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2017-04-10朱秀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6年31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教育学科,具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内涵, 更是其他所有学科的基础。为了最大化地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激情来增强课堂活力,为原本枯燥单一的语文教学带来丰富的情感色彩,通过渗透情感教育的方法来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巩固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素质。本文将重点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渗透

G623.2

情感教育结合了情感因素以及理性的认知,是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还能够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小学语文是开展情感教育的沃土,而且与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需求和学生素质培养需要一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加强情感教育在实际教学中的渗透,创新语文教学手段来实现情感教育与文化教育的有效整合。

一、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为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渗透教学情感的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通过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方式来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最终达到陶冶情感和塑造灵魂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反过来,学生从教师这里获得真挚的爱、尊重和满足之后,会给予教师更多的信任,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环节,并用积极的情绪来增强课堂活力。因此,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互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良性循环模式的方法会使得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使得学生能够用加倍的努力来提高自己和回馈教师。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往,从中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情感诉求,并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和参与多样化的语文教学活动。另外,教师要重视加强自身的情感素养,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把握情感,用自身的真实情感来以及积极情绪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在渗透情感教育的同时,大大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教材是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载体,其中蕴含的丰富内容以及情感都会为情感教育的渗透提供巨大便利。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而言,对于复雜情感和情绪的感知能力还有待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更多涉及到的是单一情感,如亲情、友情、爱国情等。这些单一化的情感安排和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发展的规律与特征,因此可以作为情感教育渗透的突破口,并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选择教材当中情感教育的素材来促进学生情感培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善于将教材当中的情感素材作为培养学生积极情感的触点,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引发学生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亲情培育内容,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作者对于母爱的感恩与怀念以外,还要加强学生的母爱体验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作者的情绪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文章当中细致描写母亲在深夜之中仍然照顾家人的情景,而且极具画面感。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一情境进行深刻体会,并引导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从中渗透亲情教育,丰富语文教学的情感内涵。

三、优化语文教学过程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多的侧重于知识的灌输,这对于情感教育的渗透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要注重优化语文教学过程,将语文教学活动变成学生情感体验的平台,在引导学生体会教材中情感内涵的同时,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情境教学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情境教学的实施,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感氛围并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环境当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验情境,并让学生在身临其境当中受到情感熏陶。教师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时,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课本剧表演,多媒体、插图、环境布置等,在实践当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确定情境设置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一定要争气》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课本剧表演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在表演情境当中来真实体会到其中浓烈的情感。再如,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营造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认真观看视频过程中体会桑兰不放弃不服输的精神,让学生被其中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所感染,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目标。

四、丰富学生情感体验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方式来深刻的体会文章当中渗透的丰富的情感内涵,这样才能够有效渗透一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真正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课堂。为了有效实现以上目标,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为学生组织丰富多样的语文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开发和发展情感体验,并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组合作模式是丰富学生情感体验以及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分组,并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和分析蕴含丰富情感内容的文章。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会认真的阅读和分析文章,同时在讨论中也会不断地提出和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还能够让学生真实地体会作者在文章创作时的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的同时能在合作学习模式下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情感感知能力。例如,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时,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中探讨:桑兰承受的一切包括哪些内容?天大的不幸对桑兰意味着什么?桑兰是如何承受痛苦的一切的?桑兰的微笑态度能够给人怎样的启迪和震撼?

情感教育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有效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思想认知,熏陶学生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将语文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整合起来,利用积极的情感来增强学生学习有效性,培养学生过硬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5);36-37.

[2]徐娟.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学苑教育,2014,(4):115-116.

[3]李霞.情感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索[j].考试周刊,2015,(19):87-88.

作者简介:

朱秀梅,女,广东河源,学历本科,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教学方面。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