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能力建设
——以社会工作为视角

2017-04-11张书明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教育者建构机制

张书明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济南 25010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创新能力建设
——以社会工作为视角

张书明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济南 250103)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关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能力,是全方位、全过程发挥育人功能的可行性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异化、不良与虚化的问题。除有关客观原因外,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机制建构意识不强、缺乏机制建构与运行能力、对学生关爱不足等主体意识与能力不强有着直接的关系。通过学习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系统意识与观念、优势视角与主体、资源意识与调动能力、专业化意识与能力、机制建设的实践意识与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社会工作;创新能力

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这是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根本性、战略性要求。如何更好地实现全程与全方位育人,是所有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者在思考与探讨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有关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机制创新能力,发挥主体优势及主体间性作用,创新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全方位、全过程发挥育人功能的可行性路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社会思想观念日趋复杂多元。作为网络原住民的95后大学生,其内在需要、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等表现出明显的新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原有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行过程中各构成要素由于某种机理形成的因果联系和运转方式,[2]其强调教育活动运行的有效调节。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30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元问题一直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学界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内涵与功能、构成要素、特性、类型展开了系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3]但是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研究成果还不能充分予以应用,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异化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异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运作过程中,由于教育关系的不合理、教育结构的不良、教育方式的错误等原因造成思想政治教育非但不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思想进步,相反造成对他们个性成长的限制与伤害。如一味强调评比、竞争而忽略协作、谦让的激励机制,可能使学生产生了攀比、自私的思想;片面的宣传灌输机制强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甚至滋生了他们玩世不恭的态度;封闭、压服的管理机制使学生变得盲从、失去创造性。异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不能正确地运用、甚至是违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表现,其结果只能是“未能促进人的发展而是走向压制人的发展,有的从形成秩序走向破坏秩序,与和谐社会要求背道而驰。”[4]尽管这种机制的异化可能是个别的或者局部的现象,但是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产生极为不良的社会影响。

2.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不良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不良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体制性不良,表现为某些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面临社会变革加剧所带来的新思想、道德问题的不相适应,无法有效地予以应对。比如计划经济时代某些追求整齐划一、管理本位特征明显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原有的教育优势随着环境的变化已经明显弱化或失去。二是结构性不良,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由于自身结构的不完整,导致机制功能受损而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切实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运行的主体、动力、环境、控制、方式、程序、保障八个方面构成的,[5]缺失了哪方面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如果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而是主观随意用事,或者相互之间沟通不畅等等,都容易造成教育机制结构的残缺不全、运行程序的混乱错位。有关体制与制度方面的建构不完善,容易造成教育过程简单化、肤浅化以及教育环境的封闭性,从而限制了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正常生发与运行的空间,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难以建立健全,科学化、专业化的机制难以形成并且一定程度上残缺匮乏。就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应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缺失主要表现为对思想教育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或者缺乏足够的认识,或者视而不见,或者停留于老的解决办法、方式,缺少主动构建、运行相应教育机制予以应对的意识与能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不良的现实状态。

3.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虚化问题

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深入,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从理论上得以构建,甚至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从理论上也有一定的把握,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机制无法真实得以应用与落实,形成理论与实践的强烈反差。当然,这存在思想政治教育者无法克服的客观原因,诸如现实环境的限制、客观条件的不允许等,但很多情况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质有关,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者主观意识、思想认识、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有的只是停留在理论构建阶段、而止步于制度要求层面,有的顶多是走走过场,而没能在现实教育实践场景中具体、扎实地实施运行,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陷于虚化或“空壳化”的状况,造成理论研究与现实工作的脱节、制度与行动的错位、知与行的不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的不良倾向,阻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与深化。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问题的主体原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宏观层面上社会环境、教育体制的因素,又有微观层面上学校管理、校园文化的因素;既有思想政治教育者思想观念、教育能力等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高等教育环境、条件等客观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者这一主体因素层面进行分析。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既使体系、制度等再好,如果没有执行者的积极介入与创新工作,也很难形成好的工作机制;机制的创新终究是由主体来实现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同样具有很强的主观构建性,是不是能够在现实中建构良好的机制或进行机制创新往往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自身素质与创新能力。即思想政治教育者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者、实施者,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成要素、影响要素,更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导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的主导性主体。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体作用表现出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问题的主体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构的意识不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性、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对这一点认识不足,往往把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当成常规性、事务性工作而进行简单化、粗浅化运作,忽略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与建构,或者一味依靠过往经验、传统习惯处理学生出现的思想问题;或者只是本位性地考虑自己工作的问题,而缺失全局性的眼光与相应的合作意识;或者只是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只是进行教育而不注重教育效果,只是管理学生而保证不出大问题的低层次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自然得不到充分地生发、积极地建构与应用,良好的教育机制无法得以建构。同时,由于意识与认识的不足,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往往不注重自己专业的学习与自身发展,缺失学习的动力,容易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应对不足或力不从心的现象,更不善于有效地整合工作中的资源,甚至将自己工作的不力归因于现实95后学生的另类与不可思议,或者归因于外在环境与条件的不足、领导的不支持等等。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生受到冷遇的现实状况,也能发现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机制建设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因为其缺乏基本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没有认识到自己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中的地位与作用。

2.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与运行能力缺乏

为什么不良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能有效得以消解?为什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得不到充分建构与实施?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构建、运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方面能力的不足有关。思想政治教育者不是简单地教育者,更是思想政治教育机构的建构者与运行者。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与运作能力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捕捉与评判能力、机制要素的分析与组合能力、方式方法的驾驭能力、机制的调控与利用能力等等诸多方面。当这些能力缺失的时候,新的、棘手的思想问题一旦出现,就会在应对方面捉襟见肘、不知所措,更谈不上能够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的良好机制。实际上,即使有较好的制度与环境,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与能力不足,也很难建构良好的教育机制。显然,教育者能力上的不足成了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与运作的瓶颈,

3.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关爱不足

作为“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充满关怀、爱心的事业,但在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都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因为对事业认知不足,致使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缺少对学生的尊重与理解,缺少基本的关爱,甚至根本不去了解学生,可能在现实的工作与教育中存在应付了事、简单化处理问题,对有关政策的贯彻与落实存在偏差,对学生不一视同仁,对其他同事也缺乏合作的意愿与有效的沟通等等一系列的问题。有的认为都是大学生了,应该能够自我管理,对学生不关心也不指导而是放任自流,甚至有的与学生不照面。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缺失关爱的情感与正向积极态度,必然会带来工作的简单、应付、粗暴、功利等不良的工作作风,自然不会主动地建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甚至会成为机制建设的阻碍性因素。

综上,如果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能力方面存在不足,必然会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这种主体原因与客观的不良因素、不力条件相作用,必然使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运行中出现残缺不全、结构与运转不良、功能异化等等状况与问题。

三、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对机制创新能力的提升表现

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强调社会工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机制创新能力的提升,并不是否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而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对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学习与借鉴,将之与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有机结合,积极应用到工作实践之中,成为良好机制的建构者,从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活动运转中能够有效地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有效地整合各种资源,发挥主体作用。

1.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系统意识与观念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强调教育者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但这种意识与观念除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有坚定的立场,要很好地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外,同时也要体现在平时工作的格局与意识上,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工作与整体工作的关系,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整个事业之中的位置、责任与使命。

社会工作强调生态系统的视角与意识,其将服务对象个体视为整个生存系统中的一员,要求以系统的观点去看待与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认为服务对象的问题不只是其自身的问题,往往是环境问题或重要他人问题的投射;要求在处理与解决问题时,也一定是要系统地解决,而非简单的个体改变。尽管社会工作强调的是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与处置,但思想政治教育者完全可以借鉴这样的理论与视角用于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构中,不仅是对学生问题采用系统方式进行分析与处理,而且在平时工作中,也要注重工作体系的建构、良好工作关系的建立,形成整体意识或一体化观念。

2. 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优势视角与主体意识

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理论要求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要具有优势视角,从服务对象困难的处境与弱势的状态寻找他们自身的优势与闪光点,从而能够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增强其改变现实处境或自我改变的自信与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构的过程之中,可以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对学生采用优势视角而不是问题视角,有效地聚焦学生的优长,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他们的目标感与存在感,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对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者采用优势视角可以形成同事之间(上下级、同级)相互支持、彼此欣赏的工作关系,从而会减少指责、推诿、不合作等工作内耗现象;对自身采用优势视角,可以较为客观地认知自我,接纳自我,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不足、完善自我。如此,能够有效地整合不同的优势力量,形成较好的关爱、支持的正向增能关系,从而产生良好的整体效应。当然,采用优势视角并不是对不足或错误之处的忽视与掩饰,更不是善恶不分、是非不明、简单地追求一团和气,而是要形成一种积极发展的视角,以优势为突破口来寻求主体自我转变的契机,消解现实中可能出现的标签化或刻板印象的负向影响,强化主体意识,增强主体能力。

3.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资源意识与调动能力

社会工作的“资产为本”理论强调社会工作者不能从社区的问题与需要出发,而是要发现与动员社区的相关资产、优势与能力,很好地整合与发挥现有的资源与优势,形成社区发展的内生力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习“资产为本”的理论,有利于形成资源意识,能够不是简单地聚焦现实问题,而是从不完美的现实之中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利用的资源与优势,立足现实、对资源与优势力量进行调动与有机整合。这样不是仅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内部来建构教育机制,而是能够将广大的教职员工与学生皆纳入可利用资源的范围,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广泛参与的现实状态,形成正向的、积极的良好互动与关系建构,进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者或队伍与教师、学生、学校其它层面等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机制,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与最大的教育合力。

4.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专业化意识与能力

尽管社会工作的服务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活动是两种不同的活动,但是其对象与目标具有共同之处,都是以学生为对象、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目标。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自助”为价值理念的专业助人服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之中形成了系统的专业机制、完善的专业制度、严谨的职业操守,如个案辅导形成了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六步工作流程,对每一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规定与要求,同时规定了督导制度、评估制度等等。社会工作专业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建构与运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能力。具体而言,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专业化工作方法,既是解决助人问题的手段、工具,同时也是围绕助人问题的解决而形成的系统化、严密性的工作机制。这些专业化的机制,对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应对与解决提供可操作化的程序与方法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从中进行迁移学习,领会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的原理、规则、技巧,全面提升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机制的能力。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习与借鉴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与方法,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意识,使其认识到建立健全系统、完善、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思想进步中的重要作用,能够以规范化的标准、专业化的要求去构建与运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5.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者机制建设的实践意识与能力

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存在着虚化、不能有效地运用于实践的问题,要切实增强其实践品性,根本上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场域,积极发现真问题、回应现实问题。这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实践意识与运用实践进行育人的能力。

社会工作的服务机制、服务方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其方法、机制是基于一线服务实践,在不断发现问题、面对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生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想避免空洞、虚化,根本上是要建立在意识形态教育需要、学生思想发展需要的基础之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密切观察学生思想动向、准确捕捉学生现实思想问题、及时利用多种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互助小组活动等开展任务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参与中增强内心的体验,升华自己的思想,更好地认知社会与自我,学会关爱他人、处理与应对问题的方法与技巧。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学生的现实生活,了解与发现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此为据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与实践活动的设定,并及时在实践中予以检验、调适、修正、评估,尽可能避免机制构建过程中本本主义、主观主义的出现。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既是学生提升的过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机制构建、运行方面能力提高的过程,它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场域、活动环节的设定及相应社会资源的整合、学生的组织、相应问题的应对等等。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针对高校学生的特点,善于调动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动性。从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结构来看,教育活动是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实践,如果教育活动只是教育者的单向度表演而非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间的双向互动,这样的活动根本上是不具有实践性或者说是一种虚假的实践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借鉴社会工作的方式,让学生自我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积极参与到社会工作服务场域中来。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者机制建设的实践意识与能力,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机制的实践品性,也决定了对学生主体性发展促进的程度。

四、结语

以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主体,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从教育者队伍机制的层面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借鉴社会工作有关社会支持、资源链接方面的理论、机制,加强全员育人机制的构建,强化与扩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抓好协同联动,构建包括辅导员、学生干部、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等等多方面力量在内的教育网络,明确相关人员各自的角色、职责以及相互间的工作关系,做到协同配合,相互支持,以产生最大的工作合力。从了解与应对学生问题的机制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借鉴社会工作的探访制度、需求评估机制,构建学生筛查识别机制,以更好地发现显性教育对象与潜在教育对象,确定学生问题性质。构建学生需求表达与回应机制,保障学生能够有表达需求的渠道、场合、机会、方式、手段,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积极予以回应、及时反馈教育对象的需求。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机制的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借鉴社会工作接纳、共情等理论,构建信任机制、对话机制,有效消除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间的隔阂,增强相互理解信任,做到平等对话、友好协商,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度、可接受性;从教育方式应用机制形成的角度,要借鉴社会工作的生态系统理论、社会支持理论等等,强化学生的社会服务机制,引导大学生在社会服务中获取成长进步的资源,加深对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自觉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能力与责任,等等。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要想得以现实运行,需要相应的条件、资源、力量等方面的保障,这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从社会工作中的资产为本、社会支持等理论、资源链接等机制中获得启示,积极落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家校系统、校企地合作等机制。这些机制具有极强的保障性特征,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充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其他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良好的运营环境与资源条件。

总之,借鉴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立健全、修正完善,尽管这种借鉴不能全部照搬,也不可能彻底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中存在的所有问题,但的确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视角、理念、方法、思路方面的有益启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育机制构建与运行素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gx.people.com.cn/n2/2016/1220/c376564-29490213.html.

[2][5]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06,207.

[3]赵君,张瑞,白永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研究回顾及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4,(11):13.

[4]马奇柯,朱剑平.关于优化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0):21.

(责任编辑:翟瑞青)

On Universityes'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ts Innovative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ZHANG Shu-ming

( Shandong Youth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Jinan 250103, China )

To reinforce learn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work for the educators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 universities can improve the innovative capability of the system, which is a feasible path for fully strengthening the cultivation function. There are such problems as alienation, badness and weaken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which has direct connection with the lack of consciousness for mechanism construction, the capability for mechanism construction and its operation, the love to the students from the educator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By learning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social work, the systematic consciousness and ideas, the strength perspective and the subject, the source consciousness and the mobilized ability,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the practice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mechanism construction for the educator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will be improved.

Universityes';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ocial work;Innovative Capability

2017-01-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专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社会工作路径研究——基于‘新青年’高校社会工作项目”(项目编号: 15JDSZ2075)

张书明(1963-),男,山东济南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41

A

1008-7605(2017)02-0058-06

猜你喜欢

教育者建构机制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构游戏玩不够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