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路径探究

2017-04-11寇汉军

三晋基层治理 2017年3期
关键词:职业化辅导员政治

寇汉军 李 辉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2)

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路径探究

寇汉军 李 辉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2)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发展是推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核心工作,是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根据职业化相关理论,辅导员的能力成长路径可分为专业支持和身份转换两种,高校辅导员通过这两条路径完成职业技能、行为规范和职业素养等领域的职业化,从而使自身的职业能力与工作岗位的素质要求实现对接。推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应结合不同路径类型辅导员的职业化特征,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构建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分类促进机制。

职业化;辅导员职业能力;专业支持;身份转换

一、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与特征

职业能力的提升是辅导员职业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理解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对于推动辅导员职业能力建设具有指引性意义。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历史特殊性,它发源于政治工作的需要,同时又适应了社会发展中职业分工的要求。

(一)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

职业的形成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伴随着专业化生产的产生及生产效率的提升,从而形成新的职业特征并逐步为社会所认可。职业化就是某种劳动岗位成为社会所认可的职业并形成相应规范体系的过程。因此,职业化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工作效率的刺激——分工的产生——职业规范与社会认同的形成。具有三个层次的内涵,从宏观层次上讲,社会的认可是职业形成的外在标准,社会认可从业者的地位并有人愿意从事这一职业保持这一职业的永续发展。从微观层次来说,从业者个人将该项工作作为自己谋生的手段并依据相应的标准、规范,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从职业本身来说,职业化就是在分工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具有一定排他性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标准等特征规范。职业规范体系的形成是社会认可的前提,而职业能力的提升是职业体系形成的基础与重要构成。在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起源于政治工作的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承接了学生资助、心理健康、党团建设等事务性工作,逐步形成独特的职业规范体系。综合既有的研究成果,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在宏观层次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在社会分工的过程中形成相应的职业规范[1]、职业准则[2]等具有排他性的规范体系,成为社会的一种职业选择。在微观层次,就是高校辅导员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目标,经过相应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辅导员职业资格的要求[3],并长期专门从事这一职业,以稳定性和长期性为基本特征。

(二)辅导员职业化的特征

首先,辅导员制度的产生来源于中国政治工作的需要。高校辅导员制度形成与发展的实践表明政治属性是高校辅导员职业的根本属性[4]。1952年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有重点的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指出辅导员的主要目的是要“加强政治领导……为全国高等学校教育建设事业打下坚强的政治基础”[5],从辅导员制度萌芽开始,开展政治教育就是其重要职责之一。同时,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在、实施者和指导者。思想政治教育的阶级性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政治属性,就要求辅导员将日常工作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对青年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发展施加有目的的影响,塑造符合社会需要的思想品德。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具有明确的政治立场和动员引导能力,从而更好地承担起立德树人的使命。

其次,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过程是职业能力结构革新的过程。从辅导员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实践来看,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不断地拓展,工作领域不断地延伸,从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扩展到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涵盖心理健康教育、资助评优、日常事务管理等。2014年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司发布《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从九个工作领域制定了三个层次的能力标准,将辅导员的职业知识分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两大版块。工作领域的复杂化给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职业技能,能够适应岗位职责的要求,实现日常事务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发展,通过个体职业能力提升,完成个人职业能力结构的变革与提升,去促进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再次,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遵循职业分工的路径。通过分析西方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发展形成过程有助于理解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过程。早期,在欧美国家的学生事务包含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没有明晰的划分,“替代父母”承担管教责任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19世纪中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使得学术事务和学生事务相分离,学生的服务管理机构产生,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开始由教师或兼职人员向专职化过渡[6]。后经历从“为学生提供服务”到“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转变发展,学生事务管理的职责可以分为心理辅导、职业辅导和社会化辅导三个部分,根据职责的不同可以细分为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等[7]。对比西方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性质,可以理解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形成与发展中职业领域拓展的实质是高等教育分工细化的结果。

二、基于能力发展的辅导员职业化路径

高校辅导员职业的形成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上参与社会分工的结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在辅导员职业化中具有核心地位。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政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至关重要。能力素质结构主要表现在对工作岗位要求的匹配与胜任上,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对辅导员的能力素质提出较高的要求,根据职业能力的获取形式不同,可以将辅导员的职业化路径划分为专业支持和身份转换两种。

(一)专业支持型辅导员成长路径

专业支持型辅导员是指通过专业化、体系化、科学化的教育支持系统培育后选择从事辅导员岗位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专业支持型辅导员具有学科基础深厚、理论基础扎实的特点,面对学生管理问题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手段与方法推动问题的解决,但又存在实践能力不足,面对具体性学生事务的时候难以将科学理论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专业支持型辅导员的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1983年教育部决定在高等学校设置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拟定了专业课程的设置方案并确定在1984年开始招生,采用正规化的方法培养大专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等各种规格的思想政治专门人才。专业设置的目的和培养方向就是“造就一大批思想政治工作能手,一大批精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8]。1987年国家教委印发《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硕士研究生实施意见》的通知,确定10所院校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1996年国家又设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博士点。后来经过不断地调整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培养体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承担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工作,成为专业支持型辅导员的重要来源。

(二)身份转换型辅导员成长路径

身份转换型辅导员主要是指未接受正规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从其它专业毕业后选择从事学生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总结发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规律,把握学生思想特点,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能够胜任辅导员岗位要求的学生工作人员。这部分人员职业能力的获取主要依靠工作中实践经验的积累,但表现出理论水平不足的缺点,难以发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有的引导力。《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规定“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为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之一。辅导员工作实践性强,职责领域复杂,对于职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相关高校在招聘工作中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之外,对专业背景的要求可以分为两个类别。一类以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为背景要求,这种专业背景要求认为辅导员工作领域范围宽,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做支撑,人文社科的专业背景要求可以满足辅导员群体职业结构的要求,符合某一职业领域专业化发展的需要。另一类以与学生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作为招聘辅导员的专业背景要求,专业背景的切合有助于增进学生的认同感,便于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9]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的分类发展机制

推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要根据不同类型辅导员的职业化特征,制定具体的方法措施与针对性的对策提升实际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辅导员职业化路径做出专业支持与身份转换的区别只是为了更好地分析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发展形成过程。在现实中,辅导员个体职业能力的提升往往是多方作用的结果,既有以实践为特征的身份转换路径,也有以学习为特征的专业支持路径,这就要求辅导员职业能力成长的分类发展机制既有基于差异性的重点侧重,又要有共性基础上的综合措施。

(一)通过业务培训提升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对于身份转换型辅导员,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从其职业化路径可以看出,这类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获得主要是通过日常管理经验的积累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在某种程度上,职业能力与工作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的关系,即工作时间越长,业务能力越强。但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到一个地步后就会进入停滞期,而培养培训则是辅导员突破瓶颈约束,提升专业技能,推动工作创新的重要途径。从培训体系上看,2006年至今,教育部两次印发《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搭建国家、省、高校三个层级的辅导员培训体系,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专业素养提升和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对辅导员进行培养培训,有效地解决了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停滞的问题,提升了辅导员队伍的整体能力水平。从培训内容上看,要注重培训内容与不同层级辅导员特点的相结合。《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将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划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次等级,对于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培训可以以等级标准为依据,根据不同层级辅导员的发展需求,设定适当的培训内容,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最终达到实效辅导员职业能力横向提升的目的[10]。

(二)利用多种平台锻炼提升辅导员的实践能力

对于专业支持型辅导员而言,提升工作能力,推动职业化进程的关键就是要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一方面,要利用好工作平台主动面对问题。在工作中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是锻炼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专业支持型辅导员面对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解决办法,提升自己的各项具体能力。另一方面,要主动参加相关比赛,开展以赛代训。2012年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首次举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五届全国规模的比赛。在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带动下,全国各个地方和高校都举办了各种层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职业能力大赛涉及学情熟知、业务知识考试、主题班会、特色工作案例、主题演讲、谈心谈话等版块内容,形式不断地丰富发展,已经成为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的重要平台。专业支持型辅导员要将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看做督促提升自己的机会,通过比赛参与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最终达到职业能力提升的目的。

(三)开展理论研究促进日常工作的深化与创新

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着轻理论、重实践的倾向,部分高校管理人员认为辅导员从事具体事务性工作,理论研究没有必要,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制约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加强理论研究,既是对辅导员理论水平的直接推动,也有助于辅导员总结、反思日常工作,提升效率,提高水平。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研究能力,就是要求辅导员主动地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提升到理论研究层面,不断地学习、深入研究,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鼓励高校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要在利用好现有平台体系的基础上建设好学校环境。当前,在国家和省级层面针对高校辅导员的科研课题有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项目、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等科研项目,但在高校层面针对学生工作特点的科研项目相对较少。一方面,各高校应该结合具体实际,制定学校的管理办法,为辅导员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应当组建研究团队,形成研究合力。根据学生工作的领域划分,如学生资助、心理健康、组织建设、就业指导等领域的划分,结合辅导员的研究专长与研究兴趣组建科研团队。

[1]封福霖.道德情感: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价值取向[J].教育探索,2008(5).

[2]朱晨花.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30):52-54.

[3]曾昭皓,李卫东.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反思与建构[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李 辉.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对辅导员职业化的启示[J].商,2016(30):36-36.

[5]教育部.中共中央转发中央教育部党组《关于在高等学校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报告》.[EB/OL].http://www.china.com. cn/guoqing/2012-09/05/content_26746409.htm2012–09–05/2017-03-22.

[6]蔡国春.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化的发展及其特征[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6(1):73-76.

[7]张端鸿.中美高校辅导员制度比较[J].思想理论教育,2005(5):19-22.

[8]冯 刚,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30年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7):33-42.

[9]陈 勇,朱 平.高校辅导员需要什么样的专业背景?——辅导员专业背景观辨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18-121.

[10]李永山.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高校辅导员分层培训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4):134-137.

[11]张艳萍,杨 雪.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5(11):108-111.

责任编辑:郭丽娟

G712

A

1674-1676(2017)03-0052-03

2016年陕西省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研究课题“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路径研究”(2016FKT16)。

寇汉军(1971- ),男,陕西富平人,副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李 辉(1990- ),男,河南渑池人,讲师,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为辅导员职业化。

猜你喜欢

职业化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