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地理中“案例分析”新课课型模式构建

2017-04-10吴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文地理案例分析

吴艳

摘要:在高中地理人文地理部分,案例分析课有很多,这类课经常很难上出味道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人根据上课的经验总结出案例类课型的有效教學模式。用一个课例来说明这个课型模式是如何构建及具体操作过程,希望能为高中地理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案例分析 课型模式 人文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一、教学模式:“案例分析-归纳应用”教学模式

二、理论支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1]该文提出的课型模式的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部分,正在是符合了利用情境要素,让学生行成主动学习的愿望。环节二在阅读案例,明确方向上,是利用学生的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对当前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环节三角色扮演、总结对比环节,正是符合建构主义理念的协作及会话学习环境要素,提供生生间,师生间的交流沟通环境,分享智慧,打破或完善原来学生的自我建构,实现提升。环节四方法归纳、迁移应用则是学生应用完善了的意义建构进行再运用,实现进一步的应用提升。

三、教学实例:人教版《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二课时——农业地域的形成

[创设情境,由学生提出主要要研究的问题]

将学生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是澳大利亚农场主,他们将要负责接待来自中国的农业考察队,让他们准备好要向中国队介绍的材料,第二大组为中国的考察队,他们需要将澳大利亚之行中带回学到的经验,并分析在中国的可行性。

[学生阅读案例,明确案例分析方向]

阅读案例《混合农业的形成》,提炼案例中的信息,思考自己介绍的方向及内容。学生在阅读后发现可介绍方向可以有农业地域类型在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方面的特征。

[角色扮演,总结评价]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扮演农场主组的同学确定了他们主要要介绍的几个方面如下:1.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结构2.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发展成混合农业典型区形成条件介绍。3.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发展优势及发展方向介绍。扮演中国考察队的同学讨论考察过程中的收获,发布会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发言:1.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存在的问题及需发展中需注意的事项。2.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优点归纳。3.在中国发展的可行性分析评价。

在学生的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极积主动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案例分析不再是看材料回答而是融入了学生的思考及智慧,学生是在主动地进行着案例分析,之后则能更好地进行迁移应用。在进行中国发展澳式混合农业的可行性分析中,学生对比了两地的条件,总结在中国发展还有很多条件受限制需改进或解决。教师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肯定及建议,并将学生一些不够恰当的地方进行纠正或与学生进行商讨,提升认识,再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方法总结。

[方法归纳,迁移应用]

案例分析完后,大家一起总结了农业地域类型案例的学习方法。农业地域类型的案例可从以下角度分析:1.该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2.该农业发展类型的特征探究。3.该农业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分析。

对于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分析又可归纳出以下方法:农业区位因素的主要分析自然因素及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光、热、降水)、土壤、地形、水源条件分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等方面的条件分析。

本着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想法,决定让学生将所学方法用来分析乡土地理,实现迁移应用。用多媒体播放《中国荔枝之乡——灵山》视频,并发放案例材料: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地处亚热带,年降水量1500-2000 mm,荔枝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让学生用刚才总结的方法分析灵山荔枝发展的区位因素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学生们在图文并茂的材料中,很有成就感地用刚才学到的案例分析方法,圆满地完成了案例分析。

四、实例评价:

1.从教学目标看:教学目标准确具体,科学性强,重点突出,突破了难点。

2.从教学素材看:图文资料、视频丰富,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到好处,充分地利用了这些素材为学生的学习及能力提升服务,也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3.从教学程序看:教学设计脉络清晰,有层次感,符合学生的水平。课堂安排较合理,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总结,效率高。

4.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上看:总体呈现了多样性,充分地利用了课本、图文素材及视频,恰到好处地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开展了课堂角色扮演活动。特别是灵山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让生活中的素材进入课堂,学生感觉耳目一新。

5.从学法指导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后教师四归纳总结,很好地进行了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实现举一反三的作用。

6.从教学效果看:这堂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考活动得到了充分保证,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在角色扮演中活动时间稍紧,还可以设计得更细致。

五、课型特点及评价:该课型模式适用于人文地理中案例分析的相关课题,如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的相关内容的案例分析。这类课型有大量的阅读资料,图文材料丰富,但没有一定的学习环境,很难激发学生兴趣。还因为案例信息多散,学生难以理解到位。该课型“案例分析—归纳应用”模式,通过情境创设、案例阅读、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并为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打下了基础。教师通过情境创设、总结评价及方法归纳环节等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多媒体材料视频、图文等使用,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究的认知工具。学生在角色扮演的交流沟通中,实现了学习意义的建构及提升。该课型模式的有效开展需注意以下几点:1.创设情境、提出的问题要能很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通读案例前不要限定目标,让他们主动找到学习方向,以免限定学生的思维降低学习兴趣。3.在信息提取后,让学生通过讨论、小组协作整合信息,为进行表达做准备。4.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避免中途插话,影响学生表达的流畅及完整。5.通过师生间的信息(智慧)共享,交流沟通,点拨归纳,实现完善提升。抓住了以上几点,学生会爱上案例分析课,从以前害怕看太多材料里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及提高学生的人文地理学习能力。笔者用该课型模式在实际课堂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建构主义理论》

[2]查有梁著.新教学模式之建构.广西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人文地理案例分析
试谈打开地理一扇门,领略天下奇人文
“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
父亲缺失案例分析
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