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总体观及其实用价值
——对霍布斯鲍姆社会批判思想的重新思考
2017-04-11王桂青
王桂青
(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山西 太原 030083)
社会历史总体观及其实用价值
——对霍布斯鲍姆社会批判思想的重新思考
王桂青
(太原市人大常委会,山西 太原 030083)
近年来,随着对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学派社会批判思想研究的深入,霍布斯鲍姆的批判理论也逐渐为学界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他关于“匪徒”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研究进行认真细致的考量,彰显其用全球史观对世界历史的分析与重构。他把“土匪活动”置于广泛的世界范围加以考察,从而阐释其行为是影响当时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样,用全球视野窥探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及其实质,捕捉深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他的历史总体观的思想对深刻理解我国扶贫脱贫政策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和借鉴作用。
历史总体观;霍布斯鲍姆;匪徒;世界大战;实用价值
享誉全球的思想大师,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代表人物霍布斯鲍姆把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在其前期的研究中,把下层社会视为历史进步的动力,从而抛弃了精英决定论,用一种整体社会史观来考察社会历史发展。后期,他将两次世界大战纳入研究范围,用全球史观对世界历史重构进行宏观把握和实践研究。霍布斯鲍姆认为,在研究每个问题时,都应从社会的总体着手,注重对历史的全面考察。他主张在全球史观的指导下,对社会历史进行分析,从而准确解构由社会经济、政治或其他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不同量和不同质的人类历史。霍布斯鲍姆从“自下而上”看历史和社会进步史观两个视角出发,开创了一种关于社会历史研究的新模式和新方法。
一、霍布斯鲍姆全球史观的最初探透
19世纪霍布斯鲍姆把历史研究的重点聚焦在农民生活和匪徒活动之上,力求从下层民众入手研究历史发展过程,这是他历史研究的发展期。在他的前期著作中,《匪徒》很明显地体现了他的全球研究视野,书中以遍及各地的土匪作为研究对象,这可以说是他着眼全球范围的初探过程。
侠盗活动具有很大的普遍性。霍布斯鲍姆在其名作《匪徒》中曾经讲过,“在大约50年前,我被一个奇异的现象吸引住了:在整个欧洲,始终不变地流传着某一类匪徒的传奇故事,他们在人间行使着均贫富的事迹。事实上,随着我更深入地了解,才知道这样的故事不仅遍及欧洲,更散布在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在中国湖南省的穷乡僻壤中,有个“土匪村”,聚集了数量惊人的土匪;在罗马的阿尔巴尼亚地区,盗匪的规模犹如军队一般,充斥着横行霸道的活动;1962年哥伦比亚有六个省份最为动荡,共有将近200个匪帮,成员3000名左右;还有,在马其顿地区有数以千计的匪徒从事着劫掠活动。可以说,几乎凡是有人迹的大陆上都有这类匪徒传奇的痕迹。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现象呢?
可见,霍布斯鲍姆的研究旨在追溯匪徒现象的本质,仔细考察匪徒们在农村生活的大舞台上,在社会发展中究竟起着什么作用。他说:“在法律与皇权的可控范围之外,总有一些成群结伙的强人,或是占山,或是落草,持武横行,干着杀人放火,勒索抢劫之类的勾当。他们的所作所为无不对当地的官僚士绅与富商大户构成极大威胁,相应地引起了经济、社会与政治秩序的波动,匪徒活动的历史意义正在于此。”也就是说,作为一种特殊现象,匪徒活动与他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经济与政治秩序是紧密相关的。他们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相当有力的影响作用。就当时的社会状况而言,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贫穷、求生成为匪徒产生的根本原因,他们采用暴力来反抗当地的官僚富豪的压榨。霍布斯鲍姆说,纵观历史,土匪的行为是有规模、有组织性、有自觉性的,他们团结成一个凝聚力较强的整体,为着共同的目标,从事着世人小觑的所谓横行霸道的活动。
从一定意义上说,匪徒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从阶级分化和国家出现之时起,就诞生了匪徒。长期以来,在国家与社会政体之间频繁出没,威胁着他们不可脱离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秩序。研究表明:通常的情况是,匪徒啸聚的地区往往偏远而人迹罕至。驱民为盗最主要的原因是饥荒,也可以称之为生活所迫,在粮食短缺的季节,盗匪的劫掠行为会更加频繁。从某种意义上讲,匪徒活动可以视为一种民众暴动,经常是由地方性的小规模暴动加上抱有共同愿望的人群快速迎合,暴动就迅猛地蔓延到各地。当经济危机发生时,社会的贫困会越发加剧,匪徒劫掠也就随之迅速弥漫。霍布斯鲍姆说,从某一层面来看,匪徒可以说是正义的代言人,而不是社会上可有可无的陪衬物。他们代表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从匪徒着眼研究社会历史,才能真正把握世界历史的真实状况。
可见,霍布斯鲍姆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是代表一种对精英或统治阶级集团进行探索的重心转移,是聚焦人民大众的生活、活动和经历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更便于从整体上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英国历史学家希尔顿也有同感,他说“如果从下往上看,而不是从上往下看社会,我们就可能获得对整个社会和国家的较为确切的图景。”
要了解匪徒活动和它的历史,我们必须把它放到权力历史的背景当中去考察,也就是说,要看它处于什么样的政府或是什么样的权力中心控制之下。研究表明,土匪们从事的抢劫活动是有着自己的特殊方式的,他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反抗当时的政权。所以只有将他们的活动纳入到国家和政治权力中去探究,才能对其活动本质做出恰如其分的解释。研究可见,越是政权稳定的地区,社会越安定,匪徒出入相应甚微。反之,在政权动荡的地区,经常会出现大规模的烧杀抢掠活动。
总之,霍布斯鲍姆试图用全球历史观的历史研究方法探讨土匪及其活动,这是他全球视野最初流露的阶段,他把土匪的行为置于全球历史大背景下去考证,把他们看作一个整体,以一种“从下往上看历史”的方法,重建历史性的研究理论。在研究中,他首先从物质环境和历史环境入手,进而研究生产力水平,随后考察产生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关系,最后探讨社会发展规律。霍布斯鲍姆的这种研究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在彰显“土匪的国际性”这一研究主题的同时,也表明了其“全球史观”初露端倪。
二、霍布斯鲍姆总体历史观的终极关怀
跨入20世纪,霍布斯鲍姆的学术研究在内容和方向上有了一些改变,他进一步关注世界历史的发展变迁,在《极端的年代》中,对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进行阐释,他用全球史观的视角对战争的发生及其实质作了详细分析,旨在通过如此轰轰烈烈的大战这一特例来从整体上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
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的探险已经结束,世界基本被各大国用直尺对比经纬度划分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势力范围,几乎被瓜分完毕,萝卜和坑的数量既定。那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刚刚兴起的国家只分得了一些残羹冷炙,显然是怀恨在心。与此同时,大资本家们的生意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规模,随即进入垄断时代,他们的公司布满世界各地,而且在其殖民地一点一点地埋下了财富的种子——资本输出,这是被人称之为吸血虫的行为,但客观地说,资本输出则大大促进了全球化的进程,进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由于资本输出和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渴望重新瓜分殖民地,增强自身实力,从而造成了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僵持局面,国家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以至完全不可调和,终究酝酿成了一场巨变。而这场巨变与以往有所迥异,令世人都大为惊叹,这一次重新定义了战争,让“叶落之前回故乡”变成了空荡荡的笑谈,这次巨变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霍布斯鲍姆注意到,这场战争并非单单发生在欧洲,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参与,大多都登上这令人惊憾的大舞台,抱有各种各样的社会目标,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所以,他认为,研究历史的确应着眼于整个世界,审视这些新鲜事物的点点滴滴。回顾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长期统治巴尔干半岛,巴尔干各族人民坚持反复不懈的斗争,一些国家赢得独立。欧洲列强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纷纷插手巴尔干,他们把塞尔维亚视为向巴尔干扩张的障碍。1914年6月28日,奥匈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爱国者在萨拉热窝街头刺杀身亡,萨拉热窝事件犹如火星投进了巴尔干的火药桶,随即引起了轰轰烈烈的世界大战。霍布斯鲍姆试图对复杂的世界历史进行整体的考证,以历史总体观为指导,窥视大战的发生发展状况,他说,在1919年6月,协约国集团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作出及其苛刻的规定。领土是否能够保持完整、巨额赔款、军事上无权、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完毕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排山倒海而至,德国自然耿耿于怀,与此同时也就因此播下了再次世界大战的恶种。1939年9月1日,希特勒命令德国军队猛烈进攻波兰,随即英法也对德宣战,波澜壮阔的又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霍布斯鲍姆表示,二战的规模更加宏大,参战的国家数量增多,发展了三个主战场,历经时间更长,战势更加凶猛,在这次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涉及人数高达20亿人,战区波及2000多万平方公里,伤亡人数足有数千万之余,损失资源不计其数,这场战争改变了世界的面貌。霍布斯鲍姆指出,两次大战,我们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喜悦。其实对于任何一种引人注目的现象和事物,都应厘清其来龙去脉。他认为,战争的发生并非偶然,其实它的种子早已深深地埋在历史的土壤里。两次大战的爆发都在于帝国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由于经济问题迟迟不能和平解决,必将引发革命或战争。可见,经济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政治问题背后必定隐藏着经济根源。
那么,这两次战争的规模究竟为什么如此史无前例呢?霍布斯鲍姆表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发达程度当然不能排除在外,但全球化的趋势的确也是不容忽视的,全球化程度是影响战争规模的重要因素。全球化在世界历史发展中具有必然性,其走向呈现出蝴蝶效应似的发展趋势,与指数函数相类似。随着社会不断向前迈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殖民地与宗主国之间等诸如此类的关系日益联系紧密,全球化的程度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必将导致战争的规模如此庞大。
霍布斯鲍姆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给人们留下惨痛的记忆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也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使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进入宇航时代和核时代。霍布斯鲍姆着眼于两次大战,研究全球性战争,从整体上把握外在于世界中引起我们注意的现象。这一现象潜入我们的意识之中,通过大脑有意识的思维活动,捕捉深藏在表面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从而揭示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深入探究霍布斯鲍姆的心路发展历程可知,他的研究范围已经跨出英国历史,涉足欧洲再走向世界,他说“历史学家不论属于哪一个微观世界,他们都有着普世主义的义务,这不仅是出于对我们之中的许多人向往的某种理想的忠诚,而且也因为这是理解人类历史的必要条件。”霍布斯鲍姆努力构建整体思维,在全球史观的指导下,重塑社会发展过程,他在建构整体的世界历史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研究视角其实也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进行现实问题分析的。
三、社会历史总体观实用价值
霍布斯鲍姆的历史总体观是一种整体思维,整体思维的社会作用在于,给社会实践提供理论基础,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从而指导实践,诚如马克思所言,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可以说在实践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指导,否则,行动就会偏离正确的航向,背离预期的目标。可见,历史总体观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
(一)经济发展仍不平衡,精准扶贫势在必行
通过对霍布斯鲍姆深刻研究匪徒遍布穷乡僻壤,饥荒导致驱民为盗的整体思维的探究。不难想到,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仍不平衡,贫困地区、贫困群众依然存在,要想改变现状,实现“中国梦”、实现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扶贫、脱贫势在必行。
认清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因此研究“穷根”是重中之重。根据考察可视,一个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复杂:首先是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生态环境比较恶劣,或是因病、因自然灾害;另外也不能排除主观因素在外,贫困地区人们大多保守、封闭、故步自封,还有一些人为了致富而盲目发展,一味地想搞高大上的项目,反而却造成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遭到破坏。实践证明,如果不能实事求是办事,终将导致事与愿违。
为了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当前必须扶贫脱贫,加大力度、攻坚啃难,齐心协力摘穷帽,脱贫致富奔小康。扶贫最基本的目标就是先使贫困人口达到“二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保障有房住、有钱看病。争取做到精准扶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针对每一贫困户不同的情况,提出合理扶持方案,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产业扶贫行之有效。根据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优势,予以提供实用的、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比如说,可以考虑提供一些种植和养殖技术,针对实际情况,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工则工。可以培育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或者努力开发打造休闲旅游景区,搞活经济,脱贫致富。将一、二、三产业的结构合理调整,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从根本上解决穷困。扶持龙头企业,加强对贫困人口技术层面的宣传和教育,激发贫困人群学习新技术的热情,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使其掌握和应用新技术,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的企业生产,加快追赶发达地区的步伐。以先富带动后富,通过合理引导,使贫困人群逐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共同奔向全面小康。同时,坚决改变粗放式扶贫方式,优化扶贫资源合理配置,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可见,历史总体观不仅仅是在观念上认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更重要的是在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遵循规律办事,改造外在的世界,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成为社会实践的指路明灯,从而推进社会协调发展。
(二)世界各地联系紧密,经济全球化成为必然趋势
霍布斯鲍姆是一位肩负社会责任的历史学家,他认为日益加剧的和程度越来越高的人类全球化过程是从事史学研究应该把握的现实出发点,他在研究西方工业革命时,曾着重强调过经济的重要性,这是他唯物史观的明显体现。他表示,研究经济的全球化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
霍布斯鲍姆深刻认识到20世纪80-90年代,世界各国联系紧密,全球已经逐渐演变成统一的经济运作单位。任何国家的经济都不能独立于这一统一体之外,这便是经济全球化。他表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历史发展必然路径。与此同时这一主题也在不知不觉中纳入了研究者的视野。
根据霍布斯鲍姆的研究,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由于每个国家都具有各自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都有各自的优劣势存在,有的资源匮乏,有的资金雄厚,有的科技发达,有的地理位置较差等。于是各国积极寻找合作伙伴,旨在取得优劣势互补,共同发展经济,力求共赢。在这种情况下,国与国之间就会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局面。他们把利益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这就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向,即经济全球化趋向。
经济全球化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国家间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企业跨出国界逐步走向全球,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各自经济。经济全球化有助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有利于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互通有无,有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有利于引进更多的国外技术和投资,增加出口数额。另外,在就业率增加、工人工资提高方面也起着积极作用。但从另一层面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球在显示整体性的同时,出现了人类普遍的利益问题。比如说,南北差距、霸权主义以及环境、反恐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出现。也就是说,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国际分工高度发展,世界毫无疑问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和特点。因此,各国在发展经济、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同时,要兼顾分析新矛盾,解决新问题,为经济和谐、可持续地发展开辟可行之路。马克思曾指出:“全部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到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解决。”
总体历史观启迪我们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和现象。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进展,我们必须要有全球意识,适应全球化的时代,认清事物发展的共性和个性,明确人类的共同利益,从全球视野去观察思考问题。但由于各国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同,各国发达程度不同,所以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全球化的同时,不能忽视多样性,全球化和多样化的协调统一,才是时代发展的方向。
总之,霍布斯鲍姆在研究“匪徒”和两次世界大战时,着眼点放在了全球的范围,把关于十九世纪下层群众匪徒和劳工历史的研究与20世纪整个世界体系的考察有机的衔接起来,显示出他研究历史的整体思维和全球史观从最初流露到持续关怀。霍布斯鲍姆在探究每个引人耳目的新生事物及问题时,不是单单停留在某些表面现象上去纠缠,而是注重挖掘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这显然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分析路径和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极强的借鉴作用。
责任编辑:毋 斌
C91-06
A
1674-1676(2017)03-0059-04
王桂青(1970- ),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市人大工作编辑室干部,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