,一项理论的传播不仅要遵循传播规律,而且要体现传播特色。这就要求对某一思想进行传播的过程中,必须以传播内容的分析为基础。在研究“四个全面”的海外传播中,就必须对其内容与传播关系加以明确。“四个全面”是在我国新常态环境下形成的重要理论创新,要做好“四个全面”的海外传播工作,需要明确新常态环境特点,明确该环境下对传播的要求,通过规律的新闻传播理论来给予指导,严格把握和控制“四个全面”的传播内容。而习近平对外传播新闻观,正是这一科学理论。
在一系列的讲话中,习近平针对对外宣传与传播工作进行了系统地阐述,为“四个全面”海外传播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习近平提出,我国在对外宣传方面,应注重国际话语权,努力将其提高;应注重中国故事,努力将其讲好;应注重“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对中国好声音进行传播,对中国特色进行阐释。这些指示给“四个全面”海外传播启迪了方向,并赋予了“四个全面”海外传播新的职责和使命。因此,我们必须对习近平对外传播新闻观进行学习与贯彻,对“四个全面”内涵与实质进行深化和研究,科学地改进其海外传播方法与宣传理念,在掌握其海外传播规律的基础上,达到对中国“四个全面”声音正确传达的目标,生动讲好“四个全面”故事,更有效率地做好其对外传播与宣传工作,积极扭转海外对“四个全面”的曲解局面,深刻理解习近平“四个全面”特色所在。而反之来说,“四个全面”海外传播工作则可能原地踏步,落入盲动或被动局面,影响其海外传播效果。
(二)构建融通中外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四个全面的对外传播”,必须具有一个拥有足够传播力的对外传播体系,如果没有足够的传播力,则必然难以发挥影响力。有效的传播是双向而非单向的,应该对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信息需求进行同时考虑。“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对外传播的本质在于沟通,不同国家、政治经济体系之间,只有处于文化认同基础上建立一个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才能避免“四个全面”思想在传播中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
在全球化背景下,“四个全面”对外传播首先需要融入国际主流话语体系,然后才能构建“四个全面”话语体系与他者对话,最后才能实现“四个全面”话语权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在先后顺序方面至关重要,不能次序颠倒,否则将削弱“四个全面”海外传播效果。构建融通中外的“四个全面”对外传播话语体系,除了体现中国立场外,同时要把握国外受众思维习惯,对国际上能够广泛接受的表达方式进行应用,使“四个全面”在海外易于接受和传播,其关键在于“四个全面”对外传播话语与国际接轨,积极融入国际主流话语体系,以增强“四个全面”海外传播的针对性、贴近性,确保“四个全面”海外传播更为接近对象国家的受众。“四个全面”对外传播要将习近平重要思想解释清楚,让国际受众全面客观地认识“四个全面”,就不能将对内宣传“四个全面”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搬到“四个全面”对外传播之中,否则难以融通中外。在“四个全面”海外传播工作中,必须重视和做好对外传播受众分析工作,实施“四个全面”本土化传播策略。在海外传播过程中,需注意对传播对象进行区分,如对于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受众,“四个全面”的传播可加强政治色彩,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借助“四个全面”海外传播相互学习交流,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在发展上更进一步;而面对资本主义国家,在传播中需淡化政治色彩与意识形态属性,从受众国常用表达方式入手对“四个全面”的传播实施包装,在其传播切口上应小、在主题上应大,以灵活的传播方式克服传播障碍,实现“四个全面”海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三)加强公共外交的传播路径建设
习近平“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是当前我国公共外交中的一项核心议题。为了推动“四个全面”海外传播,还应充分发挥公共外交传播路径的作用。公共外交路径不仅在“四个全面”传播参与主体上具有多层次性,且在“四个全面”海外传播方式上更加柔和,在推动习近平“四个全面”国际传播方面有着突出的优势。
公共外交的传播路径应将重心放在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上。对于国际传播来说,其有效与否所依赖的主要是丰富而真挚的情感,传播的主要目的在于让海外受众对于传播内容能够形成喜爱与认可态度。所以,对“四个全面”进行国际传播时,必须将中国故事讲好。“四个全面”故事的对外传播,在叙事方式上应尽量避免以往立意高深与主题宏大的特点,应注重以小见大,将大量鲜活生动的故事作为着手点,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靠为人民服务来实现社会认同的故事来拉近各国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由于“四个全面”富有丰富的内在逻辑关系,蕴含先进的治国理政理念,不仅具有战略意义,同时具有世界性意义,为讲好“四个全面”故事打造了较好的机遇。基于具体故事,可对“四个全面”将给世界带来的实在好处进行讲述,由此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另外,在传播学领域中,特色传播方式是传播重要载体,对于政策解读、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来说具有重要作用,在公共外交传播路径中,可通过直观形象的电影、纪录片、小说、戏剧等形式,对习近平“四个全面”思想进行传播,提高“四个全面”对外传播效果。
(四)联手海外华文媒体“借船”传播
随着全球媒介竞争的日益激烈化,“单兵作战”的媒介传播时代渐行渐远。我国在对“四个全面”进行海外传播的战略过程中,除了可以长驱直入式传播外,也可以通过与海外华文媒体的合作,曲线传播“四个全面”重要思想。与我国本地媒体相比,海外华文媒体对海外当地语言、风俗习惯和运作体制等更加熟悉,通过媒体合作对“四个全面”进行传播,有利于推动“四个全面”海外传播本地化,既可以使“四个全面”海外传播少走弯路,也可以减少“四个全面”海外传播成本,提高“四个全面”效率。
当前,海外华文媒体在数量上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对中国新闻的报道范围十分广阔,涉及内容较多,且在出现形式上以民间媒体为主,在官方色彩上较少,所以更容易被海外民众所亲近与信任。我国应积极利用海外华文传媒对“四个全面”进行传播的中继站作用,对海外华文传媒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在“四个全面”海外传播方面的舆论合力,促进“四个全面”在海外传播中整体效力的提升。当然,在借船出海传播“四个全面”时,对于具体操作需给予斟酌酝酿。首先,针对国内媒体来说,其必须对新闻规律进行尊重,改变传统在“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报道上所采用的思维和方式,将其喉舌宣传形式转变为信息传播形式,让海外华文媒体对“四个全面”重要思想能够自觉自愿地传播;其次,联手合作对“四个全面”进行传播前,应先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在求同存异前提下分解“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海外传播矛盾,有针对性地对“四个全面”重要思想进行传播。
(五)扶持重量级海外传播网站
网站是互联网时代主要传播载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可通过互联网打破受众国际界限,使跨国界传播得以实现,且具备对文字、视频等多样化传播形式综合运用的优势,有利于拓展传播信息的广度与深度,同时网站传播媒介可传播信息量大,成本也相对较小,在当前国际传播中,海外传播网站已经成为对外传播重要载体。我们也应加强和重视在海外网站传播功能方面的开发,针对一些重量级海外传播网站给予着重扶持,对“四个全面”重要思想进行全面传播。
当前,从全球互联网信息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鸿沟,国际化网站中英文信息占据90%以上,中文信息仅为1%左右。要扭转这种不利的海外传播态势,我国应对全面多元的英文类网站进行构建,借助海外互联网平台对“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全面传播,加深西方民众对“四个全面”的理解和认同。同时,针对国外民众对我国官方信源存在信任感不足问题,我国可加强政府网站与民间对外网络媒体的合作,政府在对外传播“四个全面”中应承担的任务可通过政府网站承担,与此同时可将部分对外传播“四个全面”的任务交给民间网络,促进“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在网络中的多元化传播,以提高“四个全面”重要思想海外传播立体感和网络影响力。
五、结语
习近平“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了海外广泛关注,成为推动习近平在治国理政思想传播方面的一支生力军。从传播学的视角来看,“四个全面”的海外传播与传播学有密切关系,促进“四个全面”的海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们必须重视“四个全面”的海外传播,对“四个全面”海外传播路径积极探索和践行,在多种路径共同作用下全面促进“四个全面”重要思想在海外的传播。
[1]习近平入选《时代》全球百位年度最有影响力人物[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4 /17 /c_127701321.htm.
[2]周明海.海外视野中的中共治国理政“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J].探索,2015,(4):5-11.
[3]邸乘光.“四个全面”:演进脉络、基本内涵与科学定位[J].求索,2015,(07):4-9.
[4]人民日报社评论部.“四个全面”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21.
[5]吴苗.“四个全面”的发展话语与中国话语的国际表达[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2):10-13.
[6]吴瑛.全球媒体对“四个全面”的解读分棚[J].对外传播,2015,(9):48-50.
[7]陈杰.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逻辑要求与实践进路[J].领导之友,2016,(11):11-17.
[8]陈利云.推进“四个全面”宣传创新融合发展优势——人民日报2015两会特刊评析[J].新闻战线,2015,(7):34-36.
[9]苏仁先.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选择[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6,(2):43-45.
D61;G206
A
1002-3240(2017)07-0078-05
2017-04-02
广西区级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现路径研究》(15CKS005);广西教育厅课题《“四个全面”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研究》(KY2016YB519)
刘思彤(1981-),女,广西桂林人,硕士,桂林航天工业学院讲师。
[责任编校:周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