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标准与论争①

2017-04-11彭华民

社会建设 2017年4期
关键词:社会学学科大学

彭华民

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标准与论争①

彭华民

在中国社会治理的背景下,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成为推动社会治理的重要任务之一。社会工作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和实践领域,推进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建设、建构本土性的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和服务体系,是社会工作专业必须坚持的发展方向。

一、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轨迹

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工作开始于民国时期。当时的私立大学如燕京大学、金陵大学等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开展服务。1928年,中央大学社会学系设置了社会工作专业,北平(现在的北京)、南京、上海、成都、云南等地的大学也都发展了社会工作专业。在此基础上,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高教司司长的孙本文先生主持了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大纲编写。南京大学前身还在联合国难民署的支持下招收了第一批社会福利硕士研究生。这便是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萌芽时期。1949年后,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进入民政社会工作时期(1949~1994年)。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被撤销,但与社会工作服务相类似的民政服务还在开展,积累了一些服务经验。1979年,费孝通先生认真地思考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学重建,认为一个学科的存在和发展必须要建立起它的社会组织结构。第一,设立专门研究机构;第二,建系培养专门人才;第三,建立学会开展学术交流;第四,建立图书资料中心;第五,创办刊物和出版机构。费孝通先生在社会学重建过程中,也关注到社会工作学科建设问题。他组织海内外著名社会学家建立了南开社会学专业班的教学团队。他领导该团队在给南开社会学专业班讲授社会学概论课程的基础上,撰写并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出版了《社会学概论(试讲本)》(天津人民出版社,1984年)。其中有一章名为“社会工作”。1986年,著名的“马甸会议”召开,民政部和部分高校教师参加了会议,讨论了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学科重建问题。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走上专业化快速发展时期,以1994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为标志。现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和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在学科发展中起着不同的推动作用。2016年,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以加快我国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建设研讨会为主题,将社会工作学科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中,我们要坚持四个自信:第一是理论自信。社会工作理论一部分是内生,一部分是外借。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中,汲取了不少本土概念和思想,如民政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三社联动等等,为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做出了很多贡献。第二是道路自信。我们在社会工作学科发展中,坚持结合中国本土实际,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建设道路。在边学边建的过程中,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快速发展,其中的确存在不少问题,如专业师资缺乏,专业教材缺乏,相关的实习基地配套不足等等,但我们一直秉承社会工作理念,不断反思借鉴、移植、复制中存在的问题。第三是队伍自信。现在全国有三百多家高校设有社会工作本科专业,民政部下属高校和干部培训学校遍布全国。社会工作本科建设和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师资队伍建设都走过先有后好的道路。我们培养的社会工作毕业生源源不断地进入充实到教师队伍。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不断组织各种专业化培训和国际交流,也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第四是方法自信。社会工作有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三大方法。我们将课堂学习与社会工作实习结合,将西方社会工作实务与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结合,以服务对象需要为社会工作介入的视角,不断将本土的社会工作案例引入社会工作教学和研究中①王思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SW)教学案例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其效果已经得到服务对象的赞誉。只有坚持四个自信,我们才能建设一个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学科。

二、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标准与论争

如何评价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质量?如何评估中国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要回答这两个问题,不能封闭,不能自弹自唱,必须回溯到社会工作学科建立之初的讨论。这个讨论是以社会工作是不是一门专业开始,百年以来从来未间断。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标准的论争问题一直引起广泛争论。一百年前,在全美慈善和矫治大会上,Abraham Flexner首先提出了衡量社会工作专业的六个标准:伴随着责任的智识性(intellectual)活动;构成素材来自于科学和系统的学习;有实际和明确的目标;拥有可教育的方法技术;活动者是自我组织的;动机上是利他主义的。②Flexner, A. (2001). Is Social Work a Profession? Research on Social Work Practice,11, 152-165. Flexner, A. (1915). Is social work a profession? In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arities and Correctio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f Charities and Corrections at the Fortysecond annual session held in Baltimore, Maryland, May 12-19.基于这些标准,他认为社会工作在当时还不是一个专业,但具有发展成专业的可能。之后的一百多年,社会工作者仍然在为自身的专业地位和专业认同而不懈努力 。Idit Weiss-Gal和Penelope Welbourne基于对美国等十个国家社会工作的数据资料分析,提出社会工作的8个专业特征,其包括:社会认可、垄断地位、专业自主、知识基础、专业教育、专业组织、伦理守则、声誉和报酬。③Weiss-Gal, I. & Welbourne, P, (2008).The professionalisation of social work: a cross-national explo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Welfare,17, 281-290.借用Idit Weiss-Gal和Penelope Welbourne观点来分析中国的社会工作学科建设路径,以下内容是在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中需要重视的问题④如果有时间,我希望自己或者同行就这8个方面进行量化分析研究。:

社会工作学科的专业认可。中国多数大学没有十分专业的准入规定,没有明确大学和科研机构人员进入的社会工作学科教学研究专业的许可程序和资格,对社会工作知识的专业性认同度低。2016年次教育部学科评估中没有社会工作(二级方向),导致大量的社会工作本科和研究生培养工作、科研工作无类可归。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分类中只有福利社会学,没有社会工作,也说明社会工作学科的专业认可在国家教育和科研体系中存在认可度低的问题,专业自主性受到严重挑战。

社会工作教育体系的专业性。与社会工作学科的专业认可问题同时并存的是社会工作教育体系的专业性得到普遍认可。教育部社会学教指委(含社会工作)、MSW教指委都积极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社会工作教育的专业性得到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教育层次的多种支持。2015年年底,中国有321所大学设立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105所大学设立了MSW硕士点,另外有不到十所大学得到教育批准自主设立社会工作博士点(二级),有82所大学有社会工作大专专业,拥有专业学位授予权。专业教育体系的外形已经形成,其主要的问题是以实践为导向的社会工作教育如何有效实施。社会工作实务和社会工作实习一直被质疑,社会工作实践智慧一直被忽视。

社会工作专业成果发表自主性。一个学科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有影响的专业学术刊物。社会工作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其强调实践智慧和独特的实践技巧(社会工作三大方法),与临近的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也有明显的区别。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严重缺乏专业发表自主。缺乏与一流期刊比肩的学术期刊。《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社会工作与管理》等虽然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专业发表自主性缺乏还是直接影响到了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

社会工作行业组织的专业化:我们建立了专业协会。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按照社会工作学科功能下设研究、实习、教学、对外交流四个委员会,按照社会工作具体分支专业领域发展下设15个专业委员会,按照地区下设7大片区社会工作中心。协会组织基本覆盖全部的从业人员和领域。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专业学术引领有多元化方式。在社会工作行业专业组织的大力推动下,教授以实践为导向的社会工作教育得到发展。在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领导下,我们一方面要强调社会工作学科自主性建设,一方面要抓紧推动社会工作学科内涵式发展。全面提升对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的理解,提倡和推动社会工作实务转化为研究的工作。引入循证社会工作研究,推动证据为本的社会工作实务(EBP),推动基于证据的社会工作实务(PBE)。建立成熟的社会工作案例库,丰富和补充相关人员对社会工作实践智慧的重要性和理解。为了解决严重缺乏专业准入(垄断地位)标准的问题,逐步建立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才能进入大学社会工作教学和研究岗位的标准。逐步过渡到新进入大学的社会工作教师必须获得社会工作学位才能在岗教学和科研。大学社会工作老师的教学、科研和实习应该分离,分成教学岗、科研岗以及实习督导岗。

三、结语

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讨论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学术上的学科建设意义,二是实践上的学科建设意义。作为实践性学科的社会工作要以满足人民的社会需要为目标,从而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让每个社会成员有尊严地生活。作为学术性学科的社会工作,要建立以本土的需要为本的社会工作模式,只有这样,我国的社会工作才能有植根中华大地的生命力。

彭华民,南京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与政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福利、社会工作。(南京,211102)

猜你喜欢

社会学学科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