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4-11王昭
王 昭
(华中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武汉 430079)
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王 昭
(华中师范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武汉 430079)
女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从属概念,其政治参与行动是在心理动机的指导下通过各种途径进行的。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女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行动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外在环境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造成的。针对问题存在的原因,可以从政府、高校和女大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女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政治参与。这不仅对于女大学生自身,而且对于女性群体和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女大学生;政治参与;对策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政治参与。女大学生作为优秀的女性群体和大学生群体,在公民政治参与中占有重要位置,是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呈现良好态势。但由于各种原因,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还存在诸多问题。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女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政治参与,不仅对女大学生自身,而且对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概念、动机与途径
(一)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含义
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和民主发展的标准与尺度。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是指“公民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1]。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政治知识层面的参与,包括对政治知识和现象本身的认识和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的政治信息;二是政治行动方面的参与,指具体的政治参与行为,如投票、选举、主动接触、政治结社等。
女大学生政治参与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一部分,可视为政治参与的从属概念,其含义是指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女大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基本了解和获取,并形成一定的政治参与心理和动机,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参与的试图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决策过程的活动。
(二)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
在政治生活中,人们进行任何一项政治活动,都是在心理因素的推动下进行的。因此,要想研究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有必要对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进行分析。总体来看,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动机主要包括以下五种:
1.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型。女大学生希望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的参与,影响和推动政治系统的决策过程,使决策朝向有利于民主的方向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文明进程。这是比较高层次的政治参与动机。
2.履行社会职责型。持这种心理动机的女大学生认为,作为国家的公民,每个人都有参与政治、为国家治理建言献策的责任和义务,女大学生也不例外。政治参与是为了履行公民职责、尽公民义务,这种参与心理不利于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3.实现政治权利型。拥有这种心理的女大学生认为参与政治是女大学生的基本政治权利,只有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个人的权利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自己才能在政治领域内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持这种心理动机的女大学生往往对政治参与有较高的热情。
4.谋求经济利益型。有的女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其目的是为了以后能更好地就业。如通过各种途径表达意见影响政府政策,推动积极就业政策的出台和男女平等观念在就业领域的真正落实;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为了以后更好就业;参加公务员考试不是为了参与政治,而是为了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这反映了政治参与背后深层次的经济动因。
5.实现自身价值型。持这种政治参与动机的女大学生认为,进行政治参与不仅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通过政治参与,女大学生可以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感受到自己在政治领域的作用与价值。此外,女大学生要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求有与其相适应的政治参与权利。女大学生参与政治是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三)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途径
女大学生的身份特征决定了其学习和生活的范围主要局限在校园内,与外界社会的接触相对较少,因而其政治参与途径相对于公民的政治参与来说有其特殊性。具体来说,其政治参与的途径可以从政治知识的获取和具体的政治参与行动两个方面来认识:
1.政治知识获取方面。获取政治知识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大学思想政治课。在课堂上,女大学生通过政治老师传授的知识,可以学习相关政治理论,加深对国家方针政策的了解。在课余时间,女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书籍、报刊、广播、杂志等在校园里常见的大众传播媒介了解政治新闻、获取政治知识。其中,网络已经成为主要途径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政治参与行动方面。在政治参与行动中,女大学生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参与政治:第一,参加政治选举,如人大代表的选举;第二,就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通过网络、与朋友或家人讨论等方式;第三,通过参加政治主题班会、参加政治性社团活动或参加共青团、加入中国共产党等组织反映和发表自己的意见;第四,通过人大代表反映意见,与人大代表或政府官员直接接触以影响他们的政治决策;第五,就涉及自身利益的政治问题参与请愿、游行、示威、罢课等。
二、女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女大学生观念的进步,当前我国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状况呈现良好态势。总体来说,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女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水平有所提高,她们关心时政新闻,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第二,有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不断提高,积极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对选举有较高的热情。第三,积极加入共青团、加入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性社团,借助共青团和团委等平台进行政治参与。第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进步,不少女大学生选择参加公务员、选调生的考试,希望参与政治管理和决策,也有不少女大学生选择进入基层担任大学生村官。女大学生在政治参与方面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参与行动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一)政治参与意识层面
1.政治认知不足,观念仍未扭转。“政治认知是参与行为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民主政治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它直接影响着公民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的形成。”[2]受我国古代封建思想的影响,以及男女不平等现象的存在,我国女性的政治参与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受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一些女大学生认为参与政治是男性的事,男性天生比女性适合参与政治。这样的政治认知影响了女大学生政治情感和政治价值观的形成,使女大学生政治认知不足、参与信心不足,不会积极主动参与政治。
2.政治参与意识薄弱,存在政治冷漠。在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冷漠普遍存在于中国社会各个地区和阶层。其中,女大学生的政治冷漠主要表现在政治参与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较低,政治参与意识薄弱,对政治参与不感兴趣。在大学校园,有相当多的女大学生对政治参与不感兴趣,不少女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完成基本的学业外,多会参加校园里的文艺娱乐活动或逛街、淘宝购物等;家庭条件差的女大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打工赚钱或是努力学习赚取奖学金,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也有同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多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充实自己的知识,很少有时间和精力积极主动进行政治参与。
3.政治参与动机不端正,功利性强。女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政治参与,主要表现在参加政治性社团活动、加入政党或主动与政府官员接触、通过网络等途径发表自己的意见,积极建言献策等。在参加这些活动时,不少女大学生都是从自身利益出发,存在很强的功利性。比如,在入党问题上,主要是为了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或是为以后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二)政治参与行动方面
1.政治参与知识不足。在学校,女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和思想政治课了解政治知识。这些政治知识往往只局限于理论层面,缺乏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政治行动的意识和能力。进入大学阶段后,大多数同学都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专业知识方面,对大学开设的政治课程不感兴趣。有不少大学生认为大学里的政治课程很枯燥,自己没有兴趣去学习。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平时很少有精力和热情主动学习和获取政治知识。由于自身政治知识的欠缺,造成了女大学生学生政治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下降。
2.政治参与质量不高。女大学生是女性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参政质量是指“政治参与中的女性是否能够代表女性群体,是否能够将女性群体的利益和声音反映到决策过程中去,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对国家的政策法规产生影响”[3]。在现实生活中,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政治参与行动层面,参与质量不高,政治参与处于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主要表现在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很少能影响到国家的政策法规。即使是关系到女大学生自身权益问题,也很少有女大学生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
3.政治参与结构不平衡。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较低。在女大学生群体内部,政治参与水平也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不同年级、专业、家庭出身、政治面貌等方面。从年级来看,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四的学生,面临考研、考公务员的需要,往往会从现实的角度主动获取、学习和掌握政治知识。在就业方面,她们会主动关注就业政策,发表意见和建议,积极维护自身权益。也有不少女大学生积极参加公务员、选调生的考试,希望以后能参与政治管理和决策,表现出较强的政治参与愿望。从专业来看,文科类专业的学生和理工科及艺术生相比,政治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好,相应的政治参与的程度也高。从家庭背景来看,出生教师或公务人员家庭的女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水平普遍高于农民、工人家庭。从政治面貌来看,女大学生党员经常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并经常性地做思想汇报,所积累的政治知识相比于共青团员要多,政治参与的意识和能力也相对较高。
三、影响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原因
(一)外在环境因素
1.历史文化传统:以男性为本位的传统文化的影响
文化虽不同于法律制度等正式规范,但它可以影响人们政治活动中的价值判断标准,进而使人们形成特定的政治心理,规范人们的政治行为,“在不少情况下,它甚至比正式的制度和规范更有力量。”[4]当今女大学生群体表现出的政治参与热情不高甚至冷漠,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尤其与以男性为本位的政治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臣属文化,这种文化以强烈的“国家本位”、“官本位”倾向不鼓励民众参与,有助于造就一个政治冷漠的大众阶层。从性别视角看,中国传统的政治文化“是以男性为本位的并在男性审视之下的文化,是为维护男性的绝对权威和政治地位而构筑的文化”[5],它推崇“以男权为文化传承的主体,而女性则被排斥在外了。”[6]这种文化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有这两个明显特征:一是贬低女性价值,使之成为男性的附庸,其典型表达是所谓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认为女性的本分是相夫教子,维护丈夫的权威。二是将妇女排斥在社会、政治生活之外。在我国,长期以来,社会对女性政治参与的接纳和支持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
虽然在近代长期的民主革命斗争中,传统性别文化也有所改观,但由于文化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它早已积淀为一种心理定势和潜在意识,仍旧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以男性为本位的传统文化给中国女性政治参与带来了无形的障碍。受这种传统性别观念和封建思想文化的影响,女大学生认为政治参与是男性的事,对政治参与持消极态度。
2.生活环境 :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生活环境对女大学生政治人格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
(1)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家庭教育和家庭经济环境两个方面。
第一,家庭教育。“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7]对于公民的政治认知和政治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当代中国社会,大多数父母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和特长的发展,从小就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班、奥赛班以及艺术培训班等,往往忽视了对孩子政治参与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此外,不少家庭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父母也不会和女孩子谈论政治。总体来看,出身教师家庭和公务人员家庭的女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和能力要高于农民、工人家庭。这说明,家庭的教育和观念会对女大学生政治参与观念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第二,家庭经济因素的制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参与作为上层建筑的层面,自然要收到经济因素的制约。在大学校园里,不同经济水平的女大学生,其政治参与的水平不同。一般而言,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大学生,不用为生活费的问题而担心,可以相对自主地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在满足了基本的学习生活要求之后就会有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求,想要在政治领域内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会进行积极的政治参与。
(2)学校环境。“学校是儿童脱离家庭后所进入的第一个专门的社会化机构,”[8]在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的获得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高校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上,往往忽视了对学生的政治参与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校园政治文化环境的建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课堂政治知识重理论轻实践。大学里开设的政治理论课,只是单纯传授理论知识,缺乏政治参与实际技能的培养。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使得女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践知识严重缺乏。当女大学生自身权益受到损害时,不会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在关系自身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也不知道该通过何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以影响政府决策,使决策朝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此外,老师缺乏对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引导,是造成女大学生盲目冲动、非理性政治参与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学校缺乏相应的政治活动。学校虽然会举办各种活动以满足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需要,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这些活动多以文艺活动为主。在政治活动方面,学校大多是宣传政治知识、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其活动形式多以手抄报、宣传画等静态活动为主,而缺乏让大学生进行实际政治参与的动态活动,忽视了对大学生实际政治技能的培养。
(3)社会环境。“人是天生的政治的动物,”[9]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参与政治生活的动物。因此,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会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社会就业压力和社会制度因素两方面。
第一,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在就业领域,普遍存在歧视现象,女大学生需要比同龄男大学生优秀许多倍才可以得到相同的工作。现代社会的这种就业压力影响了女大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定位,认为自己进入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强自身竞争力,为以后找工作创造条件。比如,女大学生参加政治性社团、甚至入党等,都是为找工作创造条件,盲目跟风考公务员也成了不少女大学生的选择,还有许多女大学生为了找到理想的工作忙着考证,忽视了对政治知识的获取和对政治的参与。
第二,社会制度因素。社会制度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和规范作用。女大学生政治参与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社会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也有很大关系。我国虽然形成了保障妇女参政的一整套法律体系,但相关配套措施不足,执行不力,缺乏监督,使政策流于形式,难以真正付诸实施。而且,我国没有专门对女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的政治参与给予立法,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这种现状使得女大学生在维护自身权益时缺乏法律意识,对于政治参与也持消极态度。
(二)女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关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女大学生政治参与水平不高,与女大学生自身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政治参与素质不足。一是政治参与知识不足。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对政治的关注程度较低,不会积极主动获取政治知识。二是缺乏必要的政治参与技能。很多女大学生没有明确的政治参与意识,对学校开设的政治课缺乏兴趣,不积极主动参与学校举办的政治活动,对于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也不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提出建议。三是政治参与缺乏理性。政治知识的贫乏决定了女大学生在进行思维判断时的局限,这往往使她们在参与政治活动时,不能够独立地进行价值判断,不能够清醒、自主地做出明智的选择,往往会因社会舆论的倾向而改变自己的立场和主张。
2.政治参与信心不足。“一般而言,心理素质越高,政治参与行为的驱动力就越高。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突出表现为女性自卑心理较强,对自身能力缺乏足够的信心,政治效能感较低。”[10]这些心理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行为产生消极影响,往往会导致女大学生的政治冷漠,不会积极主动参与政治,即便参与政治生活,也往往是消极被动的动员式参与。
四、促进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对策
女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不仅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也是我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体现。女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责任感,使女大学生明确对自身价值的定位,促进女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而且,女大学生作为中国女性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极的政治参与可以促进整个中国女性政治参与意识和水平的提高,促进政治领域的性别公正,并且可以在实践上为女干部的成长和培养创造条件。此外,女大学生积极的政治参与还可以监督政府行为、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从而可以维护政治稳定,加快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女大学生积极的政治参与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可以从政府、高校、女大学生自身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女大学生进行积极理性的政治参与。
(一)政府:加强政治参与制度建设
1.倡导男女平等,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要使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得到全社会的认同,关键就要为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只有社会认同男女平等的观念,才能使女性和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常态化。为此,政府必须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倡导男女平等,宣传先进政治文化,使女大学生平等地进行政治参与受到全社会的认同,为女大学生政治参与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女性政治参与法律政策。在重男轻女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度,要保障女性走上政治舞台,必须有相应的制度保障。政府要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加强女性政治参与相关法律政策的建立和完善,为女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提供法律依据和法制保障,用法制化的手段将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纳入合法化的轨道,使政治参与规范化、制度化。
3.推进就业领域中的男女平等。当前,在我国经济领域,男女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这影响了女大学生对自身发展的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行动。因此政府有必要采取措施,消除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促进男女平等,消除女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女大学生对自身有一个良好的定位。为此,政府要充分发挥在女大学生就业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制定完善的就业政策,制定反对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督,保障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权益。
4.完善对话协商制度。政治问题涉及到公民切身利益,若得不到认真对待和妥善处理,公民就会产生不满情绪,甚至以极端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因此,政府一定要完善对话协商制度,疏导民情。要建立起政治官员与公民的有效联系机制,如建立政府信箱、加强网络政务平台的建设等,为女大学生发表意见提供畅通的渠道,激发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积极性,避免非理性的政治参与。
5.加强自身建设,健全民主政治制度,保证政府信息公开透明。公民进行政治参与的前提是对政府决策有知情权。因此,要促进女大学生积极的政治参与,首要前提是保证她们能及时了解政府运作情况。只有这样,女大学生才能加强对政府的监督,并针对政府行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进行有效的政治参与。对此,政府要加强自身建设,健全民主制度,促进政务公开,保证信息公开透明,让权利真正在阳光下行使。
(二)高校:加强政治参与知识和技能教育
1.加强校园政治文化建设。高校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营造良好的政治参与环境。可以通过校园广播、网站、学校宣传栏宣传等途径,进行现代政治文化和观念的宣传,使女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政治知识和政治文化的熏陶,让女大学生在这样的政治文化中变得关心政治,激发女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并积极投身于政治实践。
2.培养女大学生政治参与骨干。首先,可以推选政治参与素养较高的女大学生介绍自己政治参与的方法途径,为女大学生进行政治参与提供借鉴。其次,要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及班级的管理活动,为政治参与积累经验,增强政治参与的意识,培养政治参与骨干。再次,还要鼓励有志于参与政治管理的女大学生积极参与公务员及选调村官的考试,争取日后直接参与政治。
3.开办政治性社团并引导女大学生加入。高校社团组织作为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新型平台,在增强大学生独立性、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要在共青团和党团组织的基础上,创办相关政治性社团,引导女大学生加入社团,参与社团建设和日常活动,培养女大学生的组织能力,增强她们的政治参与意识和政治实践能力,为积极理性政治参与打好基础。
4.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师的引导作用。高校政治教师要注意提高女大学生实际政治参与技能,培养她们的政治责任感。可以设计教学实践环节,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参与。对于女大学生政治参与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和规范。此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积极关注社会热点和时政新闻,通过建言献策等方式进行积极理性的政治参与。高校政治老师还要注意塑造女大学生完整的政治人格。政治人格主要包括三方面的要素:即个体独立意识、参政意识和政治技能。[11]通过对女大学生政治人格的塑造培养女大学生积极的政治参与能力。
5.进行政治参与实践活动。高校应进行政治参与实践的宣传与教育,鼓励女大学生积极参与政治实践,从中接受教育和锻炼,养成良好的政治参与习惯。如引导女大学生参加人大代表选举、加入学校举办的政治性社团、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女大学生通过正确的渠道反映意见等。此外,女大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政策宣讲、志愿服务、支农惠农等社会实践活动,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社情民情,更好地锻炼她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更好地进行政治参与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三)女大学生自身:增强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
1.树立正确思想观念,冲破封建束缚,给自身准确的定位。封建文化和思想,阻碍了女性主体意识觉醒和政治参与主动性有效发挥。提高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提高女大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和行动的关键。要提高主体意识,女大学生首先要树立现代女性的观念,冲破封建观念的束缚,对自己充满信心,给自身准确的定位,增强自己在政治参与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积极的政治参与追求更高层次的人生价值的实现。要对自身发展有一个合理正确的规划,要对男女不平等和女性就业难等问题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积极面对就业问题,积极进行政治参与,努力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政治参与知识是进行政治参与的前提。因此,女大学生要进行良好的政治参与,就必须努力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女大学生除了要认真上好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还要自主进行政治理论的学习。比如,去图书馆借阅相关政治理论书籍,了解基本政治理论知识;通过网络浏览时政新闻,通过论坛、贴吧等获取政治信息;和政治老师交流自己对政治问题的看法和观点等。
3.增强政治参与的实践能力。女大学生要增强自身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政治性社团的活动,增强政治参与的实际技能。还可以通过网络就政治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市长热线”等方式给政府部门提意见,促进社会公平,积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女大学生还可以建立符合女大学生兴趣、代表女大学生利益的社团组织,通过社团组织锻炼自己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为进行实际政治参与打好基础。
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民主法治进程的不断完善,女大学生政治参与取得重大进展,但成就的背后也不可避免的存在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我们从外在环境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政府、高校和女大学生自身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政治文明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而要脚踏实地、把每一项举措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女大学生的政治参与一定会变得积极、有序和理性。
[1]陶东明,陈明明.当代中国政治参与[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104.
[2]刘继英.论当前女大学生政治参与及其素质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 2007.
[3][4][9]师凤莲.当代中国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1:155,169,181.
[5]魏国英.女性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126.
[6]李宗刚.精神导师与五四文学的发生[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8-41.
[7]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284.
[8]杨光斌.政治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81.
[10]【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颜一,秦典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4.
[11]蒋云根.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45-47.
(责任编辑:孙书平)
The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out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WANG Zhao
( China Central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China )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s the subordinate concept of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thei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psychological motive through specific ways. In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and action of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se problems are caus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actors and the their personal factors. For the reasons of these problems, we can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from three aspects of government, university 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to promote their activ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is has great significance not only to the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but also to the female group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democracy as well.
female college students;political participation;countermeasures
2016-12-20
王昭(1990-),女,山东邹平人,在读硕士,《社会主义研究》编辑部助理编辑,主要从事党建理论和执政党建设研究。
D442.61
A
1008-7605(2017)02-0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