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青年的婚恋观的伦理分析

2017-04-11汪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当代青年婚恋观伦理学

[摘要]青年是国家的中坚力量,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关注青年的婚恋观

很有意义。文章分析当代青年的婚恋观及其从伦理学的角度提出正确的

看法。

[关键词]当代青年;婚恋观;伦理学

青年是国家中坚力量,关注他们的婚恋观有着重大的意义。今天,我们着重研究当代青年的恋爱、性和离婚看法,并对其进行伦理分析,要求新时期的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婚恋观。

一、当代青年婚恋观的特点

因各方面的因素作用的结果,与传统社会相比较来说,当代青年婚恋观的特点有着重大的差异。主要特点如下:

(一)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成为婚姻关系的主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个性解放和自我独立意识的增强,大多数当代青年认为自主婚姻是婚姻质量的必要前提。昔日视为正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已经被自由恋爱取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当代青年择偶的自我选择机会和自由不断递增,要求独立地决定自己的婚姻,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人对待自己生活的一种态度。

(二)网恋、早恋现象上升。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青年营养状况的改善,导致当代青年成长快,性成熟期提前,另外网络技术的发展、不健康文化的熏陶和外界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推动当代青年早恋、网恋现象的发展。再加上当代青年的爱情观极其开放,本身自己就喜欢追求时尚,从而当代青年选择早恋、网恋的恋爱行为变得普遍化。

(三)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情持包容态度。

当代青年处于青春期,性特征发育基本完全,在生理上的成熟带来了相应的性心理需求、性冲动频繁和性渴望强烈等;避孕和人流技术的改进,为其免除了后顾之忧,不必担心怀孕所导致的一系列后果和麻烦。另外当代青年生活压力大,渴望自由,促使当代青年选择快餐式的“一夜情”和“婚外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四)注重婚姻质量,对离婚持宽容态度。

与传统观念相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妇女对于婚姻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对不满意的婚姻绝不都是得过且过,注重婚姻的质量和自己的幸福生活的追求。其次,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一些受这种思潮影响的青年,婚恋道德观减弱,不负责任,只图自己幸福,不顾他人痛苦,导致不必要的离婚,这是不道德的。

二、当代青年婚恋观的伦理分析

当代青年婚姻恋爱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如自由恋爱和自主婚姻成为婚姻关系的主流,爱情成为婚姻的主要部分等。但是其中也存在一些现象,如择偶标准的趋利益性,网恋、早恋、“婚外情”和“闪婚”等,这与我们传统和新时期的婚姻家庭道德不相符合,传统和新时期的恋爱道德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一)端正恋爱态度

爱情是人类特有的两性间的感情,既有其自然基础,如两性间的吸引力;也有其社会基础,即男女双方在思想、志趣、爱好等方面的协调一致、和谐共鸣。

第一,追求行动与精神上的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选择爱人最重要的标准是志同道合和情投意合,要把双方的心灵美放在自然美及其他社会条件之上,讲究共同的理想、志向与人生抱负,切勿以钱取人或以貌取人。

第二,提倡文明交往。文明的恋爱往往是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决不是在态度、举止和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恋人在公共场所或者独处,要遵守社会公德,不要对他人和自己生活造成不良影响,这是爱情保持长久的秘密所在。

(二)树立正确的性观念

新时期,部分当代青年性观念较为开放,对婚前性行为和婚外情持包容态度,其把性欲的满足作为最高追求,甚至有恋人或者有爱人的当代青年仍在外“寻花问柳”和“寻欢作乐”。

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要求我们青年对于性的问题上坚持性与爱统一和承担责任的原则。性与爱统一的原则要求男女各方将性与爱相统一。这也是人类性行为活动和性关系建立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人类的性关系的建立是有选择性的,其关键就在于他们之间必须要有爱情作基础。就此而言,人类男女之间性关系的建立是绝对不能和动物的雄雌杂相交配相提并论的。

总而言之,夫妻之间的相亲相爱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要成就美满的婚姻,忠诚就是其基本前提,绝不容许婚外情和“一夜情”,即婚外性的放纵。

(三)承担离婚带来的责任

婚姻是两性间依自由意志而结合的产物,前提是以恋爱为基础的,夫妻间感情确已破裂,婚姻实际上已经灭亡,当然可以离婚,但是,这应该首先是一个客观事实,而不仅仅是主观意志。

如果离婚可以成为唯一可行的选择时,就必须考虑如何离婚才能摆脱不幸婚姻的影响。好聚好散应当是比较明智的决定,大吵大闹、非要把对方搞“臭”,这只能是自己的无理,死活不离的硬抗,也拦不住婚姻终结的命运。坦然接受、正视现实才是冷静互让理智的。审视婚姻的历程,反省自己曾有过的问题和两人之间摩擦的最初端倪,以便打点行装,开始新的人生旅途。

如果离婚的同时伴随着一个家庭的破裂,特别是涉及到孩子时,离婚则应慎之又慎,因为这时的离婚就不能完全听凭夫妻二人的任性和随意,必须顾及孩子成长的需要和他们幼小心灵的承受力。既要尊重自己的个人意愿,又要充分考虑孩子,不要把孩子当“出气筒”,灌输给孩子有关对方的不良形象,因为这将引起孩子的严重不安,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青年踏上人生之路的必修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可以促进人的发展,也可以阻碍人的发展。因此青年树立健康的婚恋观,学会处理恋爱和爱情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不仅是恋爱顺利和婚姻美满的必要保证,也是青少年走上成功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陈丹苗.广州大龄未婚男性择偶心态分析[J].广州研究,1988,7.

[2]陈平.社会条件对爱情的影响[J].社会,1984,(5).

[3]程度.农村妇女的择偶问题调查[J].人口与经济,1992,(1).

[4]程刚等.大龄青年的择偶心理[J].青年研究,1985,(5).

[5]杜承尧.浙江青年婚恋观的现状[J].青年研究,1995,(4).

[6]秦季飞.武汉地区大学生的择偶标准[J].青年研究,1995,(11).

[7]田岚.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性价值观[J].妇女研究论从,1993,(1).

[8]杨善华.城市青年的婚姻观念[J].青年研究,1988,(4).

作者简介:

汪清(1980-),男,安徽枞阳人,哲学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研究方向:倫理学

猜你喜欢

当代青年婚恋观伦理学
阅读理解两篇
论网络环境对当代青年的影响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调查及教育对策
当代青年社会责任品格的培养研究
“一带一路”与青年社会责任
韩剧传递的婚恋观及其对女大学生影响的伦理思考
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
第三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学术会议将于山东大学召开
伦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困境和出路
计算机伦理学的历史与逻辑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