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帮助小学生建立数感

2017-04-11郑翠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数感培养数学素养

郑翠喜

【摘要】学中文要培养语感,学英语也要培养语感,那么学数学要培养什么呢?那就是数感。想要学生学好数学,就要使学生建立数感。根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培养学生数感的要求。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与实际操作,对如何培养数感,作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数学素养;数感建立;数感培养

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这就是数感。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理解“数感”,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存在的问题

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有些教师很不重视学生数感的建立与培养,导致学生数感意识淡漠甚至缺失。学生进入了小学阶段,随着年级的上升,所学的内容也随着增加,难度也加大,可小学生大部分都是为了应付老师布置的作业,根本没有功夫去理会自己的答案是否合理,叫他们解释,他们也只会说自己粗心呀,不够耐心呀什么的,其实这时数感的缺失就开始慢慢开始了。所以要求老师挑起这项任务,那就是我们得把建立和培养学生的良好数感作为主要任务和教学目标来看待,换句话说,我们要研究如何让学生获得数学的一种基本素养——数感,并培养学生用数感来避免错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他们因数感导致的错误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认识数感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数感,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学会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

(一)数感的建立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标志

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本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应是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实际问题。数感的建立是“数学地”思考,就是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观点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但是以往的数学教育过分强调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忽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忽视数学的实际应用,在学生中往往出现一张床的长2厘米、一个鸡蛋重2吨、学校操场的面积1平方米等笑话。《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目的就在于克服数学教育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倾向,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数感的建立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现现实问题,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

(二)数感的建立能让学生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

学生应学会数学地思考,形成数学化和抽象化的数学观点、运用数学进行预测的能力和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和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例如,估计1000张纸大约有多厚,1000粒米大约有多重,再如,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测出教室的长和宽。在课堂交流的时候,学生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在交流中,大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同时体会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从不同角度感知一定的长度,发展了距离感,也增进了数感等。这些问题都是现实中的问题,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思考的方法理解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三、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措施

(一)数感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力

要使学生学会从现实情景中提出问题,从一个复杂的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就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要的是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解决一个问题可能需要一种以上策略,不只是简单地套用公式解固定的模式化的问题。学生要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自觉主动地与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建立起联系,这种思维方式,与解决书本上现成的知识有着明显的差异。

(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学习数学,于动手中做数学、用数学,而不仅仅是听数学、记数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学生主动发展的天空,注重实践活动的数学课堂必将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创新的摇篮。同样,数感的培养和发展,更离不开实践活动。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好动,简单的实践活动如操作、观察、猜测、交流等对他们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比如我在教学《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时,我以“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引入新课:有一天,孙悟空拿来两个同样大的西瓜,把其中的一个平均切成2份,把另一个平均切成4份后,对猪八戒说:“每人只能吃1份,你要哪1份﹖”猪八戒心里想要大的1份,自认为平均切成4份中的1份多。便高兴地说:“我要吃大份的,平均切成4份中的1份。”孙悟空感到好笑,对猪八戒说:“好﹗按照你说的给你,你可不要后悔呀﹗”当大家吃西瓜时,猪八戒突然大叫起来说:“不公平,我吃的1份(1/4)为什么比悟空兄吃的1份(1/2)少呢?”孙悟空却大笑起来。同学们,想一想,这是怎么回事?1/4比1/2大还是小呢﹖为什么?这样,在教学中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数感,可以使学生对数有一个鲜明的表象,再遇到相似的情境时,他们会在头脑中有个具体的参照物,真正建立起良好的数感。

总之,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用不同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也会有所提高。

猜你喜欢

数感培养数学素养
睿智课堂引导,有效培养数感
农村初中学生数感的培养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数学素养提升途径分析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探讨小学生数感培养的方法
试论小学生数感的培养策略
无痕培养数感有效提升数学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