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2017-04-10唐维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问题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唐维平

摘要:任何学习都是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的,提出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学习的冲动,没有学习的冲动就不会有学习的行动,也就不会有问题的真正解决,因此问题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就个人的一点经验对课堂提问设计的特点进行浅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

G633.6

数学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欲望,就要针对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合理设计问题,为学生提供更多投入数学活动的多种机会,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领会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较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经验。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创建高效课堂,课堂提问的问题设计应在以下几个点上加以重点关注。

一、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问题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能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设计趣味性问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趣味内容,使其服务于教学,要既有活跃的思维又有冷静的思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二、问题设计要源于生活、源于课本,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要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在问题设计时,要充分了解、挖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并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此外,还要结合课本中列举的例子,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使之既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其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性思维。此时,教师给以恰当的启发和点拨,日积月累,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敏锐。

三、问题设计要富有前瞻性、启发性,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

联想思维就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各种不同属性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便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不少学生数学学习难见效果,大都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联想训练、联想思维能力低下而造成的,客观上反映了课堂教学中联想型问题的设计不足。这就要求我们在问题设计中应由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既要巩固所授知识又要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既要掌握书本中的问题又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知识面,做到学以致用。同时问题设计必须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循序渐进,面向全体

学生的智力水平、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学习程度自然有“好、中、差”之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好、中、差”兼顾,设计出可供不同能力学生回答的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这样,可使全班学生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真正体现新课程中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在讲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时,课本有这样一个例题:证明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我把该例题设计成如下问题串:(1)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2)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3)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4)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5)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6)顺次连结一般四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7)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有什么关系?你能总结出规律吗?

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层层推进,并且在问题的已知条件与结论的改变中真正体验到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与已知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而与原四边形的形状无关,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的精要所在。

五、注重问题设计的“再创造过程”,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学生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形成。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再创造机会,激励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体现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要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说、议、做、练等多种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逐步提高自学能力,达到数学教学的实效性。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提高参与的效果,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求解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能通过阅读掌握公式法的推导过程,所设计的问题序列是:

①一元二次方程: 与 解是否相同?

②配方填空: ,

③配方法解方程: 的步骤有那些?

④配方法解方程 的步骤有那些?

⑤配方填空

⑥方程 中 的符号对方程的解有什么影响?

⑦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什么?请用公式写出方程 的两个解?

教师的教学设计鼓励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策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在探索中掌握方法,为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提供土壤。

六、结束语

教師要精心设计问题,让问题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的传授知识与学生的学习在疑问中开始,探索、论证、小结、发展,学生的思维习惯得以养成,求知的热忱得以激发,学习兴趣得以培养,思维品质、能力得以全面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罗彦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设计[J].数学教学研究,2008(9).

[2]黄健.数学情境设计的反思与改进[J].中学数学月刊,2009(11).

[3]蒋钢琴.数学教学中教学情境的有效设计[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8).

猜你喜欢

问题设计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精设计,巧提问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