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04-11

社会建设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科专业发展

刘 梦

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刘 梦①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总书记的讲话为中国社会工作学科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特点是教育先行,而在高等教育中,社会工作又是以专业发展先行的,学科建设滞后,即高校恢复社会工作专业后,主要任务在专业建设,特别是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经过将近三十年的发展,在专业建设上应该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量的教材出版,涌现出了一大批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我们今天来讨论这个话题,就标志了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进入了学科发展阶段。在此,笔者想集中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一、社会工作为什么要开展学科建设

(一)社会工作专业特点的要求

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与国际社会工作学院协会确定了全球社会工作定义:“作为一个以实践为本的专业及学科,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改变和发展、社会凝聚和人民的赋权和解放。社会公义、人权、集体责任和尊重差异等原则是社会工作的核心。基于社会工作、社会科学、人文和本土知识的理论,社会工作以联系个人和组织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和促进人类的福祉。”

根据这个定义,社会工作至少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社会工作不仅仅是一个专业,也是一门学科。作为学科,无论从学科的地位身份的角度,还是从学科建制、知识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工作的学科地位尚未确立;第二,社会工作的知识系统是由社会工作、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本土知识构成的。长期以来,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依托社会学学科,在研究和队伍建设上取得了很多成绩,这种依托关系,对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仅仅把社会工作的学科基础局限于社会学,从长远来看,会限制甚至阻碍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因此,讨论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问题,是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使然。

(二)社会工作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截止到2015年年底,全国有321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105所大学开始了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培育,还有10多所大学培育社会工作方向的博士。纵观30年的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发展存在这样几个特点:

1.专业基础薄弱,专业教师缺乏。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在社会学、历史学、管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课教育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专业基础差异性很大,师资队伍专业背景非常多元,接受过专业教育的教师严重缺乏,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和硕士、博士导师不多。 薄弱的专业基础,既影响了教育教学水平、学术研究的水平和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也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学科归属多元,导致专业身份不清,边缘化倾向明显。从社会工作专业归属情况来看,大部分学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隶属于社会学,也有极少数学校的社会工作专业隶属于公共管理学,成为一个二级甚至三级学科。很多学校的社会工作专业设立在社会学学院、社会与法学院、政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等学院下面,全国成立了单独的社会工作学院的学校屈指可数,这样的学科归属,使得社会工作专业面临学科定位低、边缘化明显、资源不足、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这样的专业身份,极大阻碍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影响了学科发展。

3.人才培养过程不够规范,培养的学生与社会脱节。社会工作的本科和硕士教育中,还没有形成规范的培养体系和公认的培养模式, 培养规格不太明确。很多高校虽然按照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开设了核心课程,但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结合不紧,实习时长不足,缺乏实习督导,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中国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

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特点是教育先行。近十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领导下,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职业)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十一五”末的20万人增加到70余万人,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人员达到28万余人,在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及其他组织中开发社会工作专业岗位27万余个,扶持成立了591个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和近6000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社会工作行政部门为主导、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协同发展的“一体两翼”工作格局。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涉及社区、救灾、社会救助、青少年事务、社区矫正、禁毒戒毒、职工帮扶等社会治理重点领域,从儿童、老人、妇女、残疾人扩大到城市流动人口、农村留守人员、受灾群众和特殊人群。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给社会工作学科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提出了新的课题:现有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是否能够有效回应不断出现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研究是否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高校的人才培养是否满足服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的要求?是否能够有效解决现实问题?要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必须通过社会工作的学科建设,形成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搭建一个能够解决中国社会发展的实务导向的学科平台,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和质量,服务中国社会的发展。

(四)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在很多国家,社会工作是一个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学科地位相同的独立学科。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参与国际发展,争取话语权,已经成为人文社会科学未来的发展趋势,社会工作专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需要以独立学科身份参与国际发展和对话,因此,加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培育学科独立性,会极大提高社会工作专业参与国际发展的对话能力,提升社会工作的国际话语权。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走到今天,推进学科建设是势在必行的,而社会工作学科建设进展缓慢,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社会工作在学科划分、学科设置、学科建制等方面相对滞后,学科边界不清,学术平台建设、队伍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所有这一切,阻碍了社会工作教育朝着制度化、系统化和学科化方向的健康发展,学科地位难以得到保证和提高,人才培养的层次难以提升。

二、如何开展学科建设

所谓的学科建设,就是以学科、学科制度与学科建制为中心,其间配合学科划分、学科设置等过程进行的研究领域的学科化,以及单一学科的“学科群化”。学科制度强调的是学科的发展规范,或说是学术规范、规则问题,即所谓的学科内在制度;而学科建制强调的主要是学科的社会建制,主要强调组织机构、行政编制等物质性层面的东西,即所谓的学科外在制度。

社会工作学科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理论体系的构建,使其制度化,通过学科设置、学科建制等过程,建立起该学科的教育制度(开设课程、招收学生、颁发学位等)与研究制度(出版期刊、成立学会、收集文献等),最终使其繁盛发展起来。

费孝通先生在谈到学科建制时,指出一门学科的社会建制大体上应包括5个部分,“一是学会,这是群众性组织,不仅包括专业人员,还要包括支持这门学科的人员;二是专业研究机构,它应在这门学科中起带头、协调、交流的作用;三是各大学的学系,这是培养这门学科人才的场所,为了实现教学与研究的相结合,不仅在大学要建立专业和学系,而且要设立与之相联系的研究机构;四是图书资料中心,为教学研究工作服务,收集、储藏、流通学科的研究成果、有关的书籍、报刊及其他资料;五是学科的专门出版机构,包括专业刊物、丛书、教材和通俗读物。”①费孝通:《略谈中国的社会学》,《高等教育研究》,1993(4)。

郑杭生先生是这样描述学科制度的:“在我看来,所谓学科制度就是学科规范体系及其物质体现;在学科的规范体系及其物质体现背后,还有某种深层的理念支撑着。所以,从层次来看,学科制度是否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处在第一层次的是学科的深层理念;处在第二层次的是学科规范体系;处在第三层次的是学科物质体现。”②郑杭生:《社会学学科制度建设在中国的发展》,《新视野》,2002(5)。

费孝通先生和郑杭生先生对学科制度和学科建制的论述,为我们如何开展社会工作学科建设提供了框架和指导。笔者认为,社会工作学科建设需要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建立社会工作学科。建议在法学学科门类下,增设社会工作学科,成为与社会学一样的一级学科,增设社会工作硕士学位点和博士学位点,以推动和促进社会工作学科发展。要加大力度研究和发展相关的学科群,可以从服务对象或者服务领域来确定学科领域,例如老人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等,抑或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等,并在此基础上建设相关的学科群。

二是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大力推动社会工作的科学研究,着力建设并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体系,明确在中国语境下,社会工作的功能、宗旨、边界等问题,借鉴国际社会工作现有的知识体系,运用本土的经验和知识,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知识体系,让社会工作学科真正服务于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大力度推进学科队伍建设。依托社会工作博士点和硕士点建设,面向全球招聘杰出人才,建立一支专业化水平高、理论研究水平强、实务经验丰富的研究+教学+实务的社会工作学科队伍。积极争取多渠道资金支持,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为学科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育奠定科学基础。

四是学术机构和基地建设。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学术机构,在各地社科院系统和高校系统,成立独立的社会工作研究所,发挥学术机构在学科发展中的带头、协调和交流作用。同时,还要加大力度推进基地建设,鼓励基地从机制上推动社会工作的研究、教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五是出版学术刊物。独立出版学术刊物是学科独立性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术交流和成果发表的重要基地。目前社会工作杂志数量屈指可数,且没有一个进入CSSCI的杂志,这种局面极大限制了社会工作研究的水平。要鼓励更多的高校和研究所创办社会工作研究刊物,为繁荣学术研究创造条件。

六是资金投入。在各级各类的教育规划和社会科学基金中,加大对社会工作研究的支持力度,提升社会工作研究水平和质量。

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鼓励各高校应积极适应中国社会发展和社会工作的现实需要,及时修订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方案或研究方向培养计划,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培养目标,改革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强化实践环节培养,不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尽可能地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真正满足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需要。

八 是学术共同体建设。社会工作作为一个实践为本的应用型学科,要与其他相关学科(例如社会学、政治学、人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医学、精神病学等)建立学术共同体,要不断学习和吸取其他学科的新理论、新成果,不断深化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认识,不断回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只有这样,社会工作专业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推动社会改变和发展、社会凝聚和人民的赋权和解放”的使命。

(本专题责任编辑:黄家亮、卫小将)

刘梦,中华女子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家庭暴力、社会工作教育。(北京,100101)

猜你喜欢

学科专业发展
【学科新书导览】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超学科”来啦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