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
2017-04-11左守秋
左守秋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博导新论】
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
左守秋
(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能够为大多数人认可,并左右其行为的价值观。它以科学文明观、生态观、价值观为核心,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接受、奉行、崇尚并自觉践行。培育和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有助于塑造全社会“生态共识”,形成尊重自然的社会风尚和生态信仰,整个社会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风尚。因此必须努力把生态文明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价值观;主流价值观;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培育;弘扬
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群众基础。”[1]此意见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这一新名词,也首次从生态文明价值观塑造的层面,强调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驱动作用,从而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出了新方向。那么,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内涵如何解读,特征如何确定,今后如何培育和弘扬全社会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本文试做研究和探讨。
一、主流价值观培育和塑造的重要性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价值观反映了人类(主体)对外部世界事物(客体)的认识与需求、理解判断与评价,包括需求感、追求趋向和价值判断。由于社会的多元性,人们的价值观也是多元的,有主流价值观与非主流价值观之分。在各种价值观中,主流价值观只是其中的一种,是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并接受的价值观,是全社会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自古以来,多元性是民族与国家文化特征的体现,因此价值观也呈现多元化特征,社会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类型和社会特性保持一致。在多种价值观并存的情况下,起引领作用的价值观很可能是被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可的价值观,即社会主流价值观,它的主要作用是保障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
“主流价值观是指在某一社会群体中,能够为大多数人的思想所认可,并且能够左右大多数人的行为的价值观[2]。”主流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科学价值观的指导,它对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价值观的建立和形成发挥指导作用,是对社会发展起积极正向推动作用的价值观。“当前,在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就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主导中国现代社会历史进程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价值观[3]。”主流价值观包含于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中,是对当时的社会反映的一种带有取向价值观的一种认同。世上所有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因此,不同的人因为个人的价值观存在差异,导致对事物的判断也存在差异。针对同一事物,基本会分成赞同和不赞同两类的,当一方的人数占多数时,就会逐步演变成社会主流价值观。
培育和确立主流价值观,具有如下重要意义:其一,主流价值观有助于促进正确公共价值观和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因为其是被大众所接受、认可与崇尚的,因此它不仅对社会公共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个体价值观的建立。“主流价值观可以引导人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以此作为个体主动认识世界或改造客观世界的行为指导依据[4]。”每一个社会成员,只有建立正确的“三观”才够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理性地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积极乐观地生活,为共同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因此,强化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其二,主流价值观能在很大程度上导向并补充个人价值观的取向。由于人们生活的社会阶层不同,因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这也是历史唯物论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的体现,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主流价值观起着导向和补充的功能。所以说,在价值观的组成部分中,主流价值观作用重大,它不仅对社会大多数成员的社会意识进行反映,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导向并补充个人价值观的取向。其三,主流价值观对社会成员的行为具有积极导向功能。“以科学价值观为核心的主流价值观,作为指导人们行为活动的价值观念,对人们的健康思想意识和思维活动起到正向促进作用,对人们的负面思想意识和行为活动起到监督和批判作用,因而能从精神上支撑国家的积极向上和持续进步[5]。”
聚焦当代中国,培育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意义更为明确:首先,21世纪之初的当代中国,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的时期,“四个全面”指导思想下的前所未有的改革中,各种各样的价值理念得以形成。因此,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必须要及时培育主流价值观,进一步确立主流价值观的地位,不断强化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其次,当代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迅速,其中包含着价值观的碰撞和较量,同时在国内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出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这些都要求我国加强对主流价值观的培育。通过不断提高主流价值观的地位,进一步强化社会主义理想理念,进一步引领我国社会发展。再次,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来分析,培育主流价值观,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治理体系。国家的发展必须要建立良好的治理体系,要进一步提高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从而对大众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最后,从提升民族精神层面来分析,培养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对民众起到积极的影响。科学的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丰富人类的精神世界,有助于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致力于社会发展。“无论是对于个体还是对于民族,如果没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这个国家很难走得长远。而要增强民族精神,必须要培育科学的主流价值观[6]。”
二、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这一概念首次出现于2015年我国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该意见首次从价值观层面来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定义“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概念,这一价值观都包含什么丰富内涵?目前学界尚没有分析和探讨。在笔者看来,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是以科学文明观、生态观、价值观为核心,为社会大多数成员接受、奉行、崇尚并自觉践行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具体包括的“观念”能否做如下解读:
第一,要把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文明最高阶段来建设来推进。“文明”反映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水平与整体面貌。生态文明属于文明的一种,其实际上是人类为保护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及精神等方面的成果。生态文明反映了社会文明。“实际上,生态文明是目前最为高级别的文明,要将其放在核心位置,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们更加重视生态保护,才能够确保社会的长久发展[7]。”第二,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离开了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就可能陷入毁灭。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政治文明等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然,生态文明和其他文明形式不同,其是社会文明体系的基础。如果离开了生态文明,整个社会的生态体系将可能崩溃,物质文明的发展将会失去载体,精神文明等也将无法继续发展。基于此,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从而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建设高度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不同,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促进经济发展却也导致了生态极度破坏,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威胁。而社会主义制度不仅仅关注生产力进步和经济发展,还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注生存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全面和谐。“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将会促进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形成,必促成社会主义真正代替资本主义,必促成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和谐[8]。”第四,生态文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必须要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对于个体来说,必须要自觉按照生态文明价值观的要求来约束自己,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建设当中。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其应当准确把握股价生产力水平的内涵,要将生态文明水平作为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第五,全社会必须崇尚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最为基本的文明形式之一,生态文明价值观要求个体必须崇尚生态文明。人们要学会尊重自然,要立足于生态的整体性,要在日常的一言一行中,严格以生态文明价值观来要求和约束自己。要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就必须要确保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崇尚生态文明,确保充分使用和利用资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如上内涵,也决定了它的应有特征:为大多数民众多接纳,对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基本特征表现为:全社会成员认可接受生态文明,社会成员崇尚生态文明,全社会成员自觉践行生态文明,整个社会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新风尚[9]。”首先,生态文明价值观包括生态发展观、生态和谐观、生态法治观、生态公正观等,强调生态和谐、生态公正、生态平等、生态法治、生态诚信、生态爱国、生态敬业等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依相济、共存共荣、共生和谐,强调人类社会中每个成员,应严格约束自己言行,做生态型公民。其次,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是全社会成员认可、接受、崇尚的价值观。每个社会成员都认识到: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新阶段。人类必须要保护好自然,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要不断转变发展思路,改变传统工业文明发展理念,避免资源浪费,禁止资源过度消耗。再次,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是全社会成员自觉践行的价值观。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人们具有更多绿色发展知识,对环境关注度高,环保责任意识强,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自觉遵守生态文明制度,全民参与环保的氛围浓厚。国家工作人员自觉进行生态管理;企业家们能够自觉发展生态经济,制定绿色发展经济目标,遵守生态法律法规,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每个公民能够遵循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要求,培养生态道德,提升生态素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为生态文明发展献计献力。
三、当下中国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有助于全社会形成坚定生态信仰。生态文明时代,需要坚定生态信仰指引人类行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方向。而主流价值观的塑造,能够使全社会成员有广泛的生态价值共识和共同价值追求,促进生态信仰的形成。这是因为,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有助于塑造全民“生态共识”。它能使整个社会公众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分子,人人、事事崇尚生态文明,一切生产行为、生活行为以生态文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关系、个人与国家关系、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关系。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可以要把生态文明观念贯穿到全体国民日常生产生活方式中,使国民意识到生态文明人人有责,从而有效推动社会形成尊重和保护自然的风尚,通过促进国民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内化和外化,使社会中成员自觉遵守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践行绿色消费方式,形成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理念,实现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步培育生态型人格,形成坚定生态信仰。
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有助于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绿色转型。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能够促使人类用新思维和新理念、新视角解决问题。首先,促进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变,注重绿色化发展和工业文明转型,实现能源结构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粗放式发展模式向节约型发展模式转变,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矛盾逐步得到解决,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的产业结构得以形成,现代化发展新格局逐步构建,经济不断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目标。其次,促进全社会成员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绿色化。人们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行动,养成正确生活习惯,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都关注生态,符合生态保护需要,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低碳消费风气普及;再次,促进生态思维的形成,人类对自然环境高度关注,以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为发展目标,体现了生态的期望、关切、原则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
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首先,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培育有利于生态文明制度的建立健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依靠制度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目标,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随着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成为国民生态共识和核心理念,就会更加强调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护航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这样就会自觉将保护环境作为常态工作,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落到实处,确保制度不会流于形式,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支撑。其次,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培育有利于生态文明制度的贯彻与实施。随着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理念不断深化和普及化,人们对生态文明制度会更加认同,逐渐将其转变为自律信条,指导外在行为和实践活动,最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从而为制度的贯彻和实施提供保障。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具有抑恶扬善的功能,它鼓励正确行为,约束错误行为,强化人们的行为自觉性,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的为制度和政策的作用发挥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
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有助于中国争创发展新优势。首先,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可以有效促进生态问题解决,可以逐渐实现从生态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变,将生态资本逐渐转变成为发展资本,强化国家竞争力,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和竞争优势形成。其次,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有助于“五位一体”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并且提出了涵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布局。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有助于进一步促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助于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自觉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领域。再次,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有助于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当代世界,国家之间不仅注重在军事、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的较量,而且更注重在文化和价值观等软实力上的竞争。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作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成为中国独有的软实力,这是以一种吸引力表现出来的影响世界的能力。目前,各国人民在解决生态问题方面有相同诉求和共鸣,具有高度一致的认同感,认同实际上是促进软实力得到提升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在国家战略层面来抓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立并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这会引导世界各国认可我国在生态文明方面的国家战略和实施措施,从而逐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为促进我国软实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四、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原则和目标
在全社会培育和塑造科学的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需要坚持正确培育原则,确立正确培育目标和途径,最终形成科学成熟的培育模式,使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
“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要求我们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抓手,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渗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去,还要融入民族与时代精神,同时还要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10]这是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培育的总原则和总方向。在这个总原则下,应坚持以下具体原则:第一,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所谓在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中,抓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就是要坚持以科学的生态信仰、生态理想信念为核心,着眼于塑造国民的科学自然观、生态文明观、生态价值观,破除工业文明中的“属人的自然观”,重塑自然的权威,导引人们实践正确的生态行为。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观。尊重自然,崇尚自然,树立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观念,对自然充满人文关怀。第二,将生态文明价值观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识,产生极大的凝聚力。所谓将生态文明价值观渗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把对生态文明追求作为共同理想实现的重要部分,引导人们理解、接受生态文明理念,使生态文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识,看到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内在地涵盖着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要求。第三,将生态文明价值观融入民族与时代精神。当前,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所谓将生态文明价值观融入民族与时代精神,就是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血液中注入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把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体现在生态爱国上,把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体现在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和创新上,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第四,将生态文明价值观植入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生态文明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结合,要求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践行生态荣辱观。”[11]实际上,社会主义荣辱观应该纳入非常丰富的生态文明内涵。如热爱祖国应要求爱祖国的山水;服务人民包括优化生态环境,为民众提供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崇尚科学,要求人们以科技创新降低对自然和生态的破坏;艰苦奋斗要求节约和绿色消费意识。遵纪守法包括尊重环境资源保护法等涉及到环境保护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等等。
培育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尽可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目标应该包括:
第一,对国民生态文明信仰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法律意识的培育。信仰意识即培育人们对生态文明的崇尚意识,使绿色发展理念根植每个人心中,公众将保护环境应尽义务,形成生态文明建设是为子孙后代造福、是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理念。责任意识即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担当意识,国民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危机,人人难辞其咎、难逃其害;使命意识即在对待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态度、作风和成效中,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以实实在在的举措谋发展、促发展,以奋发有为姿态履职尽责,以高度历史使命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重大工作。法律意识即让公众逐步养成生态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的自律性和自觉性。
第二,把生态文明价值观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在核心价值观中融入生态文明价值观,就是要提倡国家生态观,实现国家在生态方面的富强、民主、文明以及和谐,争取将我国建设成为生态型国家;提倡社会价值观,实现社会在生态方面的自由、平等、公平以及法治,争取建设生态型社会;提倡个人价值观,实现个人在生态方面的爱国、敬业、诚信以及友善,争取成为生态型公民。
第三,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社会基础、群众基础。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发展和群众支持,这就要求我们要打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和群众基础,要进一步转变民众的理念,要让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意识。树立环保责任意识,把保护环境当作份内事情,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遵守环保法律法规,主动承担环保责任,履行环保义务,做生态家园的守护者。节约资源,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环保选购。培养勤俭节约的消费观、简约环保的生活理念,抵制和反对各种形式的奢侈浪费、不合理消费。
五、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路径
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离不开理论教育,离不开舆论引导,离不开高尚精神的塑造,需要全体国民凝心聚力,让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
要把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培育与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盘考虑、抓早抓小。首先,应将其和国民教育结合起来,在学校教学中,不断向学生灌输生态文明价值理念,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阶段,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教学理念,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和德育教学结合起来,使得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全方位走进学校、课堂,走进学生心中。其次,还要将其和各级各类学习计划结合起来,鼓励各级党委讲师团加强对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深入学习和研究,并且在日常宣讲活动中,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作为重要讲课内容,要经常讲,深入讲,深入解读,不断完善相关理论,用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提高道路、理论以及制度自信,坚定生态文明建设决心。
要发挥新闻媒体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功能。新闻媒体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在宣传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职责,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融入到文化产品以及服务中去,确保向人们传递正面、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既保证文化产品的观赏性,又让其成为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都要通过专栏专题以及节目访谈等形式宣传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让公众深刻领悟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内涵。都市类、行业类媒体要发挥自身优势,多报道群众身边故事,以群众喜闻乐见形式来宣传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互联网要发挥互联网+理想引领的优势,构建相应网络传播平台,充分把握互联网传播的内在规律,将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通过互联网传播给广大民众,借助于互联网来传播正面声音,把握舆论主动权。对于重点网站,要进行重点把关,让网络界面更加具有吸引力,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宣传作用。
要以教育促进和宣传倡导培育和弘扬全民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理论思想的教育促进和宣传倡导,是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培育的重要途径。首先,在理论教育下促进,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人们从理论上增强对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认同和信仰”[13];其次,开展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普及和宣传,形成社会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良好氛围,让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在人们脑海中逐步根深蒂固。倡导的方式可包括:“通过建章立制来倡导:使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不仅体现在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制度维护中,更体现在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中,从而通过对社会成员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来发挥其养成教育的作用;通过领导干部带头来倡导:领导干部是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关键少数’,广大领导干部要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并且将其作为重要的质量考核指标。”[14]在对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进行考核过程中,要将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从而转变领导干部传统只抓经济建设,忽视环境保护的政绩观,进一步汇集更大的力量来促进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整个社会形成生态保护合力。
以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促进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任何一种文明形态都有着自己的制度支撑。离开制度和法治,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难以想象的。”[14]首先,生态文明制度的系统建立和全面实施,能够使生态文明价值观念潜移为“软规则”,对人们行为起内律性约束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和制度化,有助于把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制度化,为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认同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也可以把美丽中国纳入制度轨道。其次,生态制度和生态法律具有扬善与抑恶的双面效果:确保遵守制度者受益,违反制度者受罚,因此制度就可以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的关键环节。在国家层面,生态制度和生态法律体现着政策与制度的激励、惩戒导向:一方面,生态绩效作为具体导向和激励机制,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等具体生态指被纳入领导干部考核,提高了生态环境考核的权威性。对绿色产品开发、绿色技术推广力度、完善主体功能区规划、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要求,发挥了思想管控和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强有力的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违反法律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不同程度的惩罚,对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的强制管制,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都以以法律的强制性确保了主流价值观的倾向性。
[1]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5-03-24.
[2]张海鹏.我国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进展与评价[J].生态经济,2014(12):18-19.
[3]冯玉强.城乡生态一体化的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14(06):78-80.
[4]王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3(34):9-10.
[5]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01):65-68.
[6]沙占华,赵颖霞.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性困境及其破解之道[J].理论导刊,2016(10):14-16.
[7]聂春雷.我国应设立生态文明日[J].中国生态文明,2015(01):23-24.
[8]赵本柱,徐伟振,马德高等.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1):33-36.
[9]王海荣,王蓬.河北省城市绿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4(01):13-14.
[10]刘东春.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J].学理论.2014,(25):4-5.
[11]何涛,刘翔.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视域下的和谐社会建构[J].改革与开放,2015(04):23-25.
[12]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13]黄娟.论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J].鄱阳湖学刊,2015(03):30.
[14]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大力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N].广西日报,2015-06-25.
D616;D64
A
1002-3240(2017)07-0017-06
2017-06-12
本文为2014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历史走向与当代延展”(编号HB14ZX010)的部分研究成果
左守秋(1964-),河北唐山人,博士,河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文明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
[责任编校:阳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