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梯队培养策略发挥名师引领作用
2017-04-11傅毓海宋德志
傅毓海 宋德志
摘要: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以师资建设为核心,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夯实师资队伍建设基础,激发名师培养活力,形成名师梯队培养机制,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关键词:名师培养;名师工作室;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39-03
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以下简称淮阴商校)坐落于淮安高教园区风景秀丽的大运河畔。学校始建于1983年,是省政府批准兴办的全日制普通中专校。30多年来,淮阴商校以师资建设为核心,注重夯实师资队伍建设基础,形成名师梯队培养机制,引企入校,激发名师培养活力,逐步形成了名师引领、校企互惠的良性循环系统,学校办学规模、办学效益显著提升。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00人,研究生占专任教师25.4%,双师型教师占专任专业教师95.43%;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23人;名师工作室8个,其中省级名师工作室2个。学校先后培养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烹饪大师3人,省职教领军人才3人,省特级教师2人,省职教中心教研组成员5人,校级以上专业带头人40人,兼任市级以上行业学会、协会常务理事7人。学校先后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6月,学校成为第三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立项建设单位。
多年来,淮阴商校着力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实施“一个目标”(双师——名师——大师)、“两个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师德建设规划》)、“三个途径”(首席教师制、导师制、访问学者制)、“四个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时间保障)为一体的教师培养战略,形成以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主体、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形成了名师引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骨干教师不断成长、学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跃升的良好局面。
一、夯实基础,梯队培养,打造名师培养摇篮
为实现培养名师、大师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教师培养机制,积极推进“青蓝工程”。学校制定和完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以教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教师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教师执业能力,重点培养优秀年轻骨干教师。对在教学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特色品牌专业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实施“五个优先”的助优机制:一是优先支持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对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划拨专项经费予以资助;二是优先推荐申报各级各类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及课题立项;三是优先参加各种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会议,优先参加省培、国培及出国培训;四是优先推荐参加各类评优评先;五是优先推荐岗位聘任、职称晋升。通过青蓝工程及助优机制,调动了全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为青年教师向深层次、高水平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淮阴商校还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术、技术、教术的“三术”水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教师到企业定期挂职、顶岗锻炼制度,确保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10%以上。学校把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力抓手,确保每年不低于100万元的标准,并逐年加大对教师培养经费的投入;重点完善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导师制、助教制、课堂教学质量跟踪评价制度、课堂教学资格认证制度等;支持年轻教师积极参加在职进修,实现全校研究生比例“十二五”期间比“十一五”期间提高了10%,达到25.4%,并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参加国内外培训,先后赴清华大学进行暑期业务综合素质培训,30人次前往德国等发达国家深造。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成为学校跨越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精准发力,校企联办,形成名师培养激励机制
学校以“师德一流、教学一流、科研一流、传帮带一流”为标准选拔了一批教学名师培养对象,通过开展课程改革、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师德标兵及优秀教师评选等途径,培养、选拔成绩突出的德才兼备和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构建教学名师培养梯队,培育了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教学名师。
为进一步推动名师成长,学校制定《江苏省淮阴商业学校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每年向名师工作室提供定向保障经费,更新仪器设备、升级软件,配置教学一体机、教学活动耗材等,以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技能水平、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提升工作室的社会服务能力,为教学名师成长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以苗喜荣、刘凤两个名师工作室为例,学校通过向上级部门申请和自筹经费,每年为工作室配置专项资金6万元,其中产学研开发1.5万元,专业和课程建设3万元、专项培训1.5万元。苗喜荣名师工作室依托学校和上海三泽的智慧工作室合作平台,工作室成员参加三泽的CAM的专项培训,与浙江杭颂共同建立的研发中心,参加三坐标测量仪专项培训,探索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合作的科研成果逐步转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刘凤名师工作室依托学校“走出去、请进来、沉下去”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上挂外联、多方参与、多级联动、多层服务良性互动长效管理机制。拓展与江苏天成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地方建筑企业和淮阴工学院的合作,校企联合成立产学研团队和课程组。一方面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开发,指导技能训练;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主动参与企业工程项目的施工与管理,提高专业能力,同时为企业提供服务,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
三、名师引领,示范带动,发挥名师辐射作用
淮阴商校充分发挥名师引领及示范带动作用,以苗喜荣、刘凤2个名师工作室为载体、以基于具体问题情景的导师指导下教师全程参与为形式,带动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主动开展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加强学科教学教研团队建设,重点做好教师培养、课题研究、示范辐射等工作,解决学科教学难题,发挥先行研究、交流研讨、示范引领的作用,使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经过长期不断建设,在名师带动及名师工作室的培养下,青年教师在省技能比赛、教学信息化比赛、编制校本教材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教师主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8项、省职业技术教育研究立项课题10项、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1项,参与国家级重点课题1项,主持市级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项,获得2个省级教学成果奖;参加省级示范专业和课改实验点视导验收工作6人次、省技能大赛标准制定1人;出版教材10部,編写校本教材42部,其中新增18部,发表论文436篇。
名师建设带动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提升,也促进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形成了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创新教育成果。近年来,全校师生取得发明专利61个,在第二、第三届“江苏省青少年发明家”评选中,有9名学生受到表彰;在全国发明展及国际发明展中,有14件作品获奖,其中有2件作品获全国最高奖“宝钢青少年发明奖”。学校连续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创新大赛最佳组织学校奖”,2014年再获“省最佳专利申报学校奖”。近两年在省级、国家级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实现每年奖牌总数突破20枚,在全省技能大赛中2013—2015年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41个;在2013年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物联网项目三等奖, 2014年—2015年连续获得二等奖。在地方职业教育发展中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30多年来,淮阴商校始终把教师队伍的稳定、成长、发展作为学校不断跨越发展的核心软实力,把校企合作作为探索学校名师建设的核心抓手,把打造名师队伍作为学校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学校将继续围绕名师、大师的建设目标,内求创新,外谋发展,在现有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提高高层次学历比例,优化教师成长环境,加大青年教师扶植力度,激活校企合作机制,完善制度配套体系,建成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名师工作室,发挥名师、大师的引领作用,孵化一批师生创业项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章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