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生职业成功教育的内容体系
2017-04-11白小光
白小光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试论高职生职业成功教育的内容体系
白小光
(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开设《高职生职业成功教育》课,是高职院校帮助和促进高职生努力实现职业成功的有效措施。该课的基本内容应包括:正确认识职业成功、合理规划职业成功、努力具备职业成功素质、及早防范职业失败因子、坚实迈向职业成功。这五大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高职生寻求职业成功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和路径,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高职生自身探求职业成功的能动性。
高职生;职业成功教育;内容体系
职业成功也叫职业生涯成功,指一个人在其工作经历中所累积起来的积极的心理上的或是与工作相关的成果或成就[1]。职业成功应是个体合理职业成功目标的实现,是实现个体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职业成功教育,是帮助和促进受教育者努力实现职业成功的教育理念和模式[2]。高职生职业成功教育,广义指高职院校旨在帮助和促进高职生努力实现职业成功的所有教育理念和措施;狭义仅指通过《高职生职业成功教育》课的教育学习,帮助和促进高职生争取实现职业成功。本文从狭义角度来探讨。
一、正确认识职业成功
高职生追求职业成功应先树立正确职业成功观。职业成功观是人们对职业成功的根本看法,主要回答三个基本问题:何为职业成功,怎样评价职业成功,如何实现职业成功。第二个问题尤为关键,因为个体无论正确理解职业成功的涵义,还是合理设计实现职业成功的行动方案,都需认真思考解答一个重要疑问:什么样的职业发展具有成功的意义,某些职业成功对自身和社会的意义又如何,即要确立自己恰当的职业成功价值观。这就要从社会公认的种种职业成功评价标准中,选择适合自身的具体职业成功衡量标准。以便结合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具体职业成功目标。
对于高职生,首先要树立大众化职业成功观。随着信息时代的推进,我国社会的变革发展,人们的就业形式、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带来的正当获得感的具体内容也逐渐多样化。相应地,人们评价职业成功的标准也多元化了。尤其是互联网经济广泛渗透,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先进理念和政策在我国深入贯彻,使社会总体职业环境日渐呈现人们各尽所能,各得其所,都能成功,都可出彩的趋势。
其次,要树立长远化职业成功观。人们的职业生涯常是较漫长的过程,职业成功往往是长期努力奋斗的结果。一时不成功不等于永远不成功,一方面不成功不等于各方面都不成功。所以,高职生应树立长远化职业成功观,坚持职业成功总体取向前提下,将一定时期自身与他人的职业生存发展状况相对照,将自己过去与现在的职业生存发展状况相对照,将奋斗过程的历练与奋斗成果的收获相统一,将外在成就的获得与内在心理的满足相统一,综合评价自己的职业成功。如此才能养成一种立足当前,放眼长远的可持续职业成功心态,克服困难和失败的困扰,积小成功为大成功,一元成功为多元成功,阶段性成功为总体性成功。
第三,要树立和谐化职业成功观。虽高职生在职业生涯不同阶段的具体职业成功目标可能不同,但总体应坚持和谐化职业成功理念,尽量协调好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职业成功的物质、精神和交往价值的关系,职业、生活、家庭的关系,以期实现较成功圆满的人生。
二、合理规划职业成功
实现职业成功需人们妥善谋虑,有效行动。高职生应及早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成功。这里说的合理规划职业成功,并非主张高职生制定专门的职业成功规划,而是希望其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职业生涯规划大体系内,正确谋划职业成功。将自身职业成功的总体意愿,具体目标、评价标准、措施充分体现在一定时期的职业生涯规划中。若非要讲职业成功规划,笔者意指志在也致力于职业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高职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成功,应成为长久受用的基本职业能力。高职院校应在新生入学初就系统开设《高职生职业成功教育》课,便于高职生尽早学习掌握合理规划其职业成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使之逐步内化为终身受用的一项基本职业能力。借此能力,高职生在校及进入职场后,就可适时立足实际,理性思考人生和职业,努力规划好其职业生涯,谋划职业成功。从而以此激励自我成长,促进自我成才,导引自我成功。
第二,高职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成功,应遵循决策的基本流程和成功的基本规则。其一,高职生思考和规划自己的职业成功,实质是一个职业生涯决策过程。和任何决策相似,职业生涯决策包括五个基本环节:知己(认识自我,扬长补短);知彼(分析所处环境状况,发现机遇,寻求决策可利用的支持条件);抉择(统合考虑自我和环境条件基础上,制定奋斗目标及其实现方案);行动(将既定方案付诸实施);反馈(根据环境变化和具体实践要求,适时评价、调整、变革、完善原有目标和行动方案)。其二,高职生追求的职业成功,是人生诸多成功中的一个主要方面。此处讲的成功指正当目标的实现,达到预期效果。虽人们走向各种成功的具体轨迹不同,但几乎所有成功的获得都有一定规律性,有一定规则可循。詹启生教授曾提出“成功三部曲”:一是起点的定位。即对个体优势与劣势两方面内容的判断与确认;二是中途的拼搏。即获得成功必需的正确观念、及时行动、多元能力等心理品质;三是终点的目标。即目标的设置与实现[3]。可见,高职生合理规划其职业成功既是正确的职业生涯决策过程,更是认真思考怎样积蓄职业成功能量,实现职业成功目标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知与行相互融通,循序完善的过程。
第三,高职学习阶段,高职生合理规划其职业成功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制定一个较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生具备基本职业成功规划能力后,就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成功,尝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初步确立正确的职业成功观,合适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成功大目标,以及具体职业成功评价标准,从高职阶段的学习、生活、锻炼、求职,职业成功素质的培养,入职后的适应和可持续发展等实际问题出发,拿出具体行动方案并着手施行。高职生初步制定的旨在实现职业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时间跨度上应是一个10年左右的长期规划。即从高职3年向远延伸,覆盖完职业生涯探索期,直至职业生涯确立期之初。年龄段约是18-30岁。规划方式上应按由近及远次序,先细刻画,后粗线条。规划布局上坚持职业理想和职业成功大目标前提下,重心放在高职3年和毕业入职后5年这个时段内。延伸到毕业入职5年后到10年左右这个时段时,具体目标和任务应是方向性、框架性的预设。这个较长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有适度灵活性和应变性,为日后调整完善留出余地。万一实际情况变化过大,应及时重新制定。但无论如何,贯穿该规划的主线是高职生对其成长成才和职业成功的不懈追求。高职生应胸怀锦绣蓝图的同时,从自己眼下能做的事做起,循序长进,切忌夸夸其谈。
三、努力具备职业成功素质
职业成功素质指职场成功人士普遍体现出来的,对人们的职业成功能发挥显著促进作用的那些优秀职业素质。通常人们的职业成功素质大致分非专业素质和专业素质。职业成功非专业素质,指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取得职业成功共同应具备的优秀职业素质,也叫职业成功通用素质。主要包括观念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成功观等);品格素质(道德及性格、意志、心态等心理方面);知识素质(专业知识之外的公用知识);能力素质(思维、学习、创新、管理、沟通表达、社会适应、信息处理能力及体能等);方法素质(学习、操作方法等)。职业成功专业素质,指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取得职业成功各自应具备的专门优秀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观念、知识、能力、方法、品格。
一般讲,人们获得职业成功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定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机遇是外因,一定职业成功素质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在同样职业环境和职业发展机遇下,职业成功素质的高低及全面与否,决定人们能否达成职业成功。故此,高职生职业成功教育的一个主要着力点,就是努力培养提高他们的职业成功素质。这里需注意:
第一,应坚持职业成功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并重原则。现阶段,不少高职院校和高职生偏重专业素质的培养提升,而对非专业素质重视不够。这对高职生未来职场生存发展和职业成功很不利。因为职业成功非专业素质具有普适性、可迁移性。无论人们在什么职业或岗位工作,职业成功非专业素质对其取得职业成功都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特别是信息时代大潮和我国改革建设事业迅速向前,带来社会职业环境的大变化。人们的职业生涯普遍具有多变性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可能在多个地域、行业、组织、职业、岗位度过职业生涯和取得职业成功。不少人可能面临原有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所在职业或岗位不对口,需学习具备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而某一职业或岗位的从业者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加速更新升级。面对这些变化,只有很好具备职业成功非专业素质的人,才能及时转变观念,调整心态,通过自己合理规划,勤奋学习,刻苦磨练,执着拼搏,以及通过积极交往向他人或组织求助等途径,迎难而上,顺利适应新情况,新要求。
第二,应坚持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囿于课程开设、教学时间等限制,高职院校培养提高高职生职业成功素质的功能是有限的。只能使其具备初步职业成功素质,为他们将来职场发展和职业成功做初步准备。但高职院校培养提高高职生职业成功素质的意义又是无限的。通过《高职生职业成功教育》课及相关第二课堂,如职业成功素质训练营、职业成功素质教育网络中心、职业成功精英讲坛等的学习、思考、锻炼。不仅对高职生职业成功素质本身有所培养提高,更主要是唤醒和激发他们提高自我职业成功素质的主体能动性,使其习得培养和不断提升完善职业成功素质的自觉意识、基本方法和良好行动习惯。
第三,作为一门特色课,《高职生职业成功教育》涉及的高职生职业成功素质教育,主要关注非专业素质。而且应把改变高职生学习、成长、成才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些弱势或短板,与培养提高其职业成功素质,形成一定职场发展优势联系起来考虑。以确定高职生职业成功非专业素质教育的一些关键素质,重点教育培养。如诚信,积极心态(进取、自信、乐观、负责、反思等),吃苦勤奋,不怕挫折,敬业奉献,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时间、任务、情绪、压力管理等),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沟通表达、人际交往、适应环境等),团队合作,开拓创新,信息素养(信息收集处理能力等),职业生涯管理能力(合理规划和推进自身职业发展等),解决问题能力(能正确分析事物发生问题的原因,拿出合适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使问题成功解决的综合能力)等。还要引导他们学会较全面培养提高自身职业成功素质同时,能针对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的具体需要,有选择地优先强化一些关键素质。
四、及早防范职业失败因子
职业失败因子指妨碍人们职业成功素质的养成,进而导致其职业成功目标难以实现的内在负面因素。如前所述,很好具备职业成功素质是人们实现职业成功的内在决定因素。而职业失败因子与职业成功素质根本对立,职业失败因子排斥和阻止职业成功素质的培养提升,职业成功素质的培养提升也必须拒斥和克服职业失败因子。若个体不能主动消除某方面职业失败因子,必将导致他这方面职业成功素质缺失,可能由此带来职业失败。如某人意志薄弱,害怕挫折却不去积极改变,导致其意志坚强,攻坚克难的这种职业成功素质很难形成,其追求职业成功的行动往往因此半途而废。
与职业成功素质对应,职业失败因子也分五方面:一是观念性失败因子。如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和职业环境,职业成功目标不明。二是品格性失败因子。如懒惰、自私、做事没恒心。三是能力性失败因子。如社会交往能力不强,不善于处理职场人际关系。四是知识性失败因子。如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职业发展短板。五是方法性失败因子。如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专业操作方法。
高职生应尽早防范或消除职业失败因子,才能提高其职业成功素质,为将来获得职业成功打好基础。每个高职生防范或消除职业失败因子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但据笔者调研,很多高职生身上已存在的可能导致未来职业失败的不良因子还不少,而且这些不良因子常扭结在一起,构成不良因子群。该不良因子群是高职生较长期以来一些不良观念、行为习惯相互影响,累积而致的结果,短期内不易消除。如高职生中普遍存在手机不当使用现象,很多人不能合理管控其手机使用。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造成高职生手机不当使用的主观原因挺多,涉及观念、品格、能力、知识、方法各方面。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休闲观不够正确,职业规划和职业成功意识不强;积极上进,刻苦拼搏,担当有为,遵纪守德精神不足;自我管理包括时间、任务、休闲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较差;自主学习、媒介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力、方法欠掌握等。由此看来,高职生及早防范或消除职业失败因子,努力培养提升其职业成功素质的任务颇重,需全面考虑,综合施行。
五、坚实迈向职业成功
坚实迈向职业成功指高职生毕业后进入职场,尽快完成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机会,继续提高完善职业成功素质,不断提升职业化水平,积累职业成功资本,并处理好可能影响自身职业成功进程的一些突出问题,逐步使其职业成功理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尽管我们这里是在引导帮助高职生,主要从理论上探讨展望毕业入职后逐步迈向职业成功的过程,但对其争取职业成功依然很有指导意义。此处需着重把握:
第一,尽快完成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从进入高职到进入职场,是人生中一个重大转折点。初入职场的高职毕业生,最紧要的是尽快适应职场环境,完成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这需要从思想认识、行为方式、组织文化、管理形式、责任承担、学习形式、人际关系等多方面搞清楚高职校园与职场环境的显著差异,尽快将自己由在校学习者调换到在职工作者角色。初步融入职场后,高职毕业生需长期坚持做一个重要事情,就是不断联系发展变化的职场实际,重新审视、调整、完善自己原来旨在实现职业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其越来越符合自身职场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增强实践性。
第二,加强个人职业生涯开发,不断提高完善自身职业成功素质,积累职业成功资本。个人职业生涯开发指为满足职场生存发展要求,个体凭借自身努力并借助所在组织提供的各种有效手段,不断提升职业素质,发掘职业潜能,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绩效的过程。通常个人职业生涯开发方式有:个人自学、参加组织培训、业余时间进修、主动接受任务和挑战、共同参与等。个人职业生涯开发的具体内容涉及身心素质,专业知识和技能,职场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诸多职业成功素质的提升,充分体现了个人在职场获得的较全面发展。积极利用各种条件和机会,加强个人职业生涯开发,是高职生在职场不断提高自身职业成功素质,积累职业成功资本,加快职业成功实现进程的有效途径。
第三,坚持提升个人职业化水平。从业者个人职业化指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准确扮演好自己的工作角色,使自己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等各方面都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的要求[4]。个人职业化包含职业化素养(主要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心态),职业化行为规范(遵守行业和组织的行为规范,体现为职业化思想、语言、动作等),职业化技能(具有从事某项工作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该工作)。职业化是人们在职场生存发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从业者实现职业化,需经历一定的学习、培训、锻炼、塑造。提升职业化水平过程,就是个体从普通从业者成为卓越从业者的过程,也是其提升职业成功素质,实现职业成功必经的过程。所以,高职毕业生进入职场后,应坚持提升职业化水平。
第四,妥善处理可能影响自身职业成功进程的一些突出问题。人们争取职业成功过程中,可能共同面临一些直接或间接影响职业成功进程的突出问题,如工作期望与工作现实间的差异,职场偏见,工作与家庭的均衡,拼搏与保健的平衡,职业倦怠等。高职毕业生进入职场后,要加强个人职业生涯各阶段的自我管理,妥善应对上述突出问题,尽力使其对自己的职业成功进程不构成干扰,或将其干扰降到最小。
[1]周文霞,孙健敏.中国情境下职业成功观的内容与结构[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3):124-133.
[2]白小光.高职生职业成功教育要论——基于山西五所高职院校的抽样调查[J].当代职业教育,2014(12):79-83.
[3]詹启生.成功心理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22-23.
[4]曹建华.职业素质教育[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76-79.
责任编辑:郭丽娟
B502
A
1674-1676(2017)03-0048-04
白小光(1976- ),男,山西代县人,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