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超现实真实到客观真实
——奥斯卡作品《地心引力》的视觉奇观探析

2017-04-11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科沃瑞恩长镜头

王 浩

(山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济南 250014)

从超现实真实到客观真实
——奥斯卡作品《地心引力》的视觉奇观探析

王 浩

(山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济南 250014)

以《地心引力》为代表的低碳电影作品不仅用3D渲染、数字建模等技术制造了极为逼真的奇观化场景,更在奇观场景中凸显了人性的大真大美。通过对该片外在视觉形式及内在人文精神的分析,可以更有效地思考当下视觉奇观大片的发展方向。

低碳美学;陶冶型自由情感;超现实真实;客观真实

阿方索·卡隆导演的电影《地心引力》获得第86届奥斯卡金像奖提名,该片凭借高度逼真的3d特效获得最佳摄影奖和最佳视觉效果奖。本文以“基于自由情感对审美主体营养价值而构建的美学体系”——低碳美学[1]为依据,探讨该影片视觉奇观所蕴含的人文底蕴。低碳美学的自由情感来源是陶冶型自由情感,陶冶型自由情感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深层人性内蕴和人生况味的共鸣与沉思”[2],那么影片《地心引力》是如何体现低碳美学要义、激发观众陶冶型自由情感的呢?笔者认为对其分析应基于低碳艺术文本的建构路径做详细阐述。“从超现实真实到客观真实是建构低碳艺术文本的一条基本路径。”[3]所以我们应首先梳理《地心引力》这部作品的超现实真实特征,其次对它的深层文化意蕴进行品评,思考其是否符合能激发观者陶冶型自由情感的客观真实作品的要求。如此,从超现实真实过渡到客观真实自然就能达到低碳艺术的审美彼岸。

一、超现实真实的影像呈现

电影《地心引力》首先是一部运用当代最先进的数字艺术软件通过复杂的建模和动作捕捉技术生成的3D数字特效奇观电影。[4]奇观主要有四种形式,影片《地心引力》更多的体现出“场面奇观”和“速度奇观”的特点。“场面奇观是指各种非日常可见的场面和环境的独特景象……利用高科技手段创造出来的种种虚拟景象。”[5]该片用数字特技描绘了一个我们未曾到达的太空领地,这种环境对于观影者来说是陌生的、非日常可见的,因为我们鲜有人踏入外太空领域一睹其浩瀚风采。当然,有太空环境的展现就有太空环境中的人或物活动。将物体运动置于非常规环境下,速度形态会发生强烈变化,进而产生“以动作本身的视觉效果为核心的,种种刺激的人体动作所构成的场面和过程”[6]的动作奇观。这些基于数字特效塑造出的场面奇观和动作奇观目的无非是制造强烈的视觉冲击,然而《地心引力》并没有止步于塑造观感的刺激,该影片在环境真实性的塑造上可谓独一无二。一般说来,如同《美国队长》《魔兽世界》这种奇观式影片极易产生如梦似幻的观影感受,观影结束后,片中塑造的场景会被人遗忘,不能产生更多感同身受的体验。然而《地心引力》奇观画面却会使观者产生这就是太空实际景象的认同感,头脑中对太空环境的构建越来越清晰,与影片的画面呈现趋于一致。这种对影片奇观环境认同感的产生基于三个方面:长镜头的使用、主观镜头的强烈代入感和光线的逼真还原。

1. 长镜头的使用

长镜头的记录功能相对于其他镜头运动更具说服力,展示环境的效果最为精到。在较长时间内不加选择的对故事进行记录的方式可以将其中的细节全部展示给观众。“长镜头理论的提出基于三方面美学理想的要求:表现对象的真实、时间空间的真实、叙事结构的真实。”[7]如此多的真实要求下观众必然对影片外在画面呈现出的人、物、景的真实性怀疑甚少,这种表现机制最大限度使观者感受到影片的纪实风格,纪实的风格是观众对奇观画面信以为真的前提。

《地心引力》多处运用长镜头,将纪实之美发挥到极致。由于故事题材所限,摄制人员不可能进入人迹罕至的宇宙作业,所以高超的数字技术协助或者说代替了摄影机镜头。这种借助数字特技制作出来的镜头画面同样达到了长镜头的审美要求即真实感。然而,长镜头不加选择展现事件的方式对观影者来说的确是个不小挑战,很少有人在观影时能目不转睛执着于镜头内的全部物像,这也是为何长镜头居多的欧洲电影难以横行世界的重要原因。反观奥斯卡影像,使用长镜头为主要镜头运动方式来讲述故事的影片并不很多,以《地心引力》为代表的奥斯卡影片相较欧洲影片长镜头的使用更加有内容、有意义。在影片一开场就运用了一个长达13分钟的长镜头,从第40秒到13分09秒之间,对故事的开端、发展到第一个情节点来临进行了如数交代。影片第一个画面便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电脑特技制做出的地球半貌具体精致,山脉、川流、海洋、气旋清晰可见。探险者号由远及近而来,观者可以清晰看到航天飞机的零件构造,小到弹簧螺丝也经过精心的处理,场景的真实感由细节处生发。这段镜头对男女主角科沃斯基和瑞恩·斯通的性格进行了初步刻画。随着时间推进,故事迎来第一个高潮,卫星碎片撞击探险者号,太空灾难由此发生。在长镜头的表现机制下,奇观景象持续作用于人的眼球,纪实感和视觉震撼效果组合在一起,对观影者来说是一次似真似幻的享受。长镜头内的画面内容极为精简凝练,太空背景、两个主要人物、一艘航天飞船,不仅对环境在了全景式介绍,斯通的固执科沃斯基的从容以及对影片高潮的铺垫在这一段里没有任何值得减分的项目。场景奇观着重在宇宙环境的展现,碎片飞逝又增加影片的速度奇观。这种奇观在长镜头纪实风格的独特展现方式下更加冷峻直观、真实自然、震撼人心。本片的视效总监蒂姆·韦伯在接受采访时说:“这个长镜头具有毋庸置疑的首创性,它使用了IRIS机械臂来操作所有的镜头摇移,演员所有的动作时间点和镜头视角的位移,全部都是被精确计算和安排好的,这是之前编程镜头从未达到过的长度。”[8]当然,这段奇观场景与成熟的建模技术是分不开的。地球、探险者号飞船、哈勃望远镜、卫星碎片的影像处理由世界顶尖视效制作公司Frame store事先精准地建过模型。他们对细节要求精细,由于零重力的太空环境,碎片处理上一改往常减速下坠的形式,转而运用一种在太空中没有重力作用,物体悬浮遇推力加速运动的形式。Frame store的团队对碎片残骸画面代码进行了多次的线框测试,以求真实。为确保影片的视觉上的可信度,特效制作团队还请教过宇航员Buzz Aldrin。特效画面的精益求保证了影片故事的真实流畅,对观影者来说,他们过往的生活经验包括从电视报道、电影描绘、图片阅览、读书想象中建立起太空形象与影片正相吻合在长镜头独有的纪实效果催化下,观众根据上述生活经验的判断,实在可感的观影体验会迅速建立在观众心中。

2.主观镜头的代入感

主观镜头让片中人物的视角代替摄影机视角,在观看时,观众被主观视角牵引着做出同片中人物一样的心理反应,是最容易体验角色的心态变化的镜头运动。在影片14分30秒到15分20秒斯通博士被机械碎片拖入太空,无人救援,因为没有重力她一直做旋转,长达50秒的主观镜头还原了瑞恩·斯通的眩晕,失控,无助状态。镜头代替了宇航头盔上的透明遮罩,斯通博士呵出的水汽让画面模糊不清,各种仪表数字的细节也十分精致,镜头外也是画面里黑夜星辰、地球日出的轮番上映。在马立新教授的镜头运动分类中将镜头的隐与现单独成类,少数情况下,影片通过被“观看”和被“亵玩”的形式使镜头显现,进行故事讲述。斯通博士在透明遮罩上呵出雾气模糊观众视线,便是典型的镜头被“亵玩”——“镜头受到镜头内事物的‘切肤’影响,让观众看到镜头的倏然而现。”[9]面罩上被呵气是斯通身体状况极不稳地时的表现,在这之后斯通极力调整恐惧心态,缓解缺氧状态下即将窒息的状况,科沃斯基的呼唤让她重燃求生之火,一场观众被亵玩的,主观镜头视觉震撼之旅也画上圆满句号。《地心引力》中镜头的现通过主观镜头被充分运用,这种表现机制作用于观众视觉也产生了极强的眩晕感,一种呼吸困难的身体反应随之而来。观众身历其境仿佛自己就是瑞恩一般,不仅有身体上的不适感,心理也被恐惧和无助包围。这种镜头运动最大程度调动起观众的观影心理,使观众切切实实感受到角色的心理状态。

主观镜头除了让观众体验角色情感、产生共鸣外,在其强烈代入感下,观影者设身处地同角色一起经历故事变化,对身处环境产生强烈认同感。如影片1小时13分22秒瑞恩进入神舟号,大量主观镜头展示了神舟内部构造,培育的太空植物、乒乓球拍、操作仪器上放置的佛像都是东方元素的集中展示,这也与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局部飞船内部场景极为相似。宇航员的生活状态和太空植物培育向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在每次神舟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后,电视都进行全方面的跟踪报道,我们在收看电视专题报道中形成的飞船印象恰与片中画面吻合。对环境真实性的塑造导演并没有完全以西方视角将东方元素神秘化,而是切切实实深入中国人的现实状况,对中国飞船内部实景进行合理的想象,真实的再现。当然,这里的主观镜头不仅包含瑞恩眼睛看到的神舟内部细节,也包含瑞恩回归地球最后一次挑战的危机状态。地心引力的强烈作用使飞船剧烈抖动,颤抖的主观镜头是瑞恩所处环境的真实还原,瑞恩眼睛下的事物必然处于加强晃动之中,自己的视线也是不稳定上下左右颤抖的。飞船内的一切事物都在激烈摇晃,斯通回归地球的希望在这种镜头里时小时大 ,最后一搏的未知渐渐增强,“晃动的镜头使我们视觉紧张继而加重心理压力。”[10]在这里,主观镜头还原所处环境的面貌,同时也还原人物的当时状态,它带领观众进入画面,创造独特的观影心理。主观视角下对逼真环境的概览加上当时的身体所处情势导致的观看状态,都能最大限度给真实以可能。

在主观镜头中数字特效仍活跃参与,毕竟影片除演员外几乎全是特技制作而成。更不用说演员不参与镜头内部表演,镜头中的画面完全为纯粹人工智能技术的产物。团队创立的“技术预览” 的模式成功营造了视觉奇观的震撼效果。该模式将LED光墙显示画面和IRIS系统的运动轨迹合一,方便幕后相关技术人员及时取得对应数据并协调工作。《地心引力》的这种融合性的工作模式,让传统电影拍摄中“摄影”与“特效”两个工作体系变得不再有界限,[11]在技术的支持下主观镜头中的奇观影像有了得以无限逼近现实的可能,强烈的带入感让观众产生同情心理,对画面呈现的内容抱持肯定态度,有效的带领观众进入镜头内,认同环境的真实性和人物情感的真实性。

3.光线的逼真还原

光线一直是数字特效影片导致高碳化的危险所在,只求绚丽夸张而放弃真实性原则的光线运用使电影仅有刺激眼球的效果,观众沉浸不能自拔却无法认同影片的真实感,无法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影片《无极》中,光线运用耀眼极致,一种犹在梦中的画面让观众无法亲近电影,深入电影了解其内容。明丽的光线无形中筑成一堵玻璃墙,隔绝了观众和影视作品天然该有的联系,自说自话,自演自乐,必然导致影片的完全覆灭。而《地心引力》中光线的运用尊崇真实原则,使画面更真实可信同时也更具震撼效果。片中瑞恩坠入深渊时,主观镜头开始前的脸部特写(14分35秒)与主观镜头结束后的第一个脸部特写(15分20秒)在画面构图上几近相同,不同的只有光线的变化:前者画面阴暗,背景黑寂,照亮脸部的硬光使明暗对比强烈;后者为画面柔和,背景光亮,照亮脸部的橙黄色柔光使画面有迷离温暖的质感。惨白冷光与温柔暖光的对比不仅是太空中日出时分太阳光的真实展现,而且具有极强寓意。前一画面阴森冷寂,正是瑞恩掉入上帝之手无助只得与死亡并肩的绝望表现,后一画面意味着斯通的生机出现,她努力平静,从极度眩晕中恢复过来。为复原光影的真实效果,创作团队搭建了一个高六米宽三米用4096个LED灯组成空心灯箱,由它精确模拟角色所处的光影环境。“拍摄时演员不动,‘布光盒’做逆向运动,从而全面地展现了演员的表情,又真实地展现了光影的变化。”[12]“布光盒”不但让摄制团队的工作任务减轻,更重要的是营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宇宙环境,镜头呈现出的画面光色或明或暗总是对应着它与太阳的位置。为加强光线对环境真实感的塑造,Frame store团队还加了像渗透,闪耀,色差等一系列在一般电影里看不到的元素。蒂姆·韦伯解释说:“那些特效镜头是为了展现在太空摄影的感觉,在太空拍摄是真的会有一些漏光的。白色航天服后面的太阳,二者的对比以及其中的阴影。由于太阳的遥远以及太空的乌黑一片,如果在阴影部分没有表现出地球反射过来的光的话,那么反差就会变得特别大,比任何你在地球上看到的东西都要大。所以说,你可以在电影里看到很多高对比度的画面。”[13]由此可见,制作团队力求奇观影像在用光方面的真实自然,工笔画般不着痕迹的刻画细节,努力使影片在表现内容上符合真实的生活逻辑。

此外,影片结尾处瑞恩·斯通回到地球后的光线运用也极其逼真。一般说来,好莱坞模式大片中回归地球的桥段要突出人类世界的繁华美丽,大自然的雄奇壮丽,光线应该运用的亮丽明目,如此才可以证明人类家园多么美好温馨。然而在影片《地心引力》中斯通几经生死回到地球后的场面却是一番毫不起眼的湖泊小山,并没有一般意义上的秀丽奇美,在这一段场景中的光线运用极为平常,虽是个晴朗天气却没有极为耀眼的强光使用,更没有一束光照亮主角的面部以突显其光环的狗血剧情。完全自然光的使用加强影片的真实效果,太阳光不过分的温柔明朗有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强化效果,于无声处传递了出重返家园的喜悦。

在长镜头的纪实风格、强烈代入感的主观镜头和光线处理共同作用下,影片《地心引力》对太空环境的再现不会让人感到虚假不可信,相反有一种实在可感的观赏体验,数字技术制作的奇观场景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种观赏体验如同看《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段落、《唐山大地震》中的地震段落,虽然我们都未亲自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却也觉得如同现实一般。这种具有超强逼真性运用数字特技创造的视觉奇观实际上是一种超现实真实。[14]超现实真实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塑造极度逼真的奇观场景,其外在环境让人产生与可听、可看、可感的真实环境同样的视觉及心理效果,内在形式又符合生活逻辑、事理逻辑和历史逻辑。数字艺术所创造的这种超现实形式在美学机理上类似原子艺术框架内的直观真实。[15]

二、从超现实真实向客观真实的跨越

影片《地心引力》并没有止步于超现实真实,只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官型自由情感。相反,观看电影后,一种久久不能消散的情感澎湃在胸中,这与影片深刻的人文内蕴是分不开的。从超现实真实到客观真实是建构低碳艺术文本的一条基本路径[16],影片在艺术高度上从纯粹形式的真实到达具有反思价值,能够滋养心灵,体现人性之真的客观真实,客观真实即在“真实人性的表现和再现方面入木三分、回味无穷、引发共鸣的艺术真实”[17],《地心引力》真实人性的再现与表现基本契合这一原则。人性的真实在影片中各段落都有集中展示,在我看来,印象最为深刻最能激起观影者陶冶型自由情感的有四个段落。

其一,在影片24分18秒到26分30秒之间,镜头静止不动,科沃斯基带领刚经历过生死劫难的瑞恩去往国际空间站的半途遇上地球日出,画面视野开阔地球和太阳相映成辉,磅礴浩然的奇观气势为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科沃斯基为缓解瑞恩的焦虑询问起她的家庭情况,在这里,瑞恩寥寥数语诉说了她的丧女之痛,并及其失落的重复“I just drive”。她在失去一切生活赖以存在的美好后,一个人极力要和谐的与世界相处,“我只能一个人默默开车”,可见她在人世间的生活多么孤独不称意。当瑞恩这个无法施予爱和获得爱的女性独自游走在境外之境,孤独荒凉的境味又放大了数倍,更容易引发观者思考: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人成为最渺小无力个体,巨大的孤独感无以复加,人类可能只是形单影只的来到世界又默默一人离去。导演将情感矛头直指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带,对孤独的恐惧是一种全人类普遍的情感体验,这种人类普遍情感在视觉奇观的衬托下无限放大。当下人最普遍的生活心态便是孤独,孤独无时不刻存在于现实生活。纵观人类发展各时期,原始人进行群居生活但随着工具的逐渐先进强大,人们开始由部落群族及转而成为单独生活,脱离群落的现代人虽然不再受自然胁迫,然而对伙伴、共同协作、关爱的要求却传承流淌在每个人的血脉,对于孤独的恐惧驱使人们拥抱爱人、与朋友见面聊天、参加讲座交流,微信微博来回刷,不断寻求在社会中的存在感。我们总是在设想没有交流的环境中人会不会疯掉,导演便将这一想法复原,《地心引力》的太空环境设置将孤独意味放大到最大,在这荒凉的境地里相信我们和斯通一样很想一了百了,但是这样的环境让她连死都不能自主选择,只有孤独陪伴着她。对孤独的深切感悟让观众更有陶冶型自由情感的生发,更多的进行人生状态的思考,或许“只要没有人和我说话,我只闷头开车”是一种享受孤独的生存方式,但人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个体,我们需要陪伴和交流,需要被认同和关爱,每个观者胸中激荡的沉重情绪催生了最强烈的交流渴望,对热烈生活的祈求,对家庭的向往。

其二,在影片30分45秒到36分30秒之间,科沃斯基遭遇浮力作用无法生存,两个人无力挣扎的镜头中,一种对生命的不舍在两人的艰难行动中娓娓道来,科沃斯的美好人性的展现更让画面有了深刻的人文意蕴。这一段里,瑞恩竭尽全部身心力量想要抓住科沃斯基,她叫喊着“no no no! I get you!”不想重复生活的悲剧。而科沃斯基知道两人中只有一人还存在些许生还希望,瑞恩的呼唤无济于事,科沃斯基选择了放手,成全瑞恩活下来的可能。第31分39秒瑞恩一端被降落伞绳带拴住,一端紧紧拉住刚建立心灵对话却要离她而去的科沃斯基,大全景的画面呈现使两个人在浩瀚的宇宙中显得微不足道。科沃斯基作为一个几近完美的引导者形象适时地选择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在他离开时没有哭天抢地、声泪俱下说着自己未完成的生前身后事,他优雅从容放开手似是要追寻那近在眼前的辰宿列张,这种少有的人性光辉展示不禁让观众产生钦佩又痛惋之情。而细细观察也会发现,在科沃斯基放手的那一刻,脸上是说不尽的痛楚表情,他紧皱眉头,嗫嚅着嘴角,也紧张的呵气将面罩变得模糊,那一刻的他是如此难过。试想谁会不因死亡而可怜自己,谁又不在此刻珍惜生的权利呢。人性之美不在于人的本性多么崇高,多么尊贵,而在于它的真实性。客观真实的低碳艺术要求便是人性的真实再现,真善美、假恶丑都是人性的各个侧面,科沃斯基完美的结束他的生命时也有对人生的不舍,对死亡的恐惧。然而,他依然安慰瑞恩:“明天这时候你就带着一个传奇回地球了!”渐行渐远即将消失的他不忘劝慰“瑞恩,你得学会放手”,科沃斯基是一切美好名词的代表:从容、优雅、幽默、博学、睿智、无私……这样的男人至真至善,人性的真实在他身上得到极为光明的体现。

其三,在电影第58分钟起到1小时2分钟瑞恩连线上极北之地的安因冈,却因为语言不通无法求救。桑德拉·布洛克在此段奉上了极为精彩的演出,束手无策的她只能学狗叫排解心中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极度真实的反应荒诞又可怜,人类面对死的本能恐惧正是人性中最真实最不会掩藏的情感。作为人生绕不过去的话题,死亡总是被解读出各种意义,女作家三毛说“出生是最明确的一场旅行,死亡难道不是另一场出发?”儒家讲“未知生,焉知死”,又有古谚语说“人死如灯灭”。可是再多意义的阐释,其出发点对死亡的发问不就带有对死亡的恐惧吗?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待死亡的态度已逐渐平静,但真正死亡就在眼前的时刻谁人又能不慌张失措,坦坦然然呢?片中瑞恩是一个经历过亲离子散,又在太空中经历死亡威胁千万遍的高智商睿智淡定女性,可就算她怎样的见识广,心理承受力超强依然说道:“知道我快要死了,可是我还是很害怕……没有人悼念我,没人为我的灵魂祈祷……”影片对于生死的思考,通过女主角的强烈求生行动便可看出她对生的留恋,对死的恐慌。在斯通意欲通过着陆方式靠近天宫的第1小时07分36秒对死亡的反思让她镇定且信心十足,死的意义不足翻来覆去考量,死的恐惧也只是短暂一瞬,那么有生之时就该拼尽全力。这样的生死观念也激励了观影者要求认真生活的愿望,对生死的深度思考,让人们更坦然从容,乐观无所惧。

在这一段中瑞恩听到无线设备里传来孩子的哭声,她眼睛重现一丝光亮,她艰难的笑起来,这正是母性的本能体现。来自地球的鲜活声音,激起瑞恩对生命的热恋,对家庭的渴望,她边哭边笑,自言自语,害怕死亡又感到欣慰将与女儿相见,这是人最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当她痛定思痛开始从容应对一切时,仍然以一个母亲形象展开自我救赎,布洛克饰演的母亲嘴角扬起,眼里充满泪水,她自顾自倾泻对女儿深沉的爱,每行动一下便诉说着女儿是她的骄傲自豪。这一段里,对死的惧怕,对生的热爱,母性的温暖及对家庭渴望多重情感多管齐下将真实人性的多元复杂跃然荧幕之上。这种入木三分的人性复杂表现符合客观真实的艺术形式,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孤独母亲在简短的不动声色的表演中将人性的多重侧面淋漓尽致展示给观众,各种人生况味在这一段有了最为集中地展现。布洛克的表演传神精彩,不仅很好地诠释了角色内心,让观众完全爱上基本在演独角戏的她,更带领观众做了一道人生真谛思考题,激起观影者胸中或悲凉或沉重或昂扬的情感气质。

最后,影片中瑞恩的蜕变段落展示了人之为人的伟大,人类拥有战胜一切的勇气和力量。从影片1小时08分起瑞恩用着陆方式推动飞船前行登上天宫,她坚定地说:“我会跟天宫一起回去,因为你是我的末班车。”并动作敏捷迅速,拿下灭火器,开启舱门。一路上她大笑大叫着享受这次冒险的乐趣。人的无限磅礴力量激荡在苍茫宇宙中,这是一种极为壮烈崇高的人性之美。在瑞恩的操控下神舟完成舱体分离,她搭载神舟受地心引力的强烈作用回到地球。通过上述场景的展现,体现了瑞恩极大的生存能量。当一个人的求生意志达到最大,体内的力量会瞬间爆发,不管身处多么险恶的环境都有应对一切的决心和能力。电影《角斗士》中马克西·蒙斯回家的决心让他在斗兽场战无不胜、《荒野猎人》中休·格拉斯复仇的怒火驱使他从奄奄一息的境况中战胜严酷自然,《泰坦尼克号》中露丝带着杰克的爱在海难中存活下来……同样在《地心引力》中,瑞恩·斯通不仅有了应对未知宇宙的求生意志,更有了不同之前菜鸟表现的超凡能力,她思想坚定且行动有序。当女主角返回地球从水中浮出尝试着双腿站立时,就有了如同人的起源到直立行走的隐藏意蕴,人成为天地中最骄傲荣耀的存在。影片结尾一个极其夸张的仰拍镜头瑞恩站在天地间,她的身形高于万物。这一长段奇观化镜头中,瑞恩完成了最不可能的挑战,从孤立无援的太空成功回归地球,她战胜了技术上的困难,更战胜了自己的内心,因为对她来说此番成长是一场实现自我救赎巨大洗礼。同时观众也在激动同时领略了人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人体的生命美感,对人的无穷力量发出由衷赞叹,陶冶型自有情感激荡满怀。由此,观众完成了一次视觉奇观基础上涤荡心灵的观影之旅。

[1][2][3][4][14][16][17]马立新.低碳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107,105,135,132,132,135,129.

[5][6][7][9][10]马立新.奥斯卡艺术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337,336,225,227,230.

[8]木雾,飞鸟,乌有.征服《地心引力》:摄影棚里如何创造太空[EB/OL].http://news.mtime.com/2013/11/18/1520674-3.html.

[11]刘思羽.《地心引力》的拍摄秘笈[J].中国新闻周刊,2013:(38). 72-74.

[12]朱海澎.科幻电影中的影像真实感研究——以《地心引力》为例[J].现代视听,2015:(9),64-66.

[13]邓晓进.IT技术独立打造真人电影?《地心引力》背后的秘密[EB/OL].http://www.icpcw.com/Information/Tech/News/3216/321643_2.html,2013-12-3.

[15]马立新.论当下影视剧创作中的三大流行病象[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3),1-8.

(责任编辑:孙书平)

From Surreal Reality to Objective Reality: an Analysis of Visual Wonders ofGravitation

WANG Hao

( School of Media,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

The appreciation of low-carbon art works to purify the minds of the public is an important channel in watching high-quality movies, and it is naturally the closest way people may have in advocating the healthy daily life. The low-carbon film represented by Gravitation is not only the 3D rendering, digital modeling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o create a very realistic spectacle of the scene, but also highlights the spectacle of the great beauty of human nature. The external visual form of the film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human spirit can be more effective thinking of the current visual wonders of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large, proven way of the future.

low-carbon aesthetics;cultivate free emotion;surreal reality;objective reality

2016-12-22

王浩(1994-),女,山东潍坊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电影学研究。

I905

A

1008-7605(2017)02-0109-06

猜你喜欢

科沃瑞恩长镜头
治愈不开心
治愈不开心
《天·水》《时空》
开化长镜头
安哲罗普洛斯电影长镜头模式分析
毛卫宁与他的长镜头
“美国之鹰”科沃尔
雪佛兰科沃兹上市
试论电视新闻中对长镜头的运用
从自卑到自信 瑞恩·高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