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养老服务研究综述
2017-04-11覃国慈
覃国慈
近年来农村养老服务研究综述
覃国慈
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压力加大。城乡二元社会机构和城镇化带来的农村社会流动,使农村养老问题更加突出。近些年,学界对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特定老年群体进行的研究、按照养老服务方式进行的分类研究、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为视角的研究、以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为视角的研究、农村养老服务的问题——对策式研究等五个方面。尽管研究成果较多,但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及研究地域的选择上还存在一些局限,需要学界后续研究多加关注。
农村;养老服务;综述
当前,我国老龄化正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并且高龄化、空巢化、失能化等特征叠加显现。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 《中国家庭建设发展报告 (2015年)》,我国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占41.9%;在生活照料方面,67.8%靠自己,16.8%靠配偶,13.1%靠儿子儿媳,1.9%靠女儿女婿,0.5%靠其它亲戚,0.1%靠保姆,对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很大;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更令人忧虑,只有15.9%的感觉目前养老没有困难。①因而,在老龄化背景下,为了让农村老人能够 “老有所养”,开展农村养老服务研究十分必要。近年来,学界对此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主要集中在如下五个方面:
一、针对特定老年群体进行的研究
多年来,除农村 “五保”老人的吃、穿、衣、住、葬由国家负担之外,其他农村老人都是靠传统的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但随着老人体能的衰减和社会流动的加剧,土地养老和家庭养老已经难以为继,特别是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失独老人的增多,使得养老问题日益严峻。
(一)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空巢老人指子女离家的老年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的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其养老问题已经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例如:马东东、关阳 (2016)以社会支持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认为农村空巢老人需要社工从微观层面介入,帮助解决老人生活中的照料难题;从中观层面介入,引入外部服务资源以弥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短板;从宏观层面介入,通过向决策部门呼吁,争取政策支持,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②温凤荣、毕红霞 (2016)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对山东省农村空巢老人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在选择养老服务方式时,深受人口特征、子女照护、经济状况、精神状态和外部环境5大类11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由此提出了加强政府资金保障、设立养老补贴、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增强子女照护义务等建议。③于颖、侯丽媛、蒋梓淇(2015)对近20年来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回顾,发现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严重缺乏是一个久拖未决的难题,提出了政府应强化其养老服务供给职能的建议。④
(二)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失能老人,即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是老年人群体中最脆弱的对象,其养老困境急需破解。于此,一些学者就此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例如:贺莉、尚进云 (2016)基于对陕西省的实地调研,发现失能老人的照料和护理问题极其严重,呼吁尽快制定失能老人长期照护补贴政策、推行农村养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⑤宋宝安 (2016)在调查失能老人的养老意愿和养老需求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问题,除了应该构建以机构养老为主体、社区照料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服务体系之外,还应该建立针对失能老人的特惠制度,建成以基本养老金、特殊津贴共同发挥作用的收入保障体系。⑥黄枫 (2016)分析了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现状和窘境,认为必须顺应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和家庭结构变迁的趋势,依托政府建设以失能救助为基础的农村养老照护体系。⑦
(三)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问题。丧失独生子女的老人晚景凄凉、老无所依,已经引起社会关注。例如:任佳焌、许倩 (2015)等通过对杭州、金华、温州三地农村失独老人的访谈,发现该群体在基本生活、医疗服务、精神状态等方面缺乏保障,建议在政府补贴、医疗救助、社会援助等方面加大改善力度。⑧奚海燕 (2015)描述了农村失独老人在经济来源、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方面的困境,从社会养老体系不完善、计划生育政策限制、传统养老观念影响层面分析了困境的产生原因,由此建议加大经济救助力度、提供多样化的养老服务、加快社会治理创新和发挥民间组织的支持作用。⑨黄昕、邓茜 (2015)剖析了农村失独老人面临的保障资金不足、权益受损等问题,倡导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多方面的力量共同提供养老服务。⑩
二、按照养老服务方式进行的分类研究
养老服务方式有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之分。老年人的生活境遇和养老需求不同,选择的养老服务方式也不一样。从现有研究来看,对各种养老服务方式均有涉猎。
(一)农村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杨成波 (2015)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已经探索出社区照护、老年食堂、村级养老院和户院挂钩等养老服务模式,但这些模式存在着筹资难、人才匮乏、政策不街接等问题,需要从政府购买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平台建设、政策法规支持等方面来完善。⑪鲁可荣、金菁(2015)基于浙江 “金东模式”的实证研究,揭示目前在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实践中尚存在诸如运行资金难以持续、缺少专业化的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范围小、服务对象少等问题,提出应该加强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⑫
(二)农村社区养老。社区养老就是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专业服务机构和服务人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陈灵肖 (2013)通过对台州市农村老人的养老意愿调查,论证了社区养老是农村最佳养老模式,不过还需要加大经济投入和提高服务质量。⑬贾丽凤、马翠花 (2012)从服务体系建设、养老资源的供给、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等方面详细探讨了农村社区养老模式。⑭唐晓英、周溥嘏 (2010)认为农村社区养老作为居家养老与社会化养老之间的折中方式,更加人性化,更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并且具有投入成本低、灵活方便等特点,当务之急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入市场机制、发挥村民之间的互助互济作用、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促进农村社区养老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⑮
(三)农村机构养老。机构养老就是以养老机构为主导,为老年人提供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姚兆余、王诗露 (2012)对我国东部地区农村700多位老人的问卷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农村老人对机构养老的意愿较弱,对家庭照料的依赖以及根深蒂固的传统养老观念是农村老人不愿意参加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结构和个人生活状况对农村老人的机构养老意愿有显著影响。⑯唐笑梦 (2013)根据个案访谈结果和文献资料,创建了用于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的Gronroos理论模型,为农村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测评奠定了基础。⑰武晨静 (2015)以河北省为例,讨论了养老机构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内容单一、专业化人员缺乏等问题,并主张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⑱
三、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为视角的研究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视角的研究成果比较多。
一是关于服务内容和管理水平。比如,李超(2014)在河北省的调研证明,尽管农村互助幸福院和 “多院合一”的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了思路,但养老服务供给仍然存在硬件设施跟不上、服务内容不够丰富、管理水平亟待提升等问题。⑲
二是关于政府在养老服务供给中的责任。张世青、王文娟 (2015)通过在山东省的调研,说明政府对农村养老问题没有足够重视,致使养老服务体系处于一种残缺型福利状态、养老机构无法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较低的社会保障水平难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认为政府在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中应承担起主导责任。⑳
三是关于供给主体多元化。陈丹丹、罗文宝(2016)的研究证实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主体过于单一,有必要引导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参与农村养老服务,这既能缓解国家的财政压力,又能完善养老服务体系。21
四是关于供给侧改革。李俏、郭凯凯、蔡永民(2016)基于对农村养老供给侧的结构生态和农村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分析,希望从探索精准养老实现形式、促进养老供给结构调整、加强农村养老制度建设等方面来推动农村养老供给侧改革。22
四、以农村养老服务需求为视角的研究
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的研究,以服务内容及其影响因素为主。例如:王俊文、文杨 (2014)从在江西赣州的调查观察到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在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三个方面,但由于贫困地区对农村养老服务的投入有限,服务与需求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23甄婧含、苏保忠 (2016)实证分析了农民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是对 “新农保”信任程度越高、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越高、人均年纯收入越高的老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态度越积极,而身体健康状况越好的老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态度越消极。24黄俊辉、李放、赵光(2014)在江苏的实地调查中了解到由家人照料依然是农村老年人的主流愿望,但也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有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护理、文化娱乐等方面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主要受年龄、健康、收入、子女数量、居住方式五个因素的影响。25
五、农村养老服务的问题—对策式研究
有不少学者沿着分析问题和探讨对策的思路研究农村养老服务问题。例如:刘峰 (2013)认为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面临一系列困境,家庭小型化和代际分离使老人无人可依,老人自理能力下降和患病率上升使居家养老困难重重,经费紧张、服务人员不足、服务水平低下让社区养老的处境尴尬,床位有限和家庭的经济支付能力弱使大量农村老人进入机构养老不现实。26田德林、徐志花 (2016)在重庆市的研究证实,由于管理制度不到位、政府职责不明确、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面临资金来源单一、政策支持不够、信息化服务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等难题,需要通过明确管理主体、完善管理制度、健全监督评估体系、推进法律法规建设等措施来扭转局面。27陈超、李亚男 (2015)的研究表明农村养老服务存在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弱化、社区养老才起步、公办养老机构供不应求、民办养老机构闲置率高等问题,急需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28
六、简单的评析
现有关于农村养老服务的研究文献,为后续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但也还存在一些局限。就研究地域的选择而言:基于发达地区农村的调查研究较多,对中西部农村的研究欠缺,并且现有研究对地区差异的考虑不够,直接影响了研究成果的代表性和普适性。就研究方法而言:一是目前大多数研究都还是采用传统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偏少,仅有的定量研究中,对数据的分析也比较浅显。二是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多且差异性大,针对不同群体的研究较多,但不同群体之间的对比研究欠缺。就研究内容而言:从主观层面研究农村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的较多,但对服务供给主体的认同度、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服务供需匹配程度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从客观层面研究养老服务政策的较多,但研究国家财政投入和养老服务城乡差距的太少。研究内容的供需脱节和浅层化,导致研究深度和创新性不足,没有挖掘出农村养老服务滞后的深层次原因,难以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实,2016年2月22日习近平在全国老龄委第十八次全会上强调: “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29为此,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期望学界在今后研究农村养老服务的过程中,力争研究内容更全面、研究方法更科学、研究主题更能触及到问题的实质,让农村老人也能像城市老人一样享受到质优价廉、方便快捷、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
注释:
① 《2015年家庭发展报告:空巢老人占老人总数的一半》, 《北京晚报》2015年5月13日。
② 马东东、关阳: 《基于社会工作视角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探析》, 《管理纵横》2016年第18期。
③ 温凤荣、毕红霞: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方式选择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调研世界》2016年第8期。
④ 于颖、侯丽媛、蒋梓淇: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服务供给中乡镇政府职能的研究述评及启示》,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⑤ 贺莉、尚进云: 《农村失能老人的养老保障问题研究——以陕西省D县为例》, 《经济论坛》2016年第8期。
⑥ 宋宝安: 《农村失能老人生活样态与养老服务选择意愿研究——基于东北农村的调查》, 《兰州学刊》2016年第2期。
⑦ 黄枫: 《农村失能老人现状及长期护理制度建设》, 《中国软科学》2016年第1期。
⑧ 任佳焌、许倩: 《农村失独老人养老状况研究——基于浙江三个地级市的调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⑨ 奚海燕: 《农村失独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第9期。
⑩ 黄昕、邓茜: 《以治理理论为依托探讨农村 “失独老人”养老保障问题》, 《吉林农业》2015年第19期。
⑪ 杨成波: 《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和对策建议》, 《农业经济》2015年第11期。
⑫ 鲁可荣、金菁: 《农村居家养老何以可行及可持续——基于浙江 “金东模式”的实证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2期。
⑬ 陈灵肖: 《农村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台州市农民养老意愿调查》,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9期。
⑭ 贾丽凤、马翠花: 《农村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研究》, 《农业经济》2012年第4期。
⑮ 唐晓英、周溥嘏: 《社区养老:解决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崭新模式》, 《学术交流》2010年第4期。
⑯ 姚兆余、王诗露: 《农村老人对机构养老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东部地区749位农村老人的调查》,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2期。
⑰ 唐笑梦: 《农村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评价标准与应用研究——基于Gronroos模型》, 《企业导报》2013年第15期。
⑱ 武晨静: 《农村养老机构发展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山东纺织经济》2015年第5期。
⑲ 李超: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河北省为例》, 《老龄科学研究》2014年第4期。
⑳ 张世青、王文娟: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责任再探——以山东省为例》, 《山东社会科学》2015年第3期。
21 陈丹丹、罗文宝: 《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化探讨》, 《当代经济》2016年第7期。
22 李俏、郭凯凯、蔡永民: 《农村养老供给侧改革的结构生态与可能路径——一个文献综述》, 《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
23 王俊文、文杨: 《我国农村养老服务需求现状及对策研究——基于江西赣州的调查》, 《江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9期。
24 甄婧含、苏保忠: 《农村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社会保障》2016年第16期。
25 黄俊辉、李放、赵光: 《农村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江苏的数据》,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4期。
26 刘峰: 《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突围》, 《湖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1期。
27 田德林、徐志花: 《重庆城口县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问题及对策探析》, 《科技经济市场》2016年第48期。
28 陈超、李亚男: 《人口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 《经营管理者》2015年第11期。
29 习近平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第十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参见 《人民日报》2016年2月24日。
(责任编辑 刘龙伏)
C913
A
(2017)04-0069-04
覃国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