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发展理念的当代审视

2017-04-11杨卫军

三晋基层治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念科学

杨卫军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五大发展理念的当代审视

杨卫军

(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和基本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指向鲜明。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多维度的价值考量:第一、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转型版和升级版;第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贡献;第三、五大发展理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第四、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成果;第五、五大发展理念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挥棒。总之,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发展观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集中体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

习近平;五大发展理念;价值考量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贯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灵魂和支撑,是引领发展实践、建设美好生活的一面旗帜和指挥棒。五大发展理念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指向鲜明。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发展观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的集中体现,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境界。

一、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转型版和升级版

20世纪中叶以来,国外发展观经历了从“发展=经济增长”,到“发展= 可持续发展”,再到“发展 =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的嬗变。如果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全球发展观的批判与继承,是全球发展观的综合版,那么,五大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转型版和升级版。

新发展理念不但继承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目标导向、问题意识,又继承了科学发展观的理性自觉,同时在新时代新阶段新特点的社会条件下,又在发展源泉、发展路径、发展要求等方面增加了新的时代元素,是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发展、新突破。

五大发展理念对科学发展观的新突破和新发展。悠悠万事,创新为大。强调创新对发展的引领作用,不仅在于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一贯坚持和强调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正是紧紧把握创新这把金钥匙,才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正是紧紧把握创新这把金钥匙,才取得“两弹一星”等成就,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勃勃生机。面对我国面临的发展难题,尤其是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要破解发展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有成长中的奇迹、成长中的快乐,也有成长中的烦恼。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创新能力不足和发展后劲乏力,是一种外延型的经济发展之路,需要向创新国家转型。五大理念把创新看作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关键要素,要求“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这就体现了党中央对科学发展的新认知和理性自觉。创新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持续动力,创新发展理念可以说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一大突破或升级版。

协调发展理念奏响伟大复兴进行曲。改革开发30多年的快速发展,在创造中国速度的同时也让“快乐的烦恼”不断显现。“三大失衡”成为发展的制约瓶颈:东部是发达国家、西部是贫困国家;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作为发展理念,协调主要是着力解决我国长期存在的不平衡问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整体功能最大化。协调发展理念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和同步性,继承了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思想,又增加了一些新内涵。比如,协调发展理念新提出要“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融合发展”等。

绿色还原中国发展的底色。在2015年12月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也承担了资源环境的代价。突出绿色发展,是发展形势的“倒逼”。要GDP,更要绿色GDP。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当前发展困境的回应,也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式的转型。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可持续发展,而绿色发展理念强调了绿色、循环、低碳,尤其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生态一体化发展。绿色发展理念代表了一种生产力,一种生产方式,一种发展模式,一种消费方式,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一种生态文化,一种生态经济伦理,一种执政理念。

开放发展理念注重开放的水平和层次。目前,我国经济总量、市场规模世界第二,开放成为中国快速发展、弥补短板的制胜法宝。不开放中国就没有希望,不开放就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坚持开放发展摆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正是我们党充分考虑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做出的战略选择。

共享发展理念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共享共建问题。应该说,改革开放30多年,党和国家促进共享的成绩有目共睹,问题不容忽视。比如,绝对贫困人口规模很大,教育资源不均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待改善、分配差距拉大、看病难看病贵不同程度地存在等。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一味发展经济,忽视人民群众的幸福观、获得感,难以获得永续发展。共享发展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进一步落实。

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贡献

习近平指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1]五大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也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也就是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学或发展经济学。

创新发展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这就强调了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虽说过去30多年我国始终保持经济高速增长,但“十二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向新常态过渡的新趋势,呈现三期叠加的特点,老动力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步降低,有的甚至成为“负能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促进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取得新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发展动力,就必须将创新放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用创新引领我国经济取得新发展。

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马克思也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强调了科技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有力杠杆。江泽民反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是一场革命,是新理论取代旧理论的过程。胡锦涛同志指出,到2020年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习近平也曾强调,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牛鼻子”。当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理念,可以说是对这些经济学家们创新思想的继承。

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出,社会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这四个环节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四个环节相互衔接,整个社会的再生产才能正常运行。否则,整个社会再生产就会处于无序或混乱状态,甚至导致经济危机的必然发生。马克思认为,任何发展都是系统的整体发展、系统和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近年来我国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协调发展理念旨在出重拳补齐发展短板,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绿色发展是实现经济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涉及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的问题。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有过深刻论述。马克思强调,自然对人具有先在性,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们应该像爱护生命一样爱护自然,人对自然做了什么,就对人类自身做了什么。恩格斯也提出了著名的“报复论”,人们的实践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必然要受到自然的惩罚。所以,对自然要取之有度,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环境问题是天灾更是人祸,是不合理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发展观畸形、扭曲和错位的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曾走过一条不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也曾有过“人定胜天”的教训。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资源透支、环境危机凸显,问题倒逼我们的发展观,要走绿色发展之路。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以低碳、循环、和谐、高效为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路子,从黑色发展走向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打造经济发展的升级版。

开放发展是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始终强调开放对发展的重要性。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到:“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2]世界市场的建立,促使各个国家、民族纳入经济一体化趋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3]以开放促改革,内引外联,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理念,构建合作共赢新机制,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将对外开放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更需要中国。中国的发展和强盛是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结果,是任何力量无法抵挡的。当然,中国的发展也给世界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与稳定,而且更有利于世界的发展与繁荣,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共享发展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商品经济入手,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积累和劳动异化的根源就在于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人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因而适应生产的社会性,废除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人民当家作主,人人实现自由自觉地劳动,就是实现共享发展、共同富裕、消除劳动异化的根本途径。马克思还指出,未来的自由人联合体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三、五大发展理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不仅实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而且成为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蓬勃生命力。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创造性运用

科学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最新成果。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五大发展理念的唯物论基础。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和党内外普遍赞誉,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期盼。五大发展理念反映了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和客观规律,顺应了国际潮流,是对当代中国发展面临问题的理性回应。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不创新就不会有未来,不协调就走不远,不绿色百姓不答应,不开放就没有希望,不共享天下不和谐。习近平反复倡导的“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的思路以及基于这一科学方法论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理论品质。

科学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最新成果。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习近平告诫全党,要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治国理政的本领。唯物辩证法认为,要坚持矛盾分析法,坚持一分为二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五大发展理念正是矛盾分析法的具体运用:创新发展针对经济建设与科技进步的矛盾,着重解决发展的内生动因;协调发展针对国民经济宏观与微观的矛盾,着重解决发展的整体性;绿色发展针对经济与资源的矛盾,着重解决发展的持续性;开放发展针对内外联动的矛盾,着重解决开放的水平问题;共享发展针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突出矛盾,着重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二)科学思维方式的创造性运用

如果说方法论是思维方式的理论基础和根据,那么,思维方式则是方法论的具体化和展开。如何实现科学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式做出了明确回答和基本遵循。

凸显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管宏观的、管长远的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系统方法论在思维方式上的体现和运用。五大发展理念关系我国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局,是战略思维在发展问题上的集中体现:创新发展就是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兴旺发达,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和重要载体;协调发展强调统筹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一个都不能少”;绿色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绿色惠民、留住乡愁;开放发展强调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合作共赢,以开放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共享发展强调满足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人们有更多的尊严感、幸福感、获得感。

凸显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不断破旧立新、求异求新求变的思维方式。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五大发展理念是运用创新思维的范本和标杆,不仅把创新放在核心位置,作为指挥棒和风向标,而且其他四大发展理念都和创新遥相呼应,相互贯通、相互融合、不可分割。协调发展要以创新为基本指导,构建协调新格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安全发展等科学安排;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创新;开放发展要求完善新体制、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共享发展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创新社会服务、创新社会综合治理,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创新思维犹如一条红线,贯穿于五大发展理念中,使五大发展理念成为不可分割的有机体,成为我国前进的旗帜和灵魂。

四、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新成果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而人类社会的发展则更具有客观性和社会历史性。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提出了系统的人类社会发展学说,主要内容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目标是实现每个人自由充分而全面的发展,等等。我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非常注重发展问题。邓小平主张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江泽民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胡锦涛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深入分析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形势,在科学研判和积极应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条件下,为进一步实现科学发展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成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成果。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理论品格。五大发展理念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对我国发展观和发展实践的反思。五大发展理念坚持唯物史观,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以人为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强调了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决定作用,进一步回答了发展的动力、方式、途径、目标问题,延伸了马克思生产力论的内涵,拓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境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体现了历史观与价值观的辩证统一。五大发展理念秉承了唯物史观,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规律与历史必然性,要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不做旁观者和局外人,自觉做改革发展的维护者、引领者、实践者,当好改革发展的促进派。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问题意识、时代的特色、人民的诉求和历史的方向,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和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五大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归根到底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充分全面发展,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把不断改善民生、使人民有更多的尊严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从天上回到人间”,反映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规律,闪耀着唯物史观的光辉。

体现了时代性与民族性的辩证统一。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与变革的时代,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五大发展理念不仅具有世界眼光和全球思维,而且依据中国国情,回应世界经济形势一体化潮流和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给出了中国式的解答,具有强烈的世界性和时代气息,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中国气派。

五、五大发展理念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指挥棒

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同时,思想理论上的成熟和统一,是一个政党政治上理论上成熟的重要标志。当前,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正在同心同德、全力以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根据党对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步骤的顶层设计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关键时期。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内容丰富,涉及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基本理念、根本任务、政策举措和根本保证等方方面面,形成了理论化、系统化的发展观。贯穿《建议》始终的一条红线和主旨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因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最新理论成果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当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指南。

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关键的节点上。历史的发展往往有很多关键的节点,站在“十三五”扬帆起航的时间节点上,五大发展理念,必将强力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和中国梦的实现。五大发展理念是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五大发展理念是指挥棒,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五大发展理念是风向标和路标,它将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远。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

责任编辑:徐 芳

D24

A

1674-1676(2017)03-0001-05

国家社科基金“习近平总书记绿色发展观的哲学底蕴”(16BKS020);2016年河南工业大学省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习近平绿色发展观的方法论研究”(2016SKJJ01)。

杨卫军(1967- ),男,河南郑州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博士,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生态哲学和生态文明理论。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理念科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科学拔牙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